数学教学中如何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
数学教学中如何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在课堂教学中针对这一环节的理解,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展示空间中,务必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遵循学生自由发展的客观规律。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呢?下面笔者就此谈一些浅见。
一、要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就必须变被动为互动,使学习成为一种快乐的智力劳动。学生知识的获得是一个积极的内化过程,是一个主动的生成过程,是学习的主体所在。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学校的首要任务应该是让受教育者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我以为这里所说的“和谐发展”,其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学生要有一种乐观向上的情感,人也只有在乐观快乐的情感中,智慧和才华才会充分发挥出来,我们教师在自己的平时教学中,要始终设法求变,让学生的学习生活能够轻松、乐观、快乐起来,能够让学生明白:学习是为了快乐的生活,所以学习本身应该是快乐的,认识到学习是一种快乐的智力劳动。要想达到使学习变成快乐的这一目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要改变过去学生是学习的被动接受者的状态,而转变成师生之间的互动状态,教师一方面要发挥自己的专长引导学生运去掌握知识,理解知识,另方面,也要研究学生,发现学生的需要和问题,把学生最感兴趣的知识作为切入点,将学生的认知能力发挥到最佳状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的思维、个性及世界观,让学生始终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体者。
例如在教授《探索规律》一课时,我们可以这样来安排本节课的内容: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师:小时候,大家都喜欢唱儿歌,背儿歌,现在我们随着音乐共同回到快乐的童年时代(约2分钟)
(放录音)
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1声扑通跳下水;
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2声扑通跳下水;
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3声扑通跳下水;
(学生不由自主合)
4只青蛙4张嘴,8只眼睛16条腿,4声扑通跳下水;
老师在黑板上边听边写:
1,1,2,4,1
2,2,4,8,2
3,3,6,12,3
4,4,8,16,4
(关录音)老师领:n只青蛙,学生合:n张嘴,2n只眼睛4n条腿,n声扑通跳下水。
老师补写:n ,n ,2n,4n ,n
二、动手实践,自我探索
师:课前我让同学们准备了一张纸,现在拿来将它对折,要求如下:将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可得到一条折痕。继续对折,对折时每次折痕与上次的折痕保持平行。连续对折6次后,可以得到几条折痕?如果对折10次呢?对折n次呢?
生:折纸、数折痕。(教师发现此时同学手中的纸已出现了许多折痕,数起来很不方便)
师:现在重拿一张纸,两人合作,折一次便用不同颜色的水彩笔画出折痕。
师生双边活动:填表、找规律。
对折次数1 2 3 4 5 6 7
折痕条数1 3
师:对折1次1条折痕,纸成了2层,再折1次就增加了条折痕,折痕为3条,纸变成了4层;若再折,折痕就会增加几条?
生:增加4条,即折3次折痕为7条。
师:对折4次,折痕为几条?
生:对折4次,折痕为15条。因为折3次生是8层,再折折痕会增加8条,是7+8条。
生:折1次,折痕为1条,折2次,折痕为1×2+1=3;折3次,折痕为3×2+1=7;折4次,折痕为4×2+1=9。
师:很好,折的次数越多,折痕也就越多。要一个一个数是不容易的,我们应该边折边数,看看增加条痕的变化是否有规律。
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不仅很容易的就能得出其规律。而且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发挥其潜在的创造性,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目的。
一、要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就必须变被动为互动,使学习成为一种快乐的智力劳动。学生知识的获得是一个积极的内化过程,是一个主动的生成过程,是学习的主体所在。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学校的首要任务应该是让受教育者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我以为这里所说的“和谐发展”,其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学生要有一种乐观向上的情感,人也只有在乐观快乐的情感中,智慧和才华才会充分发挥出来,我们教师在自己的平时教学中,要始终设法求变,让学生的学习生活能够轻松、乐观、快乐起来,能够让学生明白:学习是为了快乐的生活,所以学习本身应该是快乐的,认识到学习是一种快乐的智力劳动。要想达到使学习变成快乐的这一目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要改变过去学生是学习的被动接受者的状态,而转变成师生之间的互动状态,教师一方面要发挥自己的专长引导学生运去掌握知识,理解知识,另方面,也要研究学生,发现学生的需要和问题,把学生最感兴趣的知识作为切入点,将学生的认知能力发挥到最佳状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的思维、个性及世界观,让学生始终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体者。
例如在教授《探索规律》一课时,我们可以这样来安排本节课的内容: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师:小时候,大家都喜欢唱儿歌,背儿歌,现在我们随着音乐共同回到快乐的童年时代(约2分钟)
(放录音)
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1声扑通跳下水;
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2声扑通跳下水;
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3声扑通跳下水;
(学生不由自主合)
4只青蛙4张嘴,8只眼睛16条腿,4声扑通跳下水;
老师在黑板上边听边写:
1,1,2,4,1
2,2,4,8,2
3,3,6,12,3
4,4,8,16,4
(关录音)老师领:n只青蛙,学生合:n张嘴,2n只眼睛4n条腿,n声扑通跳下水。
老师补写:n ,n ,2n,4n ,n
二、动手实践,自我探索
师:课前我让同学们准备了一张纸,现在拿来将它对折,要求如下:将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可得到一条折痕。继续对折,对折时每次折痕与上次的折痕保持平行。连续对折6次后,可以得到几条折痕?如果对折10次呢?对折n次呢?
生:折纸、数折痕。(教师发现此时同学手中的纸已出现了许多折痕,数起来很不方便)
师:现在重拿一张纸,两人合作,折一次便用不同颜色的水彩笔画出折痕。
师生双边活动:填表、找规律。
对折次数1 2 3 4 5 6 7
折痕条数1 3
师:对折1次1条折痕,纸成了2层,再折1次就增加了条折痕,折痕为3条,纸变成了4层;若再折,折痕就会增加几条?
生:增加4条,即折3次折痕为7条。
师:对折4次,折痕为几条?
生:对折4次,折痕为15条。因为折3次生是8层,再折折痕会增加8条,是7+8条。
生:折1次,折痕为1条,折2次,折痕为1×2+1=3;折3次,折痕为3×2+1=7;折4次,折痕为4×2+1=9。
师:很好,折的次数越多,折痕也就越多。要一个一个数是不容易的,我们应该边折边数,看看增加条痕的变化是否有规律。
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不仅很容易的就能得出其规律。而且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发挥其潜在的创造性,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目的。
清风- 帖子数 : 175
注册日期 : 09-11-25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