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教案-第一册 3、11人类对动物的利用
自然教案-第一册 3、11人类对动物的利用
第十一节 人类对动物的利用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讲了人类对动物的利用和保护两个问题。对这两问题的阐述,实际上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辩证问题。一方面,人类要利用动物,从动物身上获得人类所需的资源;另一方面,从生态保护的角度,也是从人类自身的角度出发,我们又要保护动物,使它们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教法指导
一、授课思路与方法
本节教材简明易懂,而且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动物利用方面的知识也有一定的积累。因此,本节课宜结合乡土教材以学生自学讨论为主,由学生自主学习和归纳人类对动物的利用。利用图片、录像资料对我国的珍稀动物资源进行介绍,以便使学生对我国的珍稀动物有个直观的了解。如果时间允许,教师应向学生介绍保护动物资源的意义。
二、课时安排
本节共安排1课时。
教案实例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了解人类对饲养动物的利用。
2.了解动物的驯化,了解我国的珍稀动物。
(二)技能目标
1.培养学生整理、归纳资料的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利用表格归纳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对当地特产饲养动物的介绍,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2.通过对我国珍稀动物资源的介绍,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人类对动物的利用。
2.教学难点 :人类对动物的利用。
三、教学准备
各种珍稀动物的图片、投影、录像等。
四、教学过程
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动物的一些知识。我们了解动物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动物。其实动物与人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早在原始社会,随着狩猎工具的改进,捕获的动物有了过剩,就把它们圈养起来,在圈养的过程中,这些动物就被驯化了,成为今天的家畜、家禽。现在,这样的饲养动物越来越多。你能举出几种跟人类生活有关的饲养动物吗?(可以看书后回答)
(一)列举已被利用的饲养动物
狗、马、牛、狐、水貂、鸡、鸭、鱼、对虾、海参、牛蛙、鳖、梅花鹿、麝鼠、河蚌、蚂蚁、家蚕、骆驼、兔、羊……
在列举了各种已被人类利用的动物以后,要求学生在每种被列举的动物旁边写出其用途。
(二)根据用途对上述动物进行分类
要求学生根据列举动物的用途不同进行分类。把具有相同用途的动物写在一起。该过程可以由学生在自己的纸上完成,也可以由学生上台板演,或两者同时进行。最后在学生发言表达自己的分类结果后,教师与学生共同小结出人类对动物四方面的利用。
1.利用动物作为动力。如:马、牛、狗、骆驼等。
2.为人类提供衣着材料。如:狐、水貂、家蚕、兔、羊等。
3.为人类提供食品。如:狗、马、牛、鸡、鸭、鱼、对虾、海参、牛蛙、鳖、兔、羊等。
4.为人类提供香料、药材、装饰品等。如:梅花鹿、麝鼠、河蚌、蚂蚁等。
(三)了解当地的饲养动物。
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平时所见所闻,说出几种当地的饲养动物及其经济意义。重点描述其放养方式。从而引出驯化的概念和驯化的两种方式:散放和栏养(或笼养)。并根据实际向学生介绍栏养方式已成为规模养殖的主要趋势;栏养方式的优点及要求。使学生明白努力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
(四)介绍我国的珍稀动物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动物的利用能力越来越强。由于人类对动物的过度猎杀,以及自然环境的破坏等原因,导致有些动物的数量越来越少,这些动物殛需得到人类的保护。我国有许多这样的珍稀动物。如大熊猫、朱huan、金丝猴、扬子鳄、褐马鸡、白鳍豚等。
请同学们再仔细阅读课本73页“我国的珍稀动物”,然后完成下表(见附表)。
在学生完成该表后教师进行小结并修正表格内容。
分布范围
特征
保护意义
大熊猫
川、陕、甘
繁殖困难
“孓遗动物”
朱huan
亚洲特有
白羽、红脸、红脚
“东方瑰宝”
金丝猴
川、滇、黔
黔金丝猴是世界上最少的灵长类动物之一
扬子鳄
皖、浙、苏
珍稀的淡水鳄类
“活化石”
褐马鸡
山西省
不畏强暴性好斗
白鳍豚
长江中下游
我国特产的淡水鲸
数量很少
附表:
五、板书设计
第十一节 人类对动物的利用
一、动物的利用
1.利用它们作为动力
2.为人类提供衣着材料
3.为人类提供食品
4.为人类提供香料、药材、装饰品等
二、驯化
1.驯化包括对原产当地的野生动物的驯养以及对外地优良品种的引种驯化。
2.驯化的方式:散放和栏养(笼养)
三、我国的珍稀动物
【小资料】
珍珠形成的原因
珍珠有天然生成和人工培育之别。天然生成的珍珠最初是由于河蚌的外套膜受到诸如寄生虫、进入的沙粒等异物的刺激,受刺激的上皮细胞就以异物为中心,陷入外套膜的内部组织中,即将异物包了起来。陷入部分的外套膜上皮细胞能进行分裂形成珍珠囊,珍珠囊细胞分泌珍珠质,一层又一层地把异物包被起来就形成了珍珠。这就是天然珍珠形成的原因。
人工养殖的珍珠是根据天然珍珠形成的原理,用人工的方法,从河蚌外套膜产剪下一小片外表皮或用沙粒等,植入到其它河蚌外套膜的内部组织中,也会形成珍珠囊。养殖一定的时期后,产生了珍珠。
第十一节 人类对动物的利用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讲了人类对动物的利用和保护两个问题。对这两问题的阐述,实际上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辩证问题。一方面,人类要利用动物,从动物身上获得人类所需的资源;另一方面,从生态保护的角度,也是从人类自身的角度出发,我们又要保护动物,使它们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教法指导
一、授课思路与方法
本节教材简明易懂,而且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动物利用方面的知识也有一定的积累。因此,本节课宜结合乡土教材以学生自学讨论为主,由学生自主学习和归纳人类对动物的利用。利用图片、录像资料对我国的珍稀动物资源进行介绍,以便使学生对我国的珍稀动物有个直观的了解。如果时间允许,教师应向学生介绍保护动物资源的意义。
二、课时安排
本节共安排1课时。
教案实例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了解人类对饲养动物的利用。
2.了解动物的驯化,了解我国的珍稀动物。
(二)技能目标
1.培养学生整理、归纳资料的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利用表格归纳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对当地特产饲养动物的介绍,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2.通过对我国珍稀动物资源的介绍,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人类对动物的利用。
2.教学难点 :人类对动物的利用。
三、教学准备
各种珍稀动物的图片、投影、录像等。
四、教学过程
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动物的一些知识。我们了解动物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动物。其实动物与人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早在原始社会,随着狩猎工具的改进,捕获的动物有了过剩,就把它们圈养起来,在圈养的过程中,这些动物就被驯化了,成为今天的家畜、家禽。现在,这样的饲养动物越来越多。你能举出几种跟人类生活有关的饲养动物吗?(可以看书后回答)
(一)列举已被利用的饲养动物
狗、马、牛、狐、水貂、鸡、鸭、鱼、对虾、海参、牛蛙、鳖、梅花鹿、麝鼠、河蚌、蚂蚁、家蚕、骆驼、兔、羊……
在列举了各种已被人类利用的动物以后,要求学生在每种被列举的动物旁边写出其用途。
(二)根据用途对上述动物进行分类
要求学生根据列举动物的用途不同进行分类。把具有相同用途的动物写在一起。该过程可以由学生在自己的纸上完成,也可以由学生上台板演,或两者同时进行。最后在学生发言表达自己的分类结果后,教师与学生共同小结出人类对动物四方面的利用。
1.利用动物作为动力。如:马、牛、狗、骆驼等。
2.为人类提供衣着材料。如:狐、水貂、家蚕、兔、羊等。
3.为人类提供食品。如:狗、马、牛、鸡、鸭、鱼、对虾、海参、牛蛙、鳖、兔、羊等。
4.为人类提供香料、药材、装饰品等。如:梅花鹿、麝鼠、河蚌、蚂蚁等。
(三)了解当地的饲养动物。
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平时所见所闻,说出几种当地的饲养动物及其经济意义。重点描述其放养方式。从而引出驯化的概念和驯化的两种方式:散放和栏养(或笼养)。并根据实际向学生介绍栏养方式已成为规模养殖的主要趋势;栏养方式的优点及要求。使学生明白努力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
(四)介绍我国的珍稀动物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动物的利用能力越来越强。由于人类对动物的过度猎杀,以及自然环境的破坏等原因,导致有些动物的数量越来越少,这些动物殛需得到人类的保护。我国有许多这样的珍稀动物。如大熊猫、朱huan、金丝猴、扬子鳄、褐马鸡、白鳍豚等。
请同学们再仔细阅读课本73页“我国的珍稀动物”,然后完成下表(见附表)。
在学生完成该表后教师进行小结并修正表格内容。
分布范围
特征
保护意义
大熊猫
川、陕、甘
繁殖困难
“孓遗动物”
朱huan
亚洲特有
白羽、红脸、红脚
“东方瑰宝”
金丝猴
川、滇、黔
黔金丝猴是世界上最少的灵长类动物之一
扬子鳄
皖、浙、苏
珍稀的淡水鳄类
“活化石”
褐马鸡
山西省
不畏强暴性好斗
白鳍豚
长江中下游
我国特产的淡水鲸
数量很少
附表:
五、板书设计
第十一节 人类对动物的利用
一、动物的利用
1.利用它们作为动力
2.为人类提供衣着材料
3.为人类提供食品
4.为人类提供香料、药材、装饰品等
二、驯化
1.驯化包括对原产当地的野生动物的驯养以及对外地优良品种的引种驯化。
2.驯化的方式:散放和栏养(笼养)
三、我国的珍稀动物
【小资料】
珍珠形成的原因
珍珠有天然生成和人工培育之别。天然生成的珍珠最初是由于河蚌的外套膜受到诸如寄生虫、进入的沙粒等异物的刺激,受刺激的上皮细胞就以异物为中心,陷入外套膜的内部组织中,即将异物包了起来。陷入部分的外套膜上皮细胞能进行分裂形成珍珠囊,珍珠囊细胞分泌珍珠质,一层又一层地把异物包被起来就形成了珍珠。这就是天然珍珠形成的原因。
人工养殖的珍珠是根据天然珍珠形成的原理,用人工的方法,从河蚌外套膜产剪下一小片外表皮或用沙粒等,植入到其它河蚌外套膜的内部组织中,也会形成珍珠囊。养殖一定的时期后,产生了珍珠。
自然教案-第一册 3、11人类对动物的利用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讲了人类对动物的利用和保护两个问题。对这两问题的阐述,实际上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辩证问题。一方面,人类要利用动物,从动物身上获得人类所需的资源;另一方面,从生态保护的角度,也是从人类自身的角度出发,我们又要保护动物,使它们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教法指导
一、授课思路与方法
本节教材简明易懂,而且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动物利用方面的知识也有一定的积累。因此,本节课宜结合乡土教材以学生自学讨论为主,由学生自主学习和归纳人类对动物的利用。利用图片、录像资料对我国的珍稀动物资源进行介绍,以便使学生对我国的珍稀动物有个直观的了解。如果时间允许,教师应向学生介绍保护动物资源的意义。
二、课时安排
本节共安排1课时。
教案实例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了解人类对饲养动物的利用。
2.了解动物的驯化,了解我国的珍稀动物。
(二)技能目标
1.培养学生整理、归纳资料的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利用表格归纳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对当地特产饲养动物的介绍,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2.通过对我国珍稀动物资源的介绍,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人类对动物的利用。
2.教学难点 :人类对动物的利用。
三、教学准备
各种珍稀动物的图片、投影、录像等。
四、教学过程
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动物的一些知识。我们了解动物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动物。其实动物与人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早在原始社会,随着狩猎工具的改进,捕获的动物有了过剩,就把它们圈养起来,在圈养的过程中,这些动物就被驯化了,成为今天的家畜、家禽。现在,这样的饲养动物越来越多。你能举出几种跟人类生活有关的饲养动物吗?(可以看书后回答)
(一)列举已被利用的饲养动物
狗、马、牛、狐、水貂、鸡、鸭、鱼、对虾、海参、牛蛙、鳖、梅花鹿、麝鼠、河蚌、蚂蚁、家蚕、骆驼、兔、羊……
在列举了各种已被人类利用的动物以后,要求学生在每种被列举的动物旁边写出其用途。
(二)根据用途对上述动物进行分类
要求学生根据列举动物的用途不同进行分类。把具有相同用途的动物写在一起。该过程可以由学生在自己的纸上完成,也可以由学生上台板演,或两者同时进行。最后在学生发言表达自己的分类结果后,教师与学生共同小结出人类对动物四方面的利用。
1.利用动物作为动力。如:马、牛、狗、骆驼等。
2.为人类提供衣着材料。如:狐、水貂、家蚕、兔、羊等。
3.为人类提供食品。如:狗、马、牛、鸡、鸭、鱼、对虾、海参、牛蛙、鳖、兔、羊等。
4.为人类提供香料、药材、装饰品等。如:梅花鹿、麝鼠、河蚌、蚂蚁等。
(三)了解当地的饲养动物。
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平时所见所闻,说出几种当地的饲养动物及其经济意义。重点描述其放养方式。从而引出驯化的概念和驯化的两种方式:散放和栏养(或笼养)。并根据实际向学生介绍栏养方式已成为规模养殖的主要趋势;栏养方式的优点及要求。使学生明白努力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
(四)介绍我国的珍稀动物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动物的利用能力越来越强。由于人类对动物的过度猎杀,以及自然环境的破坏等原因,导致有些动物的数量越来越少,这些动物殛需得到人类的保护。我国有许多这样的珍稀动物。如大熊猫、朱huan、金丝猴、扬子鳄、褐马鸡、白鳍豚等。
请同学们再仔细阅读课本73页“我国的珍稀动物”,然后完成下表(见附表)。
在学生完成该表后教师进行小结并修正表格内容。
分布范围
特征
保护意义
大熊猫
川、陕、甘
繁殖困难
“孓遗动物”
朱huan
亚洲特有
白羽、红脸、红脚
“东方瑰宝”
金丝猴
川、滇、黔
黔金丝猴是世界上最少的灵长类动物之一
扬子鳄
皖、浙、苏
珍稀的淡水鳄类
“活化石”
褐马鸡
山西省
不畏强暴性好斗
白鳍豚
长江中下游
我国特产的淡水鲸
数量很少
附表:
五、板书设计
第十一节 人类对动物的利用
一、动物的利用
1.利用它们作为动力
2.为人类提供衣着材料
3.为人类提供食品
4.为人类提供香料、药材、装饰品等
二、驯化
1.驯化包括对原产当地的野生动物的驯养以及对外地优良品种的引种驯化。
2.驯化的方式:散放和栏养(笼养)
三、我国的珍稀动物
【小资料】
珍珠形成的原因
珍珠有天然生成和人工培育之别。天然生成的珍珠最初是由于河蚌的外套膜受到诸如寄生虫、进入的沙粒等异物的刺激,受刺激的上皮细胞就以异物为中心,陷入外套膜的内部组织中,即将异物包了起来。陷入部分的外套膜上皮细胞能进行分裂形成珍珠囊,珍珠囊细胞分泌珍珠质,一层又一层地把异物包被起来就形成了珍珠。这就是天然珍珠形成的原因。
人工养殖的珍珠是根据天然珍珠形成的原理,用人工的方法,从河蚌外套膜产剪下一小片外表皮或用沙粒等,植入到其它河蚌外套膜的内部组织中,也会形成珍珠囊。养殖一定的时期后,产生了珍珠。
第十一节 人类对动物的利用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讲了人类对动物的利用和保护两个问题。对这两问题的阐述,实际上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辩证问题。一方面,人类要利用动物,从动物身上获得人类所需的资源;另一方面,从生态保护的角度,也是从人类自身的角度出发,我们又要保护动物,使它们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教法指导
一、授课思路与方法
本节教材简明易懂,而且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动物利用方面的知识也有一定的积累。因此,本节课宜结合乡土教材以学生自学讨论为主,由学生自主学习和归纳人类对动物的利用。利用图片、录像资料对我国的珍稀动物资源进行介绍,以便使学生对我国的珍稀动物有个直观的了解。如果时间允许,教师应向学生介绍保护动物资源的意义。
二、课时安排
本节共安排1课时。
教案实例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了解人类对饲养动物的利用。
2.了解动物的驯化,了解我国的珍稀动物。
(二)技能目标
1.培养学生整理、归纳资料的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利用表格归纳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对当地特产饲养动物的介绍,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2.通过对我国珍稀动物资源的介绍,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人类对动物的利用。
2.教学难点 :人类对动物的利用。
三、教学准备
各种珍稀动物的图片、投影、录像等。
四、教学过程
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动物的一些知识。我们了解动物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动物。其实动物与人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早在原始社会,随着狩猎工具的改进,捕获的动物有了过剩,就把它们圈养起来,在圈养的过程中,这些动物就被驯化了,成为今天的家畜、家禽。现在,这样的饲养动物越来越多。你能举出几种跟人类生活有关的饲养动物吗?(可以看书后回答)
(一)列举已被利用的饲养动物
狗、马、牛、狐、水貂、鸡、鸭、鱼、对虾、海参、牛蛙、鳖、梅花鹿、麝鼠、河蚌、蚂蚁、家蚕、骆驼、兔、羊……
在列举了各种已被人类利用的动物以后,要求学生在每种被列举的动物旁边写出其用途。
(二)根据用途对上述动物进行分类
要求学生根据列举动物的用途不同进行分类。把具有相同用途的动物写在一起。该过程可以由学生在自己的纸上完成,也可以由学生上台板演,或两者同时进行。最后在学生发言表达自己的分类结果后,教师与学生共同小结出人类对动物四方面的利用。
1.利用动物作为动力。如:马、牛、狗、骆驼等。
2.为人类提供衣着材料。如:狐、水貂、家蚕、兔、羊等。
3.为人类提供食品。如:狗、马、牛、鸡、鸭、鱼、对虾、海参、牛蛙、鳖、兔、羊等。
4.为人类提供香料、药材、装饰品等。如:梅花鹿、麝鼠、河蚌、蚂蚁等。
(三)了解当地的饲养动物。
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平时所见所闻,说出几种当地的饲养动物及其经济意义。重点描述其放养方式。从而引出驯化的概念和驯化的两种方式:散放和栏养(或笼养)。并根据实际向学生介绍栏养方式已成为规模养殖的主要趋势;栏养方式的优点及要求。使学生明白努力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
(四)介绍我国的珍稀动物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动物的利用能力越来越强。由于人类对动物的过度猎杀,以及自然环境的破坏等原因,导致有些动物的数量越来越少,这些动物殛需得到人类的保护。我国有许多这样的珍稀动物。如大熊猫、朱huan、金丝猴、扬子鳄、褐马鸡、白鳍豚等。
请同学们再仔细阅读课本73页“我国的珍稀动物”,然后完成下表(见附表)。
在学生完成该表后教师进行小结并修正表格内容。
分布范围
特征
保护意义
大熊猫
川、陕、甘
繁殖困难
“孓遗动物”
朱huan
亚洲特有
白羽、红脸、红脚
“东方瑰宝”
金丝猴
川、滇、黔
黔金丝猴是世界上最少的灵长类动物之一
扬子鳄
皖、浙、苏
珍稀的淡水鳄类
“活化石”
褐马鸡
山西省
不畏强暴性好斗
白鳍豚
长江中下游
我国特产的淡水鲸
数量很少
附表:
五、板书设计
第十一节 人类对动物的利用
一、动物的利用
1.利用它们作为动力
2.为人类提供衣着材料
3.为人类提供食品
4.为人类提供香料、药材、装饰品等
二、驯化
1.驯化包括对原产当地的野生动物的驯养以及对外地优良品种的引种驯化。
2.驯化的方式:散放和栏养(笼养)
三、我国的珍稀动物
【小资料】
珍珠形成的原因
珍珠有天然生成和人工培育之别。天然生成的珍珠最初是由于河蚌的外套膜受到诸如寄生虫、进入的沙粒等异物的刺激,受刺激的上皮细胞就以异物为中心,陷入外套膜的内部组织中,即将异物包了起来。陷入部分的外套膜上皮细胞能进行分裂形成珍珠囊,珍珠囊细胞分泌珍珠质,一层又一层地把异物包被起来就形成了珍珠。这就是天然珍珠形成的原因。
人工养殖的珍珠是根据天然珍珠形成的原理,用人工的方法,从河蚌外套膜产剪下一小片外表皮或用沙粒等,植入到其它河蚌外套膜的内部组织中,也会形成珍珠囊。养殖一定的时期后,产生了珍珠。
自然教案-第一册 3、11人类对动物的利用
王虎- 帖子数 : 263
注册日期 : 09-12-01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