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的三步曲
信息技术教学的三步曲
摘要:《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已明确提出,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为信息技术这门新兴课程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必须围绕这个中心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信息素养成为与读、写、算一样重要的终身有用的基础能力,同时,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必须兼顾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多种能力的培养,注重是学生的精神、道德、文化和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所以说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核心,面向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
怎样有效地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才能让学生学好这门课程呢?笔者撰写本文与大家共探,文章分理论课、上机课、课外实践活动课三部分内容,对课型进行分析、论证,以求更加科学合理的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用于教学中,让信息技术教学的明天更美好。
关键词:信息技术 网络 教学模式。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做起”的战略指导思想,落实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适应21世纪的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和劳动者,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开始用5—10年的时间,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的发展。
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开发智力、实现学生信息素质和创造素质的教育。教学中要时刻注意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而且应把计算机作为一种现代化工具,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手段来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
那么,怎样才能做好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呢?信息技术教学可分为三步曲:一是理论课教学, 二是上机课教学,三是课外实践活动课。所谓理论课教学主要内容是课程的引入、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上机课教学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在巩固性练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课外实践主要内容是教会学生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实际中去。理论课教学是前提,上机课教学是手段,课外实践教学是根本。
一、 理论课教学
“21世纪是创新教育的世纪”。二十一世纪中国能否屹立于先进国家之列,关键是创新性人才的竞争,所以培养创新性人才将成为教育的主旋律。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及富创造性、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性特点的新兴学科。它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1、上好第一节信息技术课。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为学生上的第一节信息技术课要结合典型事例(最好辅以相应的多媒体演示)使学生对计算机的发展、应用有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了解,并从中感悟到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出学习的欲望,明确学习任务。在此基础上,要让学生明白: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课时,一方面教师对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要做精心的设计和安排;另一方面,还需要他们怎样的密切配合等等,让学生有一个必要的心理准备,为今后的学习,尤其是上机课能充分利用好45分钟开个好头。
2、课堂教学应以能力的培养为主。
对于新的课程内容,只要学生能自学弄明白的问题,教师就不要用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可以设计出层次分明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用"自己学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提供让学生"各抒已见"的机会。最后教师再通过课堂小结使教学内容系统化、完整化。而对于新技术、新名词的教学,则要鼓励学生大胆的设想与追踪。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习能力、综合能力、创新能力。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构建了新型的教学模式,能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认知环境,可以加深学生的识记成效,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要能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丰富而不繁杂,教学过程紧张但不忙乱,自身的教学效率与计算机的高效性和谐一致,使学生亲身感受信息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全新变化。
4、理论课教学课时应远小于上机课。
信息技术是一门基础工具课程,是用来处理其它事务的手段,因此培养信息技术基本技能是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所以传统的课堂授课形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只适合完成像基础知识、语言算法、小结讨论等内容的教学。上机课才是学生通过动手来领会、巩固和运用知识的最有效的手段,是培养技能的基本途径。
二、上机课教学
近几年来,在“三个面向”的旗帜下,在素质教育的大前提下,我国在计算机教育方面制订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中学计算机教育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蓬勃发展起来了。加快教育改革步伐,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以提高未来建设者的科学文化素质、能力和科技意识,是中学计算机教育的根本任务。
教育部已拟定,上机课的课时应占信息技术总课时的70%以上。这就决定了理论课在信息技术课中的比例应远小于上机课。显然信息技术教学不宜也不能全部采用讲授法。信息技术课离不开实验和操作,仅凭想像是学不会,更学不好的,因此信息技术课最好在多媒体网络教室里上课,教师可以灵活运用任务驱动方式、讲练结合方式、边讲边练方式或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来提高教和学的效率。对于理论课,只要学生能自学弄明白的问题,教师就不要用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尽可能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活动来实现教学目标,教师要积极地组织、引导和规范各类学习活动。教师可以设计出层次分明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用“自己学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提供让学生“各抒已见”的机会。最后教师再通过课堂小结使教学内容系统、完整。可见,教师把握好上机课的教学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关键。
1、机房不是网吧
因特网是一个信息极其丰富的百科全书式的世界,信息量大,信息交流速度快,自由度强,实现了全球信息共享,中学生在网上可以随意获得自己的需求,在网上浏览世界,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最新的新闻信息,科技动态,极大地开阔了中学生的视野,给学习、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乐趣。
随着各校校园网的建成和教育城域网的开通,远程教育已经摆在我们面前,在这方面101、联想、k12等网校都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学生可以在网络上自由驰骋,通过因特网上提供的WWW、FTP、电子邮件、BBS、等服务实现择校、择师、择时地进行学习,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和教育平等,体现对学习者智力、性格、兴趣、的尊重,俯仰由人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个别化教育已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俗语云:“活到老,学到老。”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和网络时代,新知识的产生和旧知识的交替正以“级数”增长的态势快速发展着。毕竟我们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人们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工作,终身学习已是现代人的生活理念。因特网将是人们踏上社会后实现终生学习的一个主阵地。我们信息技术课不但应教给学生上网的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在因特网上进行学习、交流的方法、为实现个别化教育和终生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网络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好的一面,个别学生上信息课时,没有心思听课,期待上机,心情迫不及待的等教师上完理论部份,期待上网,沉迷于游戏和聊天中。
2003年4月,中国社科院的有关学者对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长沙五城市青少年运用互联网状况情况进行了调查,数据结果显示:调查中有15%的人因为上网而提高了学习成绩,这也是我们上网值得骄傲的一点。因特网上的资源可以帮助中学生找到合适的学习材料,甚至是合适的学校和教师,这一点已经开始成为现实,如一些著名的网校。青少年上网的用户中,男生略多(56.6%),年级越高,用户比例越高。高中生占高中生的56%,初中生占初中生的36%,小学生占小学生的25.8%。在用户总体中,初中生所占比例最高,为42%,其次是小学生和高中生。调查还显示,父母学历越高,其子女用户比例越高。
近80%的青少年用户从1999年开始使用互联网。上网比例最高的是家里(58%),其次是在网吧(20.45%)和父母或他人的办公室(15%)。青少年用户平均每周上网时间为212分钟。青少年经常使用的门户网站为新浪、搜狐、网易等。青少年用户上网,60.3%的时间用于大陆中文网站,25.2%的时间用于海外中文网站,14.5%的时间用于外文网站。完全不限制子女上网的父母占8.4%,大多数父母控制子女上网时间。
其中,青少年用户上网目的分为实用目的、娱乐目的、网络技术使用和信息寻求。超过50%的使用率的功能有网络游戏(62%)和聊天室(54.5%),其次是使用电子邮件(48.6%)。约50%的青少年用户有保持电子邮件联系的朋友;25.2%的青少年用户在聊天室或BBS上经常发言;37.6%的青少年用户使用ICQ与认识或不认识的朋友联系。青少年对互联网的需求主要是“获得新闻”、“满足个人爱好”、“提高学习效率”、“研究有兴趣的问题”以及“结交新朋友”。
从以上数据可以得出,互联网已经成为青少年了解外面世界的一个主要窗口。那么,教学对课堂的把握非常关键,充分利用好互联网对青少年学习提供帮助。
2、有关操作的教学内容应当安排在机房进行。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因此有关操作性比较强的教学内容(如:Windows98的操作、Word的操作)应安排在机房进行。对配有多媒体教学网或大屏幕投影机的现代化机房,能使教师有更多的机会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空间。对暂不具备以上条件的机房,也应常备一台投影仪,教师要精心设计制作投影片以期最大限度地满足高效率教学的需要。
3、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任务驱动”就是将所有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学生通过对所提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并找出哪些是旧知识,哪些是新知识,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提倡在做中学,不单纯先学后用,通过后续内容的学习,教师的指点,学生更好地掌握目标。只有在接受任务,为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才会学到真正理解了的内容。它主要应用于文字处理系统WPS2000,OFFICE2000系列:WORD2000,EXCEL表格处理,PowerPoint和PhotoShop,3D-MAX软件等。
在上机课之前,要向学生提出本节课学习的要求、明确学习任务,解决好为什么学的问题。学生通过自己阅读教材,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验证操作,使学生在自己不断的解决问题当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可增强学生的自信,并逐渐养成求知探索的习惯。此后结合教学大纲要求,提出每一个学习阶段的学习任务。可能将学习任务明确化、通俗化、具体化。同时注意将任务简化,同时将学生任务简化为基础与技巧两部分,便于让学生抓住重点,保持良好的学习情绪。比如:将Word使用分为基础部分(常用菜单、常用与格式工具栏使用等)与技巧部分(专用工具栏、复杂选项、复杂格式等),基础部分内容严整量少,便于教学,务必严格把关,确保每位学生都学会,技巧部分注意方法教学,不必一一细讲,要引导学生学会摸索学习。也要注意将任务分层,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相应难易的任务,因材施教。
4、让学生在巩固性练习中,进行知识的整合创造。
创造素质教育的一大特点就是跨学科。传统的学科教育往往强调了线性思维,而忽视了发散思维,这样是很难培养出具有创造素质的人才的。计算机的工具性,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跨学科教育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教师应让学生在巩固性练习中,多进行知识的整合创造。如用"画笔"进行美术创作,用Word设计贺卡、办报,用Music作曲、用Excel分析班级成绩,用Internet进行信息交流等。这种学以致用的教学方法既有利于完成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又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使信息素质和创造素质的教育落到实处。
三、 课外实践活动课
活动思想最早由二十世界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杜威、蒙台梭利和德可乐利同时发现的。被瑞士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加以发展,喻为“当代新的教育方法”。受现代实用主义的影响,活动思想引入教育,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活动教育理论。活动教学中的实践能力培养成效也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认同,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也成为事实,所以,在初中构建学科课程以外的活动课程,构筑一条素质教育途径是可行的。
杜威认为:“传统教育课程”把一个统一完整的世界加以割裂和肢解,然后分别独立成多门学科教给学生,同儿童的需要和现实生活脱节;学校与社会生活相隔离,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口号;主张学科知识综合,让儿童“从做中学。”其核心是“采用儿童兴趣需要的活动方式,融多学科知识于一体,师生共同活动,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学习知识”。杜威的活动课思想打破了传统学科课程的单一化倾向,解决了单学科知识的局限性。由此可知,现行单学科课程的局限性需要“学科活动课程”这样的一门活动课程来弥补不足。共同构成完整的课程体系,全面实现教育目标。所以,构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外实践活动课的理论依据的。
"用计算机处理信息是二十一世纪的公民应具有的基本技能之一"已成为人类的共识。因此,在中小学信息技术学习中会涌现出许多学生计算机爱好者,这些学生不满足课堂所学的知识,对计算机的许多专业知识和应用技术(尤其是电子游戏)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校、教师、家庭应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课外实践活动对这些学生的爱好给予保护、培养和正确引导,以保证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学有所长,学有所用。课外实践作为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可分程序设计和应用技术两大类进行辅导。
1、程序设计小组
中小学各个阶段的程序设计课外实践活动应与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相结合。由于此类竞赛对学生综合素质要求很高,只有心理素质好、文化课成绩优异、熟练掌握一种计算机高级语言的学生才有可能在较高级的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因此在课余可组织程序设计兴趣小组。如Pascal语言的程序设计,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国家计算机高级人才的早期培养尽基础教育的责任。
2、 应用技术小组
在应用技术的课外实践中可把计算机当作信息处理的工具,让学生在整合各科所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丰富多彩的创作和信息交流活动。如用Frontpage自制网页;用Word设计公益广告、贺卡;用"画笔"或Photoshop创作美术作品、电子相册;用Authorware制作课件;普曲或合成音乐;通过Internet进行信息传递、资料查询等等,这些活动打破了学科界限,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地学到、巩固了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有效提高了应用已有知识进行创造和规划的能力,深受学生喜爱。由于指导这些活动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所以这样做也有利于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学校在保证教学机时的前提下,可利用课外活动、寒暑假的时间为学生提供课外实践机时。在目前计算机已进入不少工薪家庭的情况下,可适当安排学生在家里完成一部分课外实践,以缓解学校机时的不足。
当今世界“落后就要挨打”已是不争的事实,国力强盛依赖“科教兴国”。教育能否培养出有理想、有文化、爱国敬业、具备“两个素质”的人才是关键。因此,如何在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中实现“两个素质”教育是历史赋予每个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责任,为了中华民族的腾飞,让我们从现在做起!
总之,信息技术教学的三步曲是目前信息教学普遍采用的方式,对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它的成败关系着我国青少年一代的计算机教育与培养,因此对信息技术的教育开展研究意义重大。三步曲的教学相辅相成,理论教学为上机和实践打好基础,基础没有就没有高楼的拨地而起,上机课要有任务,培养学生集体精神,共同完成任务,要使每一位学生参与,不要成为个别霸机学生游戏课、QQ聊天课,甚至不要成为校园网吧。这就要求我们每位教师在上机课时多走动,多检查,发现好的及时表扬,遇到不良行为即时纠正,使得课堂活动能有序开展,达到预期的目标。
信息技术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教学中心,信息技术教育必须围绕这个中心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信息素养成为与读、写、算一样重要的的终身有用的基础能力,同时,信息技术教育必须兼顾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多种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精神、道德、文化和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因此,信息技术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核心,面向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
〖参考文献〗
1、《中国电脑教育报》。
2、高玉祥等编著,《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美]珍尼特沃期、[新]戈登德莱顿,《学习的革命》,上海三联书店。
4、《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教育部,1996.1
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
6、《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002
7、《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必须围绕这个中心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信息素养成为与读、写、算一样重要的终身有用的基础能力,同时,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必须兼顾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多种能力的培养,注重是学生的精神、道德、文化和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所以说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核心,面向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
怎样有效地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才能让学生学好这门课程呢?笔者撰写本文与大家共探,文章分理论课、上机课、课外实践活动课三部分内容,对课型进行分析、论证,以求更加科学合理的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用于教学中,让信息技术教学的明天更美好。
关键词:信息技术 网络 教学模式。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做起”的战略指导思想,落实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适应21世纪的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和劳动者,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开始用5—10年的时间,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的发展。
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开发智力、实现学生信息素质和创造素质的教育。教学中要时刻注意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而且应把计算机作为一种现代化工具,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手段来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
那么,怎样才能做好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呢?信息技术教学可分为三步曲:一是理论课教学, 二是上机课教学,三是课外实践活动课。所谓理论课教学主要内容是课程的引入、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上机课教学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在巩固性练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课外实践主要内容是教会学生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实际中去。理论课教学是前提,上机课教学是手段,课外实践教学是根本。
一、 理论课教学
“21世纪是创新教育的世纪”。二十一世纪中国能否屹立于先进国家之列,关键是创新性人才的竞争,所以培养创新性人才将成为教育的主旋律。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及富创造性、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性特点的新兴学科。它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1、上好第一节信息技术课。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为学生上的第一节信息技术课要结合典型事例(最好辅以相应的多媒体演示)使学生对计算机的发展、应用有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了解,并从中感悟到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出学习的欲望,明确学习任务。在此基础上,要让学生明白: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课时,一方面教师对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要做精心的设计和安排;另一方面,还需要他们怎样的密切配合等等,让学生有一个必要的心理准备,为今后的学习,尤其是上机课能充分利用好45分钟开个好头。
2、课堂教学应以能力的培养为主。
对于新的课程内容,只要学生能自学弄明白的问题,教师就不要用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可以设计出层次分明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用"自己学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提供让学生"各抒已见"的机会。最后教师再通过课堂小结使教学内容系统化、完整化。而对于新技术、新名词的教学,则要鼓励学生大胆的设想与追踪。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习能力、综合能力、创新能力。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构建了新型的教学模式,能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认知环境,可以加深学生的识记成效,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要能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丰富而不繁杂,教学过程紧张但不忙乱,自身的教学效率与计算机的高效性和谐一致,使学生亲身感受信息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全新变化。
4、理论课教学课时应远小于上机课。
信息技术是一门基础工具课程,是用来处理其它事务的手段,因此培养信息技术基本技能是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所以传统的课堂授课形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只适合完成像基础知识、语言算法、小结讨论等内容的教学。上机课才是学生通过动手来领会、巩固和运用知识的最有效的手段,是培养技能的基本途径。
二、上机课教学
近几年来,在“三个面向”的旗帜下,在素质教育的大前提下,我国在计算机教育方面制订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中学计算机教育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蓬勃发展起来了。加快教育改革步伐,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以提高未来建设者的科学文化素质、能力和科技意识,是中学计算机教育的根本任务。
教育部已拟定,上机课的课时应占信息技术总课时的70%以上。这就决定了理论课在信息技术课中的比例应远小于上机课。显然信息技术教学不宜也不能全部采用讲授法。信息技术课离不开实验和操作,仅凭想像是学不会,更学不好的,因此信息技术课最好在多媒体网络教室里上课,教师可以灵活运用任务驱动方式、讲练结合方式、边讲边练方式或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来提高教和学的效率。对于理论课,只要学生能自学弄明白的问题,教师就不要用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尽可能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活动来实现教学目标,教师要积极地组织、引导和规范各类学习活动。教师可以设计出层次分明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用“自己学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提供让学生“各抒已见”的机会。最后教师再通过课堂小结使教学内容系统、完整。可见,教师把握好上机课的教学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关键。
1、机房不是网吧
因特网是一个信息极其丰富的百科全书式的世界,信息量大,信息交流速度快,自由度强,实现了全球信息共享,中学生在网上可以随意获得自己的需求,在网上浏览世界,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最新的新闻信息,科技动态,极大地开阔了中学生的视野,给学习、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乐趣。
随着各校校园网的建成和教育城域网的开通,远程教育已经摆在我们面前,在这方面101、联想、k12等网校都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学生可以在网络上自由驰骋,通过因特网上提供的WWW、FTP、电子邮件、BBS、等服务实现择校、择师、择时地进行学习,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和教育平等,体现对学习者智力、性格、兴趣、的尊重,俯仰由人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个别化教育已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俗语云:“活到老,学到老。”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和网络时代,新知识的产生和旧知识的交替正以“级数”增长的态势快速发展着。毕竟我们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人们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工作,终身学习已是现代人的生活理念。因特网将是人们踏上社会后实现终生学习的一个主阵地。我们信息技术课不但应教给学生上网的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在因特网上进行学习、交流的方法、为实现个别化教育和终生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网络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好的一面,个别学生上信息课时,没有心思听课,期待上机,心情迫不及待的等教师上完理论部份,期待上网,沉迷于游戏和聊天中。
2003年4月,中国社科院的有关学者对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长沙五城市青少年运用互联网状况情况进行了调查,数据结果显示:调查中有15%的人因为上网而提高了学习成绩,这也是我们上网值得骄傲的一点。因特网上的资源可以帮助中学生找到合适的学习材料,甚至是合适的学校和教师,这一点已经开始成为现实,如一些著名的网校。青少年上网的用户中,男生略多(56.6%),年级越高,用户比例越高。高中生占高中生的56%,初中生占初中生的36%,小学生占小学生的25.8%。在用户总体中,初中生所占比例最高,为42%,其次是小学生和高中生。调查还显示,父母学历越高,其子女用户比例越高。
近80%的青少年用户从1999年开始使用互联网。上网比例最高的是家里(58%),其次是在网吧(20.45%)和父母或他人的办公室(15%)。青少年用户平均每周上网时间为212分钟。青少年经常使用的门户网站为新浪、搜狐、网易等。青少年用户上网,60.3%的时间用于大陆中文网站,25.2%的时间用于海外中文网站,14.5%的时间用于外文网站。完全不限制子女上网的父母占8.4%,大多数父母控制子女上网时间。
其中,青少年用户上网目的分为实用目的、娱乐目的、网络技术使用和信息寻求。超过50%的使用率的功能有网络游戏(62%)和聊天室(54.5%),其次是使用电子邮件(48.6%)。约50%的青少年用户有保持电子邮件联系的朋友;25.2%的青少年用户在聊天室或BBS上经常发言;37.6%的青少年用户使用ICQ与认识或不认识的朋友联系。青少年对互联网的需求主要是“获得新闻”、“满足个人爱好”、“提高学习效率”、“研究有兴趣的问题”以及“结交新朋友”。
从以上数据可以得出,互联网已经成为青少年了解外面世界的一个主要窗口。那么,教学对课堂的把握非常关键,充分利用好互联网对青少年学习提供帮助。
2、有关操作的教学内容应当安排在机房进行。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因此有关操作性比较强的教学内容(如:Windows98的操作、Word的操作)应安排在机房进行。对配有多媒体教学网或大屏幕投影机的现代化机房,能使教师有更多的机会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空间。对暂不具备以上条件的机房,也应常备一台投影仪,教师要精心设计制作投影片以期最大限度地满足高效率教学的需要。
3、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任务驱动”就是将所有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学生通过对所提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并找出哪些是旧知识,哪些是新知识,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提倡在做中学,不单纯先学后用,通过后续内容的学习,教师的指点,学生更好地掌握目标。只有在接受任务,为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才会学到真正理解了的内容。它主要应用于文字处理系统WPS2000,OFFICE2000系列:WORD2000,EXCEL表格处理,PowerPoint和PhotoShop,3D-MAX软件等。
在上机课之前,要向学生提出本节课学习的要求、明确学习任务,解决好为什么学的问题。学生通过自己阅读教材,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验证操作,使学生在自己不断的解决问题当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可增强学生的自信,并逐渐养成求知探索的习惯。此后结合教学大纲要求,提出每一个学习阶段的学习任务。可能将学习任务明确化、通俗化、具体化。同时注意将任务简化,同时将学生任务简化为基础与技巧两部分,便于让学生抓住重点,保持良好的学习情绪。比如:将Word使用分为基础部分(常用菜单、常用与格式工具栏使用等)与技巧部分(专用工具栏、复杂选项、复杂格式等),基础部分内容严整量少,便于教学,务必严格把关,确保每位学生都学会,技巧部分注意方法教学,不必一一细讲,要引导学生学会摸索学习。也要注意将任务分层,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相应难易的任务,因材施教。
4、让学生在巩固性练习中,进行知识的整合创造。
创造素质教育的一大特点就是跨学科。传统的学科教育往往强调了线性思维,而忽视了发散思维,这样是很难培养出具有创造素质的人才的。计算机的工具性,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跨学科教育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教师应让学生在巩固性练习中,多进行知识的整合创造。如用"画笔"进行美术创作,用Word设计贺卡、办报,用Music作曲、用Excel分析班级成绩,用Internet进行信息交流等。这种学以致用的教学方法既有利于完成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又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使信息素质和创造素质的教育落到实处。
三、 课外实践活动课
活动思想最早由二十世界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杜威、蒙台梭利和德可乐利同时发现的。被瑞士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加以发展,喻为“当代新的教育方法”。受现代实用主义的影响,活动思想引入教育,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活动教育理论。活动教学中的实践能力培养成效也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认同,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也成为事实,所以,在初中构建学科课程以外的活动课程,构筑一条素质教育途径是可行的。
杜威认为:“传统教育课程”把一个统一完整的世界加以割裂和肢解,然后分别独立成多门学科教给学生,同儿童的需要和现实生活脱节;学校与社会生活相隔离,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口号;主张学科知识综合,让儿童“从做中学。”其核心是“采用儿童兴趣需要的活动方式,融多学科知识于一体,师生共同活动,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学习知识”。杜威的活动课思想打破了传统学科课程的单一化倾向,解决了单学科知识的局限性。由此可知,现行单学科课程的局限性需要“学科活动课程”这样的一门活动课程来弥补不足。共同构成完整的课程体系,全面实现教育目标。所以,构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外实践活动课的理论依据的。
"用计算机处理信息是二十一世纪的公民应具有的基本技能之一"已成为人类的共识。因此,在中小学信息技术学习中会涌现出许多学生计算机爱好者,这些学生不满足课堂所学的知识,对计算机的许多专业知识和应用技术(尤其是电子游戏)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校、教师、家庭应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课外实践活动对这些学生的爱好给予保护、培养和正确引导,以保证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学有所长,学有所用。课外实践作为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可分程序设计和应用技术两大类进行辅导。
1、程序设计小组
中小学各个阶段的程序设计课外实践活动应与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相结合。由于此类竞赛对学生综合素质要求很高,只有心理素质好、文化课成绩优异、熟练掌握一种计算机高级语言的学生才有可能在较高级的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因此在课余可组织程序设计兴趣小组。如Pascal语言的程序设计,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国家计算机高级人才的早期培养尽基础教育的责任。
2、 应用技术小组
在应用技术的课外实践中可把计算机当作信息处理的工具,让学生在整合各科所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丰富多彩的创作和信息交流活动。如用Frontpage自制网页;用Word设计公益广告、贺卡;用"画笔"或Photoshop创作美术作品、电子相册;用Authorware制作课件;普曲或合成音乐;通过Internet进行信息传递、资料查询等等,这些活动打破了学科界限,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地学到、巩固了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有效提高了应用已有知识进行创造和规划的能力,深受学生喜爱。由于指导这些活动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所以这样做也有利于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学校在保证教学机时的前提下,可利用课外活动、寒暑假的时间为学生提供课外实践机时。在目前计算机已进入不少工薪家庭的情况下,可适当安排学生在家里完成一部分课外实践,以缓解学校机时的不足。
当今世界“落后就要挨打”已是不争的事实,国力强盛依赖“科教兴国”。教育能否培养出有理想、有文化、爱国敬业、具备“两个素质”的人才是关键。因此,如何在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中实现“两个素质”教育是历史赋予每个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责任,为了中华民族的腾飞,让我们从现在做起!
总之,信息技术教学的三步曲是目前信息教学普遍采用的方式,对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它的成败关系着我国青少年一代的计算机教育与培养,因此对信息技术的教育开展研究意义重大。三步曲的教学相辅相成,理论教学为上机和实践打好基础,基础没有就没有高楼的拨地而起,上机课要有任务,培养学生集体精神,共同完成任务,要使每一位学生参与,不要成为个别霸机学生游戏课、QQ聊天课,甚至不要成为校园网吧。这就要求我们每位教师在上机课时多走动,多检查,发现好的及时表扬,遇到不良行为即时纠正,使得课堂活动能有序开展,达到预期的目标。
信息技术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教学中心,信息技术教育必须围绕这个中心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信息素养成为与读、写、算一样重要的的终身有用的基础能力,同时,信息技术教育必须兼顾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多种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精神、道德、文化和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因此,信息技术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核心,面向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
〖参考文献〗
1、《中国电脑教育报》。
2、高玉祥等编著,《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美]珍尼特沃期、[新]戈登德莱顿,《学习的革命》,上海三联书店。
4、《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教育部,1996.1
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
6、《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002
7、《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突然的自我- 帖子数 : 143
注册日期 : 09-11-27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