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欣赏教学中“赏前意识”的培养
浅谈音乐欣赏教学中“赏前意识”的培养
摘要:在落实新颁布的音乐课程标准过程中积极开展“赏前意识”培育的研究,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培养学生审美情感、关注音乐艺术特征、发展音乐艺术感觉和审美想象诸方面阐述了学生“赏前意识”培育的方法,为丰富音乐教学和新音乐课程的实践提供了一些借鉴。
关键词:赏前意识 音乐欣赏教学 情感体验 音乐艺术特征
音乐课程新标准提出音乐学科教学要注重音乐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让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笔者认为,音乐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赏前意识”的研究,强化学生“赏前意识”的培育,对于落实音乐课程新标准具有深远的意义。
本文所讲的“赏前意识”是泛指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听音乐、谈音乐、想音乐、玩音乐等所有的审美创造活动。老师在教学中不仅是要求学生听赏作品的最后效果如何,而更要关注学生对音乐作品听赏创造的过程,引导他们对现实生活和自然环境的观察、体验、感悟,培养他们对音乐艺术特征的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以及在充满情趣的艺术创造中引发学生对艺术美和表现美的求索,使欣赏和实践的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实施审美情感体验、开展艺术创造活动的乐园。
一、在大自然中开展情感体验是培养“赏前意识”的基础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自然生活中有我们所熟悉的各种造型、构造以及意境之美、色彩之美。大自然还涌动着能给学生以心灵激奋的生命感性品质。无论在风和日丽的原野上,还是风雨欲来的山川巅峰,自然生命所形成的一种必然的具有内在紧张感的生命品质,使学生在这些充满神秘效力的有机形式中,能感受到一种有着自我意识的生命和活动。这种自我活动在一种绝妙的和谐氛围中一而再、再而三地唤起我们的生命感。面对这种有机的生命律动,“赏前意识”的培养要引导学生在探寻自然外在美的同时,去捕捉这些鲜活的富有动感韵律的生命之美。通过对生命韵律的追求,学生尝试用心灵去体会自然的神韵。“赏前意识”要培养学生在审美主客体相互贯通的过程中敏锐提取自然神韵的能力,引起他们对音乐作品形式美的思考,从而逐步体会“乐之形色,孕育于自然,自然之理法,又非乐中之理也”。比如,欣赏《春江花月夜》《渔舟唱晚》等乐曲时,湖州有优美的太湖和江南水乡风韵。课堂教学可把这些自然资源作为学生感受体验生活的主题之一。
二、认识音乐艺术特征是培养“赏前意识”的主体要素
开展音乐教学,可以运用音乐动机和织体等音乐语言,以联想和表现的方法,选择适合于学生的方式表现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音乐构思与审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赏前意识”总是先由认识和理解音乐本身的特殊性质,继而转变到支配审美心态和音乐实践的主导意识。如音乐中的艺术特点是作者通过音乐中的旋律、节奏的律动和音乐织体的构成等而完成作品的表现力。正如达·芬奇所说:“艺术依靠感觉……艺术不同于文学,不需多种语言的翻译,就能像自然景物一样即刻为一切通晓。”音乐作品的可感性和可视性是音乐艺术的基本特性。在“赏前意识”的培养中,要牢牢把握音乐艺术强烈的可感性和可视性特点。生活的真实与艺术真实相统一的局限性,决定了“赏前意识”对于听觉和视觉艺术创造的特殊意义。客观事物形象无时无刻都在传递着自身生长的形态品格。要在教学中运用听、视觉艺术语言,把握音乐物质的特性,将自然事物表现为音乐形象。学生在视听训练过程要融进主观的选择意识,去发现物象自身的美,使音乐艺术审美创造显得更生动丰富,从而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体验音乐的个性和情趣追求。
三、培养良好的音乐艺术感觉是“赏前意识”培育的重要方面
既然音乐作品是创作者对自然生活观察体验之结果。学生在音乐实践中把握客观事物的艺术感觉就显得非常重要。音乐艺术感觉是学生在审美创作中对于客观世界感悟的心理体验过程,具有深刻的内在心理因素。在欣赏评价音乐作品时,常常会脱口而出:“某某同学的感觉很好,某某同学的感觉找得对。”它表现出的摹本特征无需逻辑分析,是学生直接整体把握生活精神实质的一种本能反映,是由学生灵感派生出来的***和敏感。这种***与敏感虽然短暂,但却是形象思维过程中明亮的一瞬,是自身艺术素养和个性直觉品质高低的灵感再现。在欣赏的具体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始终依靠自己特定的音乐艺术感觉,不断完善对音乐语言的思考。
音乐艺术感觉需要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培养发展。例如,在音乐欣赏的构思、构想训练中,教师尽可能多地引导学生深入到朴实无华的现实生活中去,接触不同类型的视、听觉形象,品味客观自然的丰富品质,使每个学生迸发出对音乐题材的艺术审美直觉,以及对旋律、节奏、音乐色彩以及意境美所产生的表现欲望。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对大量中外优秀音乐作品的观摩欣赏和学生音乐才艺的展示分析,加强学生的音乐直觉训练,营造并延伸学生的“赏前意识”境界。
四、音乐想象和形式美创新是培养“赏前意识”的重要环节
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告诉我们,在培养音乐感觉能力的同时,由于特定的环境氛围引起的另一种“赏前意识”现象,即音乐想象。音乐教师在教学中会发现,当悠扬的音乐回荡在学生耳畔,当面对生动的音乐或某种艺术氛围时,学生的音乐情绪会空前高涨,音乐想象也特别丰富。这些音乐想象和联想虽是瞬间的,有时甚至是模糊或破碎的,却具有音乐艺术语言的特定含义。因此,教师要开发多种形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象与即兴创作表演和展示,促使学生的音乐想象转化为音乐艺术构想创造。
要深化学生的音乐想象,把想象展现为可视的创造,就要不失时机地给学生以音乐形式美的引导,此时也是学生学习、了解音乐基本表现技法的有利时机。要运用对比与和谐、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使学生了解一些简单的音乐创意。音乐的表现形式通过点、线性的有序和无序组合,达到学生音乐审美的和谐统一,使得全体学生“赏前意识”的培养更为丰满。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开展“赏前意识”的研究,对于促进广大学生的审美素质和音乐艺术创造能力,效果是明显的,意义也是深远的。
关键词:赏前意识 音乐欣赏教学 情感体验 音乐艺术特征
音乐课程新标准提出音乐学科教学要注重音乐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让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笔者认为,音乐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赏前意识”的研究,强化学生“赏前意识”的培育,对于落实音乐课程新标准具有深远的意义。
本文所讲的“赏前意识”是泛指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听音乐、谈音乐、想音乐、玩音乐等所有的审美创造活动。老师在教学中不仅是要求学生听赏作品的最后效果如何,而更要关注学生对音乐作品听赏创造的过程,引导他们对现实生活和自然环境的观察、体验、感悟,培养他们对音乐艺术特征的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以及在充满情趣的艺术创造中引发学生对艺术美和表现美的求索,使欣赏和实践的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实施审美情感体验、开展艺术创造活动的乐园。
一、在大自然中开展情感体验是培养“赏前意识”的基础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自然生活中有我们所熟悉的各种造型、构造以及意境之美、色彩之美。大自然还涌动着能给学生以心灵激奋的生命感性品质。无论在风和日丽的原野上,还是风雨欲来的山川巅峰,自然生命所形成的一种必然的具有内在紧张感的生命品质,使学生在这些充满神秘效力的有机形式中,能感受到一种有着自我意识的生命和活动。这种自我活动在一种绝妙的和谐氛围中一而再、再而三地唤起我们的生命感。面对这种有机的生命律动,“赏前意识”的培养要引导学生在探寻自然外在美的同时,去捕捉这些鲜活的富有动感韵律的生命之美。通过对生命韵律的追求,学生尝试用心灵去体会自然的神韵。“赏前意识”要培养学生在审美主客体相互贯通的过程中敏锐提取自然神韵的能力,引起他们对音乐作品形式美的思考,从而逐步体会“乐之形色,孕育于自然,自然之理法,又非乐中之理也”。比如,欣赏《春江花月夜》《渔舟唱晚》等乐曲时,湖州有优美的太湖和江南水乡风韵。课堂教学可把这些自然资源作为学生感受体验生活的主题之一。
二、认识音乐艺术特征是培养“赏前意识”的主体要素
开展音乐教学,可以运用音乐动机和织体等音乐语言,以联想和表现的方法,选择适合于学生的方式表现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音乐构思与审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赏前意识”总是先由认识和理解音乐本身的特殊性质,继而转变到支配审美心态和音乐实践的主导意识。如音乐中的艺术特点是作者通过音乐中的旋律、节奏的律动和音乐织体的构成等而完成作品的表现力。正如达·芬奇所说:“艺术依靠感觉……艺术不同于文学,不需多种语言的翻译,就能像自然景物一样即刻为一切通晓。”音乐作品的可感性和可视性是音乐艺术的基本特性。在“赏前意识”的培养中,要牢牢把握音乐艺术强烈的可感性和可视性特点。生活的真实与艺术真实相统一的局限性,决定了“赏前意识”对于听觉和视觉艺术创造的特殊意义。客观事物形象无时无刻都在传递着自身生长的形态品格。要在教学中运用听、视觉艺术语言,把握音乐物质的特性,将自然事物表现为音乐形象。学生在视听训练过程要融进主观的选择意识,去发现物象自身的美,使音乐艺术审美创造显得更生动丰富,从而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体验音乐的个性和情趣追求。
三、培养良好的音乐艺术感觉是“赏前意识”培育的重要方面
既然音乐作品是创作者对自然生活观察体验之结果。学生在音乐实践中把握客观事物的艺术感觉就显得非常重要。音乐艺术感觉是学生在审美创作中对于客观世界感悟的心理体验过程,具有深刻的内在心理因素。在欣赏评价音乐作品时,常常会脱口而出:“某某同学的感觉很好,某某同学的感觉找得对。”它表现出的摹本特征无需逻辑分析,是学生直接整体把握生活精神实质的一种本能反映,是由学生灵感派生出来的***和敏感。这种***与敏感虽然短暂,但却是形象思维过程中明亮的一瞬,是自身艺术素养和个性直觉品质高低的灵感再现。在欣赏的具体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始终依靠自己特定的音乐艺术感觉,不断完善对音乐语言的思考。
音乐艺术感觉需要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培养发展。例如,在音乐欣赏的构思、构想训练中,教师尽可能多地引导学生深入到朴实无华的现实生活中去,接触不同类型的视、听觉形象,品味客观自然的丰富品质,使每个学生迸发出对音乐题材的艺术审美直觉,以及对旋律、节奏、音乐色彩以及意境美所产生的表现欲望。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对大量中外优秀音乐作品的观摩欣赏和学生音乐才艺的展示分析,加强学生的音乐直觉训练,营造并延伸学生的“赏前意识”境界。
四、音乐想象和形式美创新是培养“赏前意识”的重要环节
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告诉我们,在培养音乐感觉能力的同时,由于特定的环境氛围引起的另一种“赏前意识”现象,即音乐想象。音乐教师在教学中会发现,当悠扬的音乐回荡在学生耳畔,当面对生动的音乐或某种艺术氛围时,学生的音乐情绪会空前高涨,音乐想象也特别丰富。这些音乐想象和联想虽是瞬间的,有时甚至是模糊或破碎的,却具有音乐艺术语言的特定含义。因此,教师要开发多种形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象与即兴创作表演和展示,促使学生的音乐想象转化为音乐艺术构想创造。
要深化学生的音乐想象,把想象展现为可视的创造,就要不失时机地给学生以音乐形式美的引导,此时也是学生学习、了解音乐基本表现技法的有利时机。要运用对比与和谐、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使学生了解一些简单的音乐创意。音乐的表现形式通过点、线性的有序和无序组合,达到学生音乐审美的和谐统一,使得全体学生“赏前意识”的培养更为丰满。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开展“赏前意识”的研究,对于促进广大学生的审美素质和音乐艺术创造能力,效果是明显的,意义也是深远的。
突然的自我- 帖子数 : 143
注册日期 : 09-11-27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