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学论坛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理性分析与换位思考

向下

理性分析与换位思考 Empty 理性分析与换位思考

帖子  waw 周五 27 十一月 2009 - 0:45

理性分析与换位思考

——课题小结报告

数学组 郭杰

每次拿起试卷,总想给学生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却每次都适得其反。连篇累牍的叙述反而使学生忘记了如何去思考,自从揽下了一个课题之后,我才开始去思考试卷背后的”故事”。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的老师往往会忘了去推敲学生的思想方法,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学生的思维弱点开始成为了老师编题的基本框架。在这个时候研究编题技巧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观察篇之错态百出

在研究之初,其实也谈不上研究,和那些学者比起来不过班门弄斧、你方唱罢我出场的噱头。每天中午我惯例是要在黑板上出些习题,目的是要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解题的正确率,一次在将题目交给课代表之后。便静下心来演算一遍,在演算至第三题:“三角形的外角之比为1:2:3, 求三个内角的度数”时发现有一个外角的度数成了180度,照例我会及时的跑去教室,更正一下便可以了。而这一次我突发奇想的只是走进教室看看同学们的反应,开始只是一个学生小声说:老师题目出的好象不对。这一说不打紧,全班一阵哄然。我又故意询问错处,从学生此一言,彼一语的解释中,我发现学习概念的最高境界就是能根植于思维系统之中,并能随着思维不断拓展和外延。在这道错题上,学生体会的是如何才能构成一个三角形的又一种思维方法,而我的体会是在研究的过程中,是不是可以用这种方式来推敲学生的思维优势——学能效应。

之后的一段时间,我又出了一些类似的错题如:一个角的余角比一个角的补角小36度,求这个角。这是一道概念定位失误的错题,从这道题的纠错情况看。学生多数不会详细分析题意后再下笔,多半是在无法解答之后才断定为错题,这也肯定了思维模式单一的说法,从观察的角度来看,第一步还是迈的不错的。

分析篇之你编我点

经历了最初的观察之后,我发现学生手中的笔比起我的来要更有威力,在上课时我便抛弃了例题的满堂灌方式。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学生对一道新题有了兴趣,他就会由“被动”转为“主动”,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基于这一点,我把例题截头截尾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在缺乏条件和结论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神经被调动起来了,因为除了通过自己构造的方式来探索问题之外,坐等什么也收获不到。编好以后,我和学生们一起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并对照书上的例题,讨论异同,若是出到和书上同样的题目,便欣喜若狂;若是没有则激励同学们更大胆的去想,去猜测。快则鼓励、赞赏,慢则引导、暗示。在这样的教学中我也发现了学生构题的能力,其实不亚于老师。只是没有很好的引导罢了。在复习阶段,我给了班级四个小组一些空白的16k纸,便要求同学们出一份试卷,学生拿出一些作业中常错的题目,一些练习册上的好题做引,通过讨论和数据测试编题。题目的质量是令我惊讶的。有的同学则体会到了出题的步骤与数据的确定,在解题过程中又再次体会编题和解题不同的思维过程,从而锻炼自己的审题意识。

分析的结论并不明显,因为有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存在,但是有一点,缺乏学生群体的编题是不完备的,因为在试卷的另一边同样在审视自己的是学生。

换位篇之抛砖引玉

如果我是学生,许多行业都需要换位思考,教师也一样,由于知识结构的内化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许多教师已经把换位视为一个极难的课题。也许作了老师就是老师了,话不能这么说,在体育课上和学生摆开架式赛一场;在班会课上让学生主持,和同学们一起畅所欲言。换位是另一种方式的了解。在平时的作业讲解中,我尽量让做错的同学自己来讲错误和更正的结果。学生中无意的慨叹都会成为换位的基点。有时我特意在最困和最累的时候思考不同的题型或完成试题答案的编撰,由此来研究不同状态下学生的解题能力和速度。实践表明,是行之有效的换位。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编题的难度,能更准确的把握学生的思维导向。以期冀在学期考查中获得较好的分数。

一年的课题研究像鱼网一般放的匆匆,收的匆匆,虽没有网住些什么,却是给了自己一些新的经历,知道编题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无论是课堂上的例题,还是试卷上的难题都源于学生灵感的创作,题目也是一件艺术品,让学生都能懂得欣赏和品味,才是我的目标。“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想只要不断探索,就一定能有所收效的。

waw

帖子数 : 63
注册日期 : 09-11-27

返回页首 向下

返回页首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