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
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离不开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改革的根本要求,本文从教师队伍、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学习方式、教学手段、课堂训练、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历史课堂 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1-0037-02
课堂教学是一种目的性和意识性都很强的活动,而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学生学到什么?收获什么?这是任何教学改革都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当前深化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也是教学的一个永恒的主题。
一、何为课堂教学有效性
通俗地说,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提高、进步。从专业角度说,有效性指通过课堂教学,学生获得发展(发展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
二、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1.优化教师队伍
在实施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重大变化,“洗脑”与“充电”乃大势所趋,怎么样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这实际上对我们历史老师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
(1)教师的知识储备应更加充足
我们经常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种说法已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程中的历史教师不仅要成为奔流不息的河流,还应当成为善于寻找“水源”的专家型教师。这就要求我们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更新和拓展历史课程基础知识和前沿知识,掌握现代教学方法和技术,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勿庸置疑,高素质的历史教师是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益的先决条件。
(2)教师的角色需要重新定位
从教与学的角度看,历史教师应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教师的“教”关键在于教会学生如何学,教师应避免“一言堂”、“满堂灌”,把学生变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的现象出现。而是多为学生创造条件,使学生广泛参与、乐于参与、有效参与到课堂中来,学生才是课堂活动的主角,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历史有趣、有收获;从教学组织看,历史教师应从管理者到引导者;从师生关系看,历史教师应由居高临下的指导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从与课程的关系看,历史教师应由简单的执行者转化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与利用者。
2.优化课堂教学目标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是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其次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课程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指南针”,但决不意味着只是简单地将课标的有关条文照搬过来,如果我们直接将它们拿过来作为课堂教学目标,却比较笼统,也不很好操作,只有把“课标”的内容要求变成在教学中可以操作和实施的具体目标,将课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标准进行细化、具体化,然后与本主题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机结合,从而才可以确定出可操作性的课堂教学实施目标。科学地制订最佳的教学目标,可以实现以最少的教学时间和精力,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3.优化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现历史“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与落实,如何引导学生的学习习惯真正由被动接受式的学习,转变为自主、合作与探究等学习方式上来,具体来看,历史教学过程的设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创设良好的历史学习情境
历史学习情境就是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根据所学的内容,创设一种具有历史真实感的特定情境,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像,最终达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的能力。比如,在介绍北宋都城东京时,有一位老师就借助了先进的电化教学技术,经过精
心裁剪、组合,将北宋时期东京的人和事,聚集在普普通通的一日之中,在音乐、画面的配合下,教师细细地描绘了北宋都城——东京一日中可以看见的宫殿楼宇、帝王君臣、市井街巷、艺人客商等,教师带领着全班同学,“天一亮就到晓市吃早餐,上午一边参观市容,一边购物,下午到茶馆喝茶、品茶,夜晚到瓦子里面看杂技、武术表演,爱好体育的还可以踢球⋯⋯”,久远的东京好像历历在目,学生身临其境,由此感受到东京的繁荣,在教学的现场,轻柔的音乐,适时的画面与教师绘声绘色的描述浑然一体,尽管学生没有说什么,也没有做什么,但是耳听眼观到的信息,足以使学生心驰神往。学生思维活动中的感知、想像、联想,都被教师创设的历史意境激活了,师生在情感上处于共鸣状态。
(2)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已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的知识应通过更多的参与和体验来获得,学生在参与和获得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养成一种合作的意识和行为习惯。比如,有位老师在教学《宋代的社会生活》(川教版)一课时,把这节课的内容分成“衣、食、住、行”四个部分,让每个学习小组选择其中的一
部分进行研讨,然后请一位同学做代表面向全班同学进行讲解,讲解的学生讲得很认真,在讲到“住”这部份时,有的同学拿出了自己画的茅屋、瓦顶平房、富丽堂皇的官邸的画⋯⋯在这个过程中,也许并不是每一个同学都能详细地了解每一个所要学习的历史内容,但至少对自己所负责的那部分内容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和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3)营造民主、和谐、自由、安全的教学氛围
只要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如果没有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就很难有古希腊文化的灿烂辉煌,如果没有战国时期的思想自由,就很难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在教学中,教师如果板着面孔,居高临下,学生哪敢发表自己的见解,也许对问题的回答都是战战兢兢的,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受到压抑;因此,实行教学民主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学生在民主、和谐、自由、安全的气氛中学习,心情舒畅,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活跃的状态,敢想、敢说、敢问,敢于质疑,勇于大胆创新,乐于发表意见;在这种课堂教学氛围中,学生没有被同学耻笑的苦恼,没有被老师斥责的忧虑,学习活动是充分自主的,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充分体会学习的乐趣。
(4)注意密切联系现实,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历史。
这种联系既可通过老师的课堂讲解设计来体现,也可以通过设计相应的探究题目来体现。如,有个老师在讲“宋代的衣食住行”这一问题时,就让学生把我们现在的“衣食住行”与““宋代的衣食住行”进行了对比,指出有哪些不同,从而让学生在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中深化了对本部分历史知识的真正了解和理解。
4.优化教学方法
有关资料显示,教学方法目前有上百种,如果对其进行分类,大致可以分为讲授法、问答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探究法、讨论法、研究法、合作学习法⋯⋯。但是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法得当,教学效果可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必须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教师在施教方法上,应由
单纯讲授法转向多种教学方法并用,讲授引导应更加精到,面对历史新课程,教师应突出“三讲”:讲线索、讲重难点、讲方法。
5.优化学习方式
长期以来,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听讲——背诵——练习——巩固知识”,主要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关注的是如何把知识结论准确地给学生讲清楚,学生则只要把老师讲的记下来,考试时准确无误地答在试卷上,长期以来,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张扬,创新的***也随之消失。而新课程则倡导既要关注学
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增强“我要学”的主动学习意识,培养学生树立“我能行”的独立学习的能力,指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并不断提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有位教师在执教八年级历史上册《红军长征》(川教版)一课时,在讲长征经过时,就由一个学生充当导游员,带领全班同学沿着红军长征的路线“重走长征路”,感受长征路途上的困难、险阻,感受长征精神,这种体验式教学激发的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热情。
6.优化教学手段
所谓教学手段就是指教师为了使学生能够认识历史,再现历史、感悟历史而采取的具体方法。传统的历史教学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科书,这显然不适应现代人材培养的需要。新课程下的历史教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历史课程资源,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语言(语言是最普遍、最直接、最常用的教学手段,但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教学因素,生动的语言,能把学生带到历史情境中去营造课堂教学的最佳气氛。)图片、实物、模型、录音、录像、电影、电视、多媒体课件等,可使历史课堂更加生动、具体、形象、感人,能起到充实内容、再现过程、激发兴趣、创设情境、拓宽形式、启迪思考、强化重点、点化难点、直观演示、视听等作用,让学生在最佳的环境或氛围中感悟历史,从而达到理解和认知的升华,提高教学效率。
7.优化课堂训练
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离不开训练,训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本人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训练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围绕教学目标设计训练的
具体内容,真正做到练在根本上,练在关键处;其次,练的内容和难易要适度,过易,学生“吃不饱”,学生训练意识减弱,过难,学生训练积极性下降,所以特别要注意训练的梯度,使学生逐步达到训练的目标;再次,要及时把握反馈,只有这样,才能检测出训练目标达到的程度,给予学生明确的指导,保障训练目的的达到。
8.优化教学反思
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是千锤百炼的结果,这就要求教师要对教学进行反思:教学的三维目标是否实现、重难点是否突破、学生的能力是否提高、知识的难度是否恰当等教学中涉及的方方面面问题,只有在教学中多反思,才会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超越自己。
参考文献
1 姬秉新、李秩勇、赵亚夫. 理解与实践高中历史新课程——与高中历史教师的对话.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2
2 朱慕菊.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
3 余文森. 课程教学. 2006 年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新课程国家级远程培训教材
【关键词】历史课堂 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1-0037-02
课堂教学是一种目的性和意识性都很强的活动,而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学生学到什么?收获什么?这是任何教学改革都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当前深化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也是教学的一个永恒的主题。
一、何为课堂教学有效性
通俗地说,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提高、进步。从专业角度说,有效性指通过课堂教学,学生获得发展(发展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
二、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1.优化教师队伍
在实施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重大变化,“洗脑”与“充电”乃大势所趋,怎么样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这实际上对我们历史老师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
(1)教师的知识储备应更加充足
我们经常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种说法已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程中的历史教师不仅要成为奔流不息的河流,还应当成为善于寻找“水源”的专家型教师。这就要求我们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更新和拓展历史课程基础知识和前沿知识,掌握现代教学方法和技术,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勿庸置疑,高素质的历史教师是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益的先决条件。
(2)教师的角色需要重新定位
从教与学的角度看,历史教师应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教师的“教”关键在于教会学生如何学,教师应避免“一言堂”、“满堂灌”,把学生变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的现象出现。而是多为学生创造条件,使学生广泛参与、乐于参与、有效参与到课堂中来,学生才是课堂活动的主角,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历史有趣、有收获;从教学组织看,历史教师应从管理者到引导者;从师生关系看,历史教师应由居高临下的指导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从与课程的关系看,历史教师应由简单的执行者转化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与利用者。
2.优化课堂教学目标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是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其次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课程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指南针”,但决不意味着只是简单地将课标的有关条文照搬过来,如果我们直接将它们拿过来作为课堂教学目标,却比较笼统,也不很好操作,只有把“课标”的内容要求变成在教学中可以操作和实施的具体目标,将课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标准进行细化、具体化,然后与本主题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机结合,从而才可以确定出可操作性的课堂教学实施目标。科学地制订最佳的教学目标,可以实现以最少的教学时间和精力,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3.优化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现历史“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与落实,如何引导学生的学习习惯真正由被动接受式的学习,转变为自主、合作与探究等学习方式上来,具体来看,历史教学过程的设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创设良好的历史学习情境
历史学习情境就是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根据所学的内容,创设一种具有历史真实感的特定情境,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像,最终达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的能力。比如,在介绍北宋都城东京时,有一位老师就借助了先进的电化教学技术,经过精
心裁剪、组合,将北宋时期东京的人和事,聚集在普普通通的一日之中,在音乐、画面的配合下,教师细细地描绘了北宋都城——东京一日中可以看见的宫殿楼宇、帝王君臣、市井街巷、艺人客商等,教师带领着全班同学,“天一亮就到晓市吃早餐,上午一边参观市容,一边购物,下午到茶馆喝茶、品茶,夜晚到瓦子里面看杂技、武术表演,爱好体育的还可以踢球⋯⋯”,久远的东京好像历历在目,学生身临其境,由此感受到东京的繁荣,在教学的现场,轻柔的音乐,适时的画面与教师绘声绘色的描述浑然一体,尽管学生没有说什么,也没有做什么,但是耳听眼观到的信息,足以使学生心驰神往。学生思维活动中的感知、想像、联想,都被教师创设的历史意境激活了,师生在情感上处于共鸣状态。
(2)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已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的知识应通过更多的参与和体验来获得,学生在参与和获得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养成一种合作的意识和行为习惯。比如,有位老师在教学《宋代的社会生活》(川教版)一课时,把这节课的内容分成“衣、食、住、行”四个部分,让每个学习小组选择其中的一
部分进行研讨,然后请一位同学做代表面向全班同学进行讲解,讲解的学生讲得很认真,在讲到“住”这部份时,有的同学拿出了自己画的茅屋、瓦顶平房、富丽堂皇的官邸的画⋯⋯在这个过程中,也许并不是每一个同学都能详细地了解每一个所要学习的历史内容,但至少对自己所负责的那部分内容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和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3)营造民主、和谐、自由、安全的教学氛围
只要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如果没有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就很难有古希腊文化的灿烂辉煌,如果没有战国时期的思想自由,就很难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在教学中,教师如果板着面孔,居高临下,学生哪敢发表自己的见解,也许对问题的回答都是战战兢兢的,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受到压抑;因此,实行教学民主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学生在民主、和谐、自由、安全的气氛中学习,心情舒畅,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活跃的状态,敢想、敢说、敢问,敢于质疑,勇于大胆创新,乐于发表意见;在这种课堂教学氛围中,学生没有被同学耻笑的苦恼,没有被老师斥责的忧虑,学习活动是充分自主的,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充分体会学习的乐趣。
(4)注意密切联系现实,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历史。
这种联系既可通过老师的课堂讲解设计来体现,也可以通过设计相应的探究题目来体现。如,有个老师在讲“宋代的衣食住行”这一问题时,就让学生把我们现在的“衣食住行”与““宋代的衣食住行”进行了对比,指出有哪些不同,从而让学生在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中深化了对本部分历史知识的真正了解和理解。
4.优化教学方法
有关资料显示,教学方法目前有上百种,如果对其进行分类,大致可以分为讲授法、问答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探究法、讨论法、研究法、合作学习法⋯⋯。但是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法得当,教学效果可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必须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教师在施教方法上,应由
单纯讲授法转向多种教学方法并用,讲授引导应更加精到,面对历史新课程,教师应突出“三讲”:讲线索、讲重难点、讲方法。
5.优化学习方式
长期以来,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听讲——背诵——练习——巩固知识”,主要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关注的是如何把知识结论准确地给学生讲清楚,学生则只要把老师讲的记下来,考试时准确无误地答在试卷上,长期以来,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张扬,创新的***也随之消失。而新课程则倡导既要关注学
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增强“我要学”的主动学习意识,培养学生树立“我能行”的独立学习的能力,指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并不断提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有位教师在执教八年级历史上册《红军长征》(川教版)一课时,在讲长征经过时,就由一个学生充当导游员,带领全班同学沿着红军长征的路线“重走长征路”,感受长征路途上的困难、险阻,感受长征精神,这种体验式教学激发的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热情。
6.优化教学手段
所谓教学手段就是指教师为了使学生能够认识历史,再现历史、感悟历史而采取的具体方法。传统的历史教学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科书,这显然不适应现代人材培养的需要。新课程下的历史教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历史课程资源,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语言(语言是最普遍、最直接、最常用的教学手段,但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教学因素,生动的语言,能把学生带到历史情境中去营造课堂教学的最佳气氛。)图片、实物、模型、录音、录像、电影、电视、多媒体课件等,可使历史课堂更加生动、具体、形象、感人,能起到充实内容、再现过程、激发兴趣、创设情境、拓宽形式、启迪思考、强化重点、点化难点、直观演示、视听等作用,让学生在最佳的环境或氛围中感悟历史,从而达到理解和认知的升华,提高教学效率。
7.优化课堂训练
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离不开训练,训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本人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训练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围绕教学目标设计训练的
具体内容,真正做到练在根本上,练在关键处;其次,练的内容和难易要适度,过易,学生“吃不饱”,学生训练意识减弱,过难,学生训练积极性下降,所以特别要注意训练的梯度,使学生逐步达到训练的目标;再次,要及时把握反馈,只有这样,才能检测出训练目标达到的程度,给予学生明确的指导,保障训练目的的达到。
8.优化教学反思
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是千锤百炼的结果,这就要求教师要对教学进行反思:教学的三维目标是否实现、重难点是否突破、学生的能力是否提高、知识的难度是否恰当等教学中涉及的方方面面问题,只有在教学中多反思,才会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超越自己。
参考文献
1 姬秉新、李秩勇、赵亚夫. 理解与实践高中历史新课程——与高中历史教师的对话.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2
2 朱慕菊.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
3 余文森. 课程教学. 2006 年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新课程国家级远程培训教材
冥月- 帖子数 : 50
注册日期 : 09-11-26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