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阅读教科书 把好历史教学基础
重视阅读教科书 把好历史教学基础
要想真正学好历史,认识与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从而学以致用、鉴往知来,使历史能名符其实地起到“资治通鉴”和“人生通鉴”的作用,乃至小焉者即在各种考试中尤其是高考时考出好成绩,首要前提是必须学好教科书,过好基础关。而要学好它,除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的掌握运用与比较异同、综合归纳、演绎推理和审题答题及语言文字表达等基本能力外,自学看书的基本方法,就显得极端重要了。因为中学历史教科书,不仅是教师进行教学、学生进行学习的基本工具,同时,还是高考历史命题的基本依据。因此,中学历史教学应重视和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这样,才能以不变[狠抓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紧扣课本;以本为本,一本万利应万变[多变的题目和题型]。
有鉴于此,请各位学子记住:任它千流万转,我自中流砥柱;任它千变万化,我自有一定之规——“重视阅读教科书,过好历史基础关。”因为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没有知识就没有能力,没有基础知识,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一句空话。可见,只有夯实基础,才能攀上高峰。因此,教学中要始终贯彻执行十六字诀,即“狠抓双基,以本为本;紧扣两纲(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以纲为纲(以两纲为纲要,自然纲举目张)。”具体做法如下:
(一)读引言 每章标题下方框内的文字往往是中外时代背景对比揭示、内容提要与历史线索的归纳概括。
(二)读目录 目录是全书的缩影和提纲,是教材最简要的线索。古人也说,目录学是读书入门的向导。在历史教学中,可借助它掌握人类历史发展的重大阶段即过程及重要线索、阶段特征和看出并理解历史事件的前后因果关系。因此,在历史教学中,一是要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目录,“举一纲而万目张”,以掌握教材的结构特点和基本体系;二是要引导学生琢磨各编、章、节、目在教材中的地位,以把握历史事件的特点和历史发展的逻辑联系。如教学世界史《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这章,通过阅读目录,学生应了解全章共6节,各节的主要内容是:第一节叙述第二次工业革命概况,后面第二至第六节皆讲述其影响:(1)垄断组织形成,资本主义进入高速发展时期(见第一节);(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第二节),因此导致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和列宁主义的诞生(第五节);(3)殖民扩张进入了瓜分世界和资本输出的新阶段(第三节),并因此导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第四节)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第六节);(4)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综上所述,这章标题改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及其影响”似乎还更好些。
(三)读课文 课文是学生的精读部分。现行教科书的正文,大多以“叙事为主,兼有议论”,同时,还附以史籍节选、诗、词、曲、民谣、名言、对联、小说、数据表格等文献资料。但其行文间“有线索、有重点,有史实、有结论”。因此,阅读教科书必须做到:史论结合,理清层次;提练要点,推敲字句。具体说来,包括课文的叙述方法和层次安排,注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在语言文字中找出表示历史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发展的句子及前因后果的句子,对历史事件评析或历史人物评价的句子,以及名言警句、关键性词语等,从而学会正确系统地认识历史事件的本质,抓住历史线索,贯通历史知识。
如教学“《齐民要术》”一目,引导学生注意教材中的“潜台词”,进行一番“咬文嚼字”,使学生掌握“农书”前的三个定语即“现存”、“最早”、“最完整”,这个整体,缺一不可。
如教学“义和团运动”一目,通过阅读,引导学生分清两个层次,即“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义和团运动的发展”。然后以两个层次为中心,提出一系列贯穿性极强的问题。如“何时兴起?”“何地兴起?”“为什么兴起?”“为什么在山东发展?”等等。让学生在读课文中探索、求解。
(四)读图表 历史地图是形成具体空间概念的有力工具。
现行教科书配有历史地图插图数百幅。每幅图(地理空间图及图例、人物肖像和漫画等插图、史料表格,其中包括课本前的彩色插页、教材及地图册中的所有图表)都揭示着历史知识的某个片断、侧面、状态和情况,以其画面的内容反映了相应课文的主题。
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做到:有图必析。主要通过要点、坐标、组线、方向、象形、线索、浓缩、图形等方法在图中或图旁加注、分析,把课文和图形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分析《新航路的开辟》图可设计题目:下列哪一个人物的活动与“太平洋”一词在有关A、迪亚士B、达·伽马C、哥伦布D、麦哲伦(答案:D)。又如通过《美国的领土扩张》图中“阿拉斯加(1867年从俄国购得)”这个知识点可得出一个结论:19世纪前期(1867年前)的俄国是一个地跨欧亚美三洲的大帝国。
有图必读。主要包括弄懂图例符号的含义、识别历史地图的方位、注意历史沿革和古今地名变化以及古今异译和中外异称、比较相关的历史地图等不同要求的内容。如今天南京、北京、台湾等古往今来名称的变化,中国近化史上被迫开放的商埠中哪个处于最东、最西、最南和最北?
有图必记。主要是通过复描、涂色和填注的方法,形成深刻的印象,达到“按图理意”或“按文绘图”的目的。
(五)读注释 注释是接着对正文内容所作的提示、说明、解释和补充。阅读注释可以加深理解课文,拓宽知识视野。
现行教科书,注释多达几百条,内容涉及广泛,但其目的都是为正文所服务。因此,阅读注释必须结合课文的图文。如教学“丝绸之路”有两条注释:“安息”和“大秦”。阅读时必须在地图上找出它们的确切位置,才能牢记它们的称呼和地理方位,再如教学“嵌错赏功宴乐铜壶”,为了深入理解它的含义,必须将它勾划或旁注。
(六)读习题 做习题是学生学习和应用知识的最系统、最经常的实践活动。教科书每章节后的习题,是以形成、巩固、发展知识和提高学生智能为主要目的设置的。不同的题型体现着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思想教育等几个方面的要求,具有评价、反馈、预测和鞭策的功能。因而,在教学中,学生应明确教材的重点,带着习题读书和听课;回忆教材的内容,带着习题复习和思考。
(七)读年表 历史年表是附录于教科书之后的纪年表和大事年表。年表与目录前后呼应、互为补充。其特点是“系统连贯、概括全面、简洁明了、要点突出”。体现了历史事件的顺序关系、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因此,阅读年表:一要抓住具有历史里程碑性质的关键年代(如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开始,而教材正文无此内容,这是对教材的补充。类似的知识点还有“1566—1581年尼德兰革命”、“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建立”。);二要注意每一章、节中有哪些人物和事件列入大事年表(列入了大事年表,就表明了它是教材的重点,教学中应予以足够重视);三是要将古今中外历史事件联系起来,分门别类综合比较(如比较几乎同时发生的中国洋务运动和日本治维新),编写专题年表 [如对照大事年表及教材正文,分阶段概括20世纪美国经济的发展特征:(1)20世纪前29年,美国经济持续繁荣、发展;(2)1929年到30年代中期,受经济大危机的打击,经济衰退并缓慢恢复;(3)3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经济进入迅速发展的黄金时期;(4)70年代,进入“滞胀”时期;(5)80年代以后,经济开始复苏并不断发展,90年代中期以来知识经济开始在美国首先形成。(知识经济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也促进了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四是在理解和掌握大事年表的基础上,用尽可能简洁的语句,介绍大事年表中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如教学《戊戌变法》一节,通过阅读年表,记住1898年9月21日,注意“1898年,戊戌变法”列入大事年表。然后,学生可编写“我国历史上的变法”专题年表,以培养归纳、概括以及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五是划时事数抽(通过将中外同一年份或邻近年份发生的大事列于标示年份的数轴下,从中揭示与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互动、因果关系)。
学生在阅读教科书时必须全面注意,不可忽略上述任何一个部分。如果真的过好了基础关,经历了“死去活来”的过程,“死”指背死、背准、背全,即对知识掌握做到“全面、系统、准确、牢固”八字诀,书上写的要背,图中有的要记,老师讲的要想。“活”指在死记硬背、知识积累多了的前提下,量变引起质变,自然熟能生巧,自能灵活运用,融会贯通,最终“点滴积累,以至大成”,取得理想的效果与满意的成绩。
可见,坚实的基础是高分高能的前提。(网络收集整理)
有鉴于此,请各位学子记住:任它千流万转,我自中流砥柱;任它千变万化,我自有一定之规——“重视阅读教科书,过好历史基础关。”因为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没有知识就没有能力,没有基础知识,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一句空话。可见,只有夯实基础,才能攀上高峰。因此,教学中要始终贯彻执行十六字诀,即“狠抓双基,以本为本;紧扣两纲(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以纲为纲(以两纲为纲要,自然纲举目张)。”具体做法如下:
(一)读引言 每章标题下方框内的文字往往是中外时代背景对比揭示、内容提要与历史线索的归纳概括。
(二)读目录 目录是全书的缩影和提纲,是教材最简要的线索。古人也说,目录学是读书入门的向导。在历史教学中,可借助它掌握人类历史发展的重大阶段即过程及重要线索、阶段特征和看出并理解历史事件的前后因果关系。因此,在历史教学中,一是要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目录,“举一纲而万目张”,以掌握教材的结构特点和基本体系;二是要引导学生琢磨各编、章、节、目在教材中的地位,以把握历史事件的特点和历史发展的逻辑联系。如教学世界史《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这章,通过阅读目录,学生应了解全章共6节,各节的主要内容是:第一节叙述第二次工业革命概况,后面第二至第六节皆讲述其影响:(1)垄断组织形成,资本主义进入高速发展时期(见第一节);(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第二节),因此导致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和列宁主义的诞生(第五节);(3)殖民扩张进入了瓜分世界和资本输出的新阶段(第三节),并因此导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第四节)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第六节);(4)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综上所述,这章标题改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及其影响”似乎还更好些。
(三)读课文 课文是学生的精读部分。现行教科书的正文,大多以“叙事为主,兼有议论”,同时,还附以史籍节选、诗、词、曲、民谣、名言、对联、小说、数据表格等文献资料。但其行文间“有线索、有重点,有史实、有结论”。因此,阅读教科书必须做到:史论结合,理清层次;提练要点,推敲字句。具体说来,包括课文的叙述方法和层次安排,注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在语言文字中找出表示历史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发展的句子及前因后果的句子,对历史事件评析或历史人物评价的句子,以及名言警句、关键性词语等,从而学会正确系统地认识历史事件的本质,抓住历史线索,贯通历史知识。
如教学“《齐民要术》”一目,引导学生注意教材中的“潜台词”,进行一番“咬文嚼字”,使学生掌握“农书”前的三个定语即“现存”、“最早”、“最完整”,这个整体,缺一不可。
如教学“义和团运动”一目,通过阅读,引导学生分清两个层次,即“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义和团运动的发展”。然后以两个层次为中心,提出一系列贯穿性极强的问题。如“何时兴起?”“何地兴起?”“为什么兴起?”“为什么在山东发展?”等等。让学生在读课文中探索、求解。
(四)读图表 历史地图是形成具体空间概念的有力工具。
现行教科书配有历史地图插图数百幅。每幅图(地理空间图及图例、人物肖像和漫画等插图、史料表格,其中包括课本前的彩色插页、教材及地图册中的所有图表)都揭示着历史知识的某个片断、侧面、状态和情况,以其画面的内容反映了相应课文的主题。
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做到:有图必析。主要通过要点、坐标、组线、方向、象形、线索、浓缩、图形等方法在图中或图旁加注、分析,把课文和图形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分析《新航路的开辟》图可设计题目:下列哪一个人物的活动与“太平洋”一词在有关A、迪亚士B、达·伽马C、哥伦布D、麦哲伦(答案:D)。又如通过《美国的领土扩张》图中“阿拉斯加(1867年从俄国购得)”这个知识点可得出一个结论:19世纪前期(1867年前)的俄国是一个地跨欧亚美三洲的大帝国。
有图必读。主要包括弄懂图例符号的含义、识别历史地图的方位、注意历史沿革和古今地名变化以及古今异译和中外异称、比较相关的历史地图等不同要求的内容。如今天南京、北京、台湾等古往今来名称的变化,中国近化史上被迫开放的商埠中哪个处于最东、最西、最南和最北?
有图必记。主要是通过复描、涂色和填注的方法,形成深刻的印象,达到“按图理意”或“按文绘图”的目的。
(五)读注释 注释是接着对正文内容所作的提示、说明、解释和补充。阅读注释可以加深理解课文,拓宽知识视野。
现行教科书,注释多达几百条,内容涉及广泛,但其目的都是为正文所服务。因此,阅读注释必须结合课文的图文。如教学“丝绸之路”有两条注释:“安息”和“大秦”。阅读时必须在地图上找出它们的确切位置,才能牢记它们的称呼和地理方位,再如教学“嵌错赏功宴乐铜壶”,为了深入理解它的含义,必须将它勾划或旁注。
(六)读习题 做习题是学生学习和应用知识的最系统、最经常的实践活动。教科书每章节后的习题,是以形成、巩固、发展知识和提高学生智能为主要目的设置的。不同的题型体现着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思想教育等几个方面的要求,具有评价、反馈、预测和鞭策的功能。因而,在教学中,学生应明确教材的重点,带着习题读书和听课;回忆教材的内容,带着习题复习和思考。
(七)读年表 历史年表是附录于教科书之后的纪年表和大事年表。年表与目录前后呼应、互为补充。其特点是“系统连贯、概括全面、简洁明了、要点突出”。体现了历史事件的顺序关系、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因此,阅读年表:一要抓住具有历史里程碑性质的关键年代(如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开始,而教材正文无此内容,这是对教材的补充。类似的知识点还有“1566—1581年尼德兰革命”、“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建立”。);二要注意每一章、节中有哪些人物和事件列入大事年表(列入了大事年表,就表明了它是教材的重点,教学中应予以足够重视);三是要将古今中外历史事件联系起来,分门别类综合比较(如比较几乎同时发生的中国洋务运动和日本治维新),编写专题年表 [如对照大事年表及教材正文,分阶段概括20世纪美国经济的发展特征:(1)20世纪前29年,美国经济持续繁荣、发展;(2)1929年到30年代中期,受经济大危机的打击,经济衰退并缓慢恢复;(3)3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经济进入迅速发展的黄金时期;(4)70年代,进入“滞胀”时期;(5)80年代以后,经济开始复苏并不断发展,90年代中期以来知识经济开始在美国首先形成。(知识经济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也促进了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四是在理解和掌握大事年表的基础上,用尽可能简洁的语句,介绍大事年表中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如教学《戊戌变法》一节,通过阅读年表,记住1898年9月21日,注意“1898年,戊戌变法”列入大事年表。然后,学生可编写“我国历史上的变法”专题年表,以培养归纳、概括以及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五是划时事数抽(通过将中外同一年份或邻近年份发生的大事列于标示年份的数轴下,从中揭示与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互动、因果关系)。
学生在阅读教科书时必须全面注意,不可忽略上述任何一个部分。如果真的过好了基础关,经历了“死去活来”的过程,“死”指背死、背准、背全,即对知识掌握做到“全面、系统、准确、牢固”八字诀,书上写的要背,图中有的要记,老师讲的要想。“活”指在死记硬背、知识积累多了的前提下,量变引起质变,自然熟能生巧,自能灵活运用,融会贯通,最终“点滴积累,以至大成”,取得理想的效果与满意的成绩。
可见,坚实的基础是高分高能的前提。(网络收集整理)
微笑- 帖子数 : 139
注册日期 : 09-11-29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