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学论坛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高中历史课堂内外的结合【历史论文】

向下

高中历史课堂内外的结合【历史论文】 Empty 高中历史课堂内外的结合【历史论文】

帖子  牙齿 周日 28 二月 2010 - 20:55

高中历史课堂内外的结合

湖南省新邵县五中 孙峰

— 、历史教学中 “传统”与“创新”的结合

二十世纪中后期,学习成为人类生存发展的第一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基础教育开始 由精英教育向全民教育转变。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技能,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历史教学应该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的作用。历史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收集信息能力、阅读研读信息能力及正确表达能力。历史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为完成上述历史教学任务,又为着学生有一个高质量的学习人生,我们在长期历史教学尤其是教改活动中,初步形成了历史教学的两个原则、四项发展目标及一个结合。两个原则,其一指坚持把对学生终生有用的基础知识教给学生;其二指给学生留下广阔的自由发展的空间。四项发展目标即精神、道德、社会、文化四大指数,藉以使学生获得终生学习持续发展的能力。一个结合指将“传统”和“创新”结合起来。由此我们在教学中,一手抓历史史实的基础教学,一手进行教改实验。在高一阶段,重点引导学生学会解读材料,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二.课堂内外,双管齐下

1、课堂实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历史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历史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型师生关系是新教学方式的基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是转变教学方式的前提。长期以来,“灌输—训练”的接受式学习方式是历史教学的主要方式,在此教学模式下,教师是居高临下的权威,控制着知识和信息的话语霸权。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压抑的地位,只有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资格,学生在教师心目中只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需要的是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把学生引入历史天地的向导。师生之间不是灌输与接受的关系,而是平等的对话关系。这种对话关系中充满了学生的发现、质疑、思考与探究,也伴随着教师的启发、引导和点拨,充满了师生的讨论、沟通和理解。教师的观点和学生的观点会在平等的对话中碰撞、讨论。学生的心灵得到解放,唤醒了他们的主体意识,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被激发出来。

2、读名著、做摘抄、写随笔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要求教师大刀阔斧地进行教材整合。我在高一教学中,注意把知识记忆,理解分析及情感价值有机的整合在一起,把历史与其他领域的学习结合起来,把课内课外沟通起来,横向比较,多元解读,以利于学生多角度、多层次思考,以利于讨论向着深度与广度展开,师生对华、生生对话往往成为智力撞击,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思维呈现多维度的状态。

阅读历史材料是学生接受信息,掌握知识的有效方式,也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历史学习能力。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指从文章中获取最大量的信息,然后把信息加工处理的能力,是一个综合直觉、联想、想像,熔铸情感与理性的思维过程。然而在历史教学中,读书成了学生无奈的选择,学生对史料的阅读兴趣自然不高。如何使学生终生有浓烈的读书兴趣并渐渐构建起自己的文化大厦?

我们主要采取了一下方法:

(一)是阅读的广泛性与重点性结合。要求学生天天看中央新闻联播,每月读一本教师推荐的名人传记,教师要做定向、定时检查,要求学生精读细批,,并做好读书笔记。博约并重,文野交互。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起来了。

(二)是注重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尤其是培养学生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初中学生尚不具有挑选拿来的眼光,读书太杂太泛无疑造成了智力浪费,初中生读书又不宜太细太深。陶渊明所谓“好读书不求甚解”的方法是可取的,学生中“求透辟,不读好书”的坏倾向、坏习惯应该坚决纠正。

(三)是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如诵读、精读、默读、唱读、略读、浏览等。因书而异,因时而异,把取舍权交给学生,阅读质量只有提高不会降低。



三、积极开展历史与社会实践活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历史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历史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历史教学活动应植根于现实,面向未来,面向世界。所以历史课程应该是开放的,富有创新活力的。

历史选修三以战争为主题。我们热爱和平,我们不喜欢战争,但在这个世界上,炮声、爆炸声,远多于鞭炮声和礼炮声。就在刚刚过去的20世纪,全世界发生的大大小小战争总共不下400次!而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人类更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在中国,九·一八的炮声、“七七”卢沟桥的枪声和南京大屠杀中30万死难同胞的呼告声,时时使我们警醒。21世纪的今天,我们更加珍爱和平,但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世界何时才能铸剑为犁,和平永驻?

学习甫毕,我们组织了两个实践活动题:

(一)古今战争知多少

1. 纵向了解古今中外大规模战争及其历史影响

根据要求,学生去书店、图书馆、在网上查找资料,了解人类历史上发生过哪些大规模的战争。重点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了解战争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认识它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2. 了解并研讨中国抗日战争

战争,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领土,杀害我国同胞,是非正义的战争;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消灭敌人,是民族自卫,是正义战争。请就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探究以下问题:为什么会发生这场战争?中国人民为此付出了怎样的代价?谁该对这场战争负责?

3. 横向了解并研讨当代战争风云

邓小平说,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旋律。但形势不容乐观,世界范围内仍时时燃起战争的硝烟。请你关注近几年媒体有关报道,了解主要情况,谈谈你的看法。

(二)铸剑为犁应有日

要求学生在下面几个话题里选择一个展开讨论。

1.“铸剑为犁”的雕像在联合国总部前已矗立了四十多个春秋,可是和平的钟声并未向全世界渴望和平的人们敲响,战争和死亡仍然时时践踏着公理和正义,这是为什么?

2.有人说,战争有如一枚硬币的两面,一方面促进了科技的发展,另一方面又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3.怎样理解“我们反对战争,但我们不怕战争”这句话的含义?

4.你认为将来的世界是否会有永久的和平?怎样才能实现真正的和平?

在开展以上活动的基础上,写一篇文章,可以是:

*记叙这次开展某一项活动的经过。

*分析、评论某一件大事或某一个问题。

*想象未来的尖端武器和战争。

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文体,字数不限。

活动中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多种途径广泛搜集资料,了解历史,了解世界。让他们明白战争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搜集和学习这些有关战争的资料,可以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和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可以看到真善美与假恶丑的两个极端,可以看到人类意志力、智能、体能最大限度的表现,从而获得有益的启示。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探索新的符合教学实际的有效方法绝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但只要在教学中坚持不懈的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方法和目标相结合,历史教学就将呈现出一片灿烂的新天地。

牙齿

帖子数 : 104
注册日期 : 09-12-10

返回页首 向下

返回页首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