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学论坛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谈对学生生命情感的培养【历史论文】

向下

谈对学生生命情感的培养【历史论文】 Empty 谈对学生生命情感的培养【历史论文】

帖子  牙齿 周日 28 二月 2010 - 20:50

几年前,在北京动物园曾发生过大学生向大熊猫泼洒硫酸的事件。而现在,经常听到有学生因生活或学习遇到一点挫折,就结束自己生命的惨痛事件。这不得不让我们想到是学生生命情感的缺失。
  历史教学是一个教与学互动的过程,同时也是情感生成的过程。康德曾说:很多人知道什么是真理,即使他知道为什么是真理,他也不一定会按这一真理去做。因为他缺乏内化的强大情感动力。情感是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映。历史教学应弘扬积极的生命情感,这比单纯教会学生某些历史知识和技能更有深刻的影响。

一、尊重学生,关爱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在历史课堂内外,要改变过去教师始终高高在上,而学生俯首帖耳的教学模式,要改变过去师生关系普遍存在的教师中心主义和管理主义的倾向,要互相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事、共进。如在教学中不能因为学生说出他们对问题的 “独到”见解,就责怪学生故意捣蛋,而应因势利导,让学生的观点能健康、正面、积极发展。因此,教师要有民主意识,尊重每个学生,尊重他们的身心感受,在此基础上再对学生进行生命情感的培养。
二、让学生体验和感悟历史
  学生获得生命情感的关键途径,是他作为一个真实的生命体,在活生生的世界中积极地体验并感悟。体验和感悟是指学生对教材内化后的内心反省。
  1.从人性的角度展示真实、鲜活的历史
  真实的历史才会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激起积极的生命情感。老师要把最能体现人性光辉的素材提供给学生。引导学生自己体验和感悟历史。而不要用空泛的道德条目去说教,去灌输。什么才是人性光辉的素材呢?比如,在讲到抗日英雄赵一曼时,可以从一个母亲的角度,展示她给不满1岁儿子留下的遗书;讲黄花岗起义中的烈士时,可让学生读《与妻书》,看一张张曾经洋溢着生命活力的照片。
  2.从实践中体验和感悟历史
  在课堂上,让学生扮演战争中的死者、伤者、孤儿等,使他们通过艰涩模拟和生活假设,从情感上体验与死亡相关的情景。同时,可布置作业,如调查自己的祖辈是如何躲过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的杀戮,在调查中学生会得知祖辈的衣、食、住、行与今天自己的衣食住行有着天壤之别,他们就不会对今天的物质生活有太多的抱怨,从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触摸历史的伤疤
  为了让孩子拥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我们要培养他们乐观主义精神。乐观主义精神除了可以从幸福生活体验到,更多的应可以从生活的苦难中感受到。苦难的体验可以把人对生命的追思引向深处,焕发出对生命的珍爱,对他者生命的同情,拓宽人的生命情感。如在抗日战争史中,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历史辩论赛,让学生在获得知识、提高才干的同时,得到情感体验。在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学校可以举办南京大屠杀图片展览,组织学生参观日本侵华的历史遗址,让学生亲手触摸我们民族的伤疤,认识战争的残酷和日本军国主义的罪恶。

三、注重学科的相互交叉和教学资源的整合
  在日常教学中,部分教师碰到文学艺术章节或者根本不讲,或者只强调社会背景,因而忽视了其中的人文内涵。其实,文学艺术展示了人类普遍的爱。我们应珍视那些从艺术上促进人类向更强健、更富柔情、更有胆识的人性前进的艺术作品。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阅读好的艺术作品,培育学生敏感而丰富的心灵,培养对生命世界的珍爱。如在学习文学作品时,可以把其中最动人心弦的篇章呈现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阅读,交流感受,通过深入评析,揭示其中蕴涵的理性追求和人文精神。还可以开办读书交流会,推动学生去接触更多的艺术作品,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
  事实上,历史教学中的生命情感的培养,是学生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途径之一。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中国要到什么时候才能翻身?要等到人命贵于财富,人命贵于机器,人命贵于安乐,人命贵于名誉,人命贵于权位,人命贵于一切,只有等到那时,中国才站得起来!”在新的课程理念背景下,教学中的情意因素和过程被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面来理解,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因素。这是历史教育中一个质的飞跃。每一个历史教师,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真正落实好三维目标,努力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健康的生命情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

牙齿

帖子数 : 104
注册日期 : 09-12-10

返回页首 向下

返回页首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