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但愿人长久》的质疑
对《但愿人长久》的质疑
对《但愿人长久》的质疑
《但愿人长久》(苏教版四上)一文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经过。备课时,将课文与原词对照阅读,发现文中有不甚妥贴之处;教学中也总是感到疑惑不解,现提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苏轼。”句中“古时候”所指的时间范围是很广的。对于小学生来说,它是一个十分模糊宽泛的概念,“古时候”离现在到底有多远?大概没有人能说得清。而苏轼(1037—1101)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北宋时期”是“古时候”这个坐标轴上一个确定的点,为什么不给学生一个准确的说法呢?在《水调歌头》中,“丙晨中秋”也详细地记录了作词的准确时间,可见原作所述的是词人真实生活的再现。因此,课文有必要准确真实地反映这个时间,将原句改为“在我国北宋时期,有个文学家叫苏轼。”这样更为准确性,给学生一个更加鲜明的印象,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可见,准确的时间界定,不仅符合原词的意思,而且更增添了文本的真实性和历史感,缩短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有利于学生迅速地走进文本,亲近文本,融入文本。
“月亮”是词中的一个意象,一个重要的载体,一条巧妙的线索。作者借月诉说别离,表达思念,抒发情感。“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这里,人月相望,情景交融,出神入化,月和月下之人的诉说营造了一种美妙的意境。可是在《但愿人长久》中,并没有如此的意境描写,也就没有了“天上又怎比得上人间”的情感抒发,如此美妙的情境描写怎么可以丢了呢?因此,我们在品读课文时,总有一种茫然若失,索然寡味之感,这也自然成为教学中的一大缺憾!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只是寥寥9个字,月与人,月与情,情与景便交相辉映,变幻莫测,意蕴无穷。月亮的动态,月下奇丽的静态景物便栩栩如生,令人百读不厌。可是在《但愿人长久》中,我们却找不到相应的情景描写。这样,孩子们借助课文,怎能领略到词的意境美,语言美和情感美呢?文章一旦丢失了如此的美,也就缺乏了生命的活力,这也成为教学中的另一个缺憾!
“他眼睁睁地望着那圆圆的月亮,心里不禁埋怨起来……”这里
“眼睁睁”这个词不太确切。“眼睁睁”似有愤怒的或无能为力的意味。原词中是这么写的:“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此时,欢饮达旦,大醉后的苏轼躺在床上,深深的思念之情使失眠的人儿难以入睡,而“眼睁睁的”与“无眠”是否相符,与苏轼心中的思念之情是否切合呢?
“想到这儿,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样的结尾显得突兀,不利于学生的接受和理解。原词分为上下两阙,这里只录用了下阙中的后半部分,缺乏整体感,没能表达完整的意思,给学生一种支离破碎的感觉,更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积累。再从吟诵的角度来说,他吟诵上阙之后,一定会停顿一些时间,再吟诵下阙的。这时候停顿的时间一定比句与句之间的停顿要长一些的。因此,这里应完整地录引下阙,课文才更具有整体性和亲切感。
课题“但愿人长久”是什么意思?这是学生必须理解的。课文中这样写道:“但愿美好的感情长留人们心间……”原句为“人长久”,而非“情长久”,词中所说的是“人”,而非“情”,为什么“人”“情”不分了呢?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人长久,才能情长久。因此,“但愿美好的感情长留人们心间”与“但愿人长久”的意思并不一致,也不是作者想要表达的心愿。教学参考书将这一句解释为:“只希望人们能够长寿健在”,这更符合作者本来的意思,也更能表现词人豁达豪迈的宽大胸襟。
学习这篇课文,意在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增进学生的人文修养,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激发学生对我国古老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也为学生未来的终生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但愿人长久》一文作为教材,作为《水调歌头》的另一种形式,是《水调歌头》的具体展现,也应是《水调歌头》的诠释和升华。因此,课文一定要准确地表达原作的意思,充分地表达作者的情感,真实地再现创作的经过。尊重原作,尊重历史,尊重作者,应该成为创作这类文章的基本原则。
新沂市马陵山镇中心小学: 陆 玲
邮编: 221421
电话: 13952289282
《但愿人长久》(苏教版四上)一文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经过。备课时,将课文与原词对照阅读,发现文中有不甚妥贴之处;教学中也总是感到疑惑不解,现提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苏轼。”句中“古时候”所指的时间范围是很广的。对于小学生来说,它是一个十分模糊宽泛的概念,“古时候”离现在到底有多远?大概没有人能说得清。而苏轼(1037—1101)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北宋时期”是“古时候”这个坐标轴上一个确定的点,为什么不给学生一个准确的说法呢?在《水调歌头》中,“丙晨中秋”也详细地记录了作词的准确时间,可见原作所述的是词人真实生活的再现。因此,课文有必要准确真实地反映这个时间,将原句改为“在我国北宋时期,有个文学家叫苏轼。”这样更为准确性,给学生一个更加鲜明的印象,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可见,准确的时间界定,不仅符合原词的意思,而且更增添了文本的真实性和历史感,缩短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有利于学生迅速地走进文本,亲近文本,融入文本。
“月亮”是词中的一个意象,一个重要的载体,一条巧妙的线索。作者借月诉说别离,表达思念,抒发情感。“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这里,人月相望,情景交融,出神入化,月和月下之人的诉说营造了一种美妙的意境。可是在《但愿人长久》中,并没有如此的意境描写,也就没有了“天上又怎比得上人间”的情感抒发,如此美妙的情境描写怎么可以丢了呢?因此,我们在品读课文时,总有一种茫然若失,索然寡味之感,这也自然成为教学中的一大缺憾!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只是寥寥9个字,月与人,月与情,情与景便交相辉映,变幻莫测,意蕴无穷。月亮的动态,月下奇丽的静态景物便栩栩如生,令人百读不厌。可是在《但愿人长久》中,我们却找不到相应的情景描写。这样,孩子们借助课文,怎能领略到词的意境美,语言美和情感美呢?文章一旦丢失了如此的美,也就缺乏了生命的活力,这也成为教学中的另一个缺憾!
“他眼睁睁地望着那圆圆的月亮,心里不禁埋怨起来……”这里
“眼睁睁”这个词不太确切。“眼睁睁”似有愤怒的或无能为力的意味。原词中是这么写的:“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此时,欢饮达旦,大醉后的苏轼躺在床上,深深的思念之情使失眠的人儿难以入睡,而“眼睁睁的”与“无眠”是否相符,与苏轼心中的思念之情是否切合呢?
“想到这儿,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样的结尾显得突兀,不利于学生的接受和理解。原词分为上下两阙,这里只录用了下阙中的后半部分,缺乏整体感,没能表达完整的意思,给学生一种支离破碎的感觉,更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积累。再从吟诵的角度来说,他吟诵上阙之后,一定会停顿一些时间,再吟诵下阙的。这时候停顿的时间一定比句与句之间的停顿要长一些的。因此,这里应完整地录引下阙,课文才更具有整体性和亲切感。
课题“但愿人长久”是什么意思?这是学生必须理解的。课文中这样写道:“但愿美好的感情长留人们心间……”原句为“人长久”,而非“情长久”,词中所说的是“人”,而非“情”,为什么“人”“情”不分了呢?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人长久,才能情长久。因此,“但愿美好的感情长留人们心间”与“但愿人长久”的意思并不一致,也不是作者想要表达的心愿。教学参考书将这一句解释为:“只希望人们能够长寿健在”,这更符合作者本来的意思,也更能表现词人豁达豪迈的宽大胸襟。
学习这篇课文,意在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增进学生的人文修养,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激发学生对我国古老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也为学生未来的终生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但愿人长久》一文作为教材,作为《水调歌头》的另一种形式,是《水调歌头》的具体展现,也应是《水调歌头》的诠释和升华。因此,课文一定要准确地表达原作的意思,充分地表达作者的情感,真实地再现创作的经过。尊重原作,尊重历史,尊重作者,应该成为创作这类文章的基本原则。
新沂市马陵山镇中心小学: 陆 玲
邮编: 221421
电话: 13952289282
地方官- 帖子数 : 57
注册日期 : 10-02-07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