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学论坛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构建初中美术新课程的“舞台化教学”

向下

构建初中美术新课程的“舞台化教学” Empty 构建初中美术新课程的“舞台化教学”

帖子  fiery 周二 12 一月 2010 - 12:28

构建初中美术新课程的“舞台化教学”
陈铭哲

摘要:新课程改革强调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方式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美术新课程标准》“以学习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显而易见,作为走进新课程的美术教师,必须重新审视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自觉适应美术新课程的变化,使教学与学生身心的发展的需要相吻合。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我根据学生需要,以新课标为指导,尝试用“舞台化”的教学方式来组织教学,即将教学内容转化为适合学生需要的“教学剧本”,教师作为编剧、导演,通过教学设计和系列教学手段,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角,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进互动合作、体验成功喜悦、促进个性发展,体验审美过程。实践证明,舞台化的教学设计对促进教师行为的转变、学生身心的发展、课堂氛围的活跃都有显著的作用。
关键词:舞台、体验、个性、合作、综合

背景和趋势
舞台,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它仿佛只属于那些天赋出众、才华横溢的艺术家,而大多数人只有羡慕、瞻仰或者黯自神伤。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推广,课堂教学方式日新月异、多姿多彩,教学的舞台不再是教师的独角戏,在美术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我体会最深的就是——旧课标下的教学模式如同循规蹈矩的工厂,而新课程则象百花齐放的舞台。
以前的美术课程,教学内容多数是临摹,几乎每一课都有示范画,学生的作品用这样的标准尺一量,正品不多,次品却不少,于是,掌声仅属于少数几个特长生,而大多数学生则自形惭秽,越没信心,就越不肯投入,初一近来时还能涂几笔,上到初三,干脆说自己不会画,这岂不是教育的悲哀?国务院在《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教育要“面向全体,实质是面向有个体差异的学生们,就是要求教师关怀每一位学生,使‘好学生'、‘中等生'和所谓的‘差生'、‘后进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得到新的提高。”显然,旧课程已经不适应现代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了。怎样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在美术课中体验审美乐趣、培养美术素养、帮助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成为当今美术教师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新课标鼓励教师发挥创新精神,编写合乎教学实际的教材。“美术教材是美术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应完整把握《标准》的基本精神,科学建构教材的框架体系,使编写的教材具有基础性、趣味性和开放性。同时,在遵从《标准》的前提下,鼓励教材编写的多样化,以适应各地的美术教学实际。……教材编写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有利于学生学习作为思考基点,以提示、设疑、选择、资料提供、方法指导、讨论和解释等方式,展示学习过程。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出发,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教材内容的组织要考虑综合性,将课程内容有机而巧妙地融入每个课题或学习单元。要注意教材的趣味性和知识性。”
在一年多的美术新课程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新课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教师的教育理念的更新,构建师生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方式,体现学科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重视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走过去,前面是个天”,新课程要求教师做一个教学的开拓者、创新者,新课程提供给教师和学生的,是一个可以尽情展示个性才华,多角色、多方位体验学习乐趣的“舞台”。

探索和实践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夫教育之真理无穷,能发明之则常新,不能发明之则常旧。有发明之力者虽旧必新,无发明之力者虽新必旧。故新教育之所以新,旧教育之所以旧,亦视其发明能力之如何耳。” ①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素质教育的着眼点。为了营造适合初中学生的审美氛围,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情感体验,给更多学生表现和成功的机会,我引入“舞台”概念,尝试将教学内容转化为适合实际需要的“教学剧本”,教师作为编剧、导演,通过教学设计和系列教学手段,让学生进入各自的角色,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探索体验、彰显个性,共同体验审美过程。在舞台化教学这个载体下,美术课堂教学呈现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教与学的舞台上,教师更有***,学生更有活力,课堂更加精彩。在教学中,我从四个方面来进行舞台化教学的探索:

一、以舞台化教学凸现审美体验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是无处不在的,但美不是一种实体的、具体的存在物,需要通过具体的审美活动才能感受,快乐体验也只能在审美活动中才能获得。《美术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里提出:“美术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应当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进行比较。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而应当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舞台要令人美不胜收。舞台化教学正是以审美体验为中心而展开的教学活动,它要求在教师在教学全过程始终突出审美感受,让学生在直观、实践中学习艺术知识,在活动场景中验证艺术设想,在愉悦气氛中进行艺术创造。
舞台化教学审美设计的思路如下:
1) 创设审美情境(感受美)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初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方法和切入点,运用音乐、语言、画面、色彩、造型等审美因素,合理使用课件、摄影、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来引发学生兴趣、诱导学生进入审美的氛围,使学生被艺术作品的美所打动,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的审美活动中去,从中获得自身的审美体验。如:新课程《美术》第十四册《民间艺术的色彩》一课,我将平时搜集的各地的工艺品(如布挂件、扎染、泥人、陶瓷面具等)展示在黑板和讲台上,工艺品给学生带来新鲜感,我又让学生传递欣赏布老虎、剪纸、皮影等小工艺品,并配上中国传统乐曲,看一看、摸一摸、评一评,这种实物的零距离欣赏让学生感受到浓郁、亲切的民间文化和乡土气息,激起学习兴趣。又如:《旅游策划设计》一课的导入,我利用教室多媒体平台,键入www.21cn.com,点击——出游宝典、美景寻踪、纵横中国……,精美的栏目给学生带来丰盛的视觉大餐,借助恰当的网络资源的运用,学生关注旅游的热情空前高涨,使接下去的教学活动水到渠成。
《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只有让学生置身于美的世界,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对美和艺术产生浓厚兴趣。
2) 借助审美途径(实践美)
法国画家安格尔说:“要拜倒在美的面前去研究美!”教师要通过多种多样具有美感意味的教育手段和途径进行教育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审美活动中去,使学生的情感升华到审美愉悦的境界。
如:《中秋赏月》一课,教师以月亮为主题,请学生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启发学生背诵古人诗词,表演“举杯邀明月”时的豪情动作,欣赏比较邓丽君与王菲的《明月几时有》的歌曲韵味,再重点组织进行圆形图案的欣赏、设计、评比等活动,使学生在看、听、讲、触摸、想象、描绘、表演、设计、游戏、竞赛等系列的参与过程中,获得多方位的审美体验。
3) 形成审美导向(理解美)
美感是每个人天生就有的,它虽然有个体差异,但我们不能把这种差异绝对化,事实上,即使是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阶层的审美主体,对同一审美对象往往仍能找到一些相近的审美感受,教师善于把具有普遍性的审美观和教材内容结合,融入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需求,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帮助学生逐步完善审美意识。
如:《策划一次校园活动》一课,我针对学生对于平面设计作品比较陌生的状况,没有强调统一的设计标准,在布置小组合作的学习要求之后,只提出了“合适就好”,在各组作品展示评比时,几乎每个组都认为自己组的作品好。我就给学生一个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在展示、自评、互评甚至辩论中,逐渐体会出“好在哪里,美在哪里”,师生一起归纳出平面设计要点,在评价活动中学习,使学生由实践回到理论,获得对版面设计的认识,再通过欣赏平面设计大师的作品,我发现他们的审美眼光明显靠近了、提高了。
舞台化教学,激发学生爱美之心,鼓励参与审美活动,促进形成审美感受。
“课程的改革不仅是内容的改革,也是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重视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美术新课程标准》)舞台,提供了一个开放的、有趣的、活跃的审美空间;给学生一个舞台,他们会报以掌声。

二、以舞台化教学提升学生自身价值
苏霍姆林斯基有段精辟的论述:“我在学校里对儿童、少年和青年的几十年工作,使我得到一条深刻的信念:人的天赋、可能性、能力和爱好确实是无可限量的,而每一个人在这方面的表现又都是独一无二的。自然界里没有一个这样的人,我们有权利说他是‘无论干什么都不行’的人。……帮助每一个人打开眼界看到自己,使他看见、理解和感觉到自己身上的人类自豪感的火花……”
《美术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与价值中提出: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尊重和保护人的个性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对美术学习内容和方式的选择,必然受到学生个性的影响,所以美术课程是最尊重学生个性的课程之一。美术课程在引导学生形成社会共同的价值观的同时,也努力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教师在舞台化教学中要正视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善于抓住学生差异中的闪光点,因材施教,鼓励、发展并张扬他的优势,激活学生的兴趣,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最大限度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发挥潜在的智能,为学生将来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我为初一学生设计的一课《自画像——与凡高对话》,就源于美术课堂上的一种现象:部分学生喜欢上美术课,也愿意画画,但害怕自己的画被人看见,因为他们的绘画作品总是和真实物体相差甚远,常会遭到同学的嘲笑,他们没有自信;还有些学生的作品,尽管在技巧上比较欠缺,但是,它直率天真、独具特色,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美感。赏识教育一个很关键的观点是:“激发生命的潜能,坚信孩子能行,承认差异,并欣赏差异。”于是,我先让学生查资料了解一些凡高的生平,上课时,通过上网找到凡高各个时期的几十幅自画像作品,见到这么多自画像,学生们很是惊奇,我请学生介绍凡高短暂坎坷的艺术人生,引导学生通过自画像认识凡高,走进他的内心世界,体会其追求自我、永不放弃的精神,让学生知道——“绘画不一定要象照片,关键是有自己的特色和真实的感受,这样的作品才有艺术价值。”我要求学生看镜子或照片,摸一摸自己的脸,了解自己的特征,画一张有想法、有风格的、表达“内心真我”的自画像,这一下,连那些平时画得较差的学生也跃跃欲试了,他们肆意涂抹、尽情挥洒,一个个仿佛都成了艺术大师,画出各种各样“野兽派”、“印象派”、“写实主义”、“立体主义”的作品,并且自豪的宣称:“瞧!这是内心的我!”、“这是想象的我!”“这是未来的我!”我趁热打铁,以“个性真我”为题,让他们在投影仪上展示作品,简要介绍自己作品的特色,一时间,学生们争先恐后、热闹非凡……从这以后,嘲笑别人作品的现象少了,自我欣赏的多了,在课堂绘画练习时经常发现学生们进行“艺术交流”。舞台化教学本着爱护、宽容、信任、引导的原则,帮助学生用信心架起成功的桥梁,让学生在艺术课中发现自己、发挥自己、发展自己,借一句广告语说——“我自信、我成功!。”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儿童不仅仅知道而且体会到教师和集体对他们的优点既注意到了,又很赞赏的话,那么,他就会尽一切努力变得更好。”人类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人类的文明这所以能够不断提高,最根本的就在于人类能不断超越自身,不断超越自己体能的、智慧的、精神的极限。艺术教育就是张扬个性,释放自由精神的过程。

三、以舞台化教学促进合作学习
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在《师说》里指出:“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社会在不断发展,学生的知识面越来越广,特长越来越多,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也越来越大,教师已不再是“知识权威”,他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与学的双向活动中提高教学素养。
舞台化教学提倡合作学习,将“个人成功”提高到“团队成功”的要求,通过分层定位、角色分工,加强师与生、生与生的合作,培养学生团结进取的精神。
1) 提供交流平台
“红花还要绿叶衬”,舞台化教学设计为合作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机会。借助角色的分工和扮演,有利于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的位置,组员之间资源共享、互相督促,老师通过小组负责人就可以及时了解合作学习小组的进展情况,可以随时对出现合作困难的小组进行跟踪分析并帮助鼓励,对团结、认真、进展顺利的小组及时表扬。
如:《旅游策划设计》一课,我鼓励学生根据志同道合的原则自由组队,设计一条最向往的旅游线路的策划书、路线图等,每组要求有组长、信息调查、文案策划、平面设计、后勤负责等分工,大多数学生很快结成合作小组,我再帮助余下的学生组队,在后来的“黄金旅游线路推广会”中,每一组都能发挥组员的个体优势,“十八般武艺”登台亮相,每个组员都为自己的团队加油助威,合作让他们同舟共济,享受共同的成功。
2)加强学法指导
《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学生“学之得法”源于教师“导之有方”,舞台化教学要求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途径。
例如:《格尔尼卡》一课,学生觉得画中的人物很丑,不理解毕加索为什么这样画,我就请学生们结合美国发动的战争,想象格尔尼卡小镇遭轰炸后的悲惨情景,逐步启发学生观察、分析画中的角色:“这些人物的表情、动作这么夸张,他们在干什么?”我特意找一些平时绘画不太好的学生,让他们很容易就辨认出来,“有人在跑,有人在叫、有人倒在地上……”“对!画面中的这些人面孔扭曲、动作夸张,为什么会这样?你认为他们可能在喊什么呢?”他们马上举手要求回答,我趁机让学生们做一回编剧,每人至少为其中的三个人物设计一句台词,探讨变得热烈了,他们各抒己见,情绪高涨,我提议:“咱们把《格尔尼卡》排成一出话剧,将自己设计的台词表演一下,比一比谁演得更真实、更精彩或者更有创意?”这一下,教室里象炸了锅似的,个个学生都兴奋极了,有毛遂自荐的,有推举别人的(有的班级还要求分组比赛谁演得好),很快,有表演才能的或形象合适的几个学生组成了演员班子,在演员们排练时,我组织其余学生做个有趣的练习——“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当一回立体主义画家,用夸张变形、几何分析的手法,画一幅《我眼中的毕加索》,我提供毕加索各个时期的照片和自画像,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发挥创意,学生们可乐坏了,他们边画边笑,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画的毕加索最有趣,不一会儿,剧组的演出开始了,有凶猛的法西斯、正义的战士、悲痛的母亲、逃命的伤员,还有绝望的跳楼者等角色,加上学生们各式各样的台词和精彩即兴的演出,台上台下乐成一片,笑声掌声此起彼伏,他们简直不想下课了!评出优秀表演奖和优秀创作奖后,我问他们:“现在,你们说毕加索这样画好吗?”,异口同声:“好!”“这样才能表现战争的感觉!”。在这节课里,舞台化教学设计让不同的学生当介绍者、发现者、评论家、编剧、画家、演员、观众、评委,多元化的舞台角色分工,使更多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欣赏途径,从不同角度进行学习、交流,发挥才能、体验成功,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了他们求知、参与、成功、交流和自尊的需要,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享受合作乐趣。
3)体现主体地位
“教育者的任务,就是要善于发现教育对象的优势,并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发展并张扬这种优势。”因为这样可以“激活学生的兴趣,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可以体验成功的喜悦”;“可以发挥潜在的智能,为学生将来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③舞台化教学中,教师退到幕后做导演,在鼓励和竞争的原则下,让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发挥优势,积极完成学习任务。例如:我发现大多数学生对中国画提不起兴趣,往往是被动学习,于是,我设计了欣赏课《笔墨传神韵》,讲解了欣赏国画的几种思路以后,以“国画精品拍卖会”的形式,选出学生主持人和评委,发动学生分组竞标,优胜组代表须讲出至少三方面欣赏理由,才可获得国画书签的奖品,随着“五万!”“八万!”的唱标声,竞标活动达到了火爆的程度,学生们的欣赏变得非常认真投入,争着讲述竞标理由(对作品的欣赏理解)……舞台化活动的设计使学生乐意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合作学习降低了部分后进学生学习的难度,增加了他们成功的体验,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们“我的地盘”。
教育部编学组《素质教育观念实习提要》提出:“教育教学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使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发挥出来,使他们能充分享受到学习成功的乐趣。”舞台化教学的方式,体现了互动的特征,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互相促进、互相提高。

四、以舞台化教学融汇综艺大观
《美术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提出:“要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应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
舞台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美术教学的综合性融美术和学习领域为一体,也是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结合。因此,舞台化教学要求教师和学生一起上一堂综合性的“美术文化课”,而不是一堂从前的单纯的“美术课”。我从四个方面进行尝试:
1) 实行学科整合
学科整合要把握重心,有机结合,一科切入,兼及数科。如《牧童短笛》一课,教师本着学科主题与人文主题相结合的原则,引用乡村生活的写照之一“牧童短笛”的场景,巧妙地将听音乐、赏名画、吟诗词、画牧童等综合起来进行教学,一步步引导学生升华到文化的视角。同时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关爱乡村孩子的生活的情感,并激发学生对自己许多美好童年的回忆,从而达到情景交融。多学科整合将艺术表现的要素、形式、风格、情感融为一体,大大拓宽了教学空间,丰富了审美体验的途径,创造了广泛的文化情境。
2)联系周边生活
了解学生的生活,抓住学生的兴趣,找到教学切入点。例如:学校要进行体育节,各班都积极开展锻炼,《体育节标志设计》一课应运而生,让学生的优秀作品展示在橱窗,评选出本届体育节入选标志,给学生以成就感、自豪感。又如:天气转暖,学生们在体育课后往往汗流浃背,有的学生拼命扇扇子,教师借过学生的扇子,由此导入课题《夏趣——扇面的设计》,引起学生很大的兴趣,忘却了体育课的疲惫……。艺术和生活,紧密相连,立足生活,才能找到艺术的泉源。
3)展示师生才艺
才艺展示为课堂增姿添彩,掌声使舞台更精彩。如:《绚丽多彩的民歌民舞》一课,教师集众多的艺术形式于一堂课内,以亚洲建筑欣赏导入,结合音乐、影视欣赏、并请有表演才艺的学生伴歌、即兴自编舞蹈,当重点讲解民族服饰设计时,自己当堂作画的服装效果图赢得阵阵喝彩,在学生服装设计的练习过程中,又穿插欣赏时装表演,整节课精彩丰呈、美不胜收。
4)利用多方资源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身处信息社会的今天,教师一个人拥有的信息量往往不足以满足学生需求,让每个学生做发现者、探索者,发挥自身优势,发掘潜在资源,能给课堂注入新鲜活力。例如:新课程《美术》第十四册的《旅游成果展示》,我布置学生课前调查各种信息资源,寻找合适中学生的旅游内容和方式,鼓励他们自由组队、合理分工,分别承担文字策划、版面设计、后勤服务、语言表达等任务。在悠扬的《树林奏鸣曲》中,学生们进入角色,导游、评委、公证人、观众席评委们纷纷登台亮相,他们准备的内容非常丰富,分别从美术、音乐、语言、文学、社会、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的角度旅游方案,呈现出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学科的整合、资源的利用、生活的联系、才艺的展示,多途径的教学方式既丰富了学生的视野,也开阔了学习的思路,使学生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大大促进了美术教育的发展。
《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也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突破的一个难点。”综合性的舞台化教学,让学生从更宽广的思路学习美术欣赏、表现和评述、丰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并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发学生创造精神,发展学生美术的实践能力,提高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不断地完善人格。

肯定和思考
《新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提出:“新课标制订导向性的内容标准,提出一些具体的教学活动建议,帮助教师引导学生向内容标准要求的方向发展。不同地区的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和条件,选择和采纳这些教学活动建议,甚至还可以自己创造新的教学活动方式,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活动更加灵活,更具主动性和创造性。”舞台化教学,正是在新课标的思想指导下的一种教学方式的改革探索,它能促进教师理解教材编写意图,深入了解学生实际,广泛融合文化元素,始终把握师生角色,较好体现了新课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精神。
“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教师应当体会儿童生命的最大丰富性和主动性,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要让更多的孩子有所选择,让更多的孩子能够表现,让更多的孩子陶醉在成功的喜悦中,让更多的孩子拥有健康的心态、健全的人格和自信的人生”④ 舞台化教学使课堂变成学生们自己的舞台;使课堂气氛由单调、沉闷变为民主、活跃、积极;使学生的学习状态变为“我要学”“我喜欢学”的主动积极的状况,鼓励、发扬了学生的自我价值意识和创造精神,在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都使学生得到一定发展。
舞台化教学并不意味着摒弃其他教学方式,相反,教师需要兼收并蓄、灵活处理,努力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中获得审美教育。“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舞台化教学不能成为走过场,更不能变成作秀,这要求教师深入研究教材,着眼于长远的教育目标,寻找内容和形式的结合点,以新课标的理念指导教学行为。当然,舞台化教学更有待教学实践中的不断探索、改进,批评与喝彩,都是舞台化教学尝试中不可缺少的奏鸣,艺术因缺憾而不断追求,演员因观众而富于***,表演因掌声而更加精彩。课堂不应该成为教师单极表演和学生被动静听的场所,而应该成为师生间交往、对话、沟通和探究的互动舞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创造力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宽!

参考资料:
① 《国家课程标准专辑——美术课程标准》
② 陶行知《试验主义与新教育》
③ 转引自《中国青年报》 “开发学生潜能与扬长教育”专题节目对赵钰琳先生(原北大附中校长、现北京欧美外语中学校长)的访谈录
④《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
教育部《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编写组编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本文曾获浙江省2004年美术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

fiery

帖子数 : 126
注册日期 : 09-12-02

返回页首 向下

返回页首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