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运用教学方法,上好高中信息技术课
合理运用教学方法,上好高中信息技术课
摘要:新课标下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理念认为:信息技术课本身就是一种交流的技术,教与学的活动,都应以利用信息技术交流与合作为主。摘要:新课标下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理念认为:信息技术课本身就是一种交流的技术,教与学的活动,都应以利用信息技术交流与合作为主。高中信息技术课应鼓励高中学生运用合适的信息技术,把握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并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因此,新课标下的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师,应设计切合实际的教学模式,组织学生交流与合作,把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化为新型的、适应新课标要求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教学方法。
笔者在以前的电脑课中,把操作步骤讲得很细,很清楚,学生也尽力地去学,学生对于电脑课上讲的知识把握比较好。但是,我也同时发现,学生只是单纯地去学习计算机这一门课程,他们很强调操作的重要性,却很少有人将所学的计算机知识应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去。但是,新课程标准的信息技术课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道德,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手段作为终生学习的必要手段。
因此,作为新课标下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观,把自己当成学生学习的伙伴,设计切合实际的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与合作,把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化为新型的、适应新课标要求的教学模式。以下是笔者两年来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所应用到的一些教学模式,敬请各位同行不吝指教。
一、情景--陶冶式教学
适用范围:信息技术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如,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
教材来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广东教育出版社。
实施方法:教师通过语言描绘、实物演示、音乐渲染、当时的社会事件和教学环境中的有利因素,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
教学实例:在预备讲授第一章第二节--“信息技术及其影响”的课程内容之前,我专门去到我镇正在举办的“国家信息化试点镇--石龙镇信息化成果图片展览”的展览馆里把有关的图片拍下来,制作成flash动画,配上激昂的背景音乐,在上课伊始就播放给学生看,极大地激发的学生的求知欲;接下来我再组织学生依据课本内容进行关于“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影响”的讨论,我也参与到学生的讨论并提示学生列举身边的信息技术应用的实例,引导学生注重信息技术的发展所带给来的一些消极影响及如何迎接信息社会的到来给我们带来的新的机遇和挑战。因为每个学生都能列举许多信息技术的应用例子,这让他们具有空前的成功感,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同时,作为国家级的信息化试点城镇的居民,他们也感到无比的自豪,这正好也是对学生进行了人文主义教育和道德情感教育。
二、问题--探究式教学
适用范围: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获取信息、加工和表达信息的教学。如,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基础》第二、三、四、五章。
教材来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广东教育出版社。
实施方法: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主题任务为线索,由教师巧妙设置分支任务,把教学内容融于实际主题任务中去,让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经过自主探索和老师的点拨,自主解决问题。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学会如何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创造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则是指导学生如何去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去完成任务,并适时向学生介绍需要了解、把握的概念、思想和方法。
教学实例:
问题--探究式教学的课堂模式有三大步骤:利用情景提出主题任务--完成主题任务--总结与成果展示交流。
1、整合社会热点,利用情境提出主题任务:设置情境的主要作用是使学生了解知识主题任务的必要性和实用性,激发学生的爱好,产生完成主题的动机。例如,我在讲授“信息的获取”和“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这些章节时,注重到东莞市政府正在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和网络平台,以“文明东莞”为主题大力开展“文明三有序”习惯养成活动。于是,我以“文明东莞”为主题,要求学生制作一个旨在宣扬“文明三有序”习惯养成活动的电子演示文档。而学生在完成这个主题任务的过程中,必然涉及课程内容:获取网络信息的方法――信息的鉴别和评价――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同时,也让学生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文明养成的教育。
2、完成主题任务:完成主题任务是问题--探究式教学过程的重要过程,结合课程内容和主题任务,该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步骤:
首先,学生应用已经把握的信息方法与信息手段获得相关的信息。当出现应用以往的信息方法不能达到得到需要信息的目的时,需要教师及时进行指导,教师应及时提供指导和帮助,让学生把握一些课外的操作技巧。例如学生在获取“文明东莞三有序”的视频媒体时,由于该视频只提供了播放,没有提供明显的下载按钮,有很多学生不知道怎样下载,于是我及时在课堂上示范操作正确的下载方法。
根据信息技术课的特点,获取信息后,要利用或尝试使用合适的方法对得到的各种信息进行鉴别、评价、分析、保存,并对所用的方法进行比较,甄别。
第三步,让学生根据自己得到的不同信息初步形成自己的、初步的作品。学生在完成收集信息后,根据主题任务的要求,选择恰当的工具软件可以将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通过课堂、网络等协作环境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共享,甚至可以同其他组或全班同学共享。
四、混合教学法
无论是情景--陶冶式教学法、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小组协作学习式教学法,抑或是传统的讲授法、演示法,它们在教学实践中并不是孤立使用,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往往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这就是笔者所提的混合教学法。例如,在学习《网络技术应用》的“动态网页的制作”时,先用情景--陶冶式教学法,可以先把自己运用动态网页技术做的一些精美的网页展示给学生看,利用这些精美的网页来激发学生学习动态网页技术的爱好。然后利用任务驱动法,把事先设计好的任务交给学生,让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以网络为平台,通过自主的学习和探索,把握一种动态网页的制作方法。但是,由于动态网页语言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而且存在一定的自学难度,因此,这个时候教师应该采用传统的讲授教学法,对ASP的语法结构、对象和方法、非凡是如何与数据库建立连接这一系列内容进行具体清楚的讲解并做演示。同时,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协作学习小组进行对话、交流、共享信息。这样几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往往能达到一个很好的教学效果,既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会感到枯燥无味,又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也得以从传统的讲授中解放出来。
最后,笔者认为,课堂上无论用何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道德、信息素养始终是我们教师最终的教学目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是我们每一堂信息课永恒的主题。
参考文献:
1.《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0
2.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解读》,顾建军、李艺、董玉琦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04
3.《教育学》,王蕙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
4.赵建华、李克东,《信息技术环境下基于协作学习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教学方法。
笔者在以前的电脑课中,把操作步骤讲得很细,很清楚,学生也尽力地去学,学生对于电脑课上讲的知识把握比较好。但是,我也同时发现,学生只是单纯地去学习计算机这一门课程,他们很强调操作的重要性,却很少有人将所学的计算机知识应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去。但是,新课程标准的信息技术课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道德,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手段作为终生学习的必要手段。
因此,作为新课标下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观,把自己当成学生学习的伙伴,设计切合实际的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与合作,把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化为新型的、适应新课标要求的教学模式。以下是笔者两年来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所应用到的一些教学模式,敬请各位同行不吝指教。
一、情景--陶冶式教学
适用范围:信息技术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如,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
教材来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广东教育出版社。
实施方法:教师通过语言描绘、实物演示、音乐渲染、当时的社会事件和教学环境中的有利因素,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
教学实例:在预备讲授第一章第二节--“信息技术及其影响”的课程内容之前,我专门去到我镇正在举办的“国家信息化试点镇--石龙镇信息化成果图片展览”的展览馆里把有关的图片拍下来,制作成flash动画,配上激昂的背景音乐,在上课伊始就播放给学生看,极大地激发的学生的求知欲;接下来我再组织学生依据课本内容进行关于“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影响”的讨论,我也参与到学生的讨论并提示学生列举身边的信息技术应用的实例,引导学生注重信息技术的发展所带给来的一些消极影响及如何迎接信息社会的到来给我们带来的新的机遇和挑战。因为每个学生都能列举许多信息技术的应用例子,这让他们具有空前的成功感,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同时,作为国家级的信息化试点城镇的居民,他们也感到无比的自豪,这正好也是对学生进行了人文主义教育和道德情感教育。
二、问题--探究式教学
适用范围: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获取信息、加工和表达信息的教学。如,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基础》第二、三、四、五章。
教材来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广东教育出版社。
实施方法: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主题任务为线索,由教师巧妙设置分支任务,把教学内容融于实际主题任务中去,让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经过自主探索和老师的点拨,自主解决问题。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学会如何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创造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则是指导学生如何去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去完成任务,并适时向学生介绍需要了解、把握的概念、思想和方法。
教学实例:
问题--探究式教学的课堂模式有三大步骤:利用情景提出主题任务--完成主题任务--总结与成果展示交流。
1、整合社会热点,利用情境提出主题任务:设置情境的主要作用是使学生了解知识主题任务的必要性和实用性,激发学生的爱好,产生完成主题的动机。例如,我在讲授“信息的获取”和“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这些章节时,注重到东莞市政府正在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和网络平台,以“文明东莞”为主题大力开展“文明三有序”习惯养成活动。于是,我以“文明东莞”为主题,要求学生制作一个旨在宣扬“文明三有序”习惯养成活动的电子演示文档。而学生在完成这个主题任务的过程中,必然涉及课程内容:获取网络信息的方法――信息的鉴别和评价――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同时,也让学生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文明养成的教育。
2、完成主题任务:完成主题任务是问题--探究式教学过程的重要过程,结合课程内容和主题任务,该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步骤:
首先,学生应用已经把握的信息方法与信息手段获得相关的信息。当出现应用以往的信息方法不能达到得到需要信息的目的时,需要教师及时进行指导,教师应及时提供指导和帮助,让学生把握一些课外的操作技巧。例如学生在获取“文明东莞三有序”的视频媒体时,由于该视频只提供了播放,没有提供明显的下载按钮,有很多学生不知道怎样下载,于是我及时在课堂上示范操作正确的下载方法。
根据信息技术课的特点,获取信息后,要利用或尝试使用合适的方法对得到的各种信息进行鉴别、评价、分析、保存,并对所用的方法进行比较,甄别。
第三步,让学生根据自己得到的不同信息初步形成自己的、初步的作品。学生在完成收集信息后,根据主题任务的要求,选择恰当的工具软件可以将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通过课堂、网络等协作环境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共享,甚至可以同其他组或全班同学共享。
四、混合教学法
无论是情景--陶冶式教学法、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小组协作学习式教学法,抑或是传统的讲授法、演示法,它们在教学实践中并不是孤立使用,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往往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这就是笔者所提的混合教学法。例如,在学习《网络技术应用》的“动态网页的制作”时,先用情景--陶冶式教学法,可以先把自己运用动态网页技术做的一些精美的网页展示给学生看,利用这些精美的网页来激发学生学习动态网页技术的爱好。然后利用任务驱动法,把事先设计好的任务交给学生,让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以网络为平台,通过自主的学习和探索,把握一种动态网页的制作方法。但是,由于动态网页语言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而且存在一定的自学难度,因此,这个时候教师应该采用传统的讲授教学法,对ASP的语法结构、对象和方法、非凡是如何与数据库建立连接这一系列内容进行具体清楚的讲解并做演示。同时,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协作学习小组进行对话、交流、共享信息。这样几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往往能达到一个很好的教学效果,既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会感到枯燥无味,又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也得以从传统的讲授中解放出来。
最后,笔者认为,课堂上无论用何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道德、信息素养始终是我们教师最终的教学目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是我们每一堂信息课永恒的主题。
参考文献:
1.《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0
2.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解读》,顾建军、李艺、董玉琦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04
3.《教育学》,王蕙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
4.赵建华、李克东,《信息技术环境下基于协作学习的教学设计》。
fiery- 帖子数 : 126
注册日期 : 09-12-02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