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学论坛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要因人施教

向下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要因人施教 Empty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要因人施教

帖子  fiery 周日 10 一月 2010 - 21:14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加深, 信息,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信息,也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工作与学习方式。在国家教育政策上,也已把信息技术教育作为基础教育改革的热点和突破口。从2001年新学期开始,国家教委决定所有的高中必须将信息技术课列为必修课,而现在更是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均开设了信息技术课。但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没有现成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经验供我们使用和借鉴,因此,需要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不断探索出更好、更实用的教学方法。通过这几年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切身感受,我认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一定要因人施教。

一、信息技术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在教学中必须要因人施教

1、学生起点不均衡

高中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参差不齐的。现在有条件的小学、初中均开设了信息技术课,从理论上讲,高中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并具备了一定的操作能力,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高中学生一般都是由来自不同学校、不同区县的学生组成,他们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所接受的信息技术教育是各不相同的,所以这就导致他们在高中阶段的起点也是不同的。我在教学中对这一点的感受尤为深刻,一般来讲,城区学校毕业的学生基础明显的要高于乡镇学校的学生。去年开学,我就曾在我任教的四个平行班中做过调查,调查的结果令我很吃惊。我主要调查了他们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有超过50%的学生的回答只学会了打字和打游戏,这只能说明他们接触过计算机,只有7%左右的学生能说出少量的软件和一些简单的操作,还有很大一部分的回答都是什么也没学到或什么都不知道,在之后的教学中我也感受到有一些学生在升入高中以前确实没接触过计算机。

2、学生学习条件不均衡

信息技术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所以学校硬件条件的好坏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是有一定影响的。城区学生所在的学校硬件条件好,而且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家里已经有了计算机,他们使用计算机的时间相对就比较多,所以他们计算机知识的掌握情况就要好一些;而一些来自农村乡镇中小学的学生,由于学校和家庭条件有限,他们接触计算机的机会少,所以他们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的掌握情况自然就要差一些。我曾带过的一个班,这个班上的学生都是来自屏山县的全班90%的学生都是农村子女,他们中有很多人在高中以前从未摸过计算机,更谈不上对计算机进行一些简单操作了。

3、学生重视程度不均衡

信息技术是一门没有参加高考的学科,在这个仍然以高考质量评价一所高中办学水平、以高考成绩评价一个学生12年的努力的时代,使得学生和学校不得不围着高考科目团团转,所以很多学生从思想上和行动上就会不重视信息技术课,认为它是一门“副课”,学好学坏无所谓。但是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不能不重视自己所教的学科,我们不但要想方设法把信息技术课上得更生动,更吸引学生,使学生对这门课产生浓厚的兴趣,还要经常鼓励学习态度好的同学继续努力。除此之外,课余时间我们还要经常和那些不重视这门学科的学生交谈,告诉他们学习这门课对以后的作用,还可以通过座谈的形式让已经毕业的学生来个现身说法,让他们谈谈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对他们继续在大学学习或在社会工作的重要作用,从而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兴趣和重视程度。

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充分实现因人施教

四中是一所农村学生偏多的学校,所以高中学生计算机的整体水平就要低于城区其他学校。面对这种情况,作为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在教学中就不能“一本教案讲到底”,而是要考虑到不同层次、不同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安排教学。教学内容既不能讲的太简单,那样就会使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也不能以基础好的学生为起点来讲,那样基础较差的学生就会觉得如同在听天书,不知老师讲的是什么,久而久之,不仅会打击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会使他们失去学习这门课的信心。在我所教的班级中,直升班的学生和平行班的学生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的掌握上明显的有所不同,所以我在教学中就根据不同的学生采用了不同的教案和教学方法,直升班可以在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之后,给学生补充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如网页制作、动画制作等;而平行班就要将重点放在基础的知识和基本的操作掌握上,因为基础知识掌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以后他们对计算机知识的继续学习。

高中信息技术课本身又不同于其他的基础学科,如数学、英语、物理等,这些学科学生在进入高中后所学的解题方法、语法规则等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都是陌生的,是全新的知识,而信息技术课在小学、初中、高中阶段都在开设,而且所涉及的内容很多都是相同的,如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计算机的组成、Windows98基本操作等,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更要针对学生知识掌握的具体情况来进行教学,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中多采用协作式教学

协作式教学是指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组织在一起,学生之间通过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来完成某个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每个班上都有计算机基础好的学生和计算机基础差的学生,上课时,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基础的不同进行分组,每个小组安排一两名基础好的学生,教师可以指导这部分基础好的学生,他们接受速度快,等他们掌握了以后,再由他们去辅导本小组的其他同学,像这样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辅导会使他们对知识学习掌握起来更容易。采用这中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还增强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学能力。

2、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课堂练习

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在教学中教师就更要因人而异布置上机练习。如在讲新建文件夹时,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先让他们掌握文件夹新建的方法,可以不规定创建的位置,而中间部分的学生就可以给他们出几道具体的题目进行练习,而基础好的学生就可以让他们在掌握了文件夹新建的方法后,举一反三,进一步学习掌握文件的新建,如Word文档、文本文档的新建等。这样每一节课都会让学生觉得人人都有练习做,人人都能学到新的内容。

3、教学中尽可能多的开展活动课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用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多开展一些活动课,多给学生提供自己动手、自己动脑的时间,更好的实现新课程改革中“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如在讲计算机附件中的几个应用程序时,我们就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组,每个组分给他们不同的任务让他们自己先预习、准备,上课时再让学生分组来讲每个应用程序的使用方法,让他们自己体会当“老师”的感觉。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还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掌握了更多的知识,同时还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4、在教学中适时的采用实物展示

由于高中学生起点的不均衡,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在高中以前基本上没接触过或很少接触过计算机,因而他们对计算机是充满好奇的,他们会觉得计算机很神秘,很想知道计算机的机箱里到底都“藏”了些什么东西,这些东西是干什么的,所以我们在讲计算机基本组成的时候就可以把主板、硬盘、内存、CPU、网卡、显卡等拿给学生看一看、摸一摸,然后再介绍这些硬件的作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官加深对计算机的认识,同时也使学生对计算机的基本结构有一个更直观的印象。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素质教育课程,在很多方面都是崭新而又陌生的,作为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年轻教师,我的教学经验是有限的,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深入领会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和理念,认真实践,敢于创新,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不断吸取其他教师好的教学经验,不断总结自己的不足,使信息技术学科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使本课程为基础教育带来生机和活力,尽快实现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fiery

帖子数 : 126
注册日期 : 09-12-02

返回页首 向下

返回页首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