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地区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
苏北地区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
苏北地区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
----------- 对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创造性使用的尝试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棠张高中信息组 秦吉远 邮编221113
Email:qinjiyuan@126.com
注明:该文章已在《中小学教学研究》杂志第8期上发表!
[内容摘要]
苏北地区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因受软硬件条件限制造成使用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教材遇到一些困难,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新教材总体来说还不错,但是也存在的一些问题,解决此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极富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我们课题组校本教材的编写要体现基本的原则总的来说: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步走策略。
[关键词]
苏北地区农村高中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教材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
[正文]
江苏省实施高中新课程已两年多了,教育科学出版社的高中信息技术这套教材体现了新课程的精神。新课标要求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是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学生能够分辨信息的来源及其处理方法,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观念,强调问题的解决,使学生能够利用计算机自主学习,开扩视野,能够利用计算机网络收集信息解决实际生活和学习的问题,将信息技术作为工具进行实践;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得以应用,同时注重师生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江苏省在全国无论在经济和教育各方面都很发达,但是苏南与苏北地区(徐淮盐连)经济发展差距很大,由于此带来的理论、设备、师资及学段教育持续性等制约因素,造成使用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教材遇到一些困难。为此,我主持进行了《苏北地区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与实践》课题的研究,该课题是我校承担 “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市级课题)主要强调开发适合本地区特点与本校实际情况的校本课程教材,面对现有的教学模式及教材内容,我们要探索适合我校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开展校本课程研究,好的教学方法离不开好的教学内容的设计,在研究教学方法的同时,我们将针对学校现实软硬件条件的开发适合我校学生学习的校本课程教材。在这两年来,我们课题组开发适合我校学生学习的校本课程教材有一定的收获,也有困惑,本文就此谈谈几点体会:
一、影响苏北地区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因素:
1.硬件因素。
苏北地区农村高中的电脑硬件配置比较低,通过调查发现,苏北地区农村高中一般配备有2--4个机房,每个机房40台~70台不等,大多数学校是两位同学同时用一台电脑上课,这就造成上课时课堂教学容量不能太大,否则学生练习不充分!
2.软件因素(学生基础和社会环境)。
由于各种因素,苏北地区农村的小学、初中信息技术课的开设尚不规范。学生没有打下必要的知识基础,造成了以“非零起点”为原则的高中信息技术课不能顺利开展,不得不通过较长时间进行基础知识的补课,信息技术课时就显得不足,造成了对新课程实施的困难。
信息技术受文化环境、生活环境、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苏北地区农村缺乏良好的社会环境也使得信息技术教育在广度、深度教学方面受到局限。苏北地区家庭电脑的拥有率较低,从小缺乏现代化技术的熏陶。另外一个因素苏北地区农村当地政府对信息技术教育的投资也不乐观。
二、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新教材总体来说还不错,但是也存在的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1. 适应地区差异还不够好。各校要因地制宜,根据学生的起点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具有显著的地域性,地区和地区之间信息技术发展和普及水平和有很大的落差。信息技术课的普及,并非和其他科学学科一样,信息技术做为技术学科门类,是利用现代技术最为广泛的一门学科,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需要附带一定必要的物质条件。发达地区和城区的孩子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教育水平要远远高于不发达地区或农村地区的孩子们。这是现实。对新课标“非零教学起点”的过度理解在一定意义上的使教材的编写者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对“零点”知识的需要,使新教材在某种程度上成大百科全书,什么知识都讲,但是都讲的不详细,缺乏基础性的知识做为起奠基物的存在。我认为,在新教材的开始阶段,应该把一些基本的“零起点”的知识也有选择地搬进高中新教材中来,开发适合各自学校学生学习的校本课程教材。这样,才算是真正地关注了全体学生的发展。需要我们教师用智慧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用心上好每一课。我们信息组的做法是,每堂课拿出一定的时间来对基础必要的补充,设想课堂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在每堂课的前几分钟,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
2. 教材中任务实践可操作性有待提高。
课本中操作实践的设计,有些实践和正文中的活动紧密相连,是正文活动的延续;有些实践是正文内容的拓展,难度高一些;还有为了综合掌握本章内容而设计的综合实践。有些是不适合学生操作的,比如这些任务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学生可能陷入探索和摸索一些基本操作过程的,会浪费大量的时间,使本就非常有限的课时紧张,反而失去高层次能力的锻炼机会,比如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规划、组织、协调、思维、方法,以及对信息社会和信息文化的感悟和体验等等。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新教材在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的理念很好,但是我感觉书中涉及的知识面广度有了,深度不够,如果光讲不动手,开始学生可能会听,但很快就会失去兴趣;落实到实际教学中有空洞的感觉。新教材中使人感觉有些简单的内容复杂化,有些让学生一看就明白的内容还用大量的篇幅在那里阐述。由于信息技术课在中学教学中的实际地位,因此教材中有些安排的实践内容要求学生在课后去完成,是不现实的。
3、极少一部分学校代表了所有的学校发言权。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中选择的案例,基本上都是大城市的重点高中教师的案例,比如教材采用了南京一中、天津第二南开中学、三亚中学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案例,从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教师选得的案例几乎没有,事实证明不论是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的编写,还是高中信息技术的考试方式考试内容考试题库,都要由更多的广大的一线教师参与,这样才更贴近教学实际,才能出精品教材,甚至在教材案例和内容方面,还应该让学生参与,搞大面积的调查,高中学生究竟想学那些信息技术知识,对哪些例题特别感兴趣。要把最实用的和最流行最新信息技术知识,学生最想感兴趣的信息技术知识编入教材,教给学生,比如计算机安全方面的知识,黑客文化,杀计算机病毒的知识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使用后,有很多一线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认为教材有些地方必须改,教材编者也想进一步完善教材,但是出版社有些规定,只准挖改,不能大面积修改!这就为教材的更新带来麻烦!
三、苏北地区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
根据我们课题组做的大量调查研究,我们开发了苏北地区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校本教材,此教材既能满足新课程的总体要求又能在现有软件硬件条件下实现。苏北地区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校本教材达到的效果是:教师必须详细讲的内容:要根据课标精选内容和案例、语言精练、重点突出、有针对性补充相关知识;学生可以自学的内容:要具体学那些内容、达到的目标要明确。同时要紧扣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相关的题目和知识要在教材中体现,重点练习!以便师生都很容易使用本教材来教与学。顺便提一下,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新教材与江苏省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的题库知识衔接不是太好,有些考试题目知识书上根本没提到!
我们校本教材的编写要体现基本的原则总的来说: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步走策略。
1、 一个中心即以学生为中心。
针对目前苏北地区农村高中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现状,面对新课程我们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只有清楚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兴趣、特长,才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校本课程教材紧紧围绕学生实际使用所需选取素材,注重指点技术精华的操作技巧,以学生的最感兴趣内容为切入点,详细讲解当今流行的几种应用软件,使学生充分体会使用软件的乐趣。校本教材追求精练明晰,校本教材采用详细的步骤提示和真实屏幕画面,使学生容易理解,轻松地把软件掌握。校本教材采用“主题创作”的形式,通过鲜活的作品创作来促进知识点的学习,在每个作品的创作前有详细说明,对创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作品完成后要进行总结学习体会,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2、两个基本点:以学生的实际为根本出发点,以学校的实际条件为依附点。
(1)以学生的实际为根本出发点。我们要全面研究学生,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兴趣,实行因材施教,层次教学,关注全体学生,开发出具有苏北地区农村高中特色的校本课程。同时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教科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要与学生的经验相联系。这样才能唤起学生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苏北地区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应倡导学生的探究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
从学生日常生活和学生感兴趣的角度去选取信息技术教材内容。
教材中文字设计可采用“Intel未来教育的培训”方式:学生在课堂中使用的教材包括书、活动记录本、评价手册书等,书中留有许多空白,需要学习者填入表格、体会、评价等,这样的教科书更能培养学生的能力。
(2)以学校的实际条件为依附点。
信息技术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学科,需要特定的环境(软件、硬件资源)。设计开发苏北地区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必需立足于学校的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地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最大限度的运用资源环境,更重要的是说服学校领导,使其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重视,保障资金投入,确保苏北地区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课题取得预期成果。
3、三步走的思路。(即三阶段):入门、模仿、创新
苏北地区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校本教材要是以“信息技术最基础知识和技能”为核心,充分体现知识的趣味性、傻瓜化。该教材三步走的思路(三个阶段)。三步是指,第一步入门,第二步模仿、第三步创新。
(1)第一步入门:在教材的开始几章节,即信息的搜索、浏览、管理与交流部分注重对学生入门的指导,通过讲解最基础内容对相关的操作步骤与要领进行详细讲解,同时指出使用补充材料,注意一对一单独的的辅导和帮助。
我们在教材中设计了“学做着”、“动手做”、“试一试”栏目, “试一试”栏目是指导水平较高的学生尝试能否用其他方法完成上述任务,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从中学会使用软件的不同操作方法。“动手做”栏目是为上、中、下水平的学生设计3个或以上和本任务相似、有一定梯度的任务,以便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做巩固性操作练习需要,这样所有学生在课堂上都有事情可做,并且都能完成,使其具有成就感。
(2)第二步模仿:在教材的中间几章,包括数据、文本、图像、声音、视频等信息的简单处理,学生的基本操作已经入门,此时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引领。操作步骤不必过于具体,但是关键理论要进行透彻的讲解,课本中采用的实例要进行精准的描述,设置的分阶梯的练习要有解决方法提示。这样,学生能按照提示,通过试探性的操作,适当加之指导就能完成模仿操作。这部分地位最为重要,内容最多,我们需要进行精细化设计。运用实例操作让学生结成学习对子,进行一对一合作学习。二是,把概念通俗化傻瓜化,化解过难的概念,通过生动形象的实践操作来掌握知识。
(3)第三步创新:在教材的最后几章,包括信息的集成与发布和数据库知识等,内容越来越综合化,操作也越来越复杂化,这时需要学生进行创新。可以采取主题活动的教学方法。教材对每一节需要完成的主要的内容与达到的目标以及应用到的应用软件都要讲明。在内容的深度、广度拓展上要有针对性,使绝大多数学生能创作出自己的作品。让学生充分动脑、动口、动手,大胆交流,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创新。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材是一种重要资源和载体,我们要全身心投入到新课改中去,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极富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极其曲折的。衷心祝愿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改越走越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文件,《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教基[2000]35号)。
[2]李艺教授在江苏省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省级培训班的讲座。
[3]《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8年第3、6期。
[4]《中小学电脑报》教研版2008年第13、20期。
----------- 对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创造性使用的尝试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棠张高中信息组 秦吉远 邮编221113
Email:qinjiyuan@126.com
注明:该文章已在《中小学教学研究》杂志第8期上发表!
[内容摘要]
苏北地区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因受软硬件条件限制造成使用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教材遇到一些困难,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新教材总体来说还不错,但是也存在的一些问题,解决此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极富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我们课题组校本教材的编写要体现基本的原则总的来说: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步走策略。
[关键词]
苏北地区农村高中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教材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
[正文]
江苏省实施高中新课程已两年多了,教育科学出版社的高中信息技术这套教材体现了新课程的精神。新课标要求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是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学生能够分辨信息的来源及其处理方法,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观念,强调问题的解决,使学生能够利用计算机自主学习,开扩视野,能够利用计算机网络收集信息解决实际生活和学习的问题,将信息技术作为工具进行实践;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得以应用,同时注重师生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江苏省在全国无论在经济和教育各方面都很发达,但是苏南与苏北地区(徐淮盐连)经济发展差距很大,由于此带来的理论、设备、师资及学段教育持续性等制约因素,造成使用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教材遇到一些困难。为此,我主持进行了《苏北地区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与实践》课题的研究,该课题是我校承担 “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市级课题)主要强调开发适合本地区特点与本校实际情况的校本课程教材,面对现有的教学模式及教材内容,我们要探索适合我校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开展校本课程研究,好的教学方法离不开好的教学内容的设计,在研究教学方法的同时,我们将针对学校现实软硬件条件的开发适合我校学生学习的校本课程教材。在这两年来,我们课题组开发适合我校学生学习的校本课程教材有一定的收获,也有困惑,本文就此谈谈几点体会:
一、影响苏北地区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因素:
1.硬件因素。
苏北地区农村高中的电脑硬件配置比较低,通过调查发现,苏北地区农村高中一般配备有2--4个机房,每个机房40台~70台不等,大多数学校是两位同学同时用一台电脑上课,这就造成上课时课堂教学容量不能太大,否则学生练习不充分!
2.软件因素(学生基础和社会环境)。
由于各种因素,苏北地区农村的小学、初中信息技术课的开设尚不规范。学生没有打下必要的知识基础,造成了以“非零起点”为原则的高中信息技术课不能顺利开展,不得不通过较长时间进行基础知识的补课,信息技术课时就显得不足,造成了对新课程实施的困难。
信息技术受文化环境、生活环境、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苏北地区农村缺乏良好的社会环境也使得信息技术教育在广度、深度教学方面受到局限。苏北地区家庭电脑的拥有率较低,从小缺乏现代化技术的熏陶。另外一个因素苏北地区农村当地政府对信息技术教育的投资也不乐观。
二、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新教材总体来说还不错,但是也存在的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1. 适应地区差异还不够好。各校要因地制宜,根据学生的起点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具有显著的地域性,地区和地区之间信息技术发展和普及水平和有很大的落差。信息技术课的普及,并非和其他科学学科一样,信息技术做为技术学科门类,是利用现代技术最为广泛的一门学科,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需要附带一定必要的物质条件。发达地区和城区的孩子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教育水平要远远高于不发达地区或农村地区的孩子们。这是现实。对新课标“非零教学起点”的过度理解在一定意义上的使教材的编写者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对“零点”知识的需要,使新教材在某种程度上成大百科全书,什么知识都讲,但是都讲的不详细,缺乏基础性的知识做为起奠基物的存在。我认为,在新教材的开始阶段,应该把一些基本的“零起点”的知识也有选择地搬进高中新教材中来,开发适合各自学校学生学习的校本课程教材。这样,才算是真正地关注了全体学生的发展。需要我们教师用智慧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用心上好每一课。我们信息组的做法是,每堂课拿出一定的时间来对基础必要的补充,设想课堂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在每堂课的前几分钟,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
2. 教材中任务实践可操作性有待提高。
课本中操作实践的设计,有些实践和正文中的活动紧密相连,是正文活动的延续;有些实践是正文内容的拓展,难度高一些;还有为了综合掌握本章内容而设计的综合实践。有些是不适合学生操作的,比如这些任务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学生可能陷入探索和摸索一些基本操作过程的,会浪费大量的时间,使本就非常有限的课时紧张,反而失去高层次能力的锻炼机会,比如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规划、组织、协调、思维、方法,以及对信息社会和信息文化的感悟和体验等等。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新教材在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的理念很好,但是我感觉书中涉及的知识面广度有了,深度不够,如果光讲不动手,开始学生可能会听,但很快就会失去兴趣;落实到实际教学中有空洞的感觉。新教材中使人感觉有些简单的内容复杂化,有些让学生一看就明白的内容还用大量的篇幅在那里阐述。由于信息技术课在中学教学中的实际地位,因此教材中有些安排的实践内容要求学生在课后去完成,是不现实的。
3、极少一部分学校代表了所有的学校发言权。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中选择的案例,基本上都是大城市的重点高中教师的案例,比如教材采用了南京一中、天津第二南开中学、三亚中学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案例,从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教师选得的案例几乎没有,事实证明不论是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的编写,还是高中信息技术的考试方式考试内容考试题库,都要由更多的广大的一线教师参与,这样才更贴近教学实际,才能出精品教材,甚至在教材案例和内容方面,还应该让学生参与,搞大面积的调查,高中学生究竟想学那些信息技术知识,对哪些例题特别感兴趣。要把最实用的和最流行最新信息技术知识,学生最想感兴趣的信息技术知识编入教材,教给学生,比如计算机安全方面的知识,黑客文化,杀计算机病毒的知识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使用后,有很多一线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认为教材有些地方必须改,教材编者也想进一步完善教材,但是出版社有些规定,只准挖改,不能大面积修改!这就为教材的更新带来麻烦!
三、苏北地区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
根据我们课题组做的大量调查研究,我们开发了苏北地区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校本教材,此教材既能满足新课程的总体要求又能在现有软件硬件条件下实现。苏北地区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校本教材达到的效果是:教师必须详细讲的内容:要根据课标精选内容和案例、语言精练、重点突出、有针对性补充相关知识;学生可以自学的内容:要具体学那些内容、达到的目标要明确。同时要紧扣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相关的题目和知识要在教材中体现,重点练习!以便师生都很容易使用本教材来教与学。顺便提一下,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新教材与江苏省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的题库知识衔接不是太好,有些考试题目知识书上根本没提到!
我们校本教材的编写要体现基本的原则总的来说: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步走策略。
1、 一个中心即以学生为中心。
针对目前苏北地区农村高中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现状,面对新课程我们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只有清楚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兴趣、特长,才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校本课程教材紧紧围绕学生实际使用所需选取素材,注重指点技术精华的操作技巧,以学生的最感兴趣内容为切入点,详细讲解当今流行的几种应用软件,使学生充分体会使用软件的乐趣。校本教材追求精练明晰,校本教材采用详细的步骤提示和真实屏幕画面,使学生容易理解,轻松地把软件掌握。校本教材采用“主题创作”的形式,通过鲜活的作品创作来促进知识点的学习,在每个作品的创作前有详细说明,对创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作品完成后要进行总结学习体会,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2、两个基本点:以学生的实际为根本出发点,以学校的实际条件为依附点。
(1)以学生的实际为根本出发点。我们要全面研究学生,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兴趣,实行因材施教,层次教学,关注全体学生,开发出具有苏北地区农村高中特色的校本课程。同时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教科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要与学生的经验相联系。这样才能唤起学生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苏北地区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应倡导学生的探究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
从学生日常生活和学生感兴趣的角度去选取信息技术教材内容。
教材中文字设计可采用“Intel未来教育的培训”方式:学生在课堂中使用的教材包括书、活动记录本、评价手册书等,书中留有许多空白,需要学习者填入表格、体会、评价等,这样的教科书更能培养学生的能力。
(2)以学校的实际条件为依附点。
信息技术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学科,需要特定的环境(软件、硬件资源)。设计开发苏北地区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必需立足于学校的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地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最大限度的运用资源环境,更重要的是说服学校领导,使其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重视,保障资金投入,确保苏北地区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课题取得预期成果。
3、三步走的思路。(即三阶段):入门、模仿、创新
苏北地区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校本教材要是以“信息技术最基础知识和技能”为核心,充分体现知识的趣味性、傻瓜化。该教材三步走的思路(三个阶段)。三步是指,第一步入门,第二步模仿、第三步创新。
(1)第一步入门:在教材的开始几章节,即信息的搜索、浏览、管理与交流部分注重对学生入门的指导,通过讲解最基础内容对相关的操作步骤与要领进行详细讲解,同时指出使用补充材料,注意一对一单独的的辅导和帮助。
我们在教材中设计了“学做着”、“动手做”、“试一试”栏目, “试一试”栏目是指导水平较高的学生尝试能否用其他方法完成上述任务,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从中学会使用软件的不同操作方法。“动手做”栏目是为上、中、下水平的学生设计3个或以上和本任务相似、有一定梯度的任务,以便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做巩固性操作练习需要,这样所有学生在课堂上都有事情可做,并且都能完成,使其具有成就感。
(2)第二步模仿:在教材的中间几章,包括数据、文本、图像、声音、视频等信息的简单处理,学生的基本操作已经入门,此时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引领。操作步骤不必过于具体,但是关键理论要进行透彻的讲解,课本中采用的实例要进行精准的描述,设置的分阶梯的练习要有解决方法提示。这样,学生能按照提示,通过试探性的操作,适当加之指导就能完成模仿操作。这部分地位最为重要,内容最多,我们需要进行精细化设计。运用实例操作让学生结成学习对子,进行一对一合作学习。二是,把概念通俗化傻瓜化,化解过难的概念,通过生动形象的实践操作来掌握知识。
(3)第三步创新:在教材的最后几章,包括信息的集成与发布和数据库知识等,内容越来越综合化,操作也越来越复杂化,这时需要学生进行创新。可以采取主题活动的教学方法。教材对每一节需要完成的主要的内容与达到的目标以及应用到的应用软件都要讲明。在内容的深度、广度拓展上要有针对性,使绝大多数学生能创作出自己的作品。让学生充分动脑、动口、动手,大胆交流,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创新。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材是一种重要资源和载体,我们要全身心投入到新课改中去,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极富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极其曲折的。衷心祝愿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改越走越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文件,《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教基[2000]35号)。
[2]李艺教授在江苏省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省级培训班的讲座。
[3]《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8年第3、6期。
[4]《中小学电脑报》教研版2008年第13、20期。
fiery- 帖子数 : 126
注册日期 : 09-12-02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