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中的创新教育
初中物理中的创新教育
初中物理中的创新教育
江苏省江阴市河塘中学 赵永忠(214419)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最主要的动力资源是创新,人才资源优化的资本是创新,世界教育改革的焦点是创新,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创新。创新是人类赖以发展的根本动力,创新是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因为创新是人类进步和发展的阶梯,若没有创新,则一个民族就没有生机,没有发展,没有未来;若没有创新,一个人将永远无法辉映其生命力最美丽的亮色,很难开发和实践生命的价值。创新型人才需要创新教育来培养,这是时代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创新教育的主要内容。
物理学是一门和实践紧密联系的自然科学,它的实用性比较强,因此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尤其重要,特别是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学物理教学更应注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达到终身教育。作为物理教学的起始――初中物理,应如何进行创新教育呢?
一.营造创新氛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开展创新教育学生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而培养这些创新素质关键是非智力因素。学生的自主性、***、意识等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与提高有极大的推进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营造一种情感氛围,促进和提高学生情感智慧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师生之间应该平等和谐、密切合作,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学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是发现问题,探究规律的主体。美国创造学家雷芬格认为“创造性思维包括认知和情感两方面因素,在进行创造训练时应考虑思维和情感两方面能力的提高”。创造性物理教学过程中始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心理品质,培养学生的科学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有愉悦感的材料穿插在教学中,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好奇心。同时尽可能地利用所教的知识分析和解释学生经常见到的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知识在当地的应用,以及介绍物理知识在社会科学领域中的应用等。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打破学生对创造的神秘感,不畏权威,不盲目崇拜书本,培育他们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和执着的追求精神,经常把教师本人对问题研究的体验,介绍给学生,循循善诱,潜移默化。要利用物理学史中的生动事例,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责任感,勇于献身的精神,克服冷漠,自卑等不良心理品质。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创新的学习氛围,把学生始终置于问题的情景之中。创新始于问题,没有问题就抓不住学生的注意力,不能激活课堂。要鼓励学生质疑、想象、标新立异,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才会萌芽、生长、结果。要表扬那些不迷信教师和书本、有独立见解的学生。尊重各层次学生的观点、问题,让后进的学生消除对学习的“恐惧”,使学生的个性得以自由发展,让每个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些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尤其重要,因为初中生思想比较单纯,生活阅历比较浅,容易情绪化,如果我们教师在教学中高高在上,学生会产生畏惧心理,激发不出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根本谈不上创新。在教学中,我们如果用有趣的问题、反常的现象来诱导学生,学生思维必然活跃。教师的教学设计要始终渗透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并且要制定适用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多层次教学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都要力求做到“稚化”自身,即从学生的角度,以学生的眼光来审视所遇到的问题,因为有一些在教师看来是不起眼的小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却是一次难得的“创新”机会。教师要在挖掘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切入点,以激发学生的求知和创新欲望。教师要善于引导和迁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使其发展成为对科学真理的追求与探索。
二.重视科学方法的学习和应用,促进学生的创新学习。我国的基础教育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模式的严重影响,过分强调学科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强调知识的传授,强调教师自身教法的合理性,而忽略学生对学科学习的兴趣,对教法的接受程度,忽略了学习的主体――学生的认识、思维和能力的发展等,这样,扭曲学生的个性,扼杀了学生创新学习的意识、思维和能力,使学生学习方法机械、呆板,明显带有被动学习的特性,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表现出竞争力差,知识面窄,能力单一,墨守成规,缺乏创新的***和创新的能力。因此,重视学生学习规律的研究,加强科学方法的指导,重视科学方法的学习和应用有利于促进学生创新学习,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创造力,提高学习效率,减轻学习负担。
初中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启蒙阶段,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方法几乎是一张白纸,为此教师的引导、教育,甚至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经后学习物理的兴趣是否浓,方法是否科学、合理,是否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很大程度看启蒙教师的引导。教师不是去教会学生如何复制知识,而要帮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构建。前人留给我们的知识,对学生来说仍然是未知的。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认识和发现,使他们参与到知识的获取过程中去。教师应更新观念,摆正位置,强调给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是为了提高学生创新学习能力。而创新学习能力的形成很大程度在于学生的内驱力,教师导得好,符合学生的实际和兴趣,可以加强内驱力,也就是说我们教师要抓住知识、学生的共振点,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从而因势利导,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问题有价值,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养成提出问题的习惯,学生就逐步进入了创新学习的轨道。
创造性物理教学的实施,始终要落实到教学活动中,对于学生创新学习的培养,我认为教学活动应注重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 在认识过程中去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索欲望,从而使学生掌握研究探索物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即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实验、分析、评估、修正,这样才有可能使学生将来不断创新。
三.注重思维能力的训练,形成学生的创新思维。思维能力是人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思维的基本方法去形成概念并进行推理和判断,从而获得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能力。创新思维是指有创见的思维,通过思维活动不仅把握住事物发展的本质,而且在此基础上提供具有新价值的思维成果。初中学生的思维比较简单,因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比较低,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要都给学生思维的机会,教师可以利用课堂、课后等适当的场合创造一定的思维空间和训练的机会,让学生多动脑,多分析,鼓励学生多探索;其次,引导学生正确的思维,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对于初中学生,我们在教学中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使学生将思考问题的信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发散,并引出更多的信息,它的结果是通过求异而创新。创新思维的重要特征是批判性和发散性,批判性就是不盲从,坚持独立思考,寻求异同点,拒绝克隆思维,创新从怀疑开始,怀疑就是思考;思维的发散性就是多角度、多侧面、多方向的思维方式。
在物理教学中,适当增加探索性实验,有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不仅有助于知识的理解,更主要的是使学生形成创新的思维,获得创新的能力,这将使学生终身收益。例如:在讲电流表测量电流时,教师可以反问学生电流表能否和被测用电器并联?通过这求异的问题必然引起学生的猜测、思考,然后进行试触实验,使学生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那么,学生在学习电压表测量电压时,自然会求异想到能否把电压表和被测用电器串联?串联后会发生什么现象?教师可以让学生大胆猜想,大胆设计,大胆实验,得出结果后自己探索解决为什么,学生不仅有解决自己问题的成功喜悦,更增强创造的动机和自信心。
另外,在对学生思维训练的同时要联系实际,创新思维是一种潜能,在学生知识内化过程中,靠实践和思考来开发,给学生一定容量的思维训练,让他们经过发散与聚合,正确与错误的碰撞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同时多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多演示与所学知识有关的实验,多提出与实际有关的问题,多设计开放性的课题,这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手脑并用,必然会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作为基础教育的初中物理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时,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物理学科的特点,遵循认知规律,尽力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尽力为学生营造创新氛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创新。***主席曾精辟指出:“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创新教育是一种艰苦的探索,相信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创新人才将在我国茁壮成长。
江苏省江阴市河塘中学 赵永忠(214419)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最主要的动力资源是创新,人才资源优化的资本是创新,世界教育改革的焦点是创新,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创新。创新是人类赖以发展的根本动力,创新是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因为创新是人类进步和发展的阶梯,若没有创新,则一个民族就没有生机,没有发展,没有未来;若没有创新,一个人将永远无法辉映其生命力最美丽的亮色,很难开发和实践生命的价值。创新型人才需要创新教育来培养,这是时代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创新教育的主要内容。
物理学是一门和实践紧密联系的自然科学,它的实用性比较强,因此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尤其重要,特别是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学物理教学更应注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达到终身教育。作为物理教学的起始――初中物理,应如何进行创新教育呢?
一.营造创新氛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开展创新教育学生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而培养这些创新素质关键是非智力因素。学生的自主性、***、意识等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与提高有极大的推进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营造一种情感氛围,促进和提高学生情感智慧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师生之间应该平等和谐、密切合作,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学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是发现问题,探究规律的主体。美国创造学家雷芬格认为“创造性思维包括认知和情感两方面因素,在进行创造训练时应考虑思维和情感两方面能力的提高”。创造性物理教学过程中始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心理品质,培养学生的科学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有愉悦感的材料穿插在教学中,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好奇心。同时尽可能地利用所教的知识分析和解释学生经常见到的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知识在当地的应用,以及介绍物理知识在社会科学领域中的应用等。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打破学生对创造的神秘感,不畏权威,不盲目崇拜书本,培育他们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和执着的追求精神,经常把教师本人对问题研究的体验,介绍给学生,循循善诱,潜移默化。要利用物理学史中的生动事例,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责任感,勇于献身的精神,克服冷漠,自卑等不良心理品质。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创新的学习氛围,把学生始终置于问题的情景之中。创新始于问题,没有问题就抓不住学生的注意力,不能激活课堂。要鼓励学生质疑、想象、标新立异,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才会萌芽、生长、结果。要表扬那些不迷信教师和书本、有独立见解的学生。尊重各层次学生的观点、问题,让后进的学生消除对学习的“恐惧”,使学生的个性得以自由发展,让每个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些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尤其重要,因为初中生思想比较单纯,生活阅历比较浅,容易情绪化,如果我们教师在教学中高高在上,学生会产生畏惧心理,激发不出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根本谈不上创新。在教学中,我们如果用有趣的问题、反常的现象来诱导学生,学生思维必然活跃。教师的教学设计要始终渗透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并且要制定适用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多层次教学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都要力求做到“稚化”自身,即从学生的角度,以学生的眼光来审视所遇到的问题,因为有一些在教师看来是不起眼的小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却是一次难得的“创新”机会。教师要在挖掘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切入点,以激发学生的求知和创新欲望。教师要善于引导和迁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使其发展成为对科学真理的追求与探索。
二.重视科学方法的学习和应用,促进学生的创新学习。我国的基础教育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模式的严重影响,过分强调学科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强调知识的传授,强调教师自身教法的合理性,而忽略学生对学科学习的兴趣,对教法的接受程度,忽略了学习的主体――学生的认识、思维和能力的发展等,这样,扭曲学生的个性,扼杀了学生创新学习的意识、思维和能力,使学生学习方法机械、呆板,明显带有被动学习的特性,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表现出竞争力差,知识面窄,能力单一,墨守成规,缺乏创新的***和创新的能力。因此,重视学生学习规律的研究,加强科学方法的指导,重视科学方法的学习和应用有利于促进学生创新学习,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创造力,提高学习效率,减轻学习负担。
初中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启蒙阶段,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方法几乎是一张白纸,为此教师的引导、教育,甚至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经后学习物理的兴趣是否浓,方法是否科学、合理,是否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很大程度看启蒙教师的引导。教师不是去教会学生如何复制知识,而要帮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构建。前人留给我们的知识,对学生来说仍然是未知的。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认识和发现,使他们参与到知识的获取过程中去。教师应更新观念,摆正位置,强调给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是为了提高学生创新学习能力。而创新学习能力的形成很大程度在于学生的内驱力,教师导得好,符合学生的实际和兴趣,可以加强内驱力,也就是说我们教师要抓住知识、学生的共振点,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从而因势利导,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问题有价值,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养成提出问题的习惯,学生就逐步进入了创新学习的轨道。
创造性物理教学的实施,始终要落实到教学活动中,对于学生创新学习的培养,我认为教学活动应注重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 在认识过程中去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索欲望,从而使学生掌握研究探索物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即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实验、分析、评估、修正,这样才有可能使学生将来不断创新。
三.注重思维能力的训练,形成学生的创新思维。思维能力是人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思维的基本方法去形成概念并进行推理和判断,从而获得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能力。创新思维是指有创见的思维,通过思维活动不仅把握住事物发展的本质,而且在此基础上提供具有新价值的思维成果。初中学生的思维比较简单,因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比较低,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要都给学生思维的机会,教师可以利用课堂、课后等适当的场合创造一定的思维空间和训练的机会,让学生多动脑,多分析,鼓励学生多探索;其次,引导学生正确的思维,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对于初中学生,我们在教学中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使学生将思考问题的信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发散,并引出更多的信息,它的结果是通过求异而创新。创新思维的重要特征是批判性和发散性,批判性就是不盲从,坚持独立思考,寻求异同点,拒绝克隆思维,创新从怀疑开始,怀疑就是思考;思维的发散性就是多角度、多侧面、多方向的思维方式。
在物理教学中,适当增加探索性实验,有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不仅有助于知识的理解,更主要的是使学生形成创新的思维,获得创新的能力,这将使学生终身收益。例如:在讲电流表测量电流时,教师可以反问学生电流表能否和被测用电器并联?通过这求异的问题必然引起学生的猜测、思考,然后进行试触实验,使学生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那么,学生在学习电压表测量电压时,自然会求异想到能否把电压表和被测用电器串联?串联后会发生什么现象?教师可以让学生大胆猜想,大胆设计,大胆实验,得出结果后自己探索解决为什么,学生不仅有解决自己问题的成功喜悦,更增强创造的动机和自信心。
另外,在对学生思维训练的同时要联系实际,创新思维是一种潜能,在学生知识内化过程中,靠实践和思考来开发,给学生一定容量的思维训练,让他们经过发散与聚合,正确与错误的碰撞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同时多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多演示与所学知识有关的实验,多提出与实际有关的问题,多设计开放性的课题,这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手脑并用,必然会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作为基础教育的初中物理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时,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物理学科的特点,遵循认知规律,尽力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尽力为学生营造创新氛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创新。***主席曾精辟指出:“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创新教育是一种艰苦的探索,相信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创新人才将在我国茁壮成长。
sda- 帖子数 : 61
注册日期 : 10-01-07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