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学论坛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向下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Empty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帖子  frf 周三 6 一月 2010 - 21:58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基础性的应用型课程。信息技术课程的显著特点是它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担任《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学生刚接触信息技术课程时兴趣很大,可没多久,兴趣就没有了;学生对玩计算机很感兴趣,但对《信息技术》课却没有兴趣。究其原因,在于现行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不适应信息技术课教学。信息技术课怎么学?怎么教?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这些问题一直让许多一线老师感到困惑。作为教学一线的信息技术老师,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站在现代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的高度,高屋建瓴地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去实践,把握信息技术课是知识与技能的结合、偏重技能的特点,把握信息技术课属文理交叉学科、偏重理的特点,把握信息技术课是综合应用学科的特点,注重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我们要因地制宜,开展内容和形式多样化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将学习内容与解决具体问题相结合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已被广大教师普遍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要在真实情景中的任务驱动下,在探究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自主和协作的环境中,在讨论和会话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活动。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是学习情景的创设者、学习任务的设计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者。“任务驱动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新的新型学习模式。

探索与实践

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尝试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改试验,摸索到了几种适合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提出任务——讲解演示——模仿练习——反馈与小结。在教学中,教师使用多媒体网络系统控制学生机,掌握课堂局面,按照设计好的程序组织教学。在初期的探索中,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在较浅的层次上提出了第一种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最大的优势是课堂效率高,目标能普遍达到,但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完成任务的策略来自老师,这种课在学习信息技术、而情感、态度、价值观上涉及不到。久而久之,学生的兴趣会慢慢消退,甚至出现喜欢玩电脑但不喜欢上信息技术课的现象。

第一种方法的主要问题是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根据这种情况,我们对第一种方案进行了改进,提出了第二种方法:提出任务——学生自学与操作——反馈与小结。自学的方法主要是看书,有的内容老师提供了帮助课件或学习网站,并提倡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第二种方法关注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力图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题性。但由于这种自学几乎是放任式的,教师的指导作用几近丧失,自学带有很大的盲目性。真正达到教学目标的是少数,不能完成任务的学生,自信心和兴趣都会受到挫折。

第二种方法的主要问题是丧失了老师的指导作用,对之进行改进,我们提出了第三种方法:提出任务——分析讨论——探究质疑与操作——反馈与小结。教师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有的甚至连问题也是由老师引导学生在分析讨论中得到的。至于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是师生共同探究,或是由学生教学生,由学生选择自己的方式,最后进行展示与评价。这种方法是前两种教学方法的改进与综合,减少了教师的讲解过程,增加了分析讨论、质疑解惑的环节,使学生有参加与表现的机会,初步实现了师生之间、同伴之间的合作交流。

现就信息技术课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进行简单的探讨。

一、精心设计教学任务。

好的学习任务,应该适应不同的学生,并能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发展。从教学内容上来看,教师要做到精心设计好每一个“任务”。因为“任务驱动”教学法是要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知识,“任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任务”的设计至关重要。

第一、“任务”要有层次感。

在设计“任务”时,要注意学生的特点与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和兴趣等。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始终以学生的角度考虑,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设计每一个模块,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来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也就是说要“任务”要有层次感。

例如:初二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第二册的《电子表格》时,我就发现有的学生在小学时就已经学过一些相关知识了,而有的学生到了初中才接触到。这部分共19章,如果按部就班地从第一节开始这样顺序学习,就会造成一些学生上课时不想听,上机时无事可干。因此在设计“任务”时,就要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来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设计出不同的“子任务”,精心组织教学内容,使学生能顺利地完成“任务”。具体办法是:对于一些从没有学过的学生,我就要求他们先学会简单基本的表格数据处理方法。我布置的“任务”相对容易些,让他们先学会做一个课程表,通过制作课程表这个任务,学生就掌握了如何进行数据输入。对于那些学过一些基本知识的学生,我布置的“任务”难度就稍微大一些。通过这样的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致和想象力。这一章节的学习任务也就轻松完成。

第二、“任务”要在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完成。

从教学方法上来看,教师主要是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用“任务”来引导学生自学。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综合处理图形、图像、声音、文字等多种信息的功能,设置特定的情境,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如果有了这样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那么学生在这种愉悦的环境中,便会自觉自愿地学习,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在学习《网页制作》时,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制作网页的方法。为了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在讲课之前,教师就要搜集一些好的网页给学生看。在网页中不仅要有好的文字内容,还要有优美的学生爱听的背景音乐,以及一些好看的动画效果。这样的网页在教学过程中演示,学生会立即表现出兴趣。学生有兴趣学习后,教师就要安排好每一个“子任务”。用一个个“子任务”来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学习网页设计。具体这一章的“任务”,可以分为让学生完成制作一个简单网页,制作一个框架网页和制作一个动态网页。在学生制作网页过程中,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自己看教材,多看一些别人设计好的优秀网页,从易到难地学习。特别是在学生自己动手上机实践时,教师要注重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旁起一个“辅导员”的作用,给学生答疑,而不是手把手地教。

在网页制作的“任务”的完成过程中,由于创设了愉快的教学环境,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和感性认识,并用一个个“子任务”引导学生自学和上机实践,因此学生轻松地掌握了网页制作知识。

第三、“任务”要让学生积极参与。

从能力培养的角度看,教师要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以此来提高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教师必须进行角色转换。

“任务驱动”教学法已经形成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因此教师必须进行角色转换。

角色转换有两重含义:一是从讲授、灌输,转变为组织、引导;二是从讲台上讲解转变为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流、讨论,共同学习。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必须明确自己所担当的角色,认识到学生的知识不是靠教师的灌输被动接受的,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主动建构起来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可有可无、无事可做,而是比传统教学中的作用更加重要、更加不可缺少。因此,不能认为只有站在讲台上讲课才是教师的本分。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教师要充分地了解学生。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为学生搭起支架;在学生学习不够主动时,给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究;在学生完成基本任务后,调动学生的创作欲望,进一步完善任务创作;在任务完成后及时做好评价工作。

三、具体教学实施。

进行了教师角色的转变,设置了合适的任务之后,接着要考虑如何使任务有效地“驱动”学生的学习。新课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取新知识的体验。因此,转变学习方式,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实践,我们认为在任务驱动教学中应重点注意以下的几个方面:

1、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案。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给出任务之后,教师不急于讲解,让学生讨论分析任务,提出完成任务需要做哪些事情,既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中,有些是以前学过的,这些问题由学生自己给出解决方案;另一些是没有学习过的,即隐含在任务中的新知识点,这正是这个任务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都是教师注意在任务中设置一些认知上的冲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特别是在新知识的引入上,设置一些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积极思考把问题提来,这时教师将新知识介绍给学生,学生就自然而然建立了对新知识的认识。

其次,师生共同讨论完成这个任务的方案,将任务分解成多个子任务,制定出具体的操作步骤,找到问题解决的途径,在此过程中,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比如从哪里去获取相关资料,寻找相关帮助、解决问题的大体思路。

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学习,他们学到的不仅仅是新知识,还学到了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应用所学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从中学到了处理问题的方法。我认为教学的重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亲自体验这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善于独立思考。

2、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完成任务。

任务驱动使学生进入学习情景,师生讨论,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和自己要解决问题的方案,在任务完成阶段中,老师只是一个帮助者和指导者,多给学生以鼓励,让每位学生都能自由地、大胆地去完成任务,教师要走进学生当中,及时为学生提供帮助,还要主动地全面观察了解学生,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共性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提醒和指导。

学生独立完成任务,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在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通过自己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体验成功与失败,正确评价自己的认知活动,从中获取对知识的正确理解,探求问题的最终解决。学生遇到困难时,可以向老师、同学、书本、软件中的帮助、网上请教,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鉴别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任务完成中,学生围绕着如何解决任务去掌握各个知识要点,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举一反三,在这种开放式的″以任务带知识″的直接教学环境中,老师没有必要在絮絮叨叨地导游,而应该成为“Windows”,让自己简化成一个窗口甚至一个图标,在课堂上提供一个良好的“师生交互界面”,在学生前进时指引方向。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我还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让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小结

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中,老师的任务更加艰巨,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思维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还要善于发现并抓住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启发。老师的引导作用在于,要把握整个教学过程的内容、进度与方向,启发的作用在于,学生经过独立思考遇到困难时,教师要提示点拨。


“任务驱动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教学法”给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带来了的可喜的变化,也带来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任务驱动”教学法还有待于我们每一个教学工作者作进一步的研究。以上仅是我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一点体会。

frf

帖子数 : 37
注册日期 : 10-01-06

返回页首 向下

返回页首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