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实施与反思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实施与反思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实施与反思
——结合我校情况及了解到的省内情况来谈
山东省邹平一中 郭凤广
一、 校情简介
我校前身是著名思想家、爱国人士梁漱溟先生于1931年创建的“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现为山东省重点中学、省级规范化学校、山东省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山东省电化教育示范学校、山东省课程改革定点联系学校。学校现有高中部108个班、初中部42个班,学生8000多人,教职工580人。学校分南北两个校区,初中部在老校区,高中部在新校区。新校按照全国千所示范性高中的标准建设,投资2.3亿,占地520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突显现代化、网络化、园林化、生态化特色。
在学校信息化建设领域,学校硬件设施齐全:每位教师均配置办公计算机;学校设有考试监控系统;建有高标准70座网络教室6个;每个普通教室均配备多媒体教学系统,包括投影机、投影幕、音响、终端、显示器、视频展台、电视机、广播、录音机;高中部拥有信息技术专职教师9名,尽显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二、开课情况
高一上学期理科班开设信息技术必修模块;高一下学期文科班开设信息技术必修模块。高二上学期理科班开设信息技术选修模块——网络技术应用,文科班开设通用技术必修模块;高二下学期理科班将开设通用技术必修模块。文科班将开设信息技术选修模块(内容待定)。
三、评价情况
高一理科班学生进行了上机考试,文科班进行了笔试。评价模式:平时表现+作品成绩+期末考试。但由于种种原因,评价没有很好的实施。从高二第二次月考开始,增加了基本能力考试(包括美术、音乐、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占30分),主要是探索高考模式。
四、收获
1.教学设计:从不备课上课到精心设计课堂的转变
2.课堂教学:从单纯的操练工具到挖掘技术内涵的转变
3.师生交流:从师生简单互动到思想交流的转变
4.教材运用:从照搬教材到合理使用教材的转变
5.学生评价:从无评价、单一评价到多元化、多主体评价的转变
6.教师心态:从心如止水到心潮澎湃再到心平气和的转变
7.教研形式:从闭门造车到广泛交流、共享智慧的转变
关于信息技术新课程的课堂,山东省信息技术教学能手、省实验中学的程鲁华老师提出了六“字”方针。在此提出,供大家讨论。
☆引入一个“严”字——课堂秩序问题;
☆突出一个“趣”字——学科魅力问题;
☆倡导一个“动”字——教学互动问题;
☆重视一个“评”字——学生评价问题;
☆探索一个“少”字——讲练关系问题;
☆力求一个“新”字——教学形式问题。
另外,我本人在思索教学的基础上,提出了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把握九“度”原则:
※教学设计的精度——每个要素要设计合理、科学、精致,使生成性的课堂“真实、充实、平实、丰实、扎实”的特点。
※教学资源的广度——对讲练的内容反复揣摩,精心谋划,既有点,又有面,点面结合,覆盖面要有一定广度。
※教学内容的深度——提供给学生的应该是层层剥笋的工具和方法,而非一个所谓知识精华的竹笋。
※课堂教学的密度——讲得深入浅出,练得恰到好处。
※教学进程的坡度——读书无疑者需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
※教师讲授的速度——导课:生动活泼、清晰流畅、舒缓得当;讲解:抑扬顿挫,致力于点拨、引导;总结:平和凝练,质朴严谨。
※课堂提问的角度——三多问四不问:多问开放性的问题、新旧知识有联系的问题、面向全体学生的问题,不问无思维空间的问题、不自问自答、不用个人的“口头语”提问、不局限于教材提问。
※学生参与的程度——过犹不及:学生参与的不够,达不到预期效果,但如果课堂气氛过于活跃,思维过于扩散,则有可能偏离所学内容。
※教学评价的效度——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多主体的评价。
五、不足或问题
1.对课标准理解不够透彻。
2.灵活的、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的程度不够。
3.教学设计线条太粗,课堂节奏感差,教师调控课堂的能力普遍欠缺,课堂效率较低。
4.不能很好的处理技术与方法,教师讲解与学生实践的关系。
5.对学生的评价反馈不及时。
6.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教研模式。
7.仍有不少老师负担过重,没有充足的时间研究教学
六、困惑
1.新课程对老师的要求多了一点,对学生的要求少了一点。如何切实有效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高中新课标先颁布,而初中、小学的课标与之脱节,导致学生的水平差异很大。如何切实有效的解决水平差异问题?(分组教学、分层教学能彻底的解决问题吗?)
3.基于新课程标准的教材,文化理念体现的很好,可是操作性不强。如何利用教材?如何处理讲演操作与提升素养的关系?
4.由于师资、条件及环境的限制,高中信息技术选修课有名无实(老师、教务处包办选课),课程标准在实施中走样,责任谁负?
5.信息技术总结性评价的最终模式会是怎样?(山东省2007年高考方案实施“3+X+1”,信息技术纳入“1”中,究竟占多大比例?另外,2005年11月23日,山东省教育厅出台了《山东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管理暂行规定》,信息技术必修模块纳入学业水平考试范围,这与原来的会考有何区别?)
原文标题: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实施与反思 - 教育档客 jydoc.com
原文网址:http://www.jydoc.com/article/316330.html
——结合我校情况及了解到的省内情况来谈
山东省邹平一中 郭凤广
一、 校情简介
我校前身是著名思想家、爱国人士梁漱溟先生于1931年创建的“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现为山东省重点中学、省级规范化学校、山东省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山东省电化教育示范学校、山东省课程改革定点联系学校。学校现有高中部108个班、初中部42个班,学生8000多人,教职工580人。学校分南北两个校区,初中部在老校区,高中部在新校区。新校按照全国千所示范性高中的标准建设,投资2.3亿,占地520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突显现代化、网络化、园林化、生态化特色。
在学校信息化建设领域,学校硬件设施齐全:每位教师均配置办公计算机;学校设有考试监控系统;建有高标准70座网络教室6个;每个普通教室均配备多媒体教学系统,包括投影机、投影幕、音响、终端、显示器、视频展台、电视机、广播、录音机;高中部拥有信息技术专职教师9名,尽显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二、开课情况
高一上学期理科班开设信息技术必修模块;高一下学期文科班开设信息技术必修模块。高二上学期理科班开设信息技术选修模块——网络技术应用,文科班开设通用技术必修模块;高二下学期理科班将开设通用技术必修模块。文科班将开设信息技术选修模块(内容待定)。
三、评价情况
高一理科班学生进行了上机考试,文科班进行了笔试。评价模式:平时表现+作品成绩+期末考试。但由于种种原因,评价没有很好的实施。从高二第二次月考开始,增加了基本能力考试(包括美术、音乐、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占30分),主要是探索高考模式。
四、收获
1.教学设计:从不备课上课到精心设计课堂的转变
2.课堂教学:从单纯的操练工具到挖掘技术内涵的转变
3.师生交流:从师生简单互动到思想交流的转变
4.教材运用:从照搬教材到合理使用教材的转变
5.学生评价:从无评价、单一评价到多元化、多主体评价的转变
6.教师心态:从心如止水到心潮澎湃再到心平气和的转变
7.教研形式:从闭门造车到广泛交流、共享智慧的转变
关于信息技术新课程的课堂,山东省信息技术教学能手、省实验中学的程鲁华老师提出了六“字”方针。在此提出,供大家讨论。
☆引入一个“严”字——课堂秩序问题;
☆突出一个“趣”字——学科魅力问题;
☆倡导一个“动”字——教学互动问题;
☆重视一个“评”字——学生评价问题;
☆探索一个“少”字——讲练关系问题;
☆力求一个“新”字——教学形式问题。
另外,我本人在思索教学的基础上,提出了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把握九“度”原则:
※教学设计的精度——每个要素要设计合理、科学、精致,使生成性的课堂“真实、充实、平实、丰实、扎实”的特点。
※教学资源的广度——对讲练的内容反复揣摩,精心谋划,既有点,又有面,点面结合,覆盖面要有一定广度。
※教学内容的深度——提供给学生的应该是层层剥笋的工具和方法,而非一个所谓知识精华的竹笋。
※课堂教学的密度——讲得深入浅出,练得恰到好处。
※教学进程的坡度——读书无疑者需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
※教师讲授的速度——导课:生动活泼、清晰流畅、舒缓得当;讲解:抑扬顿挫,致力于点拨、引导;总结:平和凝练,质朴严谨。
※课堂提问的角度——三多问四不问:多问开放性的问题、新旧知识有联系的问题、面向全体学生的问题,不问无思维空间的问题、不自问自答、不用个人的“口头语”提问、不局限于教材提问。
※学生参与的程度——过犹不及:学生参与的不够,达不到预期效果,但如果课堂气氛过于活跃,思维过于扩散,则有可能偏离所学内容。
※教学评价的效度——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多主体的评价。
五、不足或问题
1.对课标准理解不够透彻。
2.灵活的、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的程度不够。
3.教学设计线条太粗,课堂节奏感差,教师调控课堂的能力普遍欠缺,课堂效率较低。
4.不能很好的处理技术与方法,教师讲解与学生实践的关系。
5.对学生的评价反馈不及时。
6.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教研模式。
7.仍有不少老师负担过重,没有充足的时间研究教学
六、困惑
1.新课程对老师的要求多了一点,对学生的要求少了一点。如何切实有效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高中新课标先颁布,而初中、小学的课标与之脱节,导致学生的水平差异很大。如何切实有效的解决水平差异问题?(分组教学、分层教学能彻底的解决问题吗?)
3.基于新课程标准的教材,文化理念体现的很好,可是操作性不强。如何利用教材?如何处理讲演操作与提升素养的关系?
4.由于师资、条件及环境的限制,高中信息技术选修课有名无实(老师、教务处包办选课),课程标准在实施中走样,责任谁负?
5.信息技术总结性评价的最终模式会是怎样?(山东省2007年高考方案实施“3+X+1”,信息技术纳入“1”中,究竟占多大比例?另外,2005年11月23日,山东省教育厅出台了《山东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管理暂行规定》,信息技术必修模块纳入学业水平考试范围,这与原来的会考有何区别?)
原文标题: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实施与反思 - 教育档客 jydoc.com
原文网址:http://www.jydoc.com/article/316330.html
frf- 帖子数 : 37
注册日期 : 10-01-06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