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如何开展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在农村小学中如何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如何克服硬件建设技术教学设施配置教学环节安排等主客观不利因素,搞好信息技术教育。
【关键词】开展信息技术教育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面对世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国的信息技术教育被提上了日程。我省目前已于2006年秋季开始在三年级全面开展了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但据调查,我国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信息化指数与农村相差达八倍之多,而求这种差距越来越大。在如此条件下,如何开展和普及农村一般完小信息技术教育研究已迫在眉睫,作为一名农村教师,就此谈一下如何开展农村信息技术教育:
一、 多方筹措,加强硬件建设
在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需要大量的财力和物力。要确保信息技术硬件设施的投入,首先领导的观念要到位,要舍得把钱花在信息技术教育的投资上,要有勒紧裤带也要把信息技术教育设施搞上去的精神。
就我镇而言,二十六所村完小,只有三所村完小配有网络教室,其余各校只有一套远程教育设备,即只有一台计算机,要想开展好信息技术教育,简直就是纸上谈兵。当然硬件的建设靠学校是不行的,这就的积极向政府争取资金,向社会各界筹集资金,还可以动员学生家长捐一点。争取每校达二十台机器,即上课时每两人共有一台机器。
二、从实际出发,合理配置信息技术教学设施。
信息技术教育设施的建设技术含量高,投资巨大,对我们这样一所每生仅有70元杂费收入,几乎是一个天文数字;对大多数欠发达地区的学校而言,资金仍将是制约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瓶颈。因此在信息技术教育设施建设上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切不可好高骛远,盲目攀比。因此农村中小学建计算机房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符合“够用即可”的原则.
信息技术教育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因此,计算机房是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一个二十台机器的机房也要十多万元,巨大的投入对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中小学来说是不现实的。因此对农村中小学来说,最切合实际的、最经济的就是高低搭配、新旧结合。具体做法是这样:不是全部按标准配置,而是本着“够用即可”的原则,用廉价的二手电脑组成低配置,由于电脑的更新换代快,二手电脑的实际应用时间并不长,质量应该是有保证。这样的配置,用于上网、一般的计算机教学是足够的了,而费用则不到标准配置的六分之一,一般二十台的机器只要两万元左右,事实证明,经费困难的农村中小学用二手电脑进行信息技术教育是一个好办法。
三、从动手操作出发,合理安排好个教学环节
由于农村小学网络教室很少,几乎各校只有一两台计算机,严重制约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这就要学校和教师合理安排好个教学环节:
㈠合理安排好课程表
农村小学一般都是单班,因此在排课表时,一定要把信息技术课错开。
㈡设计好课堂教学程序:
由于计算机少,学生多,每节课学生动手操作时间少,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设计教学时,应尽量将时间花在学生动手实践上,教师以精讲为主,如:教师在设计《用变化线条画画》一课时,只需准备十分钟时间来讲课,只需设计“画图”→“椭圆”→“刷子”→“文件”→“保存”这五个程序。教师讲解时只需画龙点睛地讲解个程序操作方法及组合运用,重点又要讲解刷子画五官的方法。整个刷子画五官大约需要七分钟左右。
四、从主观思想出发,重视信息技术教育
㈠学校领导首先要重视信息技术教育
受条件的限制,即使有的农村学校能开设信息技术课,也是作为一种选修课被排入课程表。从学校方面来看,虽然现在实施的是素质教育,但是,在对一学校的办学进行评价时,主观上看的还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这样,信息技术课就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从学生方面来看,即使想学,也会因担心影响必修课程的成绩,而不得不放弃。凡此种种,给开展和普及信息技术带来了相当的困难。
㈡立足本校,培养一支适应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师队伍。
建设一支适应信息技术教育的师资队伍,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关键。
1.教师是直接与学生打交道的,他们对学生的影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传统教学中,信息技术课程要教给学生的仅仅是计算机知识,它与其他学科没有太大的联系,教师往往仿照传统教育中其他学科的教学,教给学生书本知识,将知识分解为不同的章节,教完这些章节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而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整合中,不仅要教给学生信息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运用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因此,要求教师必须改变旧的观念,不要人为地在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之间划分界线,将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将其他学科的知识有效地融入到信息技术课程当中,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让学生具备不断更新知识、创造新知识的能力。这才更有利于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发展。
2.加强培训。
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整合引发了传统教育的变革,对教师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严峻的挑战。传统的分散的学科教育将被现代信息技术为主的整合型模式所取代。新技术、新媒体的社会效益的体现关键在教师,没有较高信息素养的教师就不可能有很高的社会效益。为此,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加大教师培训的力度迫在眉睫。当然,培训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学校可灵活掌握和运用。比如,农村运用得较多的是校本培训方式、请进来与派出去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多种培训方式相结合,分层推进,逐步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五、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师生使用有限的资源
本着“物尽其用”的原则。应当将我们有限的资源进行有效的应用,尽可能将机房向学生和教师开放。这样,他们就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同时还以利用这一现代化的工具为自已的学习或工作服务,比如说,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查询自已学科所需要的最新资料,教师同样也可以查询、下载自已所需要的教学信息为自已的教学服务。勿庸讳言,现在的许多中小学教师中存在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可以利用本校设备对教师进行培训,制定出有关激励和奖惩措施。如:要求每位老师一学期要制作课件并利用多媒体教室上多少节课,并将之列为对教师学期综合考评的一项硬指标,使老师们积极主动地学习、研究信息技术与所教学科课程的融合,逐渐探索出新型的学科教学模式。同时也增强了这些设备的利用率。
总而言之,在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给信息教育的发展和普及带来了相当的阻力。要克服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问题,最大限度地把信息技术教育开展好。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与普及是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它关系着到我们民族的兴衰和我们现代化建设大业的成败。
【关键词】开展信息技术教育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面对世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国的信息技术教育被提上了日程。我省目前已于2006年秋季开始在三年级全面开展了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但据调查,我国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信息化指数与农村相差达八倍之多,而求这种差距越来越大。在如此条件下,如何开展和普及农村一般完小信息技术教育研究已迫在眉睫,作为一名农村教师,就此谈一下如何开展农村信息技术教育:
一、 多方筹措,加强硬件建设
在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需要大量的财力和物力。要确保信息技术硬件设施的投入,首先领导的观念要到位,要舍得把钱花在信息技术教育的投资上,要有勒紧裤带也要把信息技术教育设施搞上去的精神。
就我镇而言,二十六所村完小,只有三所村完小配有网络教室,其余各校只有一套远程教育设备,即只有一台计算机,要想开展好信息技术教育,简直就是纸上谈兵。当然硬件的建设靠学校是不行的,这就的积极向政府争取资金,向社会各界筹集资金,还可以动员学生家长捐一点。争取每校达二十台机器,即上课时每两人共有一台机器。
二、从实际出发,合理配置信息技术教学设施。
信息技术教育设施的建设技术含量高,投资巨大,对我们这样一所每生仅有70元杂费收入,几乎是一个天文数字;对大多数欠发达地区的学校而言,资金仍将是制约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瓶颈。因此在信息技术教育设施建设上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切不可好高骛远,盲目攀比。因此农村中小学建计算机房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符合“够用即可”的原则.
信息技术教育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因此,计算机房是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一个二十台机器的机房也要十多万元,巨大的投入对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中小学来说是不现实的。因此对农村中小学来说,最切合实际的、最经济的就是高低搭配、新旧结合。具体做法是这样:不是全部按标准配置,而是本着“够用即可”的原则,用廉价的二手电脑组成低配置,由于电脑的更新换代快,二手电脑的实际应用时间并不长,质量应该是有保证。这样的配置,用于上网、一般的计算机教学是足够的了,而费用则不到标准配置的六分之一,一般二十台的机器只要两万元左右,事实证明,经费困难的农村中小学用二手电脑进行信息技术教育是一个好办法。
三、从动手操作出发,合理安排好个教学环节
由于农村小学网络教室很少,几乎各校只有一两台计算机,严重制约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这就要学校和教师合理安排好个教学环节:
㈠合理安排好课程表
农村小学一般都是单班,因此在排课表时,一定要把信息技术课错开。
㈡设计好课堂教学程序:
由于计算机少,学生多,每节课学生动手操作时间少,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设计教学时,应尽量将时间花在学生动手实践上,教师以精讲为主,如:教师在设计《用变化线条画画》一课时,只需准备十分钟时间来讲课,只需设计“画图”→“椭圆”→“刷子”→“文件”→“保存”这五个程序。教师讲解时只需画龙点睛地讲解个程序操作方法及组合运用,重点又要讲解刷子画五官的方法。整个刷子画五官大约需要七分钟左右。
四、从主观思想出发,重视信息技术教育
㈠学校领导首先要重视信息技术教育
受条件的限制,即使有的农村学校能开设信息技术课,也是作为一种选修课被排入课程表。从学校方面来看,虽然现在实施的是素质教育,但是,在对一学校的办学进行评价时,主观上看的还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这样,信息技术课就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从学生方面来看,即使想学,也会因担心影响必修课程的成绩,而不得不放弃。凡此种种,给开展和普及信息技术带来了相当的困难。
㈡立足本校,培养一支适应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师队伍。
建设一支适应信息技术教育的师资队伍,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关键。
1.教师是直接与学生打交道的,他们对学生的影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传统教学中,信息技术课程要教给学生的仅仅是计算机知识,它与其他学科没有太大的联系,教师往往仿照传统教育中其他学科的教学,教给学生书本知识,将知识分解为不同的章节,教完这些章节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而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整合中,不仅要教给学生信息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运用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因此,要求教师必须改变旧的观念,不要人为地在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之间划分界线,将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将其他学科的知识有效地融入到信息技术课程当中,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让学生具备不断更新知识、创造新知识的能力。这才更有利于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发展。
2.加强培训。
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整合引发了传统教育的变革,对教师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严峻的挑战。传统的分散的学科教育将被现代信息技术为主的整合型模式所取代。新技术、新媒体的社会效益的体现关键在教师,没有较高信息素养的教师就不可能有很高的社会效益。为此,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加大教师培训的力度迫在眉睫。当然,培训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学校可灵活掌握和运用。比如,农村运用得较多的是校本培训方式、请进来与派出去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多种培训方式相结合,分层推进,逐步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五、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师生使用有限的资源
本着“物尽其用”的原则。应当将我们有限的资源进行有效的应用,尽可能将机房向学生和教师开放。这样,他们就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同时还以利用这一现代化的工具为自已的学习或工作服务,比如说,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查询自已学科所需要的最新资料,教师同样也可以查询、下载自已所需要的教学信息为自已的教学服务。勿庸讳言,现在的许多中小学教师中存在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可以利用本校设备对教师进行培训,制定出有关激励和奖惩措施。如:要求每位老师一学期要制作课件并利用多媒体教室上多少节课,并将之列为对教师学期综合考评的一项硬指标,使老师们积极主动地学习、研究信息技术与所教学科课程的融合,逐渐探索出新型的学科教学模式。同时也增强了这些设备的利用率。
总而言之,在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给信息教育的发展和普及带来了相当的阻力。要克服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问题,最大限度地把信息技术教育开展好。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与普及是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它关系着到我们民族的兴衰和我们现代化建设大业的成败。
数学教师- 帖子数 : 56
注册日期 : 09-12-22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