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杂谈
数学教学杂谈
中国的数学教育正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改革开放的步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正向缺乏活力的数学教育提出新的要求。“面向世界,面向末来,面向现代化”,再也不能停留在口头上或纸面上了。以改革的精神,把充满活力的小学教育带进21世纪,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
在我们的教育界中经常能听到有关“素质教育”方面的事情,但真正能做到实在是太难,更多的是表面的文章,如果再这样下去的话,只有百害而无一益,我们时时刻刻在教育孩子们要诚实,大胆敢于创新,为什么我们却不能大胆的去承认错误,放开脚步去改革。
首先,必须改变教育观。在当前的各类学校中,不管教学者还是管理者、还是学生、还是家长,心中都把考第一,成绩看成唯一的衡量学生好坏的标准。使得教师和学生都围绕分数进行着教学。尤其是小学,学生整天为了学习,已经把儿童天生的“好奇心”快要埋没了,变在太多的“好胜心”,变成了沿着“一条有规律”的路走着,这样使他们形成 我们平时所讲的“书呆子”。而我们所需要的却要是能够探索自然奥秘,发现大自然规律,为人类做贡献的人才,这才是我们所追求最高的教育境界。
其次,要改变数学观。数学不等于计算,也不等于逻辑。我们的数学太注重机械的机能要求,抽象的逻辑推理。我想我们学习数学的目的不外是让学生能在生活中能运用数学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我们的数学中包括许多用处不大的东西,过量的计算速度,矫揉造作的应用题正在无情地吞噬孩子们的宝贵时间,让那些“相向而行”、“相对而行”之类的所谓应用题走远些,别再折腾孩子了。所以我们必须想尽办法来使书本的知识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把知识用活。
再次,应改革数学教材。现行的九年制义务教材有些东西应该让它走远些。例如有关计算的题目如四步的递等式,还有多位数的加减或乘除(数字比较大的),以及要求学生对此类计算题目要做到又对又快,又有何用呢?无非是数学杂技而已。21世纪的末来社会是计算机的时代,象过多过大的计算就让计算机去做。美国的学生要求在12岁时都能上网,我们到今还没有用上电脑,甚至有的连什么是电脑也不知道。这样的学生怎能适应末来的社会呢?所以教材应多放一些情景题、开放题、动手题。至于一些生编硬造,故弄玄虚的小学应用题,还是少一些吧!再比如一定让学生分清乘数和被乘数,而且必须把被乘数放在前面,连交换律都不成立了,真是何苦呢?讲了这么多,也不是说我们现行的教材一点也没有,它已经在这方面有所发展,我们并不能把它极端化。
最后,我们要改革课堂。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汉字“学习”的象形意义是雏鸟模仿飞行动作,以模仿为主要含义。西方的学习“study",就有学习和研究的两重意思。确实,数学教师不能充当数学知识施舍者的角色。教师不该是至高无上的权威。事实上,学生的数学素质是通过数学活动而得到,即学生自己通过研究、比较、建构,逐步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所以,我自己认为应多设计一些数学活动课,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也许非常必要。
在这里我想说说自己在这方面的想法。
1、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教学材料的兴趣。例如:小数的加减法,这一教学内容对五年级学生较为抽象,而学生对生活中商品的价格却是极为熟悉,因此在教学小数的加减法时,设置生活模拟场景,由学生做营业员和顾客,用自制的纸币进行商品交易。营业员们仔细地用“元”作单位为商品标价,热情地接待顾客,认真地收钱,找钱。顾客们则兴高采烈地选购商品、看价、付钱。在活动中,同学们初步认识了小数的加减法,并对其产生极大的兴趣。这样可使学生感到数学并不枯燥,它是那么地有趣,富有吸引力,离我们又是那么地近。
2、在生活中交流是一种最平常而最有效的社会能力。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将来必将走向社会,因此我们可以在课堂上设立一些有关这方面的活动。例如:可以把一些寻求规律的问题等让学生分同桌互说、小组讨论、集休交流等形式来进行,这样使那些不敢发言的学生也有了一次能说说自己发自内心的话,也使教师想解决各种层次不同学生心中的疑难问题这个任务轻轻松松的在各种形式的讨论交流中迎刃而解,这样就使学生解决了学习的任务,又锻炼了学生自己的能力。同样使教师顺利的完成了本节课的内容。例如:在讲解商中间有零的除法时,教师费尽心机的想讲清楚在此写上零这个难点时,还不如让全班学生经过讨论,教师再来归纳好。
3、上面提到过的学生的“好奇心”乃是小学生重要的心理特征之一,常言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中若平铺直叙地讲解,只能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而学生却对此毫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适当地设置悬念,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疑问和要求质疑的心态,才能使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起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学用简便方法计算时,我先示题:25X72X4,99X99......接着让学生进行计算、打草稿、抄答案,足足忙了一阵子,有的还算错了。这时我却轻松地将各题的答案写在等号后面,学生们一脸的疑惑,猜不透老师是怎样“神机妙算”的。我告诉学生要以新方法: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对这些题目进行简便运算。这一课以一悬念开始新课的教学,使学生一开始就产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总之,要把学生吸引到我们的数学课堂上来,使他们愿意学,积极学。我想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可以在如何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上去探索和尝试一下
在我们的教育界中经常能听到有关“素质教育”方面的事情,但真正能做到实在是太难,更多的是表面的文章,如果再这样下去的话,只有百害而无一益,我们时时刻刻在教育孩子们要诚实,大胆敢于创新,为什么我们却不能大胆的去承认错误,放开脚步去改革。
首先,必须改变教育观。在当前的各类学校中,不管教学者还是管理者、还是学生、还是家长,心中都把考第一,成绩看成唯一的衡量学生好坏的标准。使得教师和学生都围绕分数进行着教学。尤其是小学,学生整天为了学习,已经把儿童天生的“好奇心”快要埋没了,变在太多的“好胜心”,变成了沿着“一条有规律”的路走着,这样使他们形成 我们平时所讲的“书呆子”。而我们所需要的却要是能够探索自然奥秘,发现大自然规律,为人类做贡献的人才,这才是我们所追求最高的教育境界。
其次,要改变数学观。数学不等于计算,也不等于逻辑。我们的数学太注重机械的机能要求,抽象的逻辑推理。我想我们学习数学的目的不外是让学生能在生活中能运用数学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我们的数学中包括许多用处不大的东西,过量的计算速度,矫揉造作的应用题正在无情地吞噬孩子们的宝贵时间,让那些“相向而行”、“相对而行”之类的所谓应用题走远些,别再折腾孩子了。所以我们必须想尽办法来使书本的知识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把知识用活。
再次,应改革数学教材。现行的九年制义务教材有些东西应该让它走远些。例如有关计算的题目如四步的递等式,还有多位数的加减或乘除(数字比较大的),以及要求学生对此类计算题目要做到又对又快,又有何用呢?无非是数学杂技而已。21世纪的末来社会是计算机的时代,象过多过大的计算就让计算机去做。美国的学生要求在12岁时都能上网,我们到今还没有用上电脑,甚至有的连什么是电脑也不知道。这样的学生怎能适应末来的社会呢?所以教材应多放一些情景题、开放题、动手题。至于一些生编硬造,故弄玄虚的小学应用题,还是少一些吧!再比如一定让学生分清乘数和被乘数,而且必须把被乘数放在前面,连交换律都不成立了,真是何苦呢?讲了这么多,也不是说我们现行的教材一点也没有,它已经在这方面有所发展,我们并不能把它极端化。
最后,我们要改革课堂。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汉字“学习”的象形意义是雏鸟模仿飞行动作,以模仿为主要含义。西方的学习“study",就有学习和研究的两重意思。确实,数学教师不能充当数学知识施舍者的角色。教师不该是至高无上的权威。事实上,学生的数学素质是通过数学活动而得到,即学生自己通过研究、比较、建构,逐步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所以,我自己认为应多设计一些数学活动课,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也许非常必要。
在这里我想说说自己在这方面的想法。
1、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教学材料的兴趣。例如:小数的加减法,这一教学内容对五年级学生较为抽象,而学生对生活中商品的价格却是极为熟悉,因此在教学小数的加减法时,设置生活模拟场景,由学生做营业员和顾客,用自制的纸币进行商品交易。营业员们仔细地用“元”作单位为商品标价,热情地接待顾客,认真地收钱,找钱。顾客们则兴高采烈地选购商品、看价、付钱。在活动中,同学们初步认识了小数的加减法,并对其产生极大的兴趣。这样可使学生感到数学并不枯燥,它是那么地有趣,富有吸引力,离我们又是那么地近。
2、在生活中交流是一种最平常而最有效的社会能力。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将来必将走向社会,因此我们可以在课堂上设立一些有关这方面的活动。例如:可以把一些寻求规律的问题等让学生分同桌互说、小组讨论、集休交流等形式来进行,这样使那些不敢发言的学生也有了一次能说说自己发自内心的话,也使教师想解决各种层次不同学生心中的疑难问题这个任务轻轻松松的在各种形式的讨论交流中迎刃而解,这样就使学生解决了学习的任务,又锻炼了学生自己的能力。同样使教师顺利的完成了本节课的内容。例如:在讲解商中间有零的除法时,教师费尽心机的想讲清楚在此写上零这个难点时,还不如让全班学生经过讨论,教师再来归纳好。
3、上面提到过的学生的“好奇心”乃是小学生重要的心理特征之一,常言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中若平铺直叙地讲解,只能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而学生却对此毫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适当地设置悬念,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疑问和要求质疑的心态,才能使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起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学用简便方法计算时,我先示题:25X72X4,99X99......接着让学生进行计算、打草稿、抄答案,足足忙了一阵子,有的还算错了。这时我却轻松地将各题的答案写在等号后面,学生们一脸的疑惑,猜不透老师是怎样“神机妙算”的。我告诉学生要以新方法: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对这些题目进行简便运算。这一课以一悬念开始新课的教学,使学生一开始就产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总之,要把学生吸引到我们的数学课堂上来,使他们愿意学,积极学。我想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可以在如何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上去探索和尝试一下
数学教师- 帖子数 : 56
注册日期 : 09-12-22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