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高中体育学科课堂教学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高中体育学科课堂教学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高中体育学科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
摘要:重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高中体育课堂实践研究,不仅能提升体育学科对学生培养的绩效,而且能为学生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本文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高中体育课堂教学实践探究的目标与举措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关键词:高中体育; “学生发展”; 课堂教学; 探究实践
Abstract: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study of practice in P.E. lessons,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It can not only improve the achievements upon the students but also lay a sound foundation for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heories and practice, the passage made a fairly systematic research on the objectives and measures in this study.
Key words: P.E. lessons in senior high school;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classroom education; research and parctice
跨入21世纪,课程教材及其改革越来越来成为当今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以学生发展为本”是课程教材改革的核心之一,而课程教材改革又依托于学科教学。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载体,承担着“以学生为本——健身育人”的重要使命。重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体育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不仅能显示一般意义上的教学程序,而且能在课程改革理念支撑下,充分揭示课堂教学诸多因素的内在联系和课堂教学的普遍规律,使体育教学真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2003届新生入学后,1.2 通过测定并经统计学处理,1.3 选择了两个无显著差异的班级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
1.2 研究方法
1.2.1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查阅了有关教育信息资料和理论书籍,查阅了本校2003届学生的相关档案资料。
1.2.2 问卷调查法:问卷发放420份,回收381份,其中有效问卷344份,有效率84.3%。并采用数理统计法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处理。
1.2.3 行动研究法:试验班以全面提升学生体育综合能力,促成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养成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本设计与实施体育课堂教学手段。而对照班以让学生掌握大纲中规定的各种运动项目的基础技术、基本技能为主要的教育目的,以传统的示范、讲解、模仿练习为主要的教学手段。实验的教学时间为两个半学年,约计150课时。
2、 研究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正确的教学导向。2002年《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提出的高中体育教学的目的要求,为拟定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的目标与实现目标的途径提供了依据,只有明确目标,才能制定科学的教学策略,选择行之有效的教法,促进“健康第一,健身育人”任务的落实。由此,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实践,笔者试拟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的目标是:
2.1 心理发展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高中体育学习和对终身体育的愿望与能力,发展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促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情绪和探究精神,锻炼学生坚强的学习意志与练习毅力,进而掌握学法。结合体育教学实践培养学生逐步具备诚实、勇敢、竞争、进取等心理品质。
2.2 身体发展目标。高中生应具有进行跑、跳、投、游戏、体操、球类等项目的基本活动能力。对于学生在学习与练习中碰到的困难与障碍,培养其较好地进行观察、模仿、比较、分析和综合,学会思考、调整与改进,提高其分析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进而提高健身能力和健身实效。
2.3 能力发展目标。新世纪需要创造型人才,高中体育教学必须与时俱进,突出创造性。结合体育教学,发展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等诸多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有目的、有要求、有步骤地依据教材特点,培养学生的指挥(队列练习等)、组织(田径、体操、球类等)、创编(游戏等)综合能力;有意识、有计划、有层次地在教学活动中注重个体能力(学生个人)、群体能力(小组与全体)的协调和发展,促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强化与形成自身的综合学力。
2.4 社会适应发展目标。学生,现在是学习的主人,将来是社会的栋梁。体育教学应为学生走上社会、服务于社会奠定基础。结合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合作能力、首创能力和冒险精神。
3. 研究的双向实施
进行课堂教学探究的基本渠道在课堂,只有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探究的意识性、主动性,才能提高体育学科对学生培养的绩效。笔者以改进课堂教学方式为探究的主攻方向,对课堂教学作了“四项加强”的探究。
表1: 420名高中生对体育课兴趣调查
调查内容 男生 百分比 女生 百分比 总人数 总百分比
喜欢 80 41.67 63 27.63 143 34.05
一般 82 42.71 116 50.88 198 47.14
不喜欢 30 15.63 49 21.49 79 18.81
3. 1 加强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环境”的探究,促使学生整体而有个性地发展。
高中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尽可能的促使学生整体而有个性的发展。体育教学也不例外。在“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往往是知识接受的被动体,学习中的主动意识与自觉行为比较匮乏。而且学生对体育课兴趣不强。这在表1所示统计中可以看到(见表1)。教育实践证明:“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自觉行为,并不一定伴随着认识效果自然而然的产生和发展,它需要教育者创设一定的学习环境,并给予专门的评价与培养。”为此笔者认为:第一,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征,创设探究式学习环境,激发学生乐学、爱学体育的内驱力,启发和激励学生主动地去学。第二,在探究式学习环境中,重视探求体育课堂教学艺术,通过教学上的艺术性、动感性、趣味性揭示体育教材的本身魅力,调动学生练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有效。第三,在探究式学习环境中,教师必须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建立平等、信任、合作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帮助体弱和学习中有困难的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关心他们、爱护他们,使他们有信心学好。第四,在探究式学习环境中加强师生情感交流。教师要以敏锐的洞察力,了解学生的情绪表现,迅速及时地运用眼神、手势、语言等手段交流情感。同时注重发现学生主动学习中“闪光点”,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最大限度地张扬。
3. 2 加强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会学习”的探究,让学生成为知识探究的主人。
在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中,要使“教”与“学”的关系得到和谐、统一的发展,就要把体育教学的重点从“教”向“学”转移,从“师学”向“研究性学习”转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探究学习创造条件,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思维过程和掌握过程,提升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
高中体育教学,既有其它课程的共性,又有其独特的个性,它是学生通过思维活动和身体练习相互渗透的一个学习过程。由此,笔者认为应注重从三个方面改进方式。(1)加强体育基础知识的传授。它包括体育发展、体育文化、体育功能、体育知识、体育美学等等。如体育锻炼应遵循那些原则,全民健身的社会意义与作用等。在传授基本技术、技能时,要结合有关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理学、心理学等知识进行引导与点拨。如:铅球的出手角度为何应为38--40之间?这样让学生能用体育的专业知识去理解体育的内涵,解释体育现象、领会体育原理,从而确立终生体育的理念,并逐步具备参与组织一些小型体育活动的基本能力;(2)加强思维训练和体育语言训练。注重结合具体的教材内容和项目特点,启发引导学生在体育基础知识、技术、技能的形成、巩固和运用过程中进行思维方法和体育语言表达的训练。如:让学生归纳动作要领;让学生创造练习口诀等等。进而发展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3)提高学生科学思辨能力和探究性学习能力,发展他们模拟、比较、纠错、讲评等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多层次思考,启发他们的各种思维,从而使其达到“知其所以然”并能“举一反三”的实际效果。
3. 3 加强课堂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探究,充分发挥“健身育人”功能。
教育的显著特点是把育人这一根本任务富于各学科教学之中。《体育与健身》明确指出,必须重视学生人文精神的养成。为此依据高中体育教学特征,掌握其原则、途径、内容及方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
高中体育课的显著特点是动态性与外向性。一般教学过程是通过讲述向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而体育教学主要是通过各项活动向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在体育课上,每个学生都要参加各项活动,因而他们的思想容易通过具体的行为表现出来,而且自我表现又随时间、刺激、强度、环境、达成度等变化而产生波动。为此,教师应注重把人文教育贯穿于课的全过程,在每节课的各个部分和各个方位都要注重有时、有序、有机地渗透。如在体育课常规训练时,要使学生养成守纪律、懂礼貌的习惯;在进行耐力练习时,要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毅等意志品质,在进行队列、游戏、教学竞赛时,要激发学生强烈的团体意识和朝气蓬勃的进取精神。
高中体育课区别于其他学科的另一显著特征便是群体特征。高中体育教学,一般以集体和分组的群体教学为组织形式,他们自然而然地构成了互相观察、学习、交往,协同练习,对抗、竞争等群体性特征。教师应根据不同教材和具体项目有针对性地向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如在进行体操器材练习时,可有意识、有目的将学生分成若干教学小组,让学生在同伴的帮助激励下,在互帮互学、团结拚搏的氛围中完成练习任务,使之体会到互帮互助的快乐和集体奋斗的力量。又如在进行游戏创编时,可让学生自由结对,自由组成教学小组,在游戏的创编与进行时,让他们群策群力,各显其能,从而充分发挥个人与群体的潜能与作用。
3. 4 加强课堂教学中学生“学法指导”的探究,引导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由“探究”到“创新”的发展,提高学生的体育综合能力。
表2: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体育综合能力比较
班级 N S 差值 t P
实验班 54 80.8±1.08 6.3 ﹤
对照班 53 75.7±1.67 9.7
课程教材改革的推进与高中教育面向未来的要求,促使我们必须确立先进的教育理念,这既要有教师的自觉意识,又要通过教师启发学生的自觉意识。
进行课堂教学实践的探索,不仅要研究教师的教,更要研究学生的学。让学生在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形成的过程中掌握其规律、方法,并引导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由“探究”到“创新”的发展,使其逐步具备终身体育理念和能力。
学高中体育,由“师学”到“自学”是一个飞跃,由“探究性学习”到“创造性学习”又是一个飞跃。每个学生都必须完成这两个飞跃。教师对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建构与能力训练的设计也必须适应这两个飞跃。布鲁钠指出:“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满的结构把它连在一起,那时一种多半会遗忘的知识。”高中体育学法指导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就是引导学生通过知识的联系和系统的整理,使其掌握的基本知识系统化,即把同类中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知识点组成复合体。如以编写体育课游戏学案作为整体建构,则这一建构有确定游戏的任务,安排游戏的内容,选用组织教法和确定时间、次数、强度等知识的子系统。学生若对以上知识主动地、扎实地、系统地加以掌握,那么,编写就“善入”又“善出”;临场就应变有术。有鉴于此,笔者认为知识虽不等于能力,但它是发展能力的基础。
学生由“师学”到“研究性学习”、由“跟练者”向“实践者”的转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学生体育综合学力的形成也是渐进性的,不可能一蹴而就。笔者把高中三年的体育教学划作三个台阶。分别对喊口令和指挥队伍;带操和编排简易操;选编和组织游戏;撰写体育小论文这四种能力提出不同的、逐步提高的要求。从落实“实践——创新——发展”的能力出发,在一年级侧重进行“启发诱导练习”;二年级开始“逐个放胆带操带练”;三年级进行综合性的“体验实践”。对于学法的把握,要求学生在一年级侧重这些能力的基础理论知识的系统建构;在二年级侧重就这些能力建构有个人见解和实践方案;三年级结合实践,强调尽可能独立消化。经实验教学的班级,反映学生在以上几个方面的平均分高于对照班,两个样本平均差异显著性的T检验表明,两者差异显著(见表2)。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实践中,学生们真正成为了课堂学习的主人,体育教学对学生的持续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
4、结语
高中体育学科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离不开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而且应该围绕以上四个方面进行。实践证明:加强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环境”的探究,促使学生整体而有个性地发展是前提;加强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会学习”的探究,让学生成为知识探究的主人是过摘自《我要公文网》(www.51gongwen.com)程;加强体育课堂教学中“寓德于教”的探究,充分发挥“健身育人”的功能是关键;加强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学法指导”的探究,引导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由“探究”到“创新”的发展,提高学生的体育综合能力是目标,它们的关系是互为依存、互为促进的。只要我们把握住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各自作用;只要我们勇于实践,不断开拓,我们必将在新时期的高中体育教学中取得新的进展。
摘要:重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高中体育课堂实践研究,不仅能提升体育学科对学生培养的绩效,而且能为学生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本文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高中体育课堂教学实践探究的目标与举措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关键词:高中体育; “学生发展”; 课堂教学; 探究实践
Abstract: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study of practice in P.E. lessons,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It can not only improve the achievements upon the students but also lay a sound foundation for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heories and practice, the passage made a fairly systematic research on the objectives and measures in this study.
Key words: P.E. lessons in senior high school;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classroom education; research and parctice
跨入21世纪,课程教材及其改革越来越来成为当今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以学生发展为本”是课程教材改革的核心之一,而课程教材改革又依托于学科教学。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载体,承担着“以学生为本——健身育人”的重要使命。重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体育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不仅能显示一般意义上的教学程序,而且能在课程改革理念支撑下,充分揭示课堂教学诸多因素的内在联系和课堂教学的普遍规律,使体育教学真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2003届新生入学后,1.2 通过测定并经统计学处理,1.3 选择了两个无显著差异的班级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
1.2 研究方法
1.2.1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查阅了有关教育信息资料和理论书籍,查阅了本校2003届学生的相关档案资料。
1.2.2 问卷调查法:问卷发放420份,回收381份,其中有效问卷344份,有效率84.3%。并采用数理统计法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处理。
1.2.3 行动研究法:试验班以全面提升学生体育综合能力,促成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养成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本设计与实施体育课堂教学手段。而对照班以让学生掌握大纲中规定的各种运动项目的基础技术、基本技能为主要的教育目的,以传统的示范、讲解、模仿练习为主要的教学手段。实验的教学时间为两个半学年,约计150课时。
2、 研究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正确的教学导向。2002年《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提出的高中体育教学的目的要求,为拟定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的目标与实现目标的途径提供了依据,只有明确目标,才能制定科学的教学策略,选择行之有效的教法,促进“健康第一,健身育人”任务的落实。由此,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实践,笔者试拟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的目标是:
2.1 心理发展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高中体育学习和对终身体育的愿望与能力,发展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促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情绪和探究精神,锻炼学生坚强的学习意志与练习毅力,进而掌握学法。结合体育教学实践培养学生逐步具备诚实、勇敢、竞争、进取等心理品质。
2.2 身体发展目标。高中生应具有进行跑、跳、投、游戏、体操、球类等项目的基本活动能力。对于学生在学习与练习中碰到的困难与障碍,培养其较好地进行观察、模仿、比较、分析和综合,学会思考、调整与改进,提高其分析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进而提高健身能力和健身实效。
2.3 能力发展目标。新世纪需要创造型人才,高中体育教学必须与时俱进,突出创造性。结合体育教学,发展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等诸多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有目的、有要求、有步骤地依据教材特点,培养学生的指挥(队列练习等)、组织(田径、体操、球类等)、创编(游戏等)综合能力;有意识、有计划、有层次地在教学活动中注重个体能力(学生个人)、群体能力(小组与全体)的协调和发展,促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强化与形成自身的综合学力。
2.4 社会适应发展目标。学生,现在是学习的主人,将来是社会的栋梁。体育教学应为学生走上社会、服务于社会奠定基础。结合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合作能力、首创能力和冒险精神。
3. 研究的双向实施
进行课堂教学探究的基本渠道在课堂,只有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探究的意识性、主动性,才能提高体育学科对学生培养的绩效。笔者以改进课堂教学方式为探究的主攻方向,对课堂教学作了“四项加强”的探究。
表1: 420名高中生对体育课兴趣调查
调查内容 男生 百分比 女生 百分比 总人数 总百分比
喜欢 80 41.67 63 27.63 143 34.05
一般 82 42.71 116 50.88 198 47.14
不喜欢 30 15.63 49 21.49 79 18.81
3. 1 加强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环境”的探究,促使学生整体而有个性地发展。
高中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尽可能的促使学生整体而有个性的发展。体育教学也不例外。在“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往往是知识接受的被动体,学习中的主动意识与自觉行为比较匮乏。而且学生对体育课兴趣不强。这在表1所示统计中可以看到(见表1)。教育实践证明:“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自觉行为,并不一定伴随着认识效果自然而然的产生和发展,它需要教育者创设一定的学习环境,并给予专门的评价与培养。”为此笔者认为:第一,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征,创设探究式学习环境,激发学生乐学、爱学体育的内驱力,启发和激励学生主动地去学。第二,在探究式学习环境中,重视探求体育课堂教学艺术,通过教学上的艺术性、动感性、趣味性揭示体育教材的本身魅力,调动学生练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有效。第三,在探究式学习环境中,教师必须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建立平等、信任、合作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帮助体弱和学习中有困难的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关心他们、爱护他们,使他们有信心学好。第四,在探究式学习环境中加强师生情感交流。教师要以敏锐的洞察力,了解学生的情绪表现,迅速及时地运用眼神、手势、语言等手段交流情感。同时注重发现学生主动学习中“闪光点”,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最大限度地张扬。
3. 2 加强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会学习”的探究,让学生成为知识探究的主人。
在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中,要使“教”与“学”的关系得到和谐、统一的发展,就要把体育教学的重点从“教”向“学”转移,从“师学”向“研究性学习”转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探究学习创造条件,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思维过程和掌握过程,提升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
高中体育教学,既有其它课程的共性,又有其独特的个性,它是学生通过思维活动和身体练习相互渗透的一个学习过程。由此,笔者认为应注重从三个方面改进方式。(1)加强体育基础知识的传授。它包括体育发展、体育文化、体育功能、体育知识、体育美学等等。如体育锻炼应遵循那些原则,全民健身的社会意义与作用等。在传授基本技术、技能时,要结合有关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理学、心理学等知识进行引导与点拨。如:铅球的出手角度为何应为38--40之间?这样让学生能用体育的专业知识去理解体育的内涵,解释体育现象、领会体育原理,从而确立终生体育的理念,并逐步具备参与组织一些小型体育活动的基本能力;(2)加强思维训练和体育语言训练。注重结合具体的教材内容和项目特点,启发引导学生在体育基础知识、技术、技能的形成、巩固和运用过程中进行思维方法和体育语言表达的训练。如:让学生归纳动作要领;让学生创造练习口诀等等。进而发展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3)提高学生科学思辨能力和探究性学习能力,发展他们模拟、比较、纠错、讲评等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多层次思考,启发他们的各种思维,从而使其达到“知其所以然”并能“举一反三”的实际效果。
3. 3 加强课堂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探究,充分发挥“健身育人”功能。
教育的显著特点是把育人这一根本任务富于各学科教学之中。《体育与健身》明确指出,必须重视学生人文精神的养成。为此依据高中体育教学特征,掌握其原则、途径、内容及方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
高中体育课的显著特点是动态性与外向性。一般教学过程是通过讲述向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而体育教学主要是通过各项活动向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在体育课上,每个学生都要参加各项活动,因而他们的思想容易通过具体的行为表现出来,而且自我表现又随时间、刺激、强度、环境、达成度等变化而产生波动。为此,教师应注重把人文教育贯穿于课的全过程,在每节课的各个部分和各个方位都要注重有时、有序、有机地渗透。如在体育课常规训练时,要使学生养成守纪律、懂礼貌的习惯;在进行耐力练习时,要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毅等意志品质,在进行队列、游戏、教学竞赛时,要激发学生强烈的团体意识和朝气蓬勃的进取精神。
高中体育课区别于其他学科的另一显著特征便是群体特征。高中体育教学,一般以集体和分组的群体教学为组织形式,他们自然而然地构成了互相观察、学习、交往,协同练习,对抗、竞争等群体性特征。教师应根据不同教材和具体项目有针对性地向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如在进行体操器材练习时,可有意识、有目的将学生分成若干教学小组,让学生在同伴的帮助激励下,在互帮互学、团结拚搏的氛围中完成练习任务,使之体会到互帮互助的快乐和集体奋斗的力量。又如在进行游戏创编时,可让学生自由结对,自由组成教学小组,在游戏的创编与进行时,让他们群策群力,各显其能,从而充分发挥个人与群体的潜能与作用。
3. 4 加强课堂教学中学生“学法指导”的探究,引导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由“探究”到“创新”的发展,提高学生的体育综合能力。
表2: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体育综合能力比较
班级 N S 差值 t P
实验班 54 80.8±1.08 6.3 ﹤
对照班 53 75.7±1.67 9.7
课程教材改革的推进与高中教育面向未来的要求,促使我们必须确立先进的教育理念,这既要有教师的自觉意识,又要通过教师启发学生的自觉意识。
进行课堂教学实践的探索,不仅要研究教师的教,更要研究学生的学。让学生在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形成的过程中掌握其规律、方法,并引导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由“探究”到“创新”的发展,使其逐步具备终身体育理念和能力。
学高中体育,由“师学”到“自学”是一个飞跃,由“探究性学习”到“创造性学习”又是一个飞跃。每个学生都必须完成这两个飞跃。教师对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建构与能力训练的设计也必须适应这两个飞跃。布鲁钠指出:“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满的结构把它连在一起,那时一种多半会遗忘的知识。”高中体育学法指导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就是引导学生通过知识的联系和系统的整理,使其掌握的基本知识系统化,即把同类中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知识点组成复合体。如以编写体育课游戏学案作为整体建构,则这一建构有确定游戏的任务,安排游戏的内容,选用组织教法和确定时间、次数、强度等知识的子系统。学生若对以上知识主动地、扎实地、系统地加以掌握,那么,编写就“善入”又“善出”;临场就应变有术。有鉴于此,笔者认为知识虽不等于能力,但它是发展能力的基础。
学生由“师学”到“研究性学习”、由“跟练者”向“实践者”的转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学生体育综合学力的形成也是渐进性的,不可能一蹴而就。笔者把高中三年的体育教学划作三个台阶。分别对喊口令和指挥队伍;带操和编排简易操;选编和组织游戏;撰写体育小论文这四种能力提出不同的、逐步提高的要求。从落实“实践——创新——发展”的能力出发,在一年级侧重进行“启发诱导练习”;二年级开始“逐个放胆带操带练”;三年级进行综合性的“体验实践”。对于学法的把握,要求学生在一年级侧重这些能力的基础理论知识的系统建构;在二年级侧重就这些能力建构有个人见解和实践方案;三年级结合实践,强调尽可能独立消化。经实验教学的班级,反映学生在以上几个方面的平均分高于对照班,两个样本平均差异显著性的T检验表明,两者差异显著(见表2)。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实践中,学生们真正成为了课堂学习的主人,体育教学对学生的持续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
4、结语
高中体育学科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离不开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而且应该围绕以上四个方面进行。实践证明:加强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环境”的探究,促使学生整体而有个性地发展是前提;加强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会学习”的探究,让学生成为知识探究的主人是过摘自《我要公文网》(www.51gongwen.com)程;加强体育课堂教学中“寓德于教”的探究,充分发挥“健身育人”的功能是关键;加强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学法指导”的探究,引导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由“探究”到“创新”的发展,提高学生的体育综合能力是目标,它们的关系是互为依存、互为促进的。只要我们把握住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各自作用;只要我们勇于实践,不断开拓,我们必将在新时期的高中体育教学中取得新的进展。
mkm- 帖子数 : 60
注册日期 : 09-12-22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