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新课程高中体育教学的新起点和新认识
江苏新课程高中体育教学的新起点和新认识
伴随着时代发展 ,我们正以前所未有的理性思考与勇气,进行着一次教育变革。实行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对我们走在教改前沿的教师而言无疑是一种挑战,它迫使我们打破传统和常规,继承中求发展,求创新。在此背景下,体育课程的改革既要考虑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又要结合体育课程本身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发挥体育课程的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功能,培养现代建设的高素质、健康型的人才。
新的课程,新的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评价,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是决定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这就需要中小学教师迅速走进新课程、理解新课程,确立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改进原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重新认识和确立自己的角色,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 :
首先,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树立 “健康第一”的思想,体现身体、心理、社会“三维”健康观,实现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的目标。
其次是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传统的体育课教学,过分偏重于知识技能等认知内容的传授,忽视学生不同的需求,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情感缺乏关注,使一部分学生失去了对体育课的兴趣,影响了教学效果。体育新课程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为此,在教学中应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兴趣是一个人完成某项任务或活动的内在驱动力。根据学生好奇心强、易模仿等心理特点,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生活化、有趣味,学生才会有兴趣、才会积极参与,克服困难坚持下来。为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恰当地改编,把一些内容改编成学生生活中经常 “玩”的游戏,这样,学生能带着浓厚的兴趣学习,能积极主动的参与,从而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在此前提下,教师应深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结合新课程的实施,摸索出一套适合本校体育教学的校本课程,整理出一套适合于体育学科在新课程教学中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
教学中正确的激励方式也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学生能乐于接受新知识,在遇到困难时信心倍增,提高学生新的学习动力。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赞许可以用无数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情感,要避免用简单的说: “好”或“很好”。教师可以说:“你做得非常好”,“大家来看某某人的表演,他做得真棒!”“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等语言进行激励。这样不仅可以增强教师与学生间关系,更有利于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和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在上课时体现的仪表美、体态美所产生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是一种无言语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们在活动中表现得很出色时,教师对他们微笑、点头等非言语性动作奖励将会给学生莫大的鼓舞;教师经常注意用视线接触学生,告诉他们老师在注意他们的方法,对学生有激励作用。
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本领,养成不断求知的习惯,形成终身学习必备的素质,是时代发展对学生的期盼。而体育课改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让学生体会体育锻炼的价值,牢固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
第三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以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求教师心中要装着每位学生的喜怒哀乐和身心健康,学生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学生的全面的发展放在首要地位。布鲁纳说过:“知识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努力使学生将体育学习和活动作为自己的内在需要,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意识,从而使学生课内学习体育的热情不断高涨,课外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断提高。通过自主的知识建构活动,学生的创造力、潜能、天赋等得以发挥,情意得到陶冶,个性得到发展。打破学科本位的观念,树立教学应“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学观念。
教师是学生个性张扬的促进者。
课程是经验 ,课程不仅仅是教科书,而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学习机会,是师生互动产生的经验。课程不仅包括了知识,而且包括了学习者占有和获得知识的主体活动过程,课程知识是在充满生机的社会交往中建构生成的。
教材是范例,以往我们总把教材看作是学科知识体系的浓缩和再现,教材是学科知识的载体。这种观点实质是 “教材即知识”,因此,教材中的学习内容必须是定论、共识或某一领域公认的原理、法则、定理,排除有争议的问题,不给学生发挥空间和讨论的余地。这种远离生活情境的“学科中心”或“学术中心”的教材观,与基础教育新课程的理论相去甚远,随着新课程的发展,对教材的观念转向“示范性”即把教材看作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不是学生必须完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而是引导学生认知、分析、理解事物并进行反思、批判和建构意义的中介,是案例或范例。
通过对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产生和必将带来的诸多影响进行理性思考,我们发现:其中最关键、最彻底、也最核心的是这次课程改革所带来的学生学习方式的深刻变革。在某种程度上,这一方式的转变,可以看作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实质效果的首要标志,也是本轮课程改革区别于以往任何一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
新课程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排斥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指导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需要进行示范讲解,仍需要指导学生纠正错误动作,但教师不要过多强调自己的指导作用,不要过多地花时间进行示范和讲解,应该给学生留有尽可能多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释放情绪和体验愉快,并获得更多的认识和理解。
第四是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
学生在体能、运动技能、爱好、个性等方面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后天的学习上,而且与先天的因素有关。如果我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用统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对待具有个体差异的学生,对所有学生提出同样高的要求,会造成有些学生获益,另一些学生则可能会遭受挫折或失败。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促使每一节课学生都受益;对学生的课堂评价与学习成绩评价等方面应根据标准要求进行改革,从而使每位学生既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又体现了每一个学生自身发展的价值。在教学内容设计上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需要,对发展水平不同、能力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那些动作发展好的学生要适当提高难度,让他们 “玩得有劲”;对那些发展较差的学生则降低动作要求,让他们也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新的学习动力。
体育新课程教学内容选择余地大 ,更加倡导对体育学习“弱者”的关注。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学,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材处理更加机动灵活。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采用特殊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强者”和“弱者”都看到自己的进步和发展,提高体育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以激励他们主动、积极地投身于体育活动中。
在以往的体育学习评价中,体育教学评价过多地强调体育的功效性,注重于运动成绩的评价,体育教师往往是根据全国或省市的某一统一标准来衡量每一个学生,这种评价往往对体育成绩好的学生给予特别的关注和关心,这就造成这些学生高人一等,同时也影响了其他同学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体育新课程学生的学习评价,打破传统教学中重视结论,轻过程的教学观念,树立不仅重视结论、更重视过程的教学观念。既要重视对学生知识的考查和身体素质测评,更要注重对学生技能技术考查,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情感、兴趣、意志、习惯等心理素质培养和评价。评价主体要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要改变教师包办评价状况,增加学生自评、他评、过程性评价以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教师在具体的评价中采用的内容和方式应该是全面、科学的,评价中就应该尊重个体和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因材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要不断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和有效调整教学过程,促使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和不断进步,真正体现评价的公平性教育功能。
实际教学中,可借鉴、参考的实践经验少。由于是新事物,现有资料、方法少。对我们每一位教师又是挑战,更是机遇,我们去探索、尝试,所形成的做法、思想,也就是课改的经验和成果。
新的课程,新的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评价,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是决定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这就需要中小学教师迅速走进新课程、理解新课程,确立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改进原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重新认识和确立自己的角色,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 :
首先,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树立 “健康第一”的思想,体现身体、心理、社会“三维”健康观,实现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的目标。
其次是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传统的体育课教学,过分偏重于知识技能等认知内容的传授,忽视学生不同的需求,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情感缺乏关注,使一部分学生失去了对体育课的兴趣,影响了教学效果。体育新课程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为此,在教学中应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兴趣是一个人完成某项任务或活动的内在驱动力。根据学生好奇心强、易模仿等心理特点,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生活化、有趣味,学生才会有兴趣、才会积极参与,克服困难坚持下来。为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恰当地改编,把一些内容改编成学生生活中经常 “玩”的游戏,这样,学生能带着浓厚的兴趣学习,能积极主动的参与,从而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在此前提下,教师应深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结合新课程的实施,摸索出一套适合本校体育教学的校本课程,整理出一套适合于体育学科在新课程教学中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
教学中正确的激励方式也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学生能乐于接受新知识,在遇到困难时信心倍增,提高学生新的学习动力。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赞许可以用无数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情感,要避免用简单的说: “好”或“很好”。教师可以说:“你做得非常好”,“大家来看某某人的表演,他做得真棒!”“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等语言进行激励。这样不仅可以增强教师与学生间关系,更有利于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和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在上课时体现的仪表美、体态美所产生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是一种无言语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们在活动中表现得很出色时,教师对他们微笑、点头等非言语性动作奖励将会给学生莫大的鼓舞;教师经常注意用视线接触学生,告诉他们老师在注意他们的方法,对学生有激励作用。
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本领,养成不断求知的习惯,形成终身学习必备的素质,是时代发展对学生的期盼。而体育课改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让学生体会体育锻炼的价值,牢固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
第三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以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求教师心中要装着每位学生的喜怒哀乐和身心健康,学生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学生的全面的发展放在首要地位。布鲁纳说过:“知识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努力使学生将体育学习和活动作为自己的内在需要,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意识,从而使学生课内学习体育的热情不断高涨,课外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断提高。通过自主的知识建构活动,学生的创造力、潜能、天赋等得以发挥,情意得到陶冶,个性得到发展。打破学科本位的观念,树立教学应“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学观念。
教师是学生个性张扬的促进者。
课程是经验 ,课程不仅仅是教科书,而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学习机会,是师生互动产生的经验。课程不仅包括了知识,而且包括了学习者占有和获得知识的主体活动过程,课程知识是在充满生机的社会交往中建构生成的。
教材是范例,以往我们总把教材看作是学科知识体系的浓缩和再现,教材是学科知识的载体。这种观点实质是 “教材即知识”,因此,教材中的学习内容必须是定论、共识或某一领域公认的原理、法则、定理,排除有争议的问题,不给学生发挥空间和讨论的余地。这种远离生活情境的“学科中心”或“学术中心”的教材观,与基础教育新课程的理论相去甚远,随着新课程的发展,对教材的观念转向“示范性”即把教材看作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不是学生必须完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而是引导学生认知、分析、理解事物并进行反思、批判和建构意义的中介,是案例或范例。
通过对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产生和必将带来的诸多影响进行理性思考,我们发现:其中最关键、最彻底、也最核心的是这次课程改革所带来的学生学习方式的深刻变革。在某种程度上,这一方式的转变,可以看作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实质效果的首要标志,也是本轮课程改革区别于以往任何一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
新课程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排斥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指导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需要进行示范讲解,仍需要指导学生纠正错误动作,但教师不要过多强调自己的指导作用,不要过多地花时间进行示范和讲解,应该给学生留有尽可能多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释放情绪和体验愉快,并获得更多的认识和理解。
第四是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
学生在体能、运动技能、爱好、个性等方面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后天的学习上,而且与先天的因素有关。如果我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用统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对待具有个体差异的学生,对所有学生提出同样高的要求,会造成有些学生获益,另一些学生则可能会遭受挫折或失败。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促使每一节课学生都受益;对学生的课堂评价与学习成绩评价等方面应根据标准要求进行改革,从而使每位学生既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又体现了每一个学生自身发展的价值。在教学内容设计上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需要,对发展水平不同、能力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那些动作发展好的学生要适当提高难度,让他们 “玩得有劲”;对那些发展较差的学生则降低动作要求,让他们也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新的学习动力。
体育新课程教学内容选择余地大 ,更加倡导对体育学习“弱者”的关注。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学,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材处理更加机动灵活。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采用特殊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强者”和“弱者”都看到自己的进步和发展,提高体育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以激励他们主动、积极地投身于体育活动中。
在以往的体育学习评价中,体育教学评价过多地强调体育的功效性,注重于运动成绩的评价,体育教师往往是根据全国或省市的某一统一标准来衡量每一个学生,这种评价往往对体育成绩好的学生给予特别的关注和关心,这就造成这些学生高人一等,同时也影响了其他同学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体育新课程学生的学习评价,打破传统教学中重视结论,轻过程的教学观念,树立不仅重视结论、更重视过程的教学观念。既要重视对学生知识的考查和身体素质测评,更要注重对学生技能技术考查,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情感、兴趣、意志、习惯等心理素质培养和评价。评价主体要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要改变教师包办评价状况,增加学生自评、他评、过程性评价以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教师在具体的评价中采用的内容和方式应该是全面、科学的,评价中就应该尊重个体和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因材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要不断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和有效调整教学过程,促使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和不断进步,真正体现评价的公平性教育功能。
实际教学中,可借鉴、参考的实践经验少。由于是新事物,现有资料、方法少。对我们每一位教师又是挑战,更是机遇,我们去探索、尝试,所形成的做法、思想,也就是课改的经验和成果。
mkm- 帖子数 : 60
注册日期 : 09-12-22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