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运动导入高中体育教学的实践研究
定向运动导入高中体育教学的实践研究
1.问题的提出
定向运动(Orienteering)是古老而又有教育发展性的一项健康的智慧型体育项目,是智力与体力并重的运动。1994年开始我国正式举办每年一届的全国定向锦标赛,1995年在体育总局下设中国定向运动协会。这个协会活动开展之初就以学生为主体,成为校外体育的一个补充。
定向运动导入高中体育教学是必要和可行的教育新举措,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对应的操作经验可借鉴,需要在学校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加以研究。
2.实践研究
从2000年开始我们在高中1~3年级进行了定向运动导入体育课教学的研究。
2.1.教学设计
2.1.1.教学目的
整体教学目的依托于学校的“三格”教育,并以此提升学校形象,在这个基础上结合活动进程对教学目的进行区分。其中,包括与课程本身的知识、技能的显性部分和与学生发展素质养成的隐性部分。
国格教育主要通过与该活动地点有关的国家地理、历史和现实人文的课程教育、活动体验等方面表达。同时,通过与国外的参赛交流凸现民族优越感,习得国际价值,对外影响等。
人格教育是多元的,在活动中首先是个性品质和素质的养成目标,主要强调能力、气质、性格、兴趣、志向等方面;其次是心理活动过程的修正,主要包括思维连接、社会化个性的表达、情绪调节、毅志、挫折的缓释等方面。
体格主要是活动本身所带来的肌体指标的变化、健身情趣、健身习惯和身心双向调节等方面。
2.1.2.教材和器具
本研究的教材包括与定向运动直接相关的知识、技能内容与学科综合的补充内容。前者来源于国际互联网和国际定联(PWT)的专业介绍和相关的国际国内信息,后者主要由校内的艺术、历史、地理、生物和英语老师根据活动内容的相关学科综合教育,他们尽量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定向运动本身所必须的学科内容。
器具我们采取了学校和个人分担的形式解决,和教学结合紧密的器具,如地图、节点计时器、打卡器、救助器材、学校形象标识等由学校专项资金购置和制作;指北针、服饰、图书等由学生自己选择购置或制作。地图的绘制主要是地理教师和兴趣小组的成员利用双休日来完成。
2.1.3.教学形式
将定向运动有机地融入教学中,实现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有机衔接,促进和强化了学生定向运动技能和终身体育习惯。
表 高中定向运动教学内容概览(一个学年教学单元)
相关学科(非体育学科)教师的任课内容集中在每次活动的开始前进行,并在每次的活动中都有该学科的体验性或验收性“作业”。
我们对常规的体育课教学课时作了适当调整,每学期28课时,采用集中授课和现场演练的形式,体育活动课主要在拓展性活动课上进行,而其他则全部利用课外时间。每学期采取多种组织形式的实际演练(含课外自我组织),主要以学分制检验学生的技能和参与程度。
学校定向运动学会定期出版“定向运动在我校”有针对性地对传达一些相关信息,起到了教学辅助作用。
在教法上,基本知识的教学主要是以学生集中自学为主,教师对难点和重点加以指导,或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加以解答。
2.2.教学原则
2.2.1.情趣性与安全性兼备
定向运动的情趣首先来自于它需要学生根据环境条件和要完成的任务,应用本身的技能自主地策划自己的行动,能反映个体的智能水平和身体运动的完美结合。其次运动具有较强的个性色彩。第三它使学生的一切行为都融入大自然和社会,是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挑战。最后是它的延续性,获得定向运动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后,会在以后生活中经常运用,养成习惯,成为一种有品位的健身休闲项目。
应该特别重视这项运动的不安全性。不安全性主要来自于一些不可预测的非人为因素,如雷电、复杂地理环境等。这就需要我们在组织学生活动时必须传授给学生危机应对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对活动地的各种因素有直观的考察,做到有备无患。
2.2.2.健身性和教育性兼顾
定向运动的健身性毋庸置疑,但也要体现学校教育的目标和价值,这就是学生的社会化。定向运动导入体育教学则赋予体育课更多的教育性。以该形式为载体可以实现各种心理品质和生活、社会价值观的教育,他们在活动中去了解世界、去接触世界、去感悟人生、去修正自己的行为,这些是常规的体育课手段较难涵盖的。尤其是该运动国际化以后,为学生了解世界和拓展自己的价值空间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教育契机。
2.2.3.国际化与本土化兼容
以前的体育教学在国内外同龄群体之间很难进行比较,定向运动导入高中体育课教学后实现了两者的沟通。这个运动对我们高中生而言是一个全新的项目,而国外的直接经验又很少,这势必要求我们结合自己的情况进行本土化加工,把它们有机地融合起来,在形式和内容上达到兼容。我们以活动参与为基准,以“走出去,请进来”为实现形式,使该项运动的教学在各个层面上进行国际化和本土化的兼容。一方面让我们的教师和学生,走到国际上,与国外运动员和爱好者交流;另一方面,邀请专家和运动员来校指导、比赛,以此实现广泛交友、对外交往的能力提升。国际互联网也是我们的一个信息教育途径。同时,我们把训练和比赛延伸到国内不同城市的公园和社区,增加学生了解身边社会的机会。并以此为前导使学校的形象得到宣传。
2.3.体制的构建
2.3.1.常规管理
为了实现定向运动的教学化,从一开始就在管理体制上明确了职责,在校内外建立四级管理和协同体制。学校由校长直接负责定向运动的各项管理工作。包括:开展定向运动所需的课时、师资、经费、设备、活动审批、检查审核和社会协调等工作,并在行政例会上定期将定向运动的开展作为一项工作项目单独加以陈述和讨论。体育教师负责活动的常规开展和技术上准备,主要负责信息收集、教案编写、活动策划、活动总结、现场督导、技术辅导和竞赛指导。辅助学科老师负责学科综合授课和连带的教学科研。班主任在体育老师的安排下负责联络和辅助性管理。校内学生“定向运动学会”负责校内非课程化宣传、学会章程制订、兴趣小组的组织、校外自我组织活动的申报、个人答疑和竞赛组织等工作。
开展定向运动,需要广大家长的理解、合作与支持。学校通过班主任、体育教师个别家访、座谈会等形式向家长作宣传,使家长更自觉地接受和支持自己的子女参与定向运动。目前,我校已初步形成形式多样、途径各异的家校合作局面,在我校开展定向运动得到较广泛的理解和支持。
2.3.2.师资建设
师资由两部分构成:稳固的校内教师和不定期聘请校外师资。学校设两名定向运动专兼职体育教师。为提高这两名教师的专业辅导技能和教学技能,采取一系列倾斜政策,让他们广泛参加国内外关于定向运动的学习和实践。辅助教师则以定向运动综合课教学为突破口,拓展相关的科研能力,使学生把学科知识主动应用到运动中。学校要求全校教职员工关心、了解和支持定向运动的开展。
学校与PWT(世界公园定向运动组织)机构建立合作联系,由PWT派遣资深专家和运动员到学校指导定向运动的开展,以此提高学生的临场竞技能力,加深对定向运动的理解。PWT组织副主席,定向运动世界冠军岳根强(Jorgen Mantensson)先生等亲临我校指导定向运动开展,使我校定向运动不断扩展,运动水平不断提高。
2.3.3.学生队伍建设
我校构建了体育课、体育活动课、校运动队三级教学训练网络,从而逐步形成了学生队伍的三级梯队。通过在体育课上完成关于定向运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辅导,培养全体高中生都成为定向运动的爱好者,使定向运动在面上得到普及。通过体育活动课,开展定向运动的演练,以此培养学生中开展定向运动的骨干分子,他们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定向运动起骨干带头作用。成立校运动队和定向运动学会。从学校定向运动的骨干份子中吸收有运动定向和运动潜能的部分学生,组成校运动队,进行专业训练,培养精英。校运动队代表学校多次参加国内外各种定向运动的比赛,为学校增光添彩,又为学校推进定向运动发挥示范作用。
3.结果和讨论
3.1.学生反应
3.1.1.发展了学生的体力、智力和毅力
作为一项用地图和指北针挑战智能和体能的运动,定向运动无疑可以锻炼学生的智力、体能和毅力。只有顽强的毅力,良好的心理,准确的识图,完备的体能,才可能用最短的时间到达所有的点标。学校定向队在“2001年全国定向锦标赛”上获得青年组接力第五名,获“2001年‘新天地杯’国际公园定向精英邀请赛”高中组男子第一名、女子第一名,获“上海市第八届中学生运动会”定向运动高中团体女子第三名、男子第五名,获“2001年上海市中小学定向运动公开赛”高中团体男子第二名、女子第四名,获2002年上海市第12届运动会定向越野比赛男子团体第一名和多项国际比赛好成绩。
3.1.2.养成了学生的体育健身的情趣
学生对学校开展本项活动给予了热情的支持,并带动了家庭健身的开展。许多同学参与了相关网站BBS上对此类活动的评价和感受,折射出健身情趣的养成水平。学生对体育课的参与水平也大幅度提高,对该学科的情感在向正向转化。据最近一次调查显示,86%的学生认为:定向运动的导入使自己对体育健身的情趣有了较大提高。
3.1.3.实践了“三格”教育
通过教学活动学生与校外接触得更深入了,淡化了地域局限,拓宽了价值视野,为构建良好的国格提供资源准备;近期学生心理档案的追踪结果表明在《明尼苏达个性测验》、《卡特尔 16PF》和《SCL—90》三个个性诊断量表的指标上都向好的趋势发展,没有一个个性心理偏常个案出现,为有效完成高中学业提供了健康的人格保证;在各学期的学生体能测验中,他们许多指标都有提高。
3.1.4.唤醒了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亲和
定向运动作为一项以自然环境或人工自然环境为活动背景的体育项目,它教会了学生如何在大自然中把握自我,爱护自然,遵守社区、郊野和公园守则;它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领略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神秘,从而诱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亲近之心;带着学科课题从事活动,使他们唤醒了自然环境的资源意识和科研探究意识,感觉自然环境的不可或缺性。
3.1.5.增强了学校归属感
这项指标的实现是通过学校形象的提升直接获得,学生在活动或媒体反应中产生了很强的自豪感和高度的学校归属感。强化并完善了他们爱校和求学的心理内环境。
3.1.6.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社会环境应对始终是学校教育的一个薄弱环节,在这项运动中学生养成了独立运用所学到的学科知识和技能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部分同学还依托该项教学做了综合研究,论文登载在学会板报上;参加活动的同学尽量用国际通用运动语言来交流,使高中生“哑巴”英语的状况有所改变。
3.2.学校效应
3.2.1.更新体育教学理念
3.2.2.挑战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
3.2.3.增进了师生的双向沟通
3.2.4.提升了教师的全面素质
学校开展定向运动,新的体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也发展了教师的教学技能,定向运动还需利用不少课外、校外的时间,提高了教师的敬业精神、社会交往和合作的能力。总之,定向运动的开展为教师提升全面素质拓展了时空。
3.2.5.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3.3.问题和以后科研的出发点
3.3.1.时间和场地
时间压力和场地局限直接制约这种活动导入体育教学效能的发挥,同时也制约活动的形式的择取。
3.3.2.安全保证
每个学校都要预防学校伤害所造成的危机事件。实践中我们虽然准备教育和场地考察都很周密,但学生还是比较喜欢刺激和自我挑战,每次都发生拉伤和擦伤事例。
3.3.3.资金保障
教学一定要具有普遍性,但我们现在只能保证在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校内传授上使每个同学有公平的教育机会,但实践机会只能让具有一定经济条件的同学参加。相对于个人支出的学校经费投入是没有问题的。
3.3.4.教学评价
本研究采用了目标评价,对教学过程只是教师控制下的运行构建。在目标评价中我们主要有两种数据源:学生自述和客观测量。这只适用于我们目前的定向运动导入前期的教学设计,为以后的教学评价留下了生长点。比如,三个梯队的评价区分:教学过程目标提取和捕捉手段;测量工具的开发和表现形式;对高中生整体评价的纳入等。这些都是制约教学变式、教学推广和目标效验的必须工具。
3.3.5.教学研究的深入
现在我们仅对教师和学校掌握的各种因素进行控制,教育效果仅是定性和描述的,这直接影响对导入效果和各个影响因素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科学揭示。
以后我们拟在推广该项导入成果(教材和策划案)的同时联合合作学校进行学生因素的控制变量研究,这样就可以揭示出相关因素的因果作用关系,使教学研究的科学性得到提高。如教材的年级段和学校段的体系细分、课堂教学载体和表现形式的开发、教学课时安排的落实和合理、高中各时段教学目标、内容、手段的安排与衔接、不同教学设计产生的学生生理和心理效用、校外活动结构的创立等课题都是需要迫切研究的。
作为一项赋予了诸多教育价值的体育项目,定向运动导入高中体育教学前途是光明的。尽管我们还面临着诸多发展中的问题,但是只要我们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全面实践素质教育,就一定能更大限度地挖掘出定向运动的育人功能。让定向运动更好地走近体育教学、走进学生生活,走进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
该文章转自[体育资源网]:http://www.211ty.com/kcyj/HTML/42187.html
定向运动(Orienteering)是古老而又有教育发展性的一项健康的智慧型体育项目,是智力与体力并重的运动。1994年开始我国正式举办每年一届的全国定向锦标赛,1995年在体育总局下设中国定向运动协会。这个协会活动开展之初就以学生为主体,成为校外体育的一个补充。
定向运动导入高中体育教学是必要和可行的教育新举措,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对应的操作经验可借鉴,需要在学校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加以研究。
2.实践研究
从2000年开始我们在高中1~3年级进行了定向运动导入体育课教学的研究。
2.1.教学设计
2.1.1.教学目的
整体教学目的依托于学校的“三格”教育,并以此提升学校形象,在这个基础上结合活动进程对教学目的进行区分。其中,包括与课程本身的知识、技能的显性部分和与学生发展素质养成的隐性部分。
国格教育主要通过与该活动地点有关的国家地理、历史和现实人文的课程教育、活动体验等方面表达。同时,通过与国外的参赛交流凸现民族优越感,习得国际价值,对外影响等。
人格教育是多元的,在活动中首先是个性品质和素质的养成目标,主要强调能力、气质、性格、兴趣、志向等方面;其次是心理活动过程的修正,主要包括思维连接、社会化个性的表达、情绪调节、毅志、挫折的缓释等方面。
体格主要是活动本身所带来的肌体指标的变化、健身情趣、健身习惯和身心双向调节等方面。
2.1.2.教材和器具
本研究的教材包括与定向运动直接相关的知识、技能内容与学科综合的补充内容。前者来源于国际互联网和国际定联(PWT)的专业介绍和相关的国际国内信息,后者主要由校内的艺术、历史、地理、生物和英语老师根据活动内容的相关学科综合教育,他们尽量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定向运动本身所必须的学科内容。
器具我们采取了学校和个人分担的形式解决,和教学结合紧密的器具,如地图、节点计时器、打卡器、救助器材、学校形象标识等由学校专项资金购置和制作;指北针、服饰、图书等由学生自己选择购置或制作。地图的绘制主要是地理教师和兴趣小组的成员利用双休日来完成。
2.1.3.教学形式
将定向运动有机地融入教学中,实现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有机衔接,促进和强化了学生定向运动技能和终身体育习惯。
表 高中定向运动教学内容概览(一个学年教学单元)
相关学科(非体育学科)教师的任课内容集中在每次活动的开始前进行,并在每次的活动中都有该学科的体验性或验收性“作业”。
我们对常规的体育课教学课时作了适当调整,每学期28课时,采用集中授课和现场演练的形式,体育活动课主要在拓展性活动课上进行,而其他则全部利用课外时间。每学期采取多种组织形式的实际演练(含课外自我组织),主要以学分制检验学生的技能和参与程度。
学校定向运动学会定期出版“定向运动在我校”有针对性地对传达一些相关信息,起到了教学辅助作用。
在教法上,基本知识的教学主要是以学生集中自学为主,教师对难点和重点加以指导,或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加以解答。
2.2.教学原则
2.2.1.情趣性与安全性兼备
定向运动的情趣首先来自于它需要学生根据环境条件和要完成的任务,应用本身的技能自主地策划自己的行动,能反映个体的智能水平和身体运动的完美结合。其次运动具有较强的个性色彩。第三它使学生的一切行为都融入大自然和社会,是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挑战。最后是它的延续性,获得定向运动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后,会在以后生活中经常运用,养成习惯,成为一种有品位的健身休闲项目。
应该特别重视这项运动的不安全性。不安全性主要来自于一些不可预测的非人为因素,如雷电、复杂地理环境等。这就需要我们在组织学生活动时必须传授给学生危机应对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对活动地的各种因素有直观的考察,做到有备无患。
2.2.2.健身性和教育性兼顾
定向运动的健身性毋庸置疑,但也要体现学校教育的目标和价值,这就是学生的社会化。定向运动导入体育教学则赋予体育课更多的教育性。以该形式为载体可以实现各种心理品质和生活、社会价值观的教育,他们在活动中去了解世界、去接触世界、去感悟人生、去修正自己的行为,这些是常规的体育课手段较难涵盖的。尤其是该运动国际化以后,为学生了解世界和拓展自己的价值空间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教育契机。
2.2.3.国际化与本土化兼容
以前的体育教学在国内外同龄群体之间很难进行比较,定向运动导入高中体育课教学后实现了两者的沟通。这个运动对我们高中生而言是一个全新的项目,而国外的直接经验又很少,这势必要求我们结合自己的情况进行本土化加工,把它们有机地融合起来,在形式和内容上达到兼容。我们以活动参与为基准,以“走出去,请进来”为实现形式,使该项运动的教学在各个层面上进行国际化和本土化的兼容。一方面让我们的教师和学生,走到国际上,与国外运动员和爱好者交流;另一方面,邀请专家和运动员来校指导、比赛,以此实现广泛交友、对外交往的能力提升。国际互联网也是我们的一个信息教育途径。同时,我们把训练和比赛延伸到国内不同城市的公园和社区,增加学生了解身边社会的机会。并以此为前导使学校的形象得到宣传。
2.3.体制的构建
2.3.1.常规管理
为了实现定向运动的教学化,从一开始就在管理体制上明确了职责,在校内外建立四级管理和协同体制。学校由校长直接负责定向运动的各项管理工作。包括:开展定向运动所需的课时、师资、经费、设备、活动审批、检查审核和社会协调等工作,并在行政例会上定期将定向运动的开展作为一项工作项目单独加以陈述和讨论。体育教师负责活动的常规开展和技术上准备,主要负责信息收集、教案编写、活动策划、活动总结、现场督导、技术辅导和竞赛指导。辅助学科老师负责学科综合授课和连带的教学科研。班主任在体育老师的安排下负责联络和辅助性管理。校内学生“定向运动学会”负责校内非课程化宣传、学会章程制订、兴趣小组的组织、校外自我组织活动的申报、个人答疑和竞赛组织等工作。
开展定向运动,需要广大家长的理解、合作与支持。学校通过班主任、体育教师个别家访、座谈会等形式向家长作宣传,使家长更自觉地接受和支持自己的子女参与定向运动。目前,我校已初步形成形式多样、途径各异的家校合作局面,在我校开展定向运动得到较广泛的理解和支持。
2.3.2.师资建设
师资由两部分构成:稳固的校内教师和不定期聘请校外师资。学校设两名定向运动专兼职体育教师。为提高这两名教师的专业辅导技能和教学技能,采取一系列倾斜政策,让他们广泛参加国内外关于定向运动的学习和实践。辅助教师则以定向运动综合课教学为突破口,拓展相关的科研能力,使学生把学科知识主动应用到运动中。学校要求全校教职员工关心、了解和支持定向运动的开展。
学校与PWT(世界公园定向运动组织)机构建立合作联系,由PWT派遣资深专家和运动员到学校指导定向运动的开展,以此提高学生的临场竞技能力,加深对定向运动的理解。PWT组织副主席,定向运动世界冠军岳根强(Jorgen Mantensson)先生等亲临我校指导定向运动开展,使我校定向运动不断扩展,运动水平不断提高。
2.3.3.学生队伍建设
我校构建了体育课、体育活动课、校运动队三级教学训练网络,从而逐步形成了学生队伍的三级梯队。通过在体育课上完成关于定向运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辅导,培养全体高中生都成为定向运动的爱好者,使定向运动在面上得到普及。通过体育活动课,开展定向运动的演练,以此培养学生中开展定向运动的骨干分子,他们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定向运动起骨干带头作用。成立校运动队和定向运动学会。从学校定向运动的骨干份子中吸收有运动定向和运动潜能的部分学生,组成校运动队,进行专业训练,培养精英。校运动队代表学校多次参加国内外各种定向运动的比赛,为学校增光添彩,又为学校推进定向运动发挥示范作用。
3.结果和讨论
3.1.学生反应
3.1.1.发展了学生的体力、智力和毅力
作为一项用地图和指北针挑战智能和体能的运动,定向运动无疑可以锻炼学生的智力、体能和毅力。只有顽强的毅力,良好的心理,准确的识图,完备的体能,才可能用最短的时间到达所有的点标。学校定向队在“2001年全国定向锦标赛”上获得青年组接力第五名,获“2001年‘新天地杯’国际公园定向精英邀请赛”高中组男子第一名、女子第一名,获“上海市第八届中学生运动会”定向运动高中团体女子第三名、男子第五名,获“2001年上海市中小学定向运动公开赛”高中团体男子第二名、女子第四名,获2002年上海市第12届运动会定向越野比赛男子团体第一名和多项国际比赛好成绩。
3.1.2.养成了学生的体育健身的情趣
学生对学校开展本项活动给予了热情的支持,并带动了家庭健身的开展。许多同学参与了相关网站BBS上对此类活动的评价和感受,折射出健身情趣的养成水平。学生对体育课的参与水平也大幅度提高,对该学科的情感在向正向转化。据最近一次调查显示,86%的学生认为:定向运动的导入使自己对体育健身的情趣有了较大提高。
3.1.3.实践了“三格”教育
通过教学活动学生与校外接触得更深入了,淡化了地域局限,拓宽了价值视野,为构建良好的国格提供资源准备;近期学生心理档案的追踪结果表明在《明尼苏达个性测验》、《卡特尔 16PF》和《SCL—90》三个个性诊断量表的指标上都向好的趋势发展,没有一个个性心理偏常个案出现,为有效完成高中学业提供了健康的人格保证;在各学期的学生体能测验中,他们许多指标都有提高。
3.1.4.唤醒了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亲和
定向运动作为一项以自然环境或人工自然环境为活动背景的体育项目,它教会了学生如何在大自然中把握自我,爱护自然,遵守社区、郊野和公园守则;它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领略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神秘,从而诱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亲近之心;带着学科课题从事活动,使他们唤醒了自然环境的资源意识和科研探究意识,感觉自然环境的不可或缺性。
3.1.5.增强了学校归属感
这项指标的实现是通过学校形象的提升直接获得,学生在活动或媒体反应中产生了很强的自豪感和高度的学校归属感。强化并完善了他们爱校和求学的心理内环境。
3.1.6.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社会环境应对始终是学校教育的一个薄弱环节,在这项运动中学生养成了独立运用所学到的学科知识和技能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部分同学还依托该项教学做了综合研究,论文登载在学会板报上;参加活动的同学尽量用国际通用运动语言来交流,使高中生“哑巴”英语的状况有所改变。
3.2.学校效应
3.2.1.更新体育教学理念
3.2.2.挑战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
3.2.3.增进了师生的双向沟通
3.2.4.提升了教师的全面素质
学校开展定向运动,新的体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也发展了教师的教学技能,定向运动还需利用不少课外、校外的时间,提高了教师的敬业精神、社会交往和合作的能力。总之,定向运动的开展为教师提升全面素质拓展了时空。
3.2.5.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3.3.问题和以后科研的出发点
3.3.1.时间和场地
时间压力和场地局限直接制约这种活动导入体育教学效能的发挥,同时也制约活动的形式的择取。
3.3.2.安全保证
每个学校都要预防学校伤害所造成的危机事件。实践中我们虽然准备教育和场地考察都很周密,但学生还是比较喜欢刺激和自我挑战,每次都发生拉伤和擦伤事例。
3.3.3.资金保障
教学一定要具有普遍性,但我们现在只能保证在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校内传授上使每个同学有公平的教育机会,但实践机会只能让具有一定经济条件的同学参加。相对于个人支出的学校经费投入是没有问题的。
3.3.4.教学评价
本研究采用了目标评价,对教学过程只是教师控制下的运行构建。在目标评价中我们主要有两种数据源:学生自述和客观测量。这只适用于我们目前的定向运动导入前期的教学设计,为以后的教学评价留下了生长点。比如,三个梯队的评价区分:教学过程目标提取和捕捉手段;测量工具的开发和表现形式;对高中生整体评价的纳入等。这些都是制约教学变式、教学推广和目标效验的必须工具。
3.3.5.教学研究的深入
现在我们仅对教师和学校掌握的各种因素进行控制,教育效果仅是定性和描述的,这直接影响对导入效果和各个影响因素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科学揭示。
以后我们拟在推广该项导入成果(教材和策划案)的同时联合合作学校进行学生因素的控制变量研究,这样就可以揭示出相关因素的因果作用关系,使教学研究的科学性得到提高。如教材的年级段和学校段的体系细分、课堂教学载体和表现形式的开发、教学课时安排的落实和合理、高中各时段教学目标、内容、手段的安排与衔接、不同教学设计产生的学生生理和心理效用、校外活动结构的创立等课题都是需要迫切研究的。
作为一项赋予了诸多教育价值的体育项目,定向运动导入高中体育教学前途是光明的。尽管我们还面临着诸多发展中的问题,但是只要我们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全面实践素质教育,就一定能更大限度地挖掘出定向运动的育人功能。让定向运动更好地走近体育教学、走进学生生活,走进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
该文章转自[体育资源网]:http://www.211ty.com/kcyj/HTML/42187.html
mkm- 帖子数 : 60
注册日期 : 09-12-22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