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对高中体育教师的要求
新课程对高中体育教师的要求
新课程对高中体育教师的要求
摘要:分析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对体育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审视当前高中体育教师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高中体育教师适应新课程提出解决的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体育教师 适应 培养 机制
传统的体育课程强调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教师过分重视通过不厌其烦的示范和讲解将运动知识和技能传递给学生,过分强调“跟我学”、“跟我做”、“跟我练”,学生基本处于一种无需动脑筋的被动接受的状态,只是进行机械模仿和练习。而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则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突出学生主体精神的发挥和方式多样化,促进学生知识和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解读,我们不难发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开设,为青少年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将来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与时代进步相适应的体育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方法。无论是从教育观念上,还是从教育的内容和具体的方法、途径等实施上来说,任何课程改革都必须以提高教师素质,尤其是专业素质为起点,并借助于每一位教师的具体实践。这就意味着,新课程背景***育与健康课程的推行对高中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一、新课程对高中体育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牢固树立“开放、灵活”的课程观。传统的课程体系比较僵化、呆板,教师只能依纲实施,照本宣科,而新课程不再是追求学科体系的严密,而是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问题情境出发,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体验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高中体育教师必须树立“互动、有效”的教学观。传统的教学是教师为主体,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教育的对象。新课程则要求从注重教师的“教”转变为更加关注学生的“学”,帮助学生更多地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形成和发展学习能力、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以适应学习型社会对人的需要。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高中体育教师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是新课程改革下的核心理念。新课程要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之间不再是传统的师徒关系,而是一种平等与民主、尊重与信任、理解与合作的新型关系。
4、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都受益。高中体育教师必须树立“平等参与”的教师观。传统的课程讲求一致性:内容一致、进度一致、考核评价标准一致,忽视个体的差异,忽视学生不同的心理需求。教师往往只在这种传统观念影响下关注、重视体育成绩好的学生。新课程标准则要求教师越来越多地思考如何让所有的学生动起来,让不同水平层次、不同个体差异的学生在学习中领略成功,感受体育带来的快乐。教学内容分层化、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评价综合化,应成为体育教育工作者的教学追求。
5、需要“一专多能”的知识结构。以前的高中教师有精田径的、精篮球的、精排球的等等,教师呈现片面专业化的结构。新课程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专业知识要全面;二是科学文化知识要深厚;三是教育学、心理学要懂;四是现代教育技术要精,体现“一专多能”的知识结构要求。这就对体育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体育教师积极应对。
6、多种能力共同发展的要求。新课程中除了传统的课堂设计能力、组织教学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以外,还需要教师有开发“三级资源”的能力、教育科研的能力、主动合作与研究的教学能力、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能力、多元评价学生的能力、推动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以及使自身不断发展的能力等。这就需要体育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
二、当前新课程条件下高中体育教师中存在的不足
1、教师职责与角色不明。由于旧的教育思想影响根深蒂固,许多高中体育教师对新课程缺乏了解和研究,平时教学中过分强调社会责任而忽视个体的生存价值和需要;强调教师的权力角色,忽视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共生关系;强调教师个人的业务能力,忽视为了人培养人的职业责任;强调劳动的传递性,忽视教与学的创造性。
2、对新课程持观望怀疑态度。这部分教师片面认为新课程就是改一下上课内容、丰富一下教学方法、活跃一下课堂气氛,“新课程是换汤不换药”。这部分教师忽视了新课改的理念与价值,忽视了与他人的协作沟通,忽视了与学生家长的交流沟通,甚至对教育部门组织的课程专家的讲座、辅导抱一种漠视轻忽的态度,当然更谈不上主动的学习钻研和深入思考。
3、轻视理论知识的学习。有些高中教师认为理论是专家们的事情,自己只要上上课就行了,以自身的实践水平、技能水平为满足,缺乏学习理论的自觉性。不能很好体会“课程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的教育指向,教学实践中不能回归生活,不能从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角度思考教学问题,反而盲目地自诩“一个漂亮的示范就能搞定学生”。
4、自卑心理仍占优势。有一部分教师认为体育学科在全面追求升学率的高中学校是“小三门”,反正学校不重视,自己也没必要“瞎折腾”。在他们的心目中,学校体育教师处在一种无足轻重的地位上,他们把自己的工作责任仅定位于高三结束时“给所有学生一个合格”就行了。
三、解决策略与建议
1、明确职责与角色。实施新课程其目的就是还教师本色定位,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局限于传递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转向引导激励。教师的职责、角色转换将越来越从知识的传授者向一个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角色转换。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励。
2、树立“健康第一”的新课程理念。体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服从于“培养人”这一教育的大目标。体育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以使他们将来能够精力旺盛地为社会和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为此,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应摒弃竞技运动的教学观念、淡化竞技化的教学方法,在课程目标的确立、课程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的采用上,都应围绕“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通过体育教学不仅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而且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培育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以充分体现体育课程的育人功能。
3、加强科研意识,提高反思能力。反思是教师对教学中的行为以及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参与者的自我决策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反思是教育科研的基石,是“自我更新”(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的基本。长期以来,高中体育教师大多忙于教学,倦于读书;偏重经验,疏于理论;强调业务,忽略反思。这使我们的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远远不能适应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新体育课程标准要求体育教学由教学的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形成个性化教学。为了符合新课程的要求,满足学生个体的需要,体育教师应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反思能力,在教学中勤于反思、质疑、批判、创新,善于观察和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科学研究的途径解决问题,以提高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
4、注重学习与提高。常言道:“要给人一杯水,必须有一桶水、长流水”。体育基础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使其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体育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掌握体育心理、生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做到一专多能,只有这样,教师在课程改革实施中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才能高屋建瓴、游刃有余。要走出传统体育课程的窠臼,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就要不断探索教学规律,掌握、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用最新、最准的科学知识去教育学生,用真才实学去吸引学生。
5、加强教研组建设。高中体育与健康将课程设置为选修和必修两大部分。这样的设置,一方面是满足学生在校期间进行体育锻炼,增进健康,保证有充沛的精力和良好的情绪投入学习的需要;另一方面还为学生走向社会,进行终身体育、终身保持与增进健康奠定认知、态度、技能、能力基础。这样一个庞大的工程光靠体育教师一人的单打独斗是很难全面完成的,必须加强体育教研组建设,利用教研组的整合力量来推进新课程的实施。教研组在新课程实施中所起的作用不能仅停留在听课、说课、评课、观摩等层面上,还要开展课程理念、教学模式、选修课的开掘,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青年教师的培养、组内各教师的协调配合等方面的研究。体育教研组必须建立“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为主体,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临的各种教学具体问题为对策,关注学生学习生活,挖掘科研潜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教研制度。坚持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发现和提升理论;坚持教学、科研、学习三位一体化,指导学习、实践、创新的教研新模式;坚持教学为中心,课堂教学改革为主题,努力达到“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的五维目标;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完善激励机制,整合各方面的力量与积极性,走协调、持续发展的教研之路。
6、完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育教师培养教育机制。首先作为培养师资的师范院校,要改变传统的人才观,改革与新课程不相适应的课程结构,调整培养方向。增设体育课程论、体育教学论、教育技术与体育等课程,加大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心理学、体育教材教法、体育实习等课程课时,改变以竞技运动为主的教学模式,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其次,教育主管部门要积极组织职后培训,创新职后培训模式,开展以新体育课程为核心内容的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改变传统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课程结构,建立由学科知识为主的本体性课程、教育基础理论为主的条件性课程和教育经验的升华为基础的实践性课程等构成的主体性发展的三维课程结构;用体育教师教育教学的实践性课程整合本体性、条件性课程,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从而体现教师教育以实践为基点的特性,加速有经验的教师向专家型教师成长的过程。
命题一:教师不仅是一种行业,更是一种专业,具有像医生、律师一样的专业不可替代性。
命题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点不在于学习专业知识,而在于提高专业能力和专业品质。
命题三:大学文化与中小学文化的融合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命题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首要条件是对教育.学校乃至自身的存在与发展的深入理解
命题五:高质量的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
命题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也是教师认识自我价值的过程,亦即不断履行现实要求的过程。
命题七: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途径是对教学进行持续不断的实验和批判性反思。
命题八:在师生共同的生活世界中教学相长:学生在教师的发展中成长,教师在学生的成长中发展。
命题九:“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师即研究者”的同义语。
摘要:分析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对体育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审视当前高中体育教师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高中体育教师适应新课程提出解决的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体育教师 适应 培养 机制
传统的体育课程强调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教师过分重视通过不厌其烦的示范和讲解将运动知识和技能传递给学生,过分强调“跟我学”、“跟我做”、“跟我练”,学生基本处于一种无需动脑筋的被动接受的状态,只是进行机械模仿和练习。而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则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突出学生主体精神的发挥和方式多样化,促进学生知识和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解读,我们不难发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开设,为青少年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将来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与时代进步相适应的体育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方法。无论是从教育观念上,还是从教育的内容和具体的方法、途径等实施上来说,任何课程改革都必须以提高教师素质,尤其是专业素质为起点,并借助于每一位教师的具体实践。这就意味着,新课程背景***育与健康课程的推行对高中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一、新课程对高中体育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牢固树立“开放、灵活”的课程观。传统的课程体系比较僵化、呆板,教师只能依纲实施,照本宣科,而新课程不再是追求学科体系的严密,而是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问题情境出发,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体验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高中体育教师必须树立“互动、有效”的教学观。传统的教学是教师为主体,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教育的对象。新课程则要求从注重教师的“教”转变为更加关注学生的“学”,帮助学生更多地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形成和发展学习能力、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以适应学习型社会对人的需要。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高中体育教师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是新课程改革下的核心理念。新课程要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之间不再是传统的师徒关系,而是一种平等与民主、尊重与信任、理解与合作的新型关系。
4、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都受益。高中体育教师必须树立“平等参与”的教师观。传统的课程讲求一致性:内容一致、进度一致、考核评价标准一致,忽视个体的差异,忽视学生不同的心理需求。教师往往只在这种传统观念影响下关注、重视体育成绩好的学生。新课程标准则要求教师越来越多地思考如何让所有的学生动起来,让不同水平层次、不同个体差异的学生在学习中领略成功,感受体育带来的快乐。教学内容分层化、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评价综合化,应成为体育教育工作者的教学追求。
5、需要“一专多能”的知识结构。以前的高中教师有精田径的、精篮球的、精排球的等等,教师呈现片面专业化的结构。新课程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专业知识要全面;二是科学文化知识要深厚;三是教育学、心理学要懂;四是现代教育技术要精,体现“一专多能”的知识结构要求。这就对体育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体育教师积极应对。
6、多种能力共同发展的要求。新课程中除了传统的课堂设计能力、组织教学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以外,还需要教师有开发“三级资源”的能力、教育科研的能力、主动合作与研究的教学能力、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能力、多元评价学生的能力、推动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以及使自身不断发展的能力等。这就需要体育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
二、当前新课程条件下高中体育教师中存在的不足
1、教师职责与角色不明。由于旧的教育思想影响根深蒂固,许多高中体育教师对新课程缺乏了解和研究,平时教学中过分强调社会责任而忽视个体的生存价值和需要;强调教师的权力角色,忽视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共生关系;强调教师个人的业务能力,忽视为了人培养人的职业责任;强调劳动的传递性,忽视教与学的创造性。
2、对新课程持观望怀疑态度。这部分教师片面认为新课程就是改一下上课内容、丰富一下教学方法、活跃一下课堂气氛,“新课程是换汤不换药”。这部分教师忽视了新课改的理念与价值,忽视了与他人的协作沟通,忽视了与学生家长的交流沟通,甚至对教育部门组织的课程专家的讲座、辅导抱一种漠视轻忽的态度,当然更谈不上主动的学习钻研和深入思考。
3、轻视理论知识的学习。有些高中教师认为理论是专家们的事情,自己只要上上课就行了,以自身的实践水平、技能水平为满足,缺乏学习理论的自觉性。不能很好体会“课程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的教育指向,教学实践中不能回归生活,不能从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角度思考教学问题,反而盲目地自诩“一个漂亮的示范就能搞定学生”。
4、自卑心理仍占优势。有一部分教师认为体育学科在全面追求升学率的高中学校是“小三门”,反正学校不重视,自己也没必要“瞎折腾”。在他们的心目中,学校体育教师处在一种无足轻重的地位上,他们把自己的工作责任仅定位于高三结束时“给所有学生一个合格”就行了。
三、解决策略与建议
1、明确职责与角色。实施新课程其目的就是还教师本色定位,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局限于传递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转向引导激励。教师的职责、角色转换将越来越从知识的传授者向一个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角色转换。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励。
2、树立“健康第一”的新课程理念。体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服从于“培养人”这一教育的大目标。体育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以使他们将来能够精力旺盛地为社会和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为此,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应摒弃竞技运动的教学观念、淡化竞技化的教学方法,在课程目标的确立、课程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的采用上,都应围绕“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通过体育教学不仅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而且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培育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以充分体现体育课程的育人功能。
3、加强科研意识,提高反思能力。反思是教师对教学中的行为以及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参与者的自我决策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反思是教育科研的基石,是“自我更新”(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的基本。长期以来,高中体育教师大多忙于教学,倦于读书;偏重经验,疏于理论;强调业务,忽略反思。这使我们的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远远不能适应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新体育课程标准要求体育教学由教学的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形成个性化教学。为了符合新课程的要求,满足学生个体的需要,体育教师应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反思能力,在教学中勤于反思、质疑、批判、创新,善于观察和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科学研究的途径解决问题,以提高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
4、注重学习与提高。常言道:“要给人一杯水,必须有一桶水、长流水”。体育基础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使其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体育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掌握体育心理、生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做到一专多能,只有这样,教师在课程改革实施中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才能高屋建瓴、游刃有余。要走出传统体育课程的窠臼,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就要不断探索教学规律,掌握、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用最新、最准的科学知识去教育学生,用真才实学去吸引学生。
5、加强教研组建设。高中体育与健康将课程设置为选修和必修两大部分。这样的设置,一方面是满足学生在校期间进行体育锻炼,增进健康,保证有充沛的精力和良好的情绪投入学习的需要;另一方面还为学生走向社会,进行终身体育、终身保持与增进健康奠定认知、态度、技能、能力基础。这样一个庞大的工程光靠体育教师一人的单打独斗是很难全面完成的,必须加强体育教研组建设,利用教研组的整合力量来推进新课程的实施。教研组在新课程实施中所起的作用不能仅停留在听课、说课、评课、观摩等层面上,还要开展课程理念、教学模式、选修课的开掘,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青年教师的培养、组内各教师的协调配合等方面的研究。体育教研组必须建立“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为主体,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临的各种教学具体问题为对策,关注学生学习生活,挖掘科研潜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教研制度。坚持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发现和提升理论;坚持教学、科研、学习三位一体化,指导学习、实践、创新的教研新模式;坚持教学为中心,课堂教学改革为主题,努力达到“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的五维目标;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完善激励机制,整合各方面的力量与积极性,走协调、持续发展的教研之路。
6、完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育教师培养教育机制。首先作为培养师资的师范院校,要改变传统的人才观,改革与新课程不相适应的课程结构,调整培养方向。增设体育课程论、体育教学论、教育技术与体育等课程,加大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心理学、体育教材教法、体育实习等课程课时,改变以竞技运动为主的教学模式,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其次,教育主管部门要积极组织职后培训,创新职后培训模式,开展以新体育课程为核心内容的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改变传统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课程结构,建立由学科知识为主的本体性课程、教育基础理论为主的条件性课程和教育经验的升华为基础的实践性课程等构成的主体性发展的三维课程结构;用体育教师教育教学的实践性课程整合本体性、条件性课程,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从而体现教师教育以实践为基点的特性,加速有经验的教师向专家型教师成长的过程。
命题一:教师不仅是一种行业,更是一种专业,具有像医生、律师一样的专业不可替代性。
命题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点不在于学习专业知识,而在于提高专业能力和专业品质。
命题三:大学文化与中小学文化的融合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命题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首要条件是对教育.学校乃至自身的存在与发展的深入理解
命题五:高质量的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
命题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也是教师认识自我价值的过程,亦即不断履行现实要求的过程。
命题七: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途径是对教学进行持续不断的实验和批判性反思。
命题八:在师生共同的生活世界中教学相长:学生在教师的发展中成长,教师在学生的成长中发展。
命题九:“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师即研究者”的同义语。
mkm- 帖子数 : 60
注册日期 : 09-12-22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