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诗歌:《 春晓》 教学课例与评析
音乐与诗歌:《 春晓》 教学课例与评析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
洪啸音乐教育网友 沸腾和弦 推荐该文
授课背景:
2000年11月对外公开课教学;
2001年7月发表于《中国音乐教育》,同时编发了“导读”和“编后语”;
2001年10月入编《全国中小学国家级音乐骨干教师教案精选》;
2002年5月入编《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3年7月入编《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001年《中国音乐教育》第七期
导读
本期“教学园地”栏目刊登江苏省江阴高中缪丽君老师的教学课例《春晓》及本课教学设计思路,同时编发了该校学生对本课教学的评析文章。这是本栏目的一种新的尝试,相信
大家会有一种新的感受,欢迎对此发表体会并提出宝贵建议。
音乐与诗歌
——《春晓》教学课例与评析
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 缪丽君
年级:高中一年级
课时:一课时
教材:人教社高中音乐课本第六课
教学目标:
1、 学生通过艺术歌曲《春晓》的欣赏,感受音乐与诗句结合的完美贴切,珠联璧合,对以我国古典诗词为题材的现代声乐作品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2、
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自己喜爱的形式创作表现《春晓》的意境,并对音源有一个新的认识,真正体会生活是音乐的源泉。
3、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加深对生活与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细心揣摩、体验词曲的完美结合所表达的诗意。开阔思路,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表现《春晓》的意境。
教学阶段:
1、 导入——激发兴趣,唤起参与愿望;
2、展开——提供多种参与情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参与体验的愿望与机会;
3、深入——师生进行深层次交流,思维充分展开;
4、拓展——通过讨论、表演、评价、总结活动,深化情感体验,提高学生感知美、体验美、创造美、表现美的能力。
座位编排:师生合作的 形小组式排列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略)
二、导入:创设情景,用实物投影仪打出唐诗《春晓》彩图。(采用情感教学模式:1.情景—陶冶模式)
师:同学们,在学习新课之前,请大家欣赏一幅画。(出示画)。
这是一幅唐诗《春晓》图。请同学们一起来朗颂一遍彩图上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名作《春晓》。
生: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师:很好,这首诗同学们上小学时就学过了,哪位同学来讲讲这首诗写了什么?
生:这首诗描绘春天的夜晚诗人睡得多香,不知不觉天就亮了。醒来听到到处是鸟叫声。想到昨天夜里刮风下雨,又不知道有多少花朵要被风雨打落。
师:很好,全诗写春天夜雨晓晴,诗人梦醒后的感受,淡淡几笔就把春天的景色以及诗人对春光的喜爱和惜花的心情写出来了。
三、授新课:
师:同学们,音乐与诗歌的结合是人类最古老的综合艺术形式之一。唐诗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瑰宝,我们今天学习音乐与诗歌的结合,欣赏根据唐诗谱写的艺术歌曲《春晓》。
(1) 简介曲作者生平及主要作品。(采用认知教学模式:1:传授——接受模式)
(2)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P.30页,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曲作者的生平及主要作品。
黎英海(1927——
)现代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代表性论著有《汉族调式及其和声》、钢琴曲《夕阳萧鼓》等。作曲家于1982年,选取了三首唐诗:《春晓》、《枫桥夜泊》、《登鹳雀楼》,谱写为供独唱用的艺术歌曲。我们的课本选用了《春晓》。那么什么是艺术歌曲?艺术歌曲有什么特点呢?
投影仪出示:
艺术歌曲: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欧洲盛行的一种抒情歌曲通称艺术歌曲。
特点:歌词大多采用著名的诗歌,侧重于表现人的内心世界,旋律的表现力强,表现手段及作曲技法比较复杂,钢琴伴奏占有重要地位。
此后,世界各国凡具有类似特点的创作歌曲均被划归艺术歌曲之列。现在我们就来欣赏艺术歌曲女声独唱《春晓》,请同学们欣赏后回答两个问题:
投影仪出示:
①歌曲的基本情绪是怎样的?听后有什么感受?
②词与曲的结合有什么特点?
(2)听赏《春晓》
生:歌曲的基本情绪:抒情优美,恬静婉转,略有感慨感伤,钢琴伴奏宣染了诗意的氛围,歌曲的意境很美。词与曲的结合特点:旋律流畅好唱与诗句结合自然贴切。
师:这首歌曲的节奏平稳,速度徐缓,力度在中弱与很弱之间,旋律委婉质朴、柔美。前半部分带有喜晴的感觉,后半部分反复咏唱最后两句诗,在音区、力度上作变化,把诗人为花木担忧、感叹的心情表现出来了。
请同学们看P.31谱例:(略)
师:《春晓》采用×.× ×× ×
的节奏型,有利于古诗严谨的格式和音韵的表现,附点节奏的使用增添了春天的活力。整个旋律活动于bD为宫音的调式领域之中,具有民族古韵。并通过速度、力度、节奏的变化给我们营造了一种非常宁静、非常美好的意境。在理解的基础上,我们再来反复欣赏,请同学们跟着录音小声哼唱,要细心揣摩词曲、钢琴伴奏结合所表达的诗意。
(3)复听并小声哼唱《春晓》
情感的唤起
(采用情感教学模式:2:参与——体验模式 情感的深化 情感的外化)
师:通过反复欣赏,小声哼唱,同学们对《春晓》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现在请大家思考,能否用其它的自己喜爱的形式方式来创作,表现《春晓》的意境,怎么表现呢?大家分组讨论,人人参与,要注意同音乐有机结合。
老师准备一些物品,(纸、彩笔、塑料袋、矿泉水空瓶、米、水、玻璃杯、红色皱纹纸、剪刀、小录音机、有关春天的音乐磁带等,)大家可根据需要来选择。
(4)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启发学生开阔思路,联系生活实际创作。
(采用行为教学模式:1:行为——辅助模式。认知教学模式:2、指导——发现模式 3、自学——指导模式 4、探索——创造模式 )
(5)学生分组展示表演讨论,师生点评,强调尊重学生点滴创造才能。
朗颂组:采用配乐诗朗诵的形式:
第一段:男女分别领诵原诗(略)
第二段:学生有分有合朗诵自己创作的片断:
女领:是谁,带来莺啼燕语
男领:是谁,吹绿岸边杨柳
男女领:是谁,吹落满树花朵
合:春风啊,是你是你
女合:飘洒成美丽的旋律
男合:绽放出瑰丽的生命
女领:春雨啊,是你是你
男领:滋润我干渴的心地
合:引我走进芬芳的花季
第三段:全组学生朗诵原诗(略)
师生点评:他们在原诗的意境上作了延伸,自己进行创作,尽管还不是十分的完美,但是这种创新,拓展的意识非常好。如果能与原诗结合得更紧密些,就更好了。音乐的选择很得当。
歌舞组:两个同学跳舞,其余同学唱,并且将旋律作了改编,(前两句同教材,后两句作了改编,)并用红色皱纹纸剪成花瓣,当唱到“花落知多少”时,他们配以洒落花瓣的动作。
师生点评:他们采用了歌舞相结合的方式,歌唱有领有合,舞跳得虽然不是太好,也没有什么基本功,但反映诗的意境,舞蹈是流动的诗,运动的画,跳动的音乐。“洒落花瓣”这个设计很形象直观,使诗的意境生动起来了,很好。
自然音乐组:同学们有蹲有站,利用教室里现有的音源,选择老师提供的物品,惟妙惟肖地塑造了诗的意境,教室里响起了鸡叫,鸟鸣,酣声,风声,雨声,泉水的流动声,他们搓揉塑料袋,纸张,抖动书本表现风声,用矿泉水的空瓶子装上米,发出“沙沙”的雨声,水桶里撩起水声,玻璃杯倒水,加上钥匙的抖动声,模拟营造诗的意境。
师生点评:这组同学用自己的想像力与创造力为我们描画出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的早晨,而且是一个农村的早晨,因为我们听到了公鸡叫!他们的表演非常和谐,生动。你能说他们的表演中没有音乐吗?音乐的范畴除了乐音,噪音,也可以是中介音,还可以是生活中的自然音响,他们运用的是生活中物品的自然音响,我们常说生活是音乐的源泉,这个音源、声源
是可以无穷尽地探索,去开启的,只要我们开阔思路,运用得当,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他们的表演怎么样?真棒!
图谱组:投影仪出示图谱,学生代表作讲解。(略)
生:枝头绿了,春天到了,诗人睡觉不知道黎明的到来,(双手交叠作睡眠状)。醒来到处是鸟儿欢快的叫声,夜里起了一场风雨,
代表声波。花儿不知道又落了多少。
师生点评:这组同学群策群力,设计的图谱简洁,形象生动,用图谱的办法既是最原始的,也是最现代的,现在世界上一些先进音乐教学法中也常常用到它。
图画组:投影仪出示画,请一位学生上来出示讲解图画。
生:春天的早晨,觉呢总是睡得那么香,瞧,太阳都老高了,诗人却还在酣睡,这时窗外清脆的鸟鸣声惊醒了他,他睁开朦胧睡眼,抬头望着窗外,突然,一串雨滴沿着屋檐滑了下来,他这才猛然想起原来昨夜这里所有的一切都经历过一场风雨,望着池塘中的片片落红,诗人不由地感叹道:“一场风雨打落了多少花儿,真是可惜呀!”
师生点评:这组同学画的画构图合理,线条简练流畅,用色大胆,富有想象力,反映出春晓的意境,画得很有新意,真可谓画是有形诗,诗是无形画,讲解得也非常出色,非常好!
师:刚才同学用各种方式展示了讨论的结果,丰富多彩,都非常有个性,有创造性。请大家考虑如何把我们的创作表演跟我们欣赏的艺术歌曲《春晓》有机结合,融为一体。
(6)讨论:
开始:自然音乐组,鸡鸣鸟叫,酣声,流水声,前奏中朗颂原诗,然后全体一起轻声唱前段歌词,歌舞组同学舞蹈律动,至“啊”处,学生朗颂创作的一段,最后两句诗,配上“洒落花瓣”,风声雨声,在鸟鸣声中结束。学生图画在大屏幕上出示,作为背景。
(7)完整欣赏《春晓》,加入学生的创造表演。
(8)一个作品可以用多种演唱形式,欣赏女领、童声合唱的《春晓》。
四、小结:同学们,通过欣赏歌曲《春晓》,我们对音乐与诗歌的珠联璧合有了初步感受和体验,通过参与讨论和表演,同学们进一步感受《春晓》,开阔视野,个性,创造性得到了充分发展,从感知美、体验美,上升到创造美、表现美,相信同学们从这里走出去的时候,带走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很多、很多……
五、 练习与思考:
1、熟练吟唱《春晓》,细心揣摩,领略词曲结合所表达的诗意。
2、谈谈你对“生活是音乐的源泉”的理解。
教学设计思路
《春晓》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一是欣赏,二是创作。欣赏是创作的前提,创作是欣赏的提升,这个关系是本课的主线。欣赏力求进入双向对话交流的创造性审美层次,采用教师先放歌曲,不做任何讲解,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去感受和欣赏,凭直觉向老师说出自己的感受;教师从作品的本身、音乐的本体等方面与学生对话,交流、分析。再放歌曲,学生复听并哼唱,将直觉感受和老师的讲解相结合,产生新的理解和体验,产生自己创作、创新的愿望,自然引入创作阶段。通过学生的讨论,教师的指导,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深层次交流。在参与活动中,教师提供多种参与情景、条件,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体验的愿望和机会,思维充分展开,联系生活实际创作、创新,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以《春晓》为题,用自己喜爱的形式进行创作,对音源有一个新的认识,真正体会生活是音乐的源泉。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在创作、表演活动中,教师是学生的合作伙伴,有时为学生伴奏、有时为学生放音乐,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室的中心位置活动、表演。通过讨论、表演、评价、总结活动,学生进一步感受《春晓》,深化情感体验,个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展,从感知美、体验美上升到创造美、表现美。
评 析
梅菊丽:(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高一5班学生)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学期的一次公开课。记得那天来了好多听课的老师,上课内容是《春晓》。我们欣赏了女声独唱《春晓》后,谈了各自的感受。接着各小组讨论用不同的形式来创作表现《春晓》,我们组选择了歌舞形式。当我们上台表演时,心里特兴奋紧张,虽然舞跳得不是很好,但至少我给了自己一次锻炼的机会,增强了我的自信心。其他几个小组也以朗诵、图谱、声音等不同的形式来创作表现《春晓》,而且配合得很好,大家非常开心。
这堂课可以说是一堂别出心裁的音乐课。它把音乐融入了生活,让我们每一个人都用心去感受音乐,让我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对于这堂音乐课,我只想说一句话:我从来没有上过这么好的音乐课,它使我重新了解了音乐是一种丰富多彩的艺术。
余人杰(江苏省江阴市高级中学高一9班学生)
一边有人在展示图画、图谱,一边有人用道具模似自然界万物之声,一边有人在朗颂,一边有人在唱歌,我至今也想不到高中音乐课是如此的自由与丰富多彩。
从小学到初中,我印象中的音乐课总是这样:老师坐在钢琴前,一遍又一遍地教学生唱歌谱,而学生则毕恭毕敬地拿着本书坐在那里口里虽唱着,但心早已飞到九霄云外去了。一节课下来,老师早已口干舌燥,学生也昏昏欲睡,不知所学。也许受以前音乐教育的影响,我很讨厌上音乐课,因为它太枯燥了。而现在的音乐课同以往的音乐课不同了!给我感受最深的是《春晓》那节课。上课时,各小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每个同学都充分显示了自己的才华,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每个人都很开心。这样的音乐课完全摆脱了以往死板的教育,这种课上得有意义!它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音乐是一种创造,一种享受。
林建军(江苏省江阴市高级中学学生):
这堂课以独具特色的形式展现了新的教学方式,与以往的音乐课是天壤之别。它开创了新的教学理念,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让学生欣赏音乐美、体会音乐美、创造音乐美。公开课上,我们以《春晓》为题,听音乐,体会音乐,并采用各种手段来表现自己对诗和音乐的体验,使我们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这种先进的现代教学理念,值得各门学科借鉴。从而,让学生轻松中掌握知识,让学生觉得学习不是负担,而是一种乐趣。能达到这样的效果,老师就可以不必为学生的成绩弄得焦头烂额,学生也不会因为功课的烦恼苦不堪言——我们的祖国太需要这种教育方式了!
编后语
以往的教学评析多由专家和同行们来写,而本期“教学园地”中《春晓》一课则由学生来评。在这种新的尝试中,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学生真正地成了音乐学习的主人。
课堂上“每个人都很开心”,让学生感到“学习不是负担,而是一种乐趣”,“音乐是一种创造,一种享受”。面对这样的音乐课,他们发出由衷的慨叹:“我们的祖国太需要这种教育方式了!”
学生们的评析绝无那种空泛的大道理,也没有采用那种从理性到理性方式。他们讲的是一种对音乐课的直接感受与体验,他们真切地告诉了我们:他们通过音乐学习想得到什么!
洪啸音乐教育网友 沸腾和弦 推荐该文
授课背景:
2000年11月对外公开课教学;
2001年7月发表于《中国音乐教育》,同时编发了“导读”和“编后语”;
2001年10月入编《全国中小学国家级音乐骨干教师教案精选》;
2002年5月入编《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3年7月入编《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001年《中国音乐教育》第七期
导读
本期“教学园地”栏目刊登江苏省江阴高中缪丽君老师的教学课例《春晓》及本课教学设计思路,同时编发了该校学生对本课教学的评析文章。这是本栏目的一种新的尝试,相信
大家会有一种新的感受,欢迎对此发表体会并提出宝贵建议。
音乐与诗歌
——《春晓》教学课例与评析
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 缪丽君
年级:高中一年级
课时:一课时
教材:人教社高中音乐课本第六课
教学目标:
1、 学生通过艺术歌曲《春晓》的欣赏,感受音乐与诗句结合的完美贴切,珠联璧合,对以我国古典诗词为题材的现代声乐作品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2、
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自己喜爱的形式创作表现《春晓》的意境,并对音源有一个新的认识,真正体会生活是音乐的源泉。
3、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加深对生活与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细心揣摩、体验词曲的完美结合所表达的诗意。开阔思路,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表现《春晓》的意境。
教学阶段:
1、 导入——激发兴趣,唤起参与愿望;
2、展开——提供多种参与情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参与体验的愿望与机会;
3、深入——师生进行深层次交流,思维充分展开;
4、拓展——通过讨论、表演、评价、总结活动,深化情感体验,提高学生感知美、体验美、创造美、表现美的能力。
座位编排:师生合作的 形小组式排列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略)
二、导入:创设情景,用实物投影仪打出唐诗《春晓》彩图。(采用情感教学模式:1.情景—陶冶模式)
师:同学们,在学习新课之前,请大家欣赏一幅画。(出示画)。
这是一幅唐诗《春晓》图。请同学们一起来朗颂一遍彩图上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名作《春晓》。
生: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师:很好,这首诗同学们上小学时就学过了,哪位同学来讲讲这首诗写了什么?
生:这首诗描绘春天的夜晚诗人睡得多香,不知不觉天就亮了。醒来听到到处是鸟叫声。想到昨天夜里刮风下雨,又不知道有多少花朵要被风雨打落。
师:很好,全诗写春天夜雨晓晴,诗人梦醒后的感受,淡淡几笔就把春天的景色以及诗人对春光的喜爱和惜花的心情写出来了。
三、授新课:
师:同学们,音乐与诗歌的结合是人类最古老的综合艺术形式之一。唐诗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瑰宝,我们今天学习音乐与诗歌的结合,欣赏根据唐诗谱写的艺术歌曲《春晓》。
(1) 简介曲作者生平及主要作品。(采用认知教学模式:1:传授——接受模式)
(2)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P.30页,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曲作者的生平及主要作品。
黎英海(1927——
)现代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代表性论著有《汉族调式及其和声》、钢琴曲《夕阳萧鼓》等。作曲家于1982年,选取了三首唐诗:《春晓》、《枫桥夜泊》、《登鹳雀楼》,谱写为供独唱用的艺术歌曲。我们的课本选用了《春晓》。那么什么是艺术歌曲?艺术歌曲有什么特点呢?
投影仪出示:
艺术歌曲: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欧洲盛行的一种抒情歌曲通称艺术歌曲。
特点:歌词大多采用著名的诗歌,侧重于表现人的内心世界,旋律的表现力强,表现手段及作曲技法比较复杂,钢琴伴奏占有重要地位。
此后,世界各国凡具有类似特点的创作歌曲均被划归艺术歌曲之列。现在我们就来欣赏艺术歌曲女声独唱《春晓》,请同学们欣赏后回答两个问题:
投影仪出示:
①歌曲的基本情绪是怎样的?听后有什么感受?
②词与曲的结合有什么特点?
(2)听赏《春晓》
生:歌曲的基本情绪:抒情优美,恬静婉转,略有感慨感伤,钢琴伴奏宣染了诗意的氛围,歌曲的意境很美。词与曲的结合特点:旋律流畅好唱与诗句结合自然贴切。
师:这首歌曲的节奏平稳,速度徐缓,力度在中弱与很弱之间,旋律委婉质朴、柔美。前半部分带有喜晴的感觉,后半部分反复咏唱最后两句诗,在音区、力度上作变化,把诗人为花木担忧、感叹的心情表现出来了。
请同学们看P.31谱例:(略)
师:《春晓》采用×.× ×× ×
的节奏型,有利于古诗严谨的格式和音韵的表现,附点节奏的使用增添了春天的活力。整个旋律活动于bD为宫音的调式领域之中,具有民族古韵。并通过速度、力度、节奏的变化给我们营造了一种非常宁静、非常美好的意境。在理解的基础上,我们再来反复欣赏,请同学们跟着录音小声哼唱,要细心揣摩词曲、钢琴伴奏结合所表达的诗意。
(3)复听并小声哼唱《春晓》
情感的唤起
(采用情感教学模式:2:参与——体验模式 情感的深化 情感的外化)
师:通过反复欣赏,小声哼唱,同学们对《春晓》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现在请大家思考,能否用其它的自己喜爱的形式方式来创作,表现《春晓》的意境,怎么表现呢?大家分组讨论,人人参与,要注意同音乐有机结合。
老师准备一些物品,(纸、彩笔、塑料袋、矿泉水空瓶、米、水、玻璃杯、红色皱纹纸、剪刀、小录音机、有关春天的音乐磁带等,)大家可根据需要来选择。
(4)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启发学生开阔思路,联系生活实际创作。
(采用行为教学模式:1:行为——辅助模式。认知教学模式:2、指导——发现模式 3、自学——指导模式 4、探索——创造模式 )
(5)学生分组展示表演讨论,师生点评,强调尊重学生点滴创造才能。
朗颂组:采用配乐诗朗诵的形式:
第一段:男女分别领诵原诗(略)
第二段:学生有分有合朗诵自己创作的片断:
女领:是谁,带来莺啼燕语
男领:是谁,吹绿岸边杨柳
男女领:是谁,吹落满树花朵
合:春风啊,是你是你
女合:飘洒成美丽的旋律
男合:绽放出瑰丽的生命
女领:春雨啊,是你是你
男领:滋润我干渴的心地
合:引我走进芬芳的花季
第三段:全组学生朗诵原诗(略)
师生点评:他们在原诗的意境上作了延伸,自己进行创作,尽管还不是十分的完美,但是这种创新,拓展的意识非常好。如果能与原诗结合得更紧密些,就更好了。音乐的选择很得当。
歌舞组:两个同学跳舞,其余同学唱,并且将旋律作了改编,(前两句同教材,后两句作了改编,)并用红色皱纹纸剪成花瓣,当唱到“花落知多少”时,他们配以洒落花瓣的动作。
师生点评:他们采用了歌舞相结合的方式,歌唱有领有合,舞跳得虽然不是太好,也没有什么基本功,但反映诗的意境,舞蹈是流动的诗,运动的画,跳动的音乐。“洒落花瓣”这个设计很形象直观,使诗的意境生动起来了,很好。
自然音乐组:同学们有蹲有站,利用教室里现有的音源,选择老师提供的物品,惟妙惟肖地塑造了诗的意境,教室里响起了鸡叫,鸟鸣,酣声,风声,雨声,泉水的流动声,他们搓揉塑料袋,纸张,抖动书本表现风声,用矿泉水的空瓶子装上米,发出“沙沙”的雨声,水桶里撩起水声,玻璃杯倒水,加上钥匙的抖动声,模拟营造诗的意境。
师生点评:这组同学用自己的想像力与创造力为我们描画出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的早晨,而且是一个农村的早晨,因为我们听到了公鸡叫!他们的表演非常和谐,生动。你能说他们的表演中没有音乐吗?音乐的范畴除了乐音,噪音,也可以是中介音,还可以是生活中的自然音响,他们运用的是生活中物品的自然音响,我们常说生活是音乐的源泉,这个音源、声源
是可以无穷尽地探索,去开启的,只要我们开阔思路,运用得当,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他们的表演怎么样?真棒!
图谱组:投影仪出示图谱,学生代表作讲解。(略)
生:枝头绿了,春天到了,诗人睡觉不知道黎明的到来,(双手交叠作睡眠状)。醒来到处是鸟儿欢快的叫声,夜里起了一场风雨,
代表声波。花儿不知道又落了多少。
师生点评:这组同学群策群力,设计的图谱简洁,形象生动,用图谱的办法既是最原始的,也是最现代的,现在世界上一些先进音乐教学法中也常常用到它。
图画组:投影仪出示画,请一位学生上来出示讲解图画。
生:春天的早晨,觉呢总是睡得那么香,瞧,太阳都老高了,诗人却还在酣睡,这时窗外清脆的鸟鸣声惊醒了他,他睁开朦胧睡眼,抬头望着窗外,突然,一串雨滴沿着屋檐滑了下来,他这才猛然想起原来昨夜这里所有的一切都经历过一场风雨,望着池塘中的片片落红,诗人不由地感叹道:“一场风雨打落了多少花儿,真是可惜呀!”
师生点评:这组同学画的画构图合理,线条简练流畅,用色大胆,富有想象力,反映出春晓的意境,画得很有新意,真可谓画是有形诗,诗是无形画,讲解得也非常出色,非常好!
师:刚才同学用各种方式展示了讨论的结果,丰富多彩,都非常有个性,有创造性。请大家考虑如何把我们的创作表演跟我们欣赏的艺术歌曲《春晓》有机结合,融为一体。
(6)讨论:
开始:自然音乐组,鸡鸣鸟叫,酣声,流水声,前奏中朗颂原诗,然后全体一起轻声唱前段歌词,歌舞组同学舞蹈律动,至“啊”处,学生朗颂创作的一段,最后两句诗,配上“洒落花瓣”,风声雨声,在鸟鸣声中结束。学生图画在大屏幕上出示,作为背景。
(7)完整欣赏《春晓》,加入学生的创造表演。
(8)一个作品可以用多种演唱形式,欣赏女领、童声合唱的《春晓》。
四、小结:同学们,通过欣赏歌曲《春晓》,我们对音乐与诗歌的珠联璧合有了初步感受和体验,通过参与讨论和表演,同学们进一步感受《春晓》,开阔视野,个性,创造性得到了充分发展,从感知美、体验美,上升到创造美、表现美,相信同学们从这里走出去的时候,带走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很多、很多……
五、 练习与思考:
1、熟练吟唱《春晓》,细心揣摩,领略词曲结合所表达的诗意。
2、谈谈你对“生活是音乐的源泉”的理解。
教学设计思路
《春晓》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一是欣赏,二是创作。欣赏是创作的前提,创作是欣赏的提升,这个关系是本课的主线。欣赏力求进入双向对话交流的创造性审美层次,采用教师先放歌曲,不做任何讲解,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去感受和欣赏,凭直觉向老师说出自己的感受;教师从作品的本身、音乐的本体等方面与学生对话,交流、分析。再放歌曲,学生复听并哼唱,将直觉感受和老师的讲解相结合,产生新的理解和体验,产生自己创作、创新的愿望,自然引入创作阶段。通过学生的讨论,教师的指导,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深层次交流。在参与活动中,教师提供多种参与情景、条件,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体验的愿望和机会,思维充分展开,联系生活实际创作、创新,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以《春晓》为题,用自己喜爱的形式进行创作,对音源有一个新的认识,真正体会生活是音乐的源泉。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在创作、表演活动中,教师是学生的合作伙伴,有时为学生伴奏、有时为学生放音乐,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室的中心位置活动、表演。通过讨论、表演、评价、总结活动,学生进一步感受《春晓》,深化情感体验,个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展,从感知美、体验美上升到创造美、表现美。
评 析
梅菊丽:(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高一5班学生)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学期的一次公开课。记得那天来了好多听课的老师,上课内容是《春晓》。我们欣赏了女声独唱《春晓》后,谈了各自的感受。接着各小组讨论用不同的形式来创作表现《春晓》,我们组选择了歌舞形式。当我们上台表演时,心里特兴奋紧张,虽然舞跳得不是很好,但至少我给了自己一次锻炼的机会,增强了我的自信心。其他几个小组也以朗诵、图谱、声音等不同的形式来创作表现《春晓》,而且配合得很好,大家非常开心。
这堂课可以说是一堂别出心裁的音乐课。它把音乐融入了生活,让我们每一个人都用心去感受音乐,让我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对于这堂音乐课,我只想说一句话:我从来没有上过这么好的音乐课,它使我重新了解了音乐是一种丰富多彩的艺术。
余人杰(江苏省江阴市高级中学高一9班学生)
一边有人在展示图画、图谱,一边有人用道具模似自然界万物之声,一边有人在朗颂,一边有人在唱歌,我至今也想不到高中音乐课是如此的自由与丰富多彩。
从小学到初中,我印象中的音乐课总是这样:老师坐在钢琴前,一遍又一遍地教学生唱歌谱,而学生则毕恭毕敬地拿着本书坐在那里口里虽唱着,但心早已飞到九霄云外去了。一节课下来,老师早已口干舌燥,学生也昏昏欲睡,不知所学。也许受以前音乐教育的影响,我很讨厌上音乐课,因为它太枯燥了。而现在的音乐课同以往的音乐课不同了!给我感受最深的是《春晓》那节课。上课时,各小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每个同学都充分显示了自己的才华,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每个人都很开心。这样的音乐课完全摆脱了以往死板的教育,这种课上得有意义!它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音乐是一种创造,一种享受。
林建军(江苏省江阴市高级中学学生):
这堂课以独具特色的形式展现了新的教学方式,与以往的音乐课是天壤之别。它开创了新的教学理念,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让学生欣赏音乐美、体会音乐美、创造音乐美。公开课上,我们以《春晓》为题,听音乐,体会音乐,并采用各种手段来表现自己对诗和音乐的体验,使我们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这种先进的现代教学理念,值得各门学科借鉴。从而,让学生轻松中掌握知识,让学生觉得学习不是负担,而是一种乐趣。能达到这样的效果,老师就可以不必为学生的成绩弄得焦头烂额,学生也不会因为功课的烦恼苦不堪言——我们的祖国太需要这种教育方式了!
编后语
以往的教学评析多由专家和同行们来写,而本期“教学园地”中《春晓》一课则由学生来评。在这种新的尝试中,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学生真正地成了音乐学习的主人。
课堂上“每个人都很开心”,让学生感到“学习不是负担,而是一种乐趣”,“音乐是一种创造,一种享受”。面对这样的音乐课,他们发出由衷的慨叹:“我们的祖国太需要这种教育方式了!”
学生们的评析绝无那种空泛的大道理,也没有采用那种从理性到理性方式。他们讲的是一种对音乐课的直接感受与体验,他们真切地告诉了我们:他们通过音乐学习想得到什么!
王虎- 帖子数 : 263
注册日期 : 09-12-01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