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歌唱艺术中的审美
在歌唱艺术中的审美
歌唱是人类原始的、本能的音乐行为,也是一种最富于群众性的音乐活动方式。它以人的歌喉为工具,以语言和音乐的有机结合为表现形式,抒发人们内心的情感。歌唱的审美包括了创作审美、演唱审美;歌唱审美的基础是创作审美,而创作审美归根结底又是通过演唱审美实现的。
一 深入分析作品,把握作品内涵
歌唱艺术是表演的艺术,是对作品的再创作。一首优秀的声乐作品一经创作便产生了许多对歌唱者的要求。如作品的音域、音色及旋律的歌唱技巧,这些都会对歌唱者产生制约。因此,歌唱者要很好的表现歌唱艺术的美,不仅仅要具备扎实的演唱基本功,还要具备分析作品的能力。必须把握作品的深刻内涵,能够很好的驾驭作品,表达出作者的真正创作意向,给听者以优美的审美感觉,达到和完成歌唱的目的。
(一) 分析作品的音乐风格
分析作品的音乐风格首先要把握音乐作品的时代特点。每个时代的作品都会因为作者受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人文环境的影响而产生不同的音乐风格作品。如:古典主义音乐时期的艺术歌曲特点是严谨、朴素、典雅。演唱时声音要有所控制,不能过于随意,力度的控制要得当。而浪漫主义音乐时期的作品则讲究诗词和音乐的完美结合,做到浑然一体,音乐则具有鲜明生动的音乐形象。演唱时则需要用清晰的语言,细致的语调,以及轻声、高音上的弱处理来丰富歌曲的表现力。
在把握好作品的时代特点的同时,把握好作品的民族特点也是十分重要的。每个国家、每个民族的作品都有其自身的演唱特点。如在演唱意大利歌曲时,需要充分发挥人声的共鸣腔体作用,用圆润、浑厚、有穿透力的声音来歌唱,演唱者可以淋漓尽致的发挥。而在演唱我国艺术歌曲时,则要考虑到我国的民族特点及审美观念,在演唱时要讲究字正腔圆,吐字清晰,以字带声。显而易见,把握好作品的民族风格,符合广大观众的审美要求,对演唱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二) 分析作品的曲式及调式调性特点
歌曲作品的曲式结构是与其内容相适应的整体的结构形式。演唱中通过歌曲曲式结构去塑造歌曲的音乐形象,深刻表现歌曲的思想内容。如:意大利歌曲《我亲爱的》属于单三部曲式,第一部分与第三部分前后呼应,形成带变化的再现部分。从情绪上来看,第一部分是平静的阐述,第二部分是情绪激动的表白,第三部分是变化再现的深情而平静的诉说。演唱时就要从声音上唱出乐段之间的对比,再现时要从感情的内涵与深度上有所区别。
歌曲的调式、调性是音乐表现的重要手段,它直接影响歌曲的感情色彩及情绪。不同的调式都有各自不同的调式色彩和特点,有的调式色彩明亮,有的暗淡,各具特色。因此,演唱者要认真分析作品的调式、调性,对不同的调式、调性歌曲或段落采取不同的演唱音色、情绪等表现手段,以充分表现作品的美感。
(三) 分析歌曲所要表达的内容
每一首声乐作品,总是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都有其所要表达的内容。一般的艺术歌曲或者和当代与我们生活较为接近的创作歌曲其内容一般比较容易理解,而中外古典歌曲如果歌唱者不弄清其词曲的意义,只是盲目的按字音和旋律无主次的去歌唱,是很难表现好一首作品的。如著名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创作的艺术歌曲《鳟鱼》,如果只从词义去看是非常简单的,这是一首典型的叙事歌曲,他表现了鳟鱼在明亮的小溪中悠然自得的游动,钓鱼人钓鱼的情景。然而在这部作品中,作者通过鳟鱼的遭遇,寓示了深刻的含义:单纯与善良往往要被虚诈与邪恶所害,表达了作者对鳟鱼命运的同情与惋惜之情。由此可以看出,要充分了解歌曲的内容,不能停留在歌曲的表面,而要深入挖掘它潜在的内容,表现和解释歌词只看表面看不到内在的意义是不行的,要对歌曲的内容做整体的认识。
二 情感体验是歌唱审美的基础
情感是歌唱者进入审美意境的前提,是审美感应发生的动力,是表演者能够打动观众的条件。歌唱艺术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情感的艺术,必须以内在的情感体验引发出艺术表现的审美创造。因此,任何只注重“声”或者“情”其中一方面的歌唱审美都是不科学不完整的,歌唱审美情感体验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最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一) 通过歌词把握情感体验
歌唱时音乐与语言相结合的艺术,由于音乐和语言的关系十分密切,所以通过语言的帮助,可以体验到歌曲中细腻的思想感情。如在欢乐的时候,说话的声音是明朗的;在悲伤的时候,说话的声音是暗淡的。于是,人类的语言色彩自然而然的就成为感情表达的一种方式。在歌唱中,如果善于把生活中的这种情感表达的自然方式经过艺术的创造和适当的夸张,恰如其分的运用到歌唱中去,就能充分感受到歌词的美和歌声中所蕴含的情感魅力。因此,对于声乐作品要学会反复的吟唱,体会歌词的美感,从而引发出相应的情绪,并激起符合歌曲情绪的情感,才有可能创造有思想、有情感、有个性的鲜明的艺术形象。
(二) 通过旋律把握情感体验
“旋律是音乐的灵魂和基础”歌曲作品的旋律富于歌唱性和抒情性,是最富表现力和感染力的一种。歌曲的时代特征,民族特点首先从旋律中表现出来,它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民族风格和艺术神韵,它是反映生活,表现情感的最重要手段。如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小夜曲》,演唱时充分运用柔和、连贯、宁静、圆润的声音,表现出清新、含蓄、恬静、富于浪漫色彩的旋律之美,充分表达作品中的爱恋之情。总之,旋律是歌唱抒情功能的重要基础,是歌曲在思想感情内容上的主要造型和表现。任何一首歌曲,其旋律都有典型的艺术形象。因此,歌唱者要充分发挥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利用旋律本身的魅力去表现歌曲的艺术形象,增强歌曲的感染力。
(三) 通过生活的阅历深入情感体验
“一个人的生活阅历和知识,才学越丰富,他在艺术审美活动中获得的情感体验也就越丰富”。感情的来源最重要的是生活,生活阅历是艺术创作的主要来源。歌唱时如果能够准确找到你所要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这种情感在生活实践中又是一种真实的存在,那么,歌唱表演就有了生活的体验,就可以激发和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获得共鸣。歌唱者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能力,运用生活体验、歌唱技巧来完美塑造艺术形象的能力,以及掌握利用艺术形象生动、准确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都是歌唱艺术情感体验的重要基础。
由此可见,在歌唱审美活动中,不仅应当了解作品的内涵,还应当了解作品的思想性,表达的情感等。通过全面的了解,把自己在生活中体验和感受到的真情实感倾注到歌声中去,才有可能塑造准确、鲜明、生动感人的音乐形象,因此,情感体验是歌唱审美的基础。
三 想象联想是歌唱审美的关键
任何一种艺术创造都离不开想象联想,这种创造性的心理活动,关系着艺术的生命。歌唱要抒发强烈的感情,塑造美的艺术形象,就更需要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歌唱者可以根据唱词语言的描绘,借助思维的帮助,来完成声乐形象的创造。有时,在想象和联想的过程中,会在内心中产生一种非直观的视觉表象,我们把这种听觉想象与联想构成的表象,称之为:“内心视像”。比如演唱《大森林的早晨》这首歌:“大森林的早晨多么美,淡淡的晨雾,静静的流水--------”。那么我们心里也应有一幅图像——美丽的大森林,静静的流水,重重绿树中的鸟儿--------。演唱者的声情语态描绘的越清晰,欣赏者形象接受与内心视像反映也就越鲜明。声乐形象的感染力也就强。产生审美意识上的美感也就丰富。所以歌唱艺术中要有丰富的想象。歌唱者的想象与联想确实具有鲜明的思维创造功能特征。这一创造功能对歌唱艺术审美起着关键作用。
四 注重舞台表现美,体现歌唱审美价值
歌唱表演和戏剧表演一样都是在舞台上当众表演的,其舞台形象的创造既依赖于歌唱者自身又依赖于听众,听众的反映是表演美的直接显示,也是歌唱者成败得失的当场验证。因此,歌唱者在注重自身形体动作、演唱美的同时,应当调动听众的积极性,不能只是自我陶醉,自我欣赏,旁若无人,应该与听众交流,激起共鸣,创造良好的气氛。
首先,歌唱者要始终吸引、***听众进入音乐情境,使之投入到歌曲中来。歌唱者一登上舞台,就必须与听众紧密关联,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扣紧听众的心灵,使之产生美感的同时也展开想象与联想参与表演美的创造。
其次,歌唱者始终与听众交流,不断激起听众的情感反应.所谓情感随歌而动,情绪随歌而起,使之成为全神贯注的主体.歌唱者越是专心创造音乐美,越是面向听众,与其心心相印,紧密交流,听众就越是投入音乐,受到感染。在真正欣赏到了歌唱美的同时,并表现出情感反应,从而推动歌唱者的表演,形成了创造和欣赏的最完美境界。
最后,歌唱者还要始终抓住听众的情感回应,鼓励其当场流露,使其成为评判主体,创造良好的氛围。在欣赏中,听众不仅跟随歌唱者在自己心目中参与创造美感,生成审美判断,以情不自禁地报以热烈的掌声,这种情感回应,极大的鼓励了歌唱者,使其歌唱信心倍增,使得歌唱者和听众更加一致。所以,歌唱表演美虽是歌唱者创造的,但同时必须依靠听众,歌唱者的歌唱和听众的审美感受交融统一,歌唱表演才算成功而有效,歌唱艺术的审美价值才得以体现。
参考文献
1、 余笃刚《声乐艺术美学》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年10月
2、 石惟正《声乐学基础》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7月
3、 赵振民《声乐理论与教学》上海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2年3月
一 深入分析作品,把握作品内涵
歌唱艺术是表演的艺术,是对作品的再创作。一首优秀的声乐作品一经创作便产生了许多对歌唱者的要求。如作品的音域、音色及旋律的歌唱技巧,这些都会对歌唱者产生制约。因此,歌唱者要很好的表现歌唱艺术的美,不仅仅要具备扎实的演唱基本功,还要具备分析作品的能力。必须把握作品的深刻内涵,能够很好的驾驭作品,表达出作者的真正创作意向,给听者以优美的审美感觉,达到和完成歌唱的目的。
(一) 分析作品的音乐风格
分析作品的音乐风格首先要把握音乐作品的时代特点。每个时代的作品都会因为作者受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人文环境的影响而产生不同的音乐风格作品。如:古典主义音乐时期的艺术歌曲特点是严谨、朴素、典雅。演唱时声音要有所控制,不能过于随意,力度的控制要得当。而浪漫主义音乐时期的作品则讲究诗词和音乐的完美结合,做到浑然一体,音乐则具有鲜明生动的音乐形象。演唱时则需要用清晰的语言,细致的语调,以及轻声、高音上的弱处理来丰富歌曲的表现力。
在把握好作品的时代特点的同时,把握好作品的民族特点也是十分重要的。每个国家、每个民族的作品都有其自身的演唱特点。如在演唱意大利歌曲时,需要充分发挥人声的共鸣腔体作用,用圆润、浑厚、有穿透力的声音来歌唱,演唱者可以淋漓尽致的发挥。而在演唱我国艺术歌曲时,则要考虑到我国的民族特点及审美观念,在演唱时要讲究字正腔圆,吐字清晰,以字带声。显而易见,把握好作品的民族风格,符合广大观众的审美要求,对演唱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二) 分析作品的曲式及调式调性特点
歌曲作品的曲式结构是与其内容相适应的整体的结构形式。演唱中通过歌曲曲式结构去塑造歌曲的音乐形象,深刻表现歌曲的思想内容。如:意大利歌曲《我亲爱的》属于单三部曲式,第一部分与第三部分前后呼应,形成带变化的再现部分。从情绪上来看,第一部分是平静的阐述,第二部分是情绪激动的表白,第三部分是变化再现的深情而平静的诉说。演唱时就要从声音上唱出乐段之间的对比,再现时要从感情的内涵与深度上有所区别。
歌曲的调式、调性是音乐表现的重要手段,它直接影响歌曲的感情色彩及情绪。不同的调式都有各自不同的调式色彩和特点,有的调式色彩明亮,有的暗淡,各具特色。因此,演唱者要认真分析作品的调式、调性,对不同的调式、调性歌曲或段落采取不同的演唱音色、情绪等表现手段,以充分表现作品的美感。
(三) 分析歌曲所要表达的内容
每一首声乐作品,总是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都有其所要表达的内容。一般的艺术歌曲或者和当代与我们生活较为接近的创作歌曲其内容一般比较容易理解,而中外古典歌曲如果歌唱者不弄清其词曲的意义,只是盲目的按字音和旋律无主次的去歌唱,是很难表现好一首作品的。如著名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创作的艺术歌曲《鳟鱼》,如果只从词义去看是非常简单的,这是一首典型的叙事歌曲,他表现了鳟鱼在明亮的小溪中悠然自得的游动,钓鱼人钓鱼的情景。然而在这部作品中,作者通过鳟鱼的遭遇,寓示了深刻的含义:单纯与善良往往要被虚诈与邪恶所害,表达了作者对鳟鱼命运的同情与惋惜之情。由此可以看出,要充分了解歌曲的内容,不能停留在歌曲的表面,而要深入挖掘它潜在的内容,表现和解释歌词只看表面看不到内在的意义是不行的,要对歌曲的内容做整体的认识。
二 情感体验是歌唱审美的基础
情感是歌唱者进入审美意境的前提,是审美感应发生的动力,是表演者能够打动观众的条件。歌唱艺术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情感的艺术,必须以内在的情感体验引发出艺术表现的审美创造。因此,任何只注重“声”或者“情”其中一方面的歌唱审美都是不科学不完整的,歌唱审美情感体验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最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一) 通过歌词把握情感体验
歌唱时音乐与语言相结合的艺术,由于音乐和语言的关系十分密切,所以通过语言的帮助,可以体验到歌曲中细腻的思想感情。如在欢乐的时候,说话的声音是明朗的;在悲伤的时候,说话的声音是暗淡的。于是,人类的语言色彩自然而然的就成为感情表达的一种方式。在歌唱中,如果善于把生活中的这种情感表达的自然方式经过艺术的创造和适当的夸张,恰如其分的运用到歌唱中去,就能充分感受到歌词的美和歌声中所蕴含的情感魅力。因此,对于声乐作品要学会反复的吟唱,体会歌词的美感,从而引发出相应的情绪,并激起符合歌曲情绪的情感,才有可能创造有思想、有情感、有个性的鲜明的艺术形象。
(二) 通过旋律把握情感体验
“旋律是音乐的灵魂和基础”歌曲作品的旋律富于歌唱性和抒情性,是最富表现力和感染力的一种。歌曲的时代特征,民族特点首先从旋律中表现出来,它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民族风格和艺术神韵,它是反映生活,表现情感的最重要手段。如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小夜曲》,演唱时充分运用柔和、连贯、宁静、圆润的声音,表现出清新、含蓄、恬静、富于浪漫色彩的旋律之美,充分表达作品中的爱恋之情。总之,旋律是歌唱抒情功能的重要基础,是歌曲在思想感情内容上的主要造型和表现。任何一首歌曲,其旋律都有典型的艺术形象。因此,歌唱者要充分发挥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利用旋律本身的魅力去表现歌曲的艺术形象,增强歌曲的感染力。
(三) 通过生活的阅历深入情感体验
“一个人的生活阅历和知识,才学越丰富,他在艺术审美活动中获得的情感体验也就越丰富”。感情的来源最重要的是生活,生活阅历是艺术创作的主要来源。歌唱时如果能够准确找到你所要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这种情感在生活实践中又是一种真实的存在,那么,歌唱表演就有了生活的体验,就可以激发和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获得共鸣。歌唱者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能力,运用生活体验、歌唱技巧来完美塑造艺术形象的能力,以及掌握利用艺术形象生动、准确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都是歌唱艺术情感体验的重要基础。
由此可见,在歌唱审美活动中,不仅应当了解作品的内涵,还应当了解作品的思想性,表达的情感等。通过全面的了解,把自己在生活中体验和感受到的真情实感倾注到歌声中去,才有可能塑造准确、鲜明、生动感人的音乐形象,因此,情感体验是歌唱审美的基础。
三 想象联想是歌唱审美的关键
任何一种艺术创造都离不开想象联想,这种创造性的心理活动,关系着艺术的生命。歌唱要抒发强烈的感情,塑造美的艺术形象,就更需要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歌唱者可以根据唱词语言的描绘,借助思维的帮助,来完成声乐形象的创造。有时,在想象和联想的过程中,会在内心中产生一种非直观的视觉表象,我们把这种听觉想象与联想构成的表象,称之为:“内心视像”。比如演唱《大森林的早晨》这首歌:“大森林的早晨多么美,淡淡的晨雾,静静的流水--------”。那么我们心里也应有一幅图像——美丽的大森林,静静的流水,重重绿树中的鸟儿--------。演唱者的声情语态描绘的越清晰,欣赏者形象接受与内心视像反映也就越鲜明。声乐形象的感染力也就强。产生审美意识上的美感也就丰富。所以歌唱艺术中要有丰富的想象。歌唱者的想象与联想确实具有鲜明的思维创造功能特征。这一创造功能对歌唱艺术审美起着关键作用。
四 注重舞台表现美,体现歌唱审美价值
歌唱表演和戏剧表演一样都是在舞台上当众表演的,其舞台形象的创造既依赖于歌唱者自身又依赖于听众,听众的反映是表演美的直接显示,也是歌唱者成败得失的当场验证。因此,歌唱者在注重自身形体动作、演唱美的同时,应当调动听众的积极性,不能只是自我陶醉,自我欣赏,旁若无人,应该与听众交流,激起共鸣,创造良好的气氛。
首先,歌唱者要始终吸引、***听众进入音乐情境,使之投入到歌曲中来。歌唱者一登上舞台,就必须与听众紧密关联,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扣紧听众的心灵,使之产生美感的同时也展开想象与联想参与表演美的创造。
其次,歌唱者始终与听众交流,不断激起听众的情感反应.所谓情感随歌而动,情绪随歌而起,使之成为全神贯注的主体.歌唱者越是专心创造音乐美,越是面向听众,与其心心相印,紧密交流,听众就越是投入音乐,受到感染。在真正欣赏到了歌唱美的同时,并表现出情感反应,从而推动歌唱者的表演,形成了创造和欣赏的最完美境界。
最后,歌唱者还要始终抓住听众的情感回应,鼓励其当场流露,使其成为评判主体,创造良好的氛围。在欣赏中,听众不仅跟随歌唱者在自己心目中参与创造美感,生成审美判断,以情不自禁地报以热烈的掌声,这种情感回应,极大的鼓励了歌唱者,使其歌唱信心倍增,使得歌唱者和听众更加一致。所以,歌唱表演美虽是歌唱者创造的,但同时必须依靠听众,歌唱者的歌唱和听众的审美感受交融统一,歌唱表演才算成功而有效,歌唱艺术的审美价值才得以体现。
参考文献
1、 余笃刚《声乐艺术美学》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年10月
2、 石惟正《声乐学基础》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7月
3、 赵振民《声乐理论与教学》上海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2年3月
王虎- 帖子数 : 263
注册日期 : 09-12-01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