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规律研究
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规律研究
浙江省衢州学院教育系
一、问题的提出
青年教师是教师队伍的新生力量,在学校教育和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并对学校将来的发展乃至整个教育改革的成败起决定作用。据我们对衢州市37 所城乡初中的调查,有28 %的青年教师在适应教学工作上存在困难,达不到教准确、讲清楚的基本要求;52 %的青年教师基本胜任教学工作,但教法单一,效果欠佳;另外20 %的青年教师能够顺利适应工作,效果优良,但也存在知识结构不合理,教学观念不够新颖等问题。本篇研究的对象为35 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已占教师总数的65 %以上,抓紧培养青年教师,促使他们专业成长,成为骨干和优秀教师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紧迫任务。
二、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
从2005 年3 月至12 月,运用文献研究法研究了中外有关现代教师的素质构成、优秀教师的基本特征等资料,以及各地中小学关于培养提高教师素质的经验总结材料。
2. 问卷调查法
于2005 年4 月,对衢州市37 所城乡初中的青年教师(年龄35 周岁以下) 进行了“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规律研究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调查表166 份,回收148 份,实际回收率89 % ,其中有效问卷141 份,有效率95 %。
3. 个案研究法
在2005 年10 月至2006 年2 月,对具有青年教师典型特征的青年教师进行了个案研究。我们选择了省教坛新秀衢州市某学校陈某作为个案研究对象,多次对陈老师进行了访谈,研究了陈老师的经验总结材料和论文。同时,从他的同事、所教学生中进一步了解情况。对陈老师的典型特征做了全面深入的考察分析,追寻其成长轨迹,探索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规律。
三、研究结果分析
1. 调查结果
统计结果表明,从初中青年教师成长的内部因素看,他们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教书育人工作中投入了很大的精力,都期望自己的工作有出色的成效。85 %的人认为自己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73 %的人认为自己具有教师的人格特征,92 %的人认为自己在热爱学生、为人师表方面表现出色。不足之处是知识更新慢,从事教育科研的能力不强。从影响青年教师成长的外部因素看“,领导的关心理解”、“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健全的规章制度”、“优良的校风”、“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尊师重教风气”、“合适的业务培训”等方面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对青年教师的顺利成长产生了影响。调查结果也显示存在许多不利于青年教师成长的消极因素:有67 %的青年教师认为自己的收入、生活条件在当地属于中下水平,45 %的人认为当地尊师重教风气比较差。
2. 影响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因素
从“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规律研究问卷调查”第二项“影响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最大因素”的调查结果中,进行加权统计,即每份调查中,被列为第一位的项目计10 分,第二位计9 分,第三位计8分。排在前10 位的项目及所得分数统计结果见表1。
表1中数据表明,影响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因素可归结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排在1,3,4,5,6,7和8位,累计得分4582分,青年教师成长的内因是“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和“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客观因素排在2,9和10位,累计得分1682分,其中“领导的培养和指导”是青年教师成长的保证。两种因素互相制约、互相影响,构成了青年教师成长的关键因素。加速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提高,必须把握这一规律。
3. 青年教师专业成长阶段
研究结果表明,有77%的青年教师认同个体的成长客观上存在一个由不适应到适应,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青年教师素质不断提高,教学能力日趋完善,并逐步形成具有个性特色的教学风格。青年教师的成长水平取决于自身内在素质和良好外部环境因素的合理结合,其中主观因素起着关键作用。青年教师成长过程呈现出阶段性的特点,从一名大学毕业生走上教育工作岗位,到成长为一名业务上崭露头角的教师,一般要经历探索期、适应期、成长期和成熟期四个阶段:
(1) 探索期。表现为对工作充满幻想,兴趣和情绪不稳定,心理上倾向于尽快熟悉环境和工作对象,工作上模仿有经验教师的教学模式,但又有较强的施展特长和才能的愿望,一般需要经历1年时间。
(2) 适应期。在角色心理上完成了从学生到教师的过渡,全面进入教师的角色,业务兴趣和情绪趋于稳定,能根据一般模式顺利组织教学活动,但还缺乏灵活性和创造性,一般要经历2~3 年。
(3) 成长期。能得心应手依照常规组织教学活动,基本做到教书育人结合,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结合。教学设计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效果较明显,但还不够稳定,有一定的随意性,一般要经历2~3 年。
(4) 成熟期。善于总结经验,不断开拓创新,能切实有效地运用多种教育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出色。开始形成自己的再一次飞跃性提高,成为学校的骨干力量,在一定范围内发挥重要作用。
四、讨论和建议
根据以上规律,加速初中骨干教师的培养和提高一方面要强化行政管理手段,从政治、业务、生活各方面理解、关心、指导帮助;另一方面需要从各地师资队伍现状出发,广泛调研,制定规划,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分类指导,按需施教,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和帮助,才能收到实效,尽快构建素质优良、业务精湛的初中骨干教师队伍。具体讲,应着重抓好以下的工作:
1.抓住“关键期”,引导“初为人师”者尽快进入教师角色
新教师从高校到中学,由学生成为教师,有一个角色转换过程,能否尽快进入角色,第一年是关键。新教师一进校门,就应该对他们进行师德教育,促使新教师真正理解,自觉遵守教师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进一步明确教师的权利、义务、法律责任,强化教书育人责任意识;向他们介绍学校的历史、现状及优良传统,增强爱事业、爱学校、爱学生的思想感情;向他们介绍所任学科的课程标准、教材以及备课、上课、辅导、批改、考核评价等基本教学常规,向他们提出胜任教学必须的基本功要求来规范教学行为;组织他们拜师学艺,向优秀教师和优秀班主任学习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经验,使新教师尽快熟悉各项教学工作基本环节,减少盲目探索的时间。
2.抓实“适应期”,帮助“初步成型”者尽快达到合格标准
在青年教师初步入门基本适应教师角色后,要向他们及时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要进一步强化师德教育,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人,用先进形象带动人,用正确舆论引导人,激发青年教师的爱岗、敬业、***意识。实践证明,一名教师在学历合格的前提下,事业心、责任感的强弱,直接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的优劣,所以,帮助青年教师牢固树立敬业、勤业、乐业、精业意识,激发起争当名师的热情和愿望,是促使他们自身素质不断发展完善的巨大驱动力。另一方面,要着重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能力,组织他们开展观摩教学、课堂评估、教学经验交流等活动,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途径和方法,向他们提供教改信息,介绍教育教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开展体现学科特点的基本功训练,组织他们定期总结汇报,交流心得体会,明确自己工作中的优点与不足,创造条件让青年教师出去参观学习交流,开阔眼界,掌握教研动态,尽快成为一名称职的教师。
3.抓紧“成长期”,促使“基本成器”者尽快脱颖而出
研究表明,新教师在经历2~3年时间的业务快速提高后,便进入“高原状态”———教育教学模式相对稳定,各方面进步明显减慢,业务水平停步不前,有些教师甚至停留在原有水平上几十年一成不变,难以有新的突破。而优秀教师的成长历程证明,只要内心具有被理智充分认同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当一名优秀教师的职业理想,并舍得为此付出艰苦努力,就能迅速摆脱“高原现象”,不断超越自我,造就事业辉煌。所以要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充分激发他们立志成才的动机,非常必要。应给他们树立教书育人的典型榜样,使他们学有模范、做有标准、赶有目标。同时,加强新教师的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学历档次,并开展“听课—说课—上课—评课”等教学实践活动;创造条件让他们参与或主持各种教研活动;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竞赛;提高他们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引导他们积极投身学校教改和新课程实践活动;健全各项考核激励措施,通过各项有力的措施和富有实效的活动,促使青年教师崭露头角。
4.抓准“成熟期”,激励“基本成才”者进入更高境界
青年教师通过几年努力,很快成为学校的业务骨干,容易滋生功成名就、志得意满的心态,受这种心理支配,往往变得骄傲自大,目空一切、固步自封,导致业务素质下降。所以有一定成绩的青年骨干教师同样需要合适的引导和帮助。首先,创设条件,让他们参加各种提高业务的进修培训,以便掌握学科发展动态和教改信息,更新知识结构和教育观念,能清醒地意识到学无止境,教法常新,教师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面对知识经济时代和终身学习社会,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投身到教育改革中,才能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其次,鼓励他们积极开拓,不断创新,为他们参加学术研究、承担科研课题著述提供良好环境,帮助他们正确定位,提高科研水平,形成具有个人魅力的教学风格。再次,帮助他们总结、提炼实践经验,发现问题完善使得个人业务素质趋于成熟,以及提高个人的教育理论修养。最后,帮助他们总结推广成功经验,使骨干教师在更大范围内发挥作用,带动教师素质的提高,通过以上各种措施促使青年教师尽快跻身名师的行列。
一、问题的提出
青年教师是教师队伍的新生力量,在学校教育和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并对学校将来的发展乃至整个教育改革的成败起决定作用。据我们对衢州市37 所城乡初中的调查,有28 %的青年教师在适应教学工作上存在困难,达不到教准确、讲清楚的基本要求;52 %的青年教师基本胜任教学工作,但教法单一,效果欠佳;另外20 %的青年教师能够顺利适应工作,效果优良,但也存在知识结构不合理,教学观念不够新颖等问题。本篇研究的对象为35 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已占教师总数的65 %以上,抓紧培养青年教师,促使他们专业成长,成为骨干和优秀教师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紧迫任务。
二、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
从2005 年3 月至12 月,运用文献研究法研究了中外有关现代教师的素质构成、优秀教师的基本特征等资料,以及各地中小学关于培养提高教师素质的经验总结材料。
2. 问卷调查法
于2005 年4 月,对衢州市37 所城乡初中的青年教师(年龄35 周岁以下) 进行了“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规律研究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调查表166 份,回收148 份,实际回收率89 % ,其中有效问卷141 份,有效率95 %。
3. 个案研究法
在2005 年10 月至2006 年2 月,对具有青年教师典型特征的青年教师进行了个案研究。我们选择了省教坛新秀衢州市某学校陈某作为个案研究对象,多次对陈老师进行了访谈,研究了陈老师的经验总结材料和论文。同时,从他的同事、所教学生中进一步了解情况。对陈老师的典型特征做了全面深入的考察分析,追寻其成长轨迹,探索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规律。
三、研究结果分析
1. 调查结果
统计结果表明,从初中青年教师成长的内部因素看,他们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教书育人工作中投入了很大的精力,都期望自己的工作有出色的成效。85 %的人认为自己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73 %的人认为自己具有教师的人格特征,92 %的人认为自己在热爱学生、为人师表方面表现出色。不足之处是知识更新慢,从事教育科研的能力不强。从影响青年教师成长的外部因素看“,领导的关心理解”、“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健全的规章制度”、“优良的校风”、“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尊师重教风气”、“合适的业务培训”等方面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对青年教师的顺利成长产生了影响。调查结果也显示存在许多不利于青年教师成长的消极因素:有67 %的青年教师认为自己的收入、生活条件在当地属于中下水平,45 %的人认为当地尊师重教风气比较差。
2. 影响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因素
从“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规律研究问卷调查”第二项“影响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最大因素”的调查结果中,进行加权统计,即每份调查中,被列为第一位的项目计10 分,第二位计9 分,第三位计8分。排在前10 位的项目及所得分数统计结果见表1。
表1中数据表明,影响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因素可归结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排在1,3,4,5,6,7和8位,累计得分4582分,青年教师成长的内因是“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和“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客观因素排在2,9和10位,累计得分1682分,其中“领导的培养和指导”是青年教师成长的保证。两种因素互相制约、互相影响,构成了青年教师成长的关键因素。加速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提高,必须把握这一规律。
3. 青年教师专业成长阶段
研究结果表明,有77%的青年教师认同个体的成长客观上存在一个由不适应到适应,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青年教师素质不断提高,教学能力日趋完善,并逐步形成具有个性特色的教学风格。青年教师的成长水平取决于自身内在素质和良好外部环境因素的合理结合,其中主观因素起着关键作用。青年教师成长过程呈现出阶段性的特点,从一名大学毕业生走上教育工作岗位,到成长为一名业务上崭露头角的教师,一般要经历探索期、适应期、成长期和成熟期四个阶段:
(1) 探索期。表现为对工作充满幻想,兴趣和情绪不稳定,心理上倾向于尽快熟悉环境和工作对象,工作上模仿有经验教师的教学模式,但又有较强的施展特长和才能的愿望,一般需要经历1年时间。
(2) 适应期。在角色心理上完成了从学生到教师的过渡,全面进入教师的角色,业务兴趣和情绪趋于稳定,能根据一般模式顺利组织教学活动,但还缺乏灵活性和创造性,一般要经历2~3 年。
(3) 成长期。能得心应手依照常规组织教学活动,基本做到教书育人结合,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结合。教学设计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效果较明显,但还不够稳定,有一定的随意性,一般要经历2~3 年。
(4) 成熟期。善于总结经验,不断开拓创新,能切实有效地运用多种教育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出色。开始形成自己的再一次飞跃性提高,成为学校的骨干力量,在一定范围内发挥重要作用。
四、讨论和建议
根据以上规律,加速初中骨干教师的培养和提高一方面要强化行政管理手段,从政治、业务、生活各方面理解、关心、指导帮助;另一方面需要从各地师资队伍现状出发,广泛调研,制定规划,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分类指导,按需施教,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和帮助,才能收到实效,尽快构建素质优良、业务精湛的初中骨干教师队伍。具体讲,应着重抓好以下的工作:
1.抓住“关键期”,引导“初为人师”者尽快进入教师角色
新教师从高校到中学,由学生成为教师,有一个角色转换过程,能否尽快进入角色,第一年是关键。新教师一进校门,就应该对他们进行师德教育,促使新教师真正理解,自觉遵守教师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进一步明确教师的权利、义务、法律责任,强化教书育人责任意识;向他们介绍学校的历史、现状及优良传统,增强爱事业、爱学校、爱学生的思想感情;向他们介绍所任学科的课程标准、教材以及备课、上课、辅导、批改、考核评价等基本教学常规,向他们提出胜任教学必须的基本功要求来规范教学行为;组织他们拜师学艺,向优秀教师和优秀班主任学习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经验,使新教师尽快熟悉各项教学工作基本环节,减少盲目探索的时间。
2.抓实“适应期”,帮助“初步成型”者尽快达到合格标准
在青年教师初步入门基本适应教师角色后,要向他们及时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要进一步强化师德教育,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人,用先进形象带动人,用正确舆论引导人,激发青年教师的爱岗、敬业、***意识。实践证明,一名教师在学历合格的前提下,事业心、责任感的强弱,直接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的优劣,所以,帮助青年教师牢固树立敬业、勤业、乐业、精业意识,激发起争当名师的热情和愿望,是促使他们自身素质不断发展完善的巨大驱动力。另一方面,要着重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能力,组织他们开展观摩教学、课堂评估、教学经验交流等活动,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途径和方法,向他们提供教改信息,介绍教育教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开展体现学科特点的基本功训练,组织他们定期总结汇报,交流心得体会,明确自己工作中的优点与不足,创造条件让青年教师出去参观学习交流,开阔眼界,掌握教研动态,尽快成为一名称职的教师。
3.抓紧“成长期”,促使“基本成器”者尽快脱颖而出
研究表明,新教师在经历2~3年时间的业务快速提高后,便进入“高原状态”———教育教学模式相对稳定,各方面进步明显减慢,业务水平停步不前,有些教师甚至停留在原有水平上几十年一成不变,难以有新的突破。而优秀教师的成长历程证明,只要内心具有被理智充分认同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当一名优秀教师的职业理想,并舍得为此付出艰苦努力,就能迅速摆脱“高原现象”,不断超越自我,造就事业辉煌。所以要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充分激发他们立志成才的动机,非常必要。应给他们树立教书育人的典型榜样,使他们学有模范、做有标准、赶有目标。同时,加强新教师的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学历档次,并开展“听课—说课—上课—评课”等教学实践活动;创造条件让他们参与或主持各种教研活动;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竞赛;提高他们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引导他们积极投身学校教改和新课程实践活动;健全各项考核激励措施,通过各项有力的措施和富有实效的活动,促使青年教师崭露头角。
4.抓准“成熟期”,激励“基本成才”者进入更高境界
青年教师通过几年努力,很快成为学校的业务骨干,容易滋生功成名就、志得意满的心态,受这种心理支配,往往变得骄傲自大,目空一切、固步自封,导致业务素质下降。所以有一定成绩的青年骨干教师同样需要合适的引导和帮助。首先,创设条件,让他们参加各种提高业务的进修培训,以便掌握学科发展动态和教改信息,更新知识结构和教育观念,能清醒地意识到学无止境,教法常新,教师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面对知识经济时代和终身学习社会,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投身到教育改革中,才能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其次,鼓励他们积极开拓,不断创新,为他们参加学术研究、承担科研课题著述提供良好环境,帮助他们正确定位,提高科研水平,形成具有个人魅力的教学风格。再次,帮助他们总结、提炼实践经验,发现问题完善使得个人业务素质趋于成熟,以及提高个人的教育理论修养。最后,帮助他们总结推广成功经验,使骨干教师在更大范围内发挥作用,带动教师素质的提高,通过以上各种措施促使青年教师尽快跻身名师的行列。
牙齿- 帖子数 : 104
注册日期 : 09-12-10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