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体教结合是大趋势
实现体教结合是大趋势
新华网北京9月20日电题:实现体教结合是大趋势——中国体育系列述评之一
记者王镜宇、周慧敏
在不久前落幕的北京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在竞赛成绩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丰收。与此同时,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中国运动员的文化素质和退役之后的出路也在近几年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
北京体育大学副校长钟秉枢认为,实现体教结合是一种大的趋势,而且这方面的进程在北京奥运会之后将会加快。
北京奥运会结束之后,中国运动员的文化素质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关于运动员的学历问题有很多报道。与此同时,在最近召开的全国卫生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大学生和中小学生的健康和身体素质问题也得到高度关注。
钟秉枢说,中国运动员在北京奥运会上拿到很多金牌,但是有很多重点夺金项目在我国中小学中根本不开展,比如举重、跳水、射击等等;而在田径、游泳这些在中小学当中具有普及性的项目中,中国运动员成绩很不理想。也就是说,中国代表团获得的很多金牌是建立在举国体制这样一种特殊制度的基础上,而不是因为我们在这些项目中有着广泛基础。
在钟秉枢看来,金牌和项目基础的脱节是一种特殊状态,可它的确能起到为国争光和振奋人心的作用。但是,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逐步提高,老百姓越来越多地将目光投向全民健康问题,也会要求金牌和老百姓平常参与的项目更好地结合;中央也会更加关注老百姓的体质状况,各省市也会更加重视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和退役后的保障问题,今后家长们在是否把小孩送到体工队的时候也会有更多考虑。
因此,方方面面的变化将促使体育和教育更加有机地结合,培养更加全面的体育人才。
其次,教育领域的一些变化也有利于体教结合的进一步发展。
据悉,2007年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就明确在德育、智育、体育这“三育”中要以体育为突破口,真正推动素质教育。此前,中国的素质教育提了十几年,但是并未真正推动,因为学生的课业负担太重。
钟秉枢认为,体教结合的问题不仅牵涉我们经常提到的举国体制问题,其实跟教育也有很大关系。因为体教结合不光是运动员的体教结合,也涉及学生的体教结合。现在人们逐渐意识到,身体好是第一位的,如果忽略体质健康的问题后果很严重。
另外,在北京奥运会竞赛场馆中,有很多放在北京的高等院校。这样的布局对于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也会起到推动作用。教育和体育管理部门在1987年提出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设想,这是体教结合进入实质阶段的一个标志。
但是,迄今为止最初的目标并未实现。钟秉枢认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在操作上都没有真正把眼光放在培养为国争光的高水平运动员上。高校招收退役运动员的初衷很大程度上是“为校争光”,而体育管理部门考虑的则是为运动员解决出路问题。
下一步要考虑高校真正实现培养“为国争光”的运动员是否可行,这就牵涉到一系列的制度设计,也需要打破体育系统办教育的格局。在中国有很多业余体校,它们是体育系统内部办的,其教育是独立的一套体系,脱离了教育部门的管理,现在看来不能适应培养全面发展的运动员的要求。
目前,一些基层体校已经回归教育系统,其主管部门由体育部门回归教育部门,变化已经在发生之中。
真正要结合好训练和学习这两个目标,必须把运动员的训练由简单的“时间积累”变为以科学训练方法和手段为指导的“质的积累”,这样才能避免运动员因为“傻练”而耽误学业。
从这个角度而言,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原有的体育管理体制肯定要发生大的变化,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举国体制将会被放弃。在此前的政府机构改革中,体育管理由政府管理变成半官方的事业管理,今后还将进根据《体育发展改革纲要》进一步走向协会管理。在政府机构改革中,体育部门的改革还是很快的。
不过,从北京申奥成功到北京奥运会举办这段时间里,进程有所放慢,因为要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备战奥运会。但是,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全民体育以及学生体质等方面的矛盾已经凸现出来,大部制也是目前政府改革的主导方向。在这个大背景下,北京奥运会之后体育管理部门的改革肯定会加速。
在“后北京奥运会”时代,举国体制将被赋予新的内涵。首先,即便国家体育总局不存在,中国老百姓仍然会希望看到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升国旗奏国歌,也就是说奥运争光的目光仍然不会变。与此同时,举国体制不应只是在体育系统内部举全国之力,只举体育王国的“国”,而是应该把全国资源调动起来,真正实现体育和教育的有机结合。比如说,训练基地设在大学,运动员的训练时间相对精简,逐步走向边训练边学习。
钟秉枢认为,在政府机构改革中,肯定会尽量减少管理部门。如果体育和教育属于同一个部门管理,肯定会有利于体育和教育更好地融合。不过,不管怎么合并,中国奥委会肯定会继续独立存在,政府对体育的管理也会永远存在。
记者王镜宇、周慧敏
在不久前落幕的北京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在竞赛成绩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丰收。与此同时,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中国运动员的文化素质和退役之后的出路也在近几年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
北京体育大学副校长钟秉枢认为,实现体教结合是一种大的趋势,而且这方面的进程在北京奥运会之后将会加快。
北京奥运会结束之后,中国运动员的文化素质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关于运动员的学历问题有很多报道。与此同时,在最近召开的全国卫生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大学生和中小学生的健康和身体素质问题也得到高度关注。
钟秉枢说,中国运动员在北京奥运会上拿到很多金牌,但是有很多重点夺金项目在我国中小学中根本不开展,比如举重、跳水、射击等等;而在田径、游泳这些在中小学当中具有普及性的项目中,中国运动员成绩很不理想。也就是说,中国代表团获得的很多金牌是建立在举国体制这样一种特殊制度的基础上,而不是因为我们在这些项目中有着广泛基础。
在钟秉枢看来,金牌和项目基础的脱节是一种特殊状态,可它的确能起到为国争光和振奋人心的作用。但是,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逐步提高,老百姓越来越多地将目光投向全民健康问题,也会要求金牌和老百姓平常参与的项目更好地结合;中央也会更加关注老百姓的体质状况,各省市也会更加重视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和退役后的保障问题,今后家长们在是否把小孩送到体工队的时候也会有更多考虑。
因此,方方面面的变化将促使体育和教育更加有机地结合,培养更加全面的体育人才。
其次,教育领域的一些变化也有利于体教结合的进一步发展。
据悉,2007年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就明确在德育、智育、体育这“三育”中要以体育为突破口,真正推动素质教育。此前,中国的素质教育提了十几年,但是并未真正推动,因为学生的课业负担太重。
钟秉枢认为,体教结合的问题不仅牵涉我们经常提到的举国体制问题,其实跟教育也有很大关系。因为体教结合不光是运动员的体教结合,也涉及学生的体教结合。现在人们逐渐意识到,身体好是第一位的,如果忽略体质健康的问题后果很严重。
另外,在北京奥运会竞赛场馆中,有很多放在北京的高等院校。这样的布局对于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也会起到推动作用。教育和体育管理部门在1987年提出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设想,这是体教结合进入实质阶段的一个标志。
但是,迄今为止最初的目标并未实现。钟秉枢认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在操作上都没有真正把眼光放在培养为国争光的高水平运动员上。高校招收退役运动员的初衷很大程度上是“为校争光”,而体育管理部门考虑的则是为运动员解决出路问题。
下一步要考虑高校真正实现培养“为国争光”的运动员是否可行,这就牵涉到一系列的制度设计,也需要打破体育系统办教育的格局。在中国有很多业余体校,它们是体育系统内部办的,其教育是独立的一套体系,脱离了教育部门的管理,现在看来不能适应培养全面发展的运动员的要求。
目前,一些基层体校已经回归教育系统,其主管部门由体育部门回归教育部门,变化已经在发生之中。
真正要结合好训练和学习这两个目标,必须把运动员的训练由简单的“时间积累”变为以科学训练方法和手段为指导的“质的积累”,这样才能避免运动员因为“傻练”而耽误学业。
从这个角度而言,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原有的体育管理体制肯定要发生大的变化,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举国体制将会被放弃。在此前的政府机构改革中,体育管理由政府管理变成半官方的事业管理,今后还将进根据《体育发展改革纲要》进一步走向协会管理。在政府机构改革中,体育部门的改革还是很快的。
不过,从北京申奥成功到北京奥运会举办这段时间里,进程有所放慢,因为要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备战奥运会。但是,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全民体育以及学生体质等方面的矛盾已经凸现出来,大部制也是目前政府改革的主导方向。在这个大背景下,北京奥运会之后体育管理部门的改革肯定会加速。
在“后北京奥运会”时代,举国体制将被赋予新的内涵。首先,即便国家体育总局不存在,中国老百姓仍然会希望看到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升国旗奏国歌,也就是说奥运争光的目光仍然不会变。与此同时,举国体制不应只是在体育系统内部举全国之力,只举体育王国的“国”,而是应该把全国资源调动起来,真正实现体育和教育的有机结合。比如说,训练基地设在大学,运动员的训练时间相对精简,逐步走向边训练边学习。
钟秉枢认为,在政府机构改革中,肯定会尽量减少管理部门。如果体育和教育属于同一个部门管理,肯定会有利于体育和教育更好地融合。不过,不管怎么合并,中国奥委会肯定会继续独立存在,政府对体育的管理也会永远存在。
牙齿- 帖子数 : 104
注册日期 : 09-12-10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