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探究学习案例——地震
网络环境下探究学习案例——地震
一 、课前准备设计
1.教学模式
“拾荒者”教学模式
2.课堂教学背景
(1)教材分析:本课题是高二年级地理“岩石圈与地壳的变动”中的必学内容,按照大纲要求,本节课学生应该知道地震按成因的分类,震源、震源深度、震中、震中距的含义,理解地震震级与烈度概念的联系与区分,知道地震的主要分布与地震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学生分析:学生是普通高中高二年级平行班的学生,在本节课之前,他们已经学习了“地壳的变化”、“褶皱”、“断层”和“火山”知识,并且能基本掌握;他们能较熟练地进行网络搜索,也具有一 定的信息归纳整理能力;本班学生层次相差不是很大,但形象思维欠缺。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地震按成因的分类;掌握震源、震源深度、震中、震中距的含义;理解地震震级与烈度概念的联系与区分;知道地震的主要分布与地震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能力目标:自主学习能力;科学探究能力;资料的搜寻、归纳和提炼等相关的信息处理能力,特别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树立爱护地球的观念。
4.重点
地震震级与烈度的含义
5.难点
如何利用网络进行探究学习
6.设计理念
建构主义理论——为学生的学习而设计
7.教学策略
第一 部分为基础性学习,即按课程标准的要求,掌握理解基本知识。这部分内容采取以下方法:向学生提出学习任务;告之学习方法;引领学生网上查阅资料,自主学习;通过在线测试,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
第二部分为拓展性学习,即在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发生地震的深层原因作一 思考,通过网络资源和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8.设施需求
教师机和学生用机相互联网的多媒体网络教室。
二、教学过程设计
1.问题抢答,复习旧知识
观看FLASH动画,抢答问题:褶皱的基本形态?褶皱的野外考察依据?断层的基本形态?
2.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观看“地震”视频,让学生有一 个感官的认识,并请同学讲述曾经感受过的地震。教师总结:岩石圈自形成以来,受内、外力作用,不停地变动着;内力作用的表现主要为褶皱、断层、火山、地震,象褶皱、断层都是经过长时间的地质演化形成的,而短时间的地壳运动就是火山、地震。
3. 课内外自主学习,了解地震
教师布置任务,让学生根据表格自主学习,从课本和相关网络资源里找到答案。
问题1:地震引起的灾害?
问题2:有关地震的四个概念:震源、震源深度、震中、地震波?
问题3:衡量地震大小的尺子?
问题4:全球的地震分布?
问题5:我国的地震分布?
http://www.kepu.com.cn/gb/earth/quake/
http://www.sbsn.net/index.html
4. 学习效果即时反馈,教师进行总结。
5. 根据网络资源,教师将课堂重点知识”地震震级与烈度的含义”巩固加深。
6. 学生通过网络资源搜索,然后小组讨论上海市防震减灾工作的举措和意义,引导学生对发生地震的深层原因作一 思考,例如人工地震的种种。
7. 网上游戏:如何防震?提高学生在自然灾害下的自我保护意识。
http://www.kepu.com.cn/gb/earth/quake/flash/quake.html
8. 课堂作业:网上地震EQ,对教学效果进行检验。
http://www.webhospital.org.tw/eqquake/faq2.html?yes=0
9. 通过演示文稿进行课堂小结。
10.课后作业:通过网络搜集近两年来国内发生的破坏性地震资料,并分析其成因和所处的地震带;通过网络搜集在城市环境下的新的地震灾害表现。
三、教学后记
按照传统教学方法,本节课应以教师讲授为主:在讲解按成因的地震主要分类与构成地震成因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图了解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等要素的含义,然后引入教学重点:地震震级与烈度的含义,世界主要地震带的分布。这种方法的教学效果是教师将教学知识满堂灌输给学生,学生感到知识的理论性和空洞性,所以没有学习的兴趣,更谈不上自己进行积极思考和科学探究,并且对于本节课的重难点“地震震级与烈度的含义”也没有感性的认识,这种知识的接受是很被动的,也不能真正从学习能力上锻炼学生。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给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基于信息技术的学科课程整合必须发挥最大的潜力,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课堂教学应该逐步从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多样化教学模式,教师应从知识的讲授者逐步转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学生应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逐步转变为主动的探究者和创造者。根据建构主义理论,课堂开始首先播放一 段地震的视频给学生造成感官上的冲击,然后请同学就各自所知道的地震常识进行表述,这样学生的兴趣一 下就被调动起来;接着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在相关网页里寻找答案,这就是一 个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探索的过程;探索的结果要让学生进行即时的反馈,教师进行总结和指导,紧跟着教师进一 步将本堂课的重点”地震震级与烈度的含义加以总结和升华,最后让学生通过网络资源搜索,然后小组讨论上海市防震减灾工作的举措和意义,引导学生对发生地震的深层原因作一 思考,那么这就是培养学生的一 种科学探究能力,也能发挥不同层次学生的思考力度,而且通过我们生活着的城市的研究,让学生感到亲切感,并且在对发生地震的深层原因作思考的同时,树立一 种爱护地球、爱护环境的观念。为了进一 步的进行拓展,让学生进行一 个网上小游戏“如何防震?”提高学生在自然灾害下的自我保护意识。本堂课的学习效果检验通过一 种网上地震EQ的方式来进行,这样就将紧张的检验变的生动有趣,并且这种检验是一 个互动的过程,检验效果能当堂反馈。因为课堂新知识的获得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知识可能不够系统化,所以课堂总结用演示文稿来进行,让学生跟随演示文稿的播放将自己的知识进行回顾和系统化。为了进一 步将知识进行拓展,第一 在自主学习环节中,设置了通过网络资源搜索,然后小组讨论上海市防震减灾工作的举措和意义,引导学生对发生地震的深层原因作一 思考,例如人工地震的种种。其次布置了课后作业:通过网络搜集近两年来国内发生的破坏性地震资料,并分析其成因和所处的地震带;通过网络搜集在城市环境下的新的地震灾害表现。
通过本堂课发现学生学习兴趣大增,并且除了极个别的同学,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完成基础知识的掌握,而在研究性学习中,大家都能积极思考,有少数同学的见解比较深刻。但在教学中有一 个问题,学生在网络资源的信息处理搜集和归纳环节中水平参差不齐,这说明学生的信息技术素质还有待提高。
参考文献
[1]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高中地理教学参考》(二年级第一 学期),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5
[2]http://www.nettime.net.cn/
[3] http://218.4.152.202/xwuyan/xinwen/newsxp2.0/
[4] http://www.kepu.com.cn/gb/earth/quake/
[5] http://www.sbsn.net/index.html
[6] http://www.webhospital.org.tw/eqquake/faq2.html?yes=0
[7] http://www.pudong-edu.sh.cn/gyf/
1.教学模式
“拾荒者”教学模式
2.课堂教学背景
(1)教材分析:本课题是高二年级地理“岩石圈与地壳的变动”中的必学内容,按照大纲要求,本节课学生应该知道地震按成因的分类,震源、震源深度、震中、震中距的含义,理解地震震级与烈度概念的联系与区分,知道地震的主要分布与地震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学生分析:学生是普通高中高二年级平行班的学生,在本节课之前,他们已经学习了“地壳的变化”、“褶皱”、“断层”和“火山”知识,并且能基本掌握;他们能较熟练地进行网络搜索,也具有一 定的信息归纳整理能力;本班学生层次相差不是很大,但形象思维欠缺。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地震按成因的分类;掌握震源、震源深度、震中、震中距的含义;理解地震震级与烈度概念的联系与区分;知道地震的主要分布与地震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能力目标:自主学习能力;科学探究能力;资料的搜寻、归纳和提炼等相关的信息处理能力,特别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树立爱护地球的观念。
4.重点
地震震级与烈度的含义
5.难点
如何利用网络进行探究学习
6.设计理念
建构主义理论——为学生的学习而设计
7.教学策略
第一 部分为基础性学习,即按课程标准的要求,掌握理解基本知识。这部分内容采取以下方法:向学生提出学习任务;告之学习方法;引领学生网上查阅资料,自主学习;通过在线测试,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
第二部分为拓展性学习,即在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发生地震的深层原因作一 思考,通过网络资源和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8.设施需求
教师机和学生用机相互联网的多媒体网络教室。
二、教学过程设计
1.问题抢答,复习旧知识
观看FLASH动画,抢答问题:褶皱的基本形态?褶皱的野外考察依据?断层的基本形态?
2.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观看“地震”视频,让学生有一 个感官的认识,并请同学讲述曾经感受过的地震。教师总结:岩石圈自形成以来,受内、外力作用,不停地变动着;内力作用的表现主要为褶皱、断层、火山、地震,象褶皱、断层都是经过长时间的地质演化形成的,而短时间的地壳运动就是火山、地震。
3. 课内外自主学习,了解地震
教师布置任务,让学生根据表格自主学习,从课本和相关网络资源里找到答案。
问题1:地震引起的灾害?
问题2:有关地震的四个概念:震源、震源深度、震中、地震波?
问题3:衡量地震大小的尺子?
问题4:全球的地震分布?
问题5:我国的地震分布?
http://www.kepu.com.cn/gb/earth/quake/
http://www.sbsn.net/index.html
4. 学习效果即时反馈,教师进行总结。
5. 根据网络资源,教师将课堂重点知识”地震震级与烈度的含义”巩固加深。
6. 学生通过网络资源搜索,然后小组讨论上海市防震减灾工作的举措和意义,引导学生对发生地震的深层原因作一 思考,例如人工地震的种种。
7. 网上游戏:如何防震?提高学生在自然灾害下的自我保护意识。
http://www.kepu.com.cn/gb/earth/quake/flash/quake.html
8. 课堂作业:网上地震EQ,对教学效果进行检验。
http://www.webhospital.org.tw/eqquake/faq2.html?yes=0
9. 通过演示文稿进行课堂小结。
10.课后作业:通过网络搜集近两年来国内发生的破坏性地震资料,并分析其成因和所处的地震带;通过网络搜集在城市环境下的新的地震灾害表现。
三、教学后记
按照传统教学方法,本节课应以教师讲授为主:在讲解按成因的地震主要分类与构成地震成因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图了解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等要素的含义,然后引入教学重点:地震震级与烈度的含义,世界主要地震带的分布。这种方法的教学效果是教师将教学知识满堂灌输给学生,学生感到知识的理论性和空洞性,所以没有学习的兴趣,更谈不上自己进行积极思考和科学探究,并且对于本节课的重难点“地震震级与烈度的含义”也没有感性的认识,这种知识的接受是很被动的,也不能真正从学习能力上锻炼学生。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给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基于信息技术的学科课程整合必须发挥最大的潜力,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课堂教学应该逐步从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多样化教学模式,教师应从知识的讲授者逐步转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学生应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逐步转变为主动的探究者和创造者。根据建构主义理论,课堂开始首先播放一 段地震的视频给学生造成感官上的冲击,然后请同学就各自所知道的地震常识进行表述,这样学生的兴趣一 下就被调动起来;接着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在相关网页里寻找答案,这就是一 个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探索的过程;探索的结果要让学生进行即时的反馈,教师进行总结和指导,紧跟着教师进一 步将本堂课的重点”地震震级与烈度的含义加以总结和升华,最后让学生通过网络资源搜索,然后小组讨论上海市防震减灾工作的举措和意义,引导学生对发生地震的深层原因作一 思考,那么这就是培养学生的一 种科学探究能力,也能发挥不同层次学生的思考力度,而且通过我们生活着的城市的研究,让学生感到亲切感,并且在对发生地震的深层原因作思考的同时,树立一 种爱护地球、爱护环境的观念。为了进一 步的进行拓展,让学生进行一 个网上小游戏“如何防震?”提高学生在自然灾害下的自我保护意识。本堂课的学习效果检验通过一 种网上地震EQ的方式来进行,这样就将紧张的检验变的生动有趣,并且这种检验是一 个互动的过程,检验效果能当堂反馈。因为课堂新知识的获得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知识可能不够系统化,所以课堂总结用演示文稿来进行,让学生跟随演示文稿的播放将自己的知识进行回顾和系统化。为了进一 步将知识进行拓展,第一 在自主学习环节中,设置了通过网络资源搜索,然后小组讨论上海市防震减灾工作的举措和意义,引导学生对发生地震的深层原因作一 思考,例如人工地震的种种。其次布置了课后作业:通过网络搜集近两年来国内发生的破坏性地震资料,并分析其成因和所处的地震带;通过网络搜集在城市环境下的新的地震灾害表现。
通过本堂课发现学生学习兴趣大增,并且除了极个别的同学,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完成基础知识的掌握,而在研究性学习中,大家都能积极思考,有少数同学的见解比较深刻。但在教学中有一 个问题,学生在网络资源的信息处理搜集和归纳环节中水平参差不齐,这说明学生的信息技术素质还有待提高。
参考文献
[1]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高中地理教学参考》(二年级第一 学期),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5
[2]http://www.nettime.net.cn/
[3] http://218.4.152.202/xwuyan/xinwen/newsxp2.0/
[4] http://www.kepu.com.cn/gb/earth/quake/
[5] http://www.sbsn.net/index.html
[6] http://www.webhospital.org.tw/eqquake/faq2.html?yes=0
[7] http://www.pudong-edu.sh.cn/gyf/
牙齿- 帖子数 : 104
注册日期 : 09-12-10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