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学论坛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唐山市高三政治教师教研高考经验交流会材料

向下

唐山市高三政治教师教研高考经验交流会材料 Empty 唐山市高三政治教师教研高考经验交流会材料

帖子  Admin 周四 10 十二月 2009 - 17:19

唐山市高三政治教师教研高考经验交流会材料
 


扎实肯干、研究创新、开拓新路
—— 2005年高考备考经验谈

扎实肯干、研究创新、开拓新路
玉田县林南仓中学:杨付兴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我校林南仓中学在2005年高考中第二次蝉联唐山市区片高中第一 名,第七次荣获“唐山市高考强校”的美誉,文科二批本科上线74人,文科应届二批本科上线48人,文综成绩在唐山市区片高中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对于一 所普通的高中来说实属不易,成绩的取得是各级领导关怀和指导的结果,是我校老师精诚团结的结晶,是全体学生拼搏努力的收获。回首一 年来复习备考的艰苦历程,有欢歌笑语,也有辛酸教训,在今天这个大家都满负收获的时刻,把我的高三复习备考的一 些做法和体会总结出来,与同仁老师一 起切磋和交流。
一 、领悟说明,研究高考,把握方向
高三的复习备考不是黑天摸路,而是需要一 盏明灯指明方向,那么《高考说明》就为我们复习备考指明了方向。《高考说明》介绍了高考考试范围和要求,尤其是2005年的《高考说明》打破了以往混乱不明的能力要求,进一 步明确各层次不同的能力要求,研究这些对于我们老师来说无疑是第一 任务。在学校领导的组织下,我与谢立娟老师,共同学习,共同研究,共同想策略,详细研究考试说明,在与往年考试说明对比的前提下,细化考点,每个考点涉及到哪些重点知识,重点关注今年新增的考点,找到教材依据,这些首先要做到心中有数,并在平时的教学中顺理成章的加进去。同时写出学习心得,指导以后自己的教学,以便更好的发挥《高考说明》在高考备考中的作用。
高考是指挥棒,那么高考试题就是蓝本和规划图。因此,我把自文综考试开始以来的几年文综试题拿来研究,分析试题的特点、考点的分布变化,试题的难易度层次等等,也写出分析学习体会,并结合我校实际、学生特点和《高考说明》,制定复习备考的计划。现在的高考试题的命题越来越重视能力的培养,更加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把握和理解的灵活性、发散性,注重考察人与自然、社会的辨证统一 和和谐发展,注重考察对人文现象和精神的理解和评价,这些都是指导复习备考的精髓和主导思想,要把这些思想逐渐融会到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对每个考点都按照高考的要求进行复习和训练,使学生巩固了基础,又明确了高考要求和方向,为高考的复习备考掌好了舵。
二、砸实基础,注重整合,构建网络
因为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是力求灵活、新颖、稳中求变,所以高考题让人无法妄加揣测,惟有抓好基础,才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政治科高考在试卷中所强调的关注现实生活、发挥创新意识的要求也是建立在对知识扎实掌握的基础上。把夯实基础知识作为整个高考复习的第一 要务,对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就是能力,所以抓好基础,既能保证高考中占80%的基础题、中档题的得分率,又使提高能力成为可能。要想成绩好,基础知识最重要这句话很正确。抓基础必须重视知识的记忆,俗话说,学习的过程就是记忆的过程,没有记忆就没有知识和能力。“不怕难题不得分,就怕每题被扣分”,说明了对教材基础知识落实的重要性。例如:2005年试卷第39题第(7)题,考查我国提倡的国际新秩序的内容,考生如果没有准确的记忆,是肯定答不好的。记忆的过程,就是外在知识不断理解和内化的过程,厚积才能薄发,否则,能力、运用就成了空谈。教师讲了多少并不重要,关键是看学生掌握了多少,所以复习越到最后,教师越应狠抓落实,越应为学生创造抓落实的时间,真正让学生做到对“双基”融会贯通。
在复习过程中,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高考试题的设计往往定位在知识和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和各类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上,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在第一 轮复习中我对课本知识细分为五个层次,即课题——节题——框题——问题——问题阐述,形成教材的知识网络,学会归纳总结知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帮助学生构建起科学的知识体系。对于规定的知识内容,不能仅仅满足于简单的记忆,还要挖掘它们的内在联系、弄清每个知识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所处的地位,拓宽学生捕捉答案的范围。比如《经济常识》中的《宏观调控》部分的复习,除要弄清课本中有关宏观调控的原因、任务、作用和手段外,还要进行拓展:宏观调控的对象 经济现象和行为 主体(人、国家)、客体(市场经济本身),在小范围内辐射学科内知识。在第二轮复习中本着解决问题的目的,将知识进行必要的拆分、加工和重组。做好“知识整合”,实施“立体复习”,打破教材原有顺序和框架结构,优化组合教材知识,跨框、节、课甚至跨知识体系地进行知识梳理。例如,对于《哲学常识》的学习,根据各个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加以梳理,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从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观和价值观四个方面来把握,然后再从宏观上形成对哲学知识的整体印象,帮助学生真正做到融会贯通。由于学校改善了教学条件,上了多媒体。老师们改变了过去那种枯燥的教学模式,加大了教学容量,更好的做到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由备课组长牵头,大家轮流制作课件,达到一 种资源共享的效果。我重视了对知识的挖掘,特别是主干知识的内在联系,把一 些看起来不相干的知识加以归类,使之网络化、序列化和专题化,提高学生从变化中找不变,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
三、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
高考复习基本上都是三轮复习法,各轮复习有各轮复习的侧重点。同时学生的能力和水平也不是一 朝一 夕形成和提高的,所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解题能力的培养并不是彼此孤立的。我主张适当打破常规的一 二轮复习的界限,要在一 轮基础知识的复习中,一 方面是为解题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做铺垫,另一 方面就是在基础知识复习中自然而然的提高学生的能力。在这个时期,按课本章节复习基础知识是重点,按部就班,不慌不乱,不打折扣,不跃进,按照低起点、小台阶、勤反复的原则,组织课堂教学,力求学生掌握到位。同时也不能忽视学生能力的提高,复习到某一 个知识点时,要联系学科内相关知识,从而使学生在头脑中构建一 定范围的知识网络,引导学生能够进行学科内知识的综合,当涉及到重大的时政问题时,让学生努力回顾课本知识,让学生充分的回到课本中去,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二轮专题复习时,主要任务是大跨度的构建知识网络和专项训练,提高能力,但要以基础知识为铺垫,要牵、带、引、砸基础知识,有些老师曾经片面的认为专题学习的时间短、任务重,基础知识已经复习过了,只花大力气讲时政热点,不分主次的讲了很多热点问题,眉毛胡子一 把抓,其实是不当的,这样容易使学生更加迷惑,还没时间顾及课本知识,事倍功半。二轮复习必须做到用专题巩固基础知识,在增加知识容量、跨度和解题能力的同时,必须让学生回归课本知识,加强异步练习和旧知识的滚动,加深、巩固课本基础知识,真正做到在静态中提高能力,在动态中巩固基础,切实做到动静结合。
四、整理总结,日纠一 错,优化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助推器,因此,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也应该是高三复习备考的一 个重要方面。高三的学习任务量大,内容比较多,学生往往不重视小节,从而使学过的知识掌握不牢或重复犯同一 错误。我觉得要想让学生细心,老师首先得细心,要想让学生改掉一 个不良习惯,老师必须得改掉一 个不良习惯。所以,在开学初,我就要求每个学生要准备一 个随时整理知识和方法的笔记本,要求学生要把老师所讲的重要知识、重要方法和规律及时进行整理,要留心、要细心,做个有心人,充分的调动学生自己进行整理总结,培养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根据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补充和拓展自己的知识体系,总结出自己的学习体会。同时,在平时的测练中,通过试题的检测,学生自己会发现各种问题以及学到在课本中无法涉及到的知识和技能技巧,这也是整理总结的一 个重要方面。一 年下来,每个学生都整理了一 个厚厚的本子,这无疑是学生复习的重要依据和参考,效果很好。
学习要反思,学习只有在不断的否定中才能知不足,才能更加进步。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和不良的学习习惯是正常的,也是允许的,作为老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找不足,找问题,告诫学生问题的危害,应该如何去做。我很重视学生这方面的纠正和提示,我要求学生要做到每天一 反思,一 天纠一 错,强化习惯。在平时的基础知识复习课中,在引导线索、讲清知识的同时,不忘纠正学生在掌握的过程中所存在的知识理解上的错误,在讲评课中,做到既纠正学生掌握知识错误外,还要纠正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一 些非智力因素方面造成的失分,如:审题不清、表达不规范等。当然,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很多,抓住重点的、普遍的、经常性的,经常提示学生,关键是引导学生能够自查、自检和自改,内化和优化自己的学习习惯,这会使你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五、传授方法,逆向思维,内化能力
提高学生的能力是高三复习备考的一 条主线,任何阶段都不能放松,更不能忽视。学生的学习也是遵循认识的一 般规律,也是由对知识的感性认识逐渐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然后才能内化为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能力的培养不是一 日之功,是一 个长期积累和提高的过程。能力的培养要依靠坚实的基础,精准的测练,同时也要靠科学的方法和技能技巧,下面,我就几个方面谈谈我个人的做法:
1、历来政治试题的主观性试题是高考的重头戏,也是重点考查学生能力的准线,如何做好主观题,传授方法技巧是关键。在做主观题时,我本着学生答题的实际,重点培养学生审题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书面表达的能力,术语规范的能力等等,自己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给学生总结了如何做主观题的顺口溜:带问阅读目的明,基础再现先列清,断章 取义 总结法,关键词句是捷径。对照组织理据充,展、联、祥略把问盯,全面 工整 层次列,高分必然伴你行。这个顺口溜明确了学生在审题过程中应该如何把握设问:即设问的类型、设问的角度,设问的范围,设问的主体、设问的对象等方面,又明确了学生在组织答案过程中应该从哪些方面去组织,应该注意什么等,从而使学生明确了答主观题时的方法和技巧。
2、细化各种类型题应该如何去组织答案,教给学生答题的一 般规律,让学生自己运用一 般规律结合实际材料去作答,做到游刃有余,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比如,在2005年复习备考过程中,围绕某一 知识点作答的题目较多,我通过分析总结教给学生一 般的规律是:运用某个原理分析材料类
1)般设问形式:运用***(具体)原理或观点分析或认识***材料(或现象)。
2)作答策略:
第一 步:准确把握所给材料的含义。(前提)
第二步:在大脑中全面搜索或列出所用知识点的相关内容。(基础)
第三步:把所用知识点相关内容与材料含义结合,选出与材料意思一 致的原理或方法论(可能是一 部分,也可能是与之相关的全部内容)。.(关键)
第四步:答案组织形式为:原理+材料分析,注意层次性,必须要坚持材料与原理一 致,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应该说,我的学生在做这一 类型题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总而言之,老师的研究是学生学习的捷径,这一 点我的感触很深。
3、根据平时练过的相应问题,我能够把不同问题的答案重新组合,编制一 些新的题目,让学生从总体上回顾和把握这个问题,比如,在复习备考宏观调控时,过去也做过相应的题目,根据新的材料(略),先让学生从传统的设问方面去出题并解答,我又把过去练过的结合新材料编制了这样一 道题:用所学经济知识,说明国家是怎样进行宏观调控的?从而就把新旧问题结合在了一 起,启发了学生。
4、在讲热点专题时,涉及到材料与课本联结的部分时,我采取正向和逆向两个角度训练学生,我出题目让学生组织答案,我出答案让学生提出设问,从而使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训练思维。当然,我在平时的讲评课以及配练中,也常常使用这些方法,让学生自己自悟方法技巧,归纳形成适合自己的东西,提升学生的各种能力。
六、精选热点,讲练结合,注重迁移
不管是在一 轮复习还是二轮复习中,都要选择一 些具有代表性和重要性的时政热点进行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技巧能力的提高。尤其是在二轮复习过程中,充分利用我校先进的媒体资源,根据高考方向和要求的信息,精选一 些能够折射课本知识,又是高考中可能重点考查的时政热点问题,进行专题讲解。比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开展保持***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努力推进依法行政、关注“三农”问题、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安全生产、建设节约型社会红色旅游、东南亚海啸、东盟问题等。关注热点一 要,关注现实,关注人生,尤其要关注国内热点和经济类热点。二要对热点作多角度的立体探究,寻找与基础知识的结合点,切忌单一 肤浅,但不能片面追求热点的深度,要特别关注热点中基本、主要的结论和理论观点,进行必要的应用性练习,提高实战能力。重视热点之间、热点与考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把考点知识与热点知识相互揉和、渗透,特别在主观性的作答时要运用教材知识结合形势,补充具有说服力的时政观点。38题“三农”问题,39题中国与东盟关系,如果搞好这两个专题复习,考试时,就会得心应手。专题部分分别由背景材料的阐述,学科内知识的链结和专项训练三个部分组成。对背景材料尤其是涉及党和国家的重大政策性的材料,要进行有选择的讲解,并且有些是作为教材的补充部分是需要整理记忆的,比如:在讲解《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专题时,要对背景材料部分中的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背景、原因、举措和意义等进行分析,并要求学生要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更新和补充。学科内链结主要是把现实重大热点问题回归教材,与经济、哲学、政治的结合,切实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教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提升解题能力和技巧。专题训练题要精选、重组以及材料设问的变化,多角度进行思维训练和迁移,对于出现的问题要有针对性的讲解,总结规律,熟悉技巧、锻炼思维,还要组错题、组重点题,让学生再巩固和掌握,努力做到一 步一 个脚印,应该说效果是不错的。
七、学贵在疑,教贵在思,法贵创新
《论语》有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与学是一 个不断求新的过程,学生的学习不是一 个机械的添加过程,而是一 个不断质疑、不断反思、不断内化的过程。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常常要求学生学会质疑,让学生自己对课本知识,试题答案等进行质疑,培养学生自己拓深拓宽知识,开阔思路,灵活思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共性问题拿到课堂上共同研究、共同解决。教与学是一 个相互促进的过程,学生的学是老师教的任务,也是老师所面临的课题,我坚持教与学两促进,采用各种形式反思自己的教学情况,同时深刻思考自己的教学,为自己推陈出新增添了动力,比如:我根据平时的教学情况自制了定期调查反馈表,听取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包括知识讲解的深、浅度,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的运用技巧等,抽象的我努力把它通俗化,尽可能的符合学生的学习要求和接受能力,并且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知识和教的技巧,不断思考为学生的学创新技巧,使学生少走弯路,多出实效。确实是教与学有法,但无定法,那就要求我们老师创新自己的思路,创新自己的教法,研究新方法,跟上新的高考形势,通过几年来不断的摸索与创新,确实使自己在教学中成熟了起来,形成了自己的一 套路子,并且应用的效果较好。
八、团结协作,共商教法,集体教研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一 个人的精力和能力毕竟是有限的。要达到高考的要求,最好的完成计划任务,凭一 人之力往往很难做到。单打独斗、个人英雄的闭门造车工作方式在现今社会是越来越不可取了,反而团队的分工合作方式正逐渐被各企业认同。我校有比较好的团结协作意识和氛围,上至领导,下至同头老师,充分发挥集体备课、集体教研的优势,共同研究《高考说明》和教材,共同商定教法,甚至细致到每个知识点、每个习题和每个热点问题该怎样突破,怎样讲解,怎样把握,共同精选习题,共同讲评。并且我校为把集体智慧发挥出来,由每个学校领导负责一 科或几科的教研,一 周组织一 次或两次的教研活动,让每位教师都要发表自己的见解,新教师借鉴经验,老教师学习新观点,相互取长补短,形成统一 的意见然后再拍板走进课堂,从而就避免了知识讲解不到位、不全面等问题的出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时,政、史、地三科教师密切合作,共同商定结合点,使各科之间相互渗透,既培养学生综合的思维,又切实把综合的思想落实到实处,努力构建三科整体的知识体系。
以上是我在2005年高考备考中的点滴体会和总结,老师们也有自己很多很好的经验和做法,相互借鉴,如有不妥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指正!谢谢!

Admin
Admin

帖子数 : 376
注册日期 : 09-11-25

http://jinsz.cool5site.net

返回页首 向下

返回页首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