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学习方法
高一物理学习方法
刚刚步入高一 的学生又开始了新一 轮的学习与生活。当我个面对这些学生时,应该怎样去把高中物理知识教授给他们,让他们从容面对新的挑战?
一 、做好初、高中物理的衔接
高中物理难学,难就难在初中与高中衔接中出现的“台阶”。这个台阶存在于物理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方法与心理特点上。初中物理学习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大多是“看得见,摸得着”,而且常常与日常生活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大多属于生动的自然现象和直观实验为依据的具体的形象思维,较少要求应用科学概念和原理进行逻辑思维等抽象思维方式。初中物理练习题,要求学生解说物理现象的多,计算题一 般直接用公式就能得出结果。高中物理学习的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比初中有了很大的增加,研究的物理现象比较复杂,且与日常生活现象的联系也不象初中那么紧密。分析物理问题时不仅要从实验出发,有时还要从建立物理模型出发,要从多方面、多层次来探究问题。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抽象思维多于形象思维,动态思维多于静态思维,需要学生掌握归纳理,类比推理和演绎推理方法,特别要具有科学想象能力。
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普遍不能一 下子适应过来,都不,觉得高一 物理难学。如何搞好初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降低高初中的物理学习台阶;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渡过学习物理的难关,就成为我们高一 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
1.注意新旧知识的同化与顺应
同化是把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整合到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之中,认知结构得到丰富和扩展。顺应是认知结构的更新或重建,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已不能为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所容纳,需要改变原有模工或另建新模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以旧知识同化新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知识,顺利达到知识的迁移。高中教师应了解学生在初中已掌握了哪些知识,并认真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把高中教材研究的问题与初中教材研究的问题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顺利地利用旧知识来同化新知识,就降低了高物理学习的台阶。
许多事例表明,学生能够比较自觉地同化新知识,但往往不能自觉地采用顺应的认知方式。在需要更新或重建认知结构的物理新知识学习中,应及时顺应新知识更新认知结构。例如:初中物理中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有速度(速率)、路程和时间;高中物理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有速度、位移、时间、加速度等,其中速度位移和加速度除了有大小还有方向,是矢量。教师应及时指导学生顺应新知识,辨析速度和速率、位移和路程的区别,指导学生掌握建立坐标系选取正方向,然后再列运动学方程的研究方法。用新的知识和新的方法来调整、替代原有的认知结构。避免人为的“走弯路”加高学习物理的台阶。
2.加强直观教学
高中物理在研究复杂的物理现象时,为了使问题简单化,经常只考虑其主要因素,而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物理现象的模型,使物理概念抽象化。初中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往往感到模型抽象,不可以想象。针对这种情况,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多做一 些实验,多举一 些实例,使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来建立物理概念,掌握物理概念,设法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
3.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具体的物理问题,有时必须掌握一 些特殊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例如:解决力学中连接体的问题时,常用到:“隔离法”;对于不涉及系统内力,系统内各部分运动状态相同的物理问题,用“整体法”简便。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常常是上课听得懂、课本看得明,但一 解题就错,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物理知识理解不深,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指导。
高中物理题目类型多,方法灵活,用到初等数学的知识较多。教师在强化概念的同时,应精心准备每一 节习题课,为提高习题课的效率,在上习题课前可先将题目布置下去,先让学生做,并让他们争先恐后地想办法解题。每想好一 种办法便拿给大家看,实在想不出,就相互讨论。一 些有难度的题目上,学生常常争论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到上习题课时,学生们就特别专心,应算一 些题目课前没有做出来,但由于课前他们已经将题目思考多次,所以上课也特别容易理解和听得懂。还要引导学生归纳和总结,把课堂上的知识和方法消化吸收。
另外,对学生作业的批改要认真、仔细,批改作业时,一 看学生是否会做;二看学生是否认真做,书写是否规范、作图是否准确。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要集体更正,个别存在的问题个别更正,不合格的作业一 定要重做。通过严格规范的批改作业,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和严密的思维过程;通过精心准备的习题讨论、讲解以及运用各种各样的解题方法,使学生在由简单模仿到运用自如、由运用自如再到自我创造的发展过程中,逐步掌握一 定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提高学生学习的物理兴趣
浓厚的兴趣将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杨振宁博士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决是兴趣”。一 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用好物理。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1. 加强和改革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通过趣味新奇的物理实验演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从而激发他们思索的谷望。用实验导入新课的方法,可以使学生产生悬念,然后通过授课解决悬念。
每节课的前十几分钟,学生情绪高昂,精神健旺,注意力集中,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根据欲讲内容,做一 些随手可做的实验,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如在讲动量和冲量时,让两支相同的粉笔分别从同一 高度直接到桌面上和落到有厚毛巾铺垫的桌面上,可以发现直接落到桌面上的粉笔断了,落到厚毛巾垫上的另一 支却完好无损,老师由此引入动量和冲量知识的讲授。又如在讲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时,可用易拉罐做成“水流星”实验,按照常规认识,当易拉罐运动到最高时,水必往下洒,但从实验结果看却出乎意料之外,水并没有下落。接着使转速慢下来,学生们会发现慢到一 定程度后水会洒出,接着提出问题:要使水不洒落下来,必须满足什么条件?从而引入课题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进入听课角色。
2. 教师授课时要有良好的教学艺术
在教学中,教师富有哲理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已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首先教师的生动风趣,能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是一 门语言艺术,语言应体现出机智和俏皮。课前,教师要进行自我心理调整,这样在课堂上才能有声有色,才能带着愉悦的心情传授知识,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事实表明,教师风趣的语言艺术,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即产生所谓“爱屋及乌”的效应。
其次教师授课时,要有丰富的情感,从而激励学生的学习情趣。
丰富的情感,是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运用,也是老师道德情操的要求。一 个教态自然的教师,走进课堂应满脸笑容,每字每句都对学生有一 种热情的期望。大多数学生的进步都是从任课教师的期望中产生的。富有情感色彩的课堂教学,能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能使他们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教材。
教学一 方面是进行认知性学习,另一 方面是情感交流,两者结合得好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把智力活动由最初简单的兴趣,引向热情而紧张的思考。所以教师要热爱学生,消除学生对教师的恐惧心理。当师生之间形成了一 种融洽、和谐、轻松、愉快的人际关系时,就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
3. 开展丰富的科技活动 培养物理学习的兴趣
我们可以结合国内外重大事件收集图书杂志、上网查询并下载大量有关物理学在现代科学技术方面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的专题资料,精心组织、筛选,每学年出几期科普专栏,学生课前、课后都能承受时观赏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科普墙报,让学生感到物理就身边,与他们现在和未来的生活息息相关,他们只有努力学习才能紧随时代的步伐。这样能激发学生较高层次的学习动机和探索科学的强烈愿望,使之保持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
动动手才能动动脑,开展第二课堂科技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动手实践的机会,而在动手实践过程中,学生必定会遇到一 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反过来会进一 步激发他们探索物理科学的愿望,增强他们学好物理的自信心。
三、加强学生的解题规范化要求
物理规范化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思想、方法的规范化,解题过程的规范化,物理语言和书写规范化。对此高考也有明确的要求。如在要求计算题时:“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因此从高考的角度看高中物理的规范化要求应当从高一 时就严格抓起。具体的来说应抓好以下几点:
1. 力学中要求画完整的受力分析图。运动学中要有画运动图景的习惯
力学问题中必须画出完整的受力分析图。这是至关重要的。是正确解决力学问题的关健。有的同学认为问题很简单,画图不完整,或根本就不画受力图。正确的结果往往难以得出。即使一 时能得出正确的答案,但这种不良的习惯慢慢就会养成。当遇到较为复杂的问题时,就不知道如何下手了。我有时甚至会宣传一 种观点:力学问题当你不理解习题,难以下手时,对物体受力分析,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效果,正所谓柳暗花明。
运动学中画运动图景辅助解题,有时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我想我们在教学中深有体会,我们自己不画运动图景有时解题都不太容易。
2. 字母、符号的规范化书写
一 些易混的字母从一 开始就要求能正确书写。如u、v、µ、ρ、p,m与M等,认真书写,我在教学中就发现有不少同学m与M不分,那么表达式就变味了。
受力分析图中,力较多时,如要求用大写的F加下标来表示弹力,用小写的f加下标来表示摩擦力,用F与F´来表示一 对弹力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力F正交分解时的两个分力Fx、Fy,初末速度V0、Vt等等。
3. 必要的文字说明
“必要的文字说明”是对题目完整解答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文字表述,它能使解题思路表达得清楚明了,解答有根有据,流畅完美。
比如,有的同学在力学问题中,常不指明研究对象,一 上来就是一 些表达式,让人很难搞清楚这个表达式到底是指向哪个物体的,有的则是没有根据,即没有原始表达式,一 上来就是代入一 组数据,让人也不清楚这些数据为什么这样用。同时有的同学的一 些表达式中用到一 些题设中没有的字母,如果不指明这些字母的意义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很显然这些都是不符合要求的。
4. 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
方程式是主要的得分依据,写出的方程式必须是能反映出所依据的物理规律的基本式,不能以变形式、结果式代替方程式。同时方程式应该全部用字母、符号来表示,不能字母、符号和数据混合,数据式同样不能代替方程式。演算过程要求比较简洁,不要求把大量的运算化简写到卷面上。
四、对探究式教学与学习的一 点看法
新的课程标准提倡探究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探究式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对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的学习运用,通过这样一 种基本形式和手段,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升科学素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探究式教学的意识。
但我们也不应走极端:即向学生传授物理知识大都是探究式;物理实验也都是探究性实验;习题也都牵强附会地编成探究试题,无论上什么样的课都是探究式的
实际上学习物理就是要在短时期内把前人通过长期大量的积累、实验得出的正确结论迅速承接过来,抽出时间和精力进行新的创新与发展,而且,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不只是探究实验一 种方式,介绍科学家的探究过程也是一 种好的方法。
总之,探究式教学与探究式的学习并没有现成的模式,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
一 、做好初、高中物理的衔接
高中物理难学,难就难在初中与高中衔接中出现的“台阶”。这个台阶存在于物理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方法与心理特点上。初中物理学习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大多是“看得见,摸得着”,而且常常与日常生活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大多属于生动的自然现象和直观实验为依据的具体的形象思维,较少要求应用科学概念和原理进行逻辑思维等抽象思维方式。初中物理练习题,要求学生解说物理现象的多,计算题一 般直接用公式就能得出结果。高中物理学习的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比初中有了很大的增加,研究的物理现象比较复杂,且与日常生活现象的联系也不象初中那么紧密。分析物理问题时不仅要从实验出发,有时还要从建立物理模型出发,要从多方面、多层次来探究问题。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抽象思维多于形象思维,动态思维多于静态思维,需要学生掌握归纳理,类比推理和演绎推理方法,特别要具有科学想象能力。
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普遍不能一 下子适应过来,都不,觉得高一 物理难学。如何搞好初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降低高初中的物理学习台阶;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渡过学习物理的难关,就成为我们高一 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
1.注意新旧知识的同化与顺应
同化是把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整合到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之中,认知结构得到丰富和扩展。顺应是认知结构的更新或重建,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已不能为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所容纳,需要改变原有模工或另建新模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以旧知识同化新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知识,顺利达到知识的迁移。高中教师应了解学生在初中已掌握了哪些知识,并认真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把高中教材研究的问题与初中教材研究的问题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顺利地利用旧知识来同化新知识,就降低了高物理学习的台阶。
许多事例表明,学生能够比较自觉地同化新知识,但往往不能自觉地采用顺应的认知方式。在需要更新或重建认知结构的物理新知识学习中,应及时顺应新知识更新认知结构。例如:初中物理中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有速度(速率)、路程和时间;高中物理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有速度、位移、时间、加速度等,其中速度位移和加速度除了有大小还有方向,是矢量。教师应及时指导学生顺应新知识,辨析速度和速率、位移和路程的区别,指导学生掌握建立坐标系选取正方向,然后再列运动学方程的研究方法。用新的知识和新的方法来调整、替代原有的认知结构。避免人为的“走弯路”加高学习物理的台阶。
2.加强直观教学
高中物理在研究复杂的物理现象时,为了使问题简单化,经常只考虑其主要因素,而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物理现象的模型,使物理概念抽象化。初中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往往感到模型抽象,不可以想象。针对这种情况,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多做一 些实验,多举一 些实例,使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来建立物理概念,掌握物理概念,设法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
3.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具体的物理问题,有时必须掌握一 些特殊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例如:解决力学中连接体的问题时,常用到:“隔离法”;对于不涉及系统内力,系统内各部分运动状态相同的物理问题,用“整体法”简便。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常常是上课听得懂、课本看得明,但一 解题就错,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物理知识理解不深,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指导。
高中物理题目类型多,方法灵活,用到初等数学的知识较多。教师在强化概念的同时,应精心准备每一 节习题课,为提高习题课的效率,在上习题课前可先将题目布置下去,先让学生做,并让他们争先恐后地想办法解题。每想好一 种办法便拿给大家看,实在想不出,就相互讨论。一 些有难度的题目上,学生常常争论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到上习题课时,学生们就特别专心,应算一 些题目课前没有做出来,但由于课前他们已经将题目思考多次,所以上课也特别容易理解和听得懂。还要引导学生归纳和总结,把课堂上的知识和方法消化吸收。
另外,对学生作业的批改要认真、仔细,批改作业时,一 看学生是否会做;二看学生是否认真做,书写是否规范、作图是否准确。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要集体更正,个别存在的问题个别更正,不合格的作业一 定要重做。通过严格规范的批改作业,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和严密的思维过程;通过精心准备的习题讨论、讲解以及运用各种各样的解题方法,使学生在由简单模仿到运用自如、由运用自如再到自我创造的发展过程中,逐步掌握一 定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提高学生学习的物理兴趣
浓厚的兴趣将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杨振宁博士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决是兴趣”。一 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用好物理。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1. 加强和改革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通过趣味新奇的物理实验演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从而激发他们思索的谷望。用实验导入新课的方法,可以使学生产生悬念,然后通过授课解决悬念。
每节课的前十几分钟,学生情绪高昂,精神健旺,注意力集中,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根据欲讲内容,做一 些随手可做的实验,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如在讲动量和冲量时,让两支相同的粉笔分别从同一 高度直接到桌面上和落到有厚毛巾铺垫的桌面上,可以发现直接落到桌面上的粉笔断了,落到厚毛巾垫上的另一 支却完好无损,老师由此引入动量和冲量知识的讲授。又如在讲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时,可用易拉罐做成“水流星”实验,按照常规认识,当易拉罐运动到最高时,水必往下洒,但从实验结果看却出乎意料之外,水并没有下落。接着使转速慢下来,学生们会发现慢到一 定程度后水会洒出,接着提出问题:要使水不洒落下来,必须满足什么条件?从而引入课题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进入听课角色。
2. 教师授课时要有良好的教学艺术
在教学中,教师富有哲理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已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首先教师的生动风趣,能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是一 门语言艺术,语言应体现出机智和俏皮。课前,教师要进行自我心理调整,这样在课堂上才能有声有色,才能带着愉悦的心情传授知识,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事实表明,教师风趣的语言艺术,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即产生所谓“爱屋及乌”的效应。
其次教师授课时,要有丰富的情感,从而激励学生的学习情趣。
丰富的情感,是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运用,也是老师道德情操的要求。一 个教态自然的教师,走进课堂应满脸笑容,每字每句都对学生有一 种热情的期望。大多数学生的进步都是从任课教师的期望中产生的。富有情感色彩的课堂教学,能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能使他们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教材。
教学一 方面是进行认知性学习,另一 方面是情感交流,两者结合得好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把智力活动由最初简单的兴趣,引向热情而紧张的思考。所以教师要热爱学生,消除学生对教师的恐惧心理。当师生之间形成了一 种融洽、和谐、轻松、愉快的人际关系时,就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
3. 开展丰富的科技活动 培养物理学习的兴趣
我们可以结合国内外重大事件收集图书杂志、上网查询并下载大量有关物理学在现代科学技术方面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的专题资料,精心组织、筛选,每学年出几期科普专栏,学生课前、课后都能承受时观赏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科普墙报,让学生感到物理就身边,与他们现在和未来的生活息息相关,他们只有努力学习才能紧随时代的步伐。这样能激发学生较高层次的学习动机和探索科学的强烈愿望,使之保持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
动动手才能动动脑,开展第二课堂科技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动手实践的机会,而在动手实践过程中,学生必定会遇到一 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反过来会进一 步激发他们探索物理科学的愿望,增强他们学好物理的自信心。
三、加强学生的解题规范化要求
物理规范化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思想、方法的规范化,解题过程的规范化,物理语言和书写规范化。对此高考也有明确的要求。如在要求计算题时:“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因此从高考的角度看高中物理的规范化要求应当从高一 时就严格抓起。具体的来说应抓好以下几点:
1. 力学中要求画完整的受力分析图。运动学中要有画运动图景的习惯
力学问题中必须画出完整的受力分析图。这是至关重要的。是正确解决力学问题的关健。有的同学认为问题很简单,画图不完整,或根本就不画受力图。正确的结果往往难以得出。即使一 时能得出正确的答案,但这种不良的习惯慢慢就会养成。当遇到较为复杂的问题时,就不知道如何下手了。我有时甚至会宣传一 种观点:力学问题当你不理解习题,难以下手时,对物体受力分析,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效果,正所谓柳暗花明。
运动学中画运动图景辅助解题,有时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我想我们在教学中深有体会,我们自己不画运动图景有时解题都不太容易。
2. 字母、符号的规范化书写
一 些易混的字母从一 开始就要求能正确书写。如u、v、µ、ρ、p,m与M等,认真书写,我在教学中就发现有不少同学m与M不分,那么表达式就变味了。
受力分析图中,力较多时,如要求用大写的F加下标来表示弹力,用小写的f加下标来表示摩擦力,用F与F´来表示一 对弹力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力F正交分解时的两个分力Fx、Fy,初末速度V0、Vt等等。
3. 必要的文字说明
“必要的文字说明”是对题目完整解答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文字表述,它能使解题思路表达得清楚明了,解答有根有据,流畅完美。
比如,有的同学在力学问题中,常不指明研究对象,一 上来就是一 些表达式,让人很难搞清楚这个表达式到底是指向哪个物体的,有的则是没有根据,即没有原始表达式,一 上来就是代入一 组数据,让人也不清楚这些数据为什么这样用。同时有的同学的一 些表达式中用到一 些题设中没有的字母,如果不指明这些字母的意义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很显然这些都是不符合要求的。
4. 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
方程式是主要的得分依据,写出的方程式必须是能反映出所依据的物理规律的基本式,不能以变形式、结果式代替方程式。同时方程式应该全部用字母、符号来表示,不能字母、符号和数据混合,数据式同样不能代替方程式。演算过程要求比较简洁,不要求把大量的运算化简写到卷面上。
四、对探究式教学与学习的一 点看法
新的课程标准提倡探究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探究式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对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的学习运用,通过这样一 种基本形式和手段,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升科学素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探究式教学的意识。
但我们也不应走极端:即向学生传授物理知识大都是探究式;物理实验也都是探究性实验;习题也都牵强附会地编成探究试题,无论上什么样的课都是探究式的
实际上学习物理就是要在短时期内把前人通过长期大量的积累、实验得出的正确结论迅速承接过来,抽出时间和精力进行新的创新与发展,而且,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不只是探究实验一 种方式,介绍科学家的探究过程也是一 种好的方法。
总之,探究式教学与探究式的学习并没有现成的模式,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