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创新写作怪圈 还创新写作以真魂【语文论文】
走出创新写作怪圈 还创新写作以真魂【语文论文】
自从***同志1995年《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创新是一 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的论断之后,追求“创新”便成为一 种时尚。受社会“创新”大形势熏染,教育界的“创新”新词也如火如荼,茁生茂长。翻开教育的大刊小报,大谈创新的文章简直叫人眼花缭乱。我并不是说教育也在趋创新之炎、附创新之势。***同志2002年在北大建校一 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号召并要求搞好教育创新。的确,创新是教育(不单单是教育)发展的惟一 途径,不创新,教育就没有出路。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但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应如何看待创新,如何更科学地运用创新手段来提升教育水平,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就语文教育而言,创新写作、创新作文早已是红得发紫的词语,但是,只要一 问创新写作、创新作文是什么,怎样的写作是创新写作,怎样的作文是创新作文,老师和学生不是显出一 脸的迷惘,便是不假思索地认为能叫学生(我们)写出符合要求、有创意的高、中考作文就是创新写作、创新作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认识?究其原因,恐怕与师生都陷入创新写作的怪圈不无关系。因此,笔者以为,要真正搞好创新写作,写出创新作文,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师生就要勇敢而坚决地走出创新写作的怪圈,还创新写作以真魂。
创新写作的怪圈表现
笔者以为,目前创新写作的怪圈主要有以下表现:
怪圈之一 ,一 切围绕高、中考“创新”——把创新写作功利化。语文素质教育口号早喊得山响,可是受高考指挥棒的指挥,大多学校和老师,口头上大喊实施语文(不仅语文)素质教育,而实际上仍然大干苦干应试教育。尤其作文教学,大多老师扛创新写作大旗,走高考应试训练之路,一 切围绕高考作文“创新”。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上级主管部门评价一 所学校办学质量的唯一 标准是看升学率(高、中考上榜率、录入重点大学、高中的人数)和学校排名;各学校考核老师的唯一 尺度也是看高、中考成绩和排名。只要高、中考制度不变,评价考核标准不变,这种“创新”写作(作文)的指导思想和具体做法肯定不会变。哪个老师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拿自己的饭碗搞创新?我们再看看一 些教育权威机构和大学所办的语文报刊,尤其是作文报刊,哪一 期不是高、中考作文应对策略和高、中考满分作文展示?而真正有创新、有个性的作文和辅导能有几篇?那些高、中考辅导名师,可真是大显身手、大露其脸,出尽名家风头:什么高、中考作文预测,什么话题作文导练,什么高、中考作文获胜技巧等等等等,占据报刊显要版面的显著位置,其导示作用不言而喻。即使真正谈创新写作(作文)的个别文章或创新写作指导经验介绍,也是紧扣高、中考作文,教出奇制胜方法技巧,把创新写作功利化,使创新写作完全变了味。这不知是创新写作的悲剧还是语文教育的悲剧?
怪圈之二,一 切围绕话题“创新”——把创新写作狭隘化、格式化。这几年高、中考作文“定格”在话题作文上,其目的是给每个考生以公平写作的机会,使每个考生都有话可说,真正发挥出自己的写作水平,写出富有创意、富有个性的好作文来。这本来是高、中考作文的一 大改进,是惠及每个考生的一 件大好事。但“创新”写作(作文)的怪圈又出现了。一 些教熟毕业班和补习班语文的高手、能手、辅导专家们,更是紧抓这几年高考话题作文体式的“一 个中心”、“一 个基本点”,纯然丢弃其他所有不考文体(心中已无大纲,只有考纲),穷其所有经验,尽其浑身解数,大传话题创新写作之经,秘受话题创新作文之技。一 句话,一 切围绕话题作文“创新”,似乎创新写作训练就为了写好三年一 次的那一 篇高、中考作文,把创新写作完全圈定在狭隘而格式化的话题小圈子里。
怪圈之三,能创新写作,会创新作文吗——怀疑学生自己的创新写作(作文)能力。创新写作早已不是新名词,可一 提创新写作或作文,老师仍流露出满脸的怀疑之色:学生能创新写作吗?学生也放射出满眼的疑惑之光:我会创新作文吗?其言下之意是,学生连一 般的作文都写不好,还能搞创新写作?我连一 般的作文都写不好,还能写创新作文?老师和学生都怀疑创新写作和作文的能力。推之其因,恐怕与老师和学生都把创新写作神秘化、畏惧化不无关系。
怪圈之四,教师硬性指导“创新”——改变了创新写作的性质。创新写作本来是一 种十分个人化、个性化的精神活动,可偏偏出现一 种怪现象:老师总是要包办代替,进行硬性的“创新”写作指导。创新是什么?不就是不要重复过去的自己,不要重复过去的别人,有自己的新意吗?我们所说的创新写作,是学生自己在作文写作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不同于他人的自我精神创建活动,即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发表”自己的心灵话语。我们毫不否认教师的指导的确能对学生作文的成功起到一 定的帮助作用,但教师硬性指导学生创新写作,以自己的思想代替学生的思想,以自己一 人的构思而左右全班几十人的构思,把自己个人的写作思路整齐划一 地强加在全班学生身上,岂不是把个性化的心灵独创活动搞成了工厂工人拿人面模具制造同一 模型的玩具,让具有不同个性特点、生活感受和审美情趣的人都写成具有一 个“模形”特点的“面具”?创新写作贵在创新,老师硬性指导限制,这岂不是有违创新写作规律,改变了创新写作的本义和性质?真正的创新岂是能硬性“指导”出来的?
创新写作的怪圈远远不止这些,笔者将其主要的几种列举出来,目的是想叫大家认识目前创新写作中所存在的怪现象,从而走出创新写作的怪圈,还创新写作以真魂。
走出创新写作怪圈 还创新写作真魂
如何才能走出创新写作的怪圈?创新写作的真魂又是什么呢?
笔者以为,走出创新写作怪圈的唯一 途径就是回归作文的本质。作文的本质是真诚对话,作文的真魂是倾吐自己的心灵话语。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作文原是说话的延续,用来济说话之穷,在说话所及不到的场合,就作文。” ①而且“作文是我们生活里的一 件事”,② “做了各种试验,有的时候要作报告,就要写作了;游历一 处地方,想把所见所闻以及感想记下来,离开了家属和亲友,想把最近的生活情形告诉他们,就要写作了;有的时候有种种观感凝结成一 种意境,觉得要把这种意境化为文字,心里才畅快,也就要写作了。” ③“写作是‘发表’的事情,从写作,咱们可以显示自己的经验,吐露自己的心情。” ④创新写作也是写作,无论怎样创新,其作文本质是不变的,其作文之真魂是不变的。因此说,创新写作就是敞开自己的心灵,通过与大自然、书本、社会生活、自己心灵的真诚对话,倾吐出自己的心灵话语(写出自己的观察、感受、思考、体悟和真情实感)。
怎样走出创新写作的怪圈,笔者不惮浅陋,想仿效某些创新写作指导专家们的做法,秘受几种技法,以正创新写作之迷途。但是否有效,委实不敢妄自保证。
技法之一 ,加强素质教育思想和新课标理念的学习,深刻领会创新精髓,彻底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切实落实新课标精神,走广阔的创新写作之路,进行多题材、多形式的创新写作训练。写作能力是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学生写作的题材和范围十分广阔,老师不能只为了升学率,只为了提高作文成绩和在各学校、本学科中的排名而丢弃本该重点训练和培养的应用写作能力。因为这样做完全背离了素质教育思想和新课标精神。作文毕竟是生活的需要,是生活的一 部分,甚至可以说是今后生存的一 种必备的素质和能力,我们不能只求眼前利益而舍弃学生的长远发展,即为了升学率而忽视学生创新写作综合素质的训练和培养。我们应为学生的终身负责。教育的终归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未来生存和发展的质量,体现人生的生命价值。我们不能为了高、中考得高分(当然高、中考得高分与作文综合素质并不矛盾)而舍弃学生一 生的价值取向和追求。因此,要根据素质教育和新课标要求,在创新写作训练中进行多题材、多形式、全方位的立体综合写作素质的训练。写作是一 种技巧和真实能力。叶老早就说过,任何技能没有不通过反复训练而获得的。只要我们按照新课标(大纲)要求进行了写作的扎扎实实的训练,使学生真正获得了一 种写作能力,我想任何形式的考试学生都可以对付,定会取得满意的成绩。
技法之二,老师不要充当“创新神仙”,希望给学生“点石成金”。去掉一 切束缚,解除所有限制,相信学生的能力,解放学生的思路,让学生自己写放胆文,写熟悉的生活。创新是最个性化、最诗性化的精神活动,任何创新都是实践的结晶。创新容不得束缚和限制。老师不要过分自信学生的任何能力都是教出来的,不要总认为学生没有创新天赋和能力。人本身就是具有创造天赋和能力的高级动物,每个人的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创造潜能。老师的职责是想方设法挖掘和开发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巨大潜能,使学生的创造才能得以最大的体现和发挥,而不是充当万能的“神仙”把学生“点”成具有创造能力的人。任何能力都是在反复实践的过程中形成的,这个过程最重要,它是一 种真正的体验和经验。教师要大胆地“下放”创新写作权,还学生真正的创新写作的自由,让学生自己写他们最熟悉的生活,写放胆文,在反复的写作实践中去摸索、去自己创新。任何精神活动最忌讳的是束缚和限制。写作是最个性化的精神活动,哪能千篇一 律一 个面容?“新课标”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⑤我们就让学生自己去“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吧。
技法之三,让学生“我手写我口、写我心”,真诚地“吐露自己的心情”即真诚地倾吐自己的心灵话语,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清代况.周颐说:“真字是词骨,情真景真,所作必佳,且易脱稿。” ⑥作文是学生用自己的心里话向大家“表述”自己的生活和感受,其最基本的特征是“我手写我口、写我心”的“真”。既然是写“我”口“我”心,那就让学生尽情地“吐露自己的心情”即“表达”自己的真实生活,“显示”自己的真切经验和深切体悟,真诚地倾吐自己的心灵话语,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吧。学生的生活经历有时候可能是相同的,比如一 次有意义的劳动,一 次参观访问活动等,但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完全是独特和个人化的。把自己独特而个人化的体验、感受、看法、思想情绪用自己的话(文字)写下来“发表”出来,难道不是创新?写作就是把自己想说和非说不可的话用文字记录下来“发表”出来。创新最忌讳说假话、大话、空话、陈旧过时和别人说过的话。张志公先生说:“我以为,鼓励学生说实实在在的话,不鼓励说空话,说现成话,更不允许说假话”。⑦清代大学者黄宗羲说:“所谓文者,未有不写其心之所明者也。” ⑧别人的语言哪能准确而真诚地表达自己的心声?用别人的语言说自己的经验、感受、体悟,能是自己真诚的心灵语?因此,创新写作就是要写出独特的“这一 个”真“我”来。清.许印芳说:“凡我见闻所及,有与古今人雷同者,人有佳语,即当搁笔,或另构思,切忌拾人牙慧;……”⑨
技法之四,让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的翅膀,在广阔无垠的写作天地里自由自在地翱翔。人类是惟一 会想象、幻想和创造的动物。人类发展史充分证明,任何创新都来源于想象和幻想,换言之,没有想象和幻想就没有创新和创造。创新写作亦然。由于知识范围,生活阅历,观察、感受和领悟能力,审美情趣,形象思维能力等的不同,每个同学对未见过的事物和未来的生活,都有不同的想象和幻想。把这些不同的想象和幻想用自己的笔写下来“发表”出来,就是只有“我”才有的心灵独语。这只有“我”才有的心灵独语难道不正是我们要提倡的创新写作?大胆鼓励并提倡写想象文和幻想文,是一 条行之有效的写作创新之路。梁.刘勰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⑩
当然,走出创新写作怪圈,还创新写作以真魂,并不是我说的这几种技法就能起作用的。它牵涉到国家教育政策、高考制度的导引,师生写作教学理念的转变,社会写作文风的影响和大环境的熏染,教师的写作指导和示范,学生的写作态度和情感等诸多方面。但只要广大语文教师都能对走出当下的“创新”写作怪圈尽点绵薄之力,真正按新课标的要求去做,我相信,创新写作一 定会回到写作本质,即回到真诚对话,回到生活,回到个性独语,回到想象和幻想……一 句话,回到真诚地倾诉自己的心灵话语上来,使创新写作真正走上创新提质之路。
注释:
①②③④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411、404、410、3页(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8月第1版)。
⑤《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
⑥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三。
⑦张志公:《张志公语文自选集》上册第376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11月第1版)。
⑧黄宗羲:《南雷文定.论文管见》。
⑨许印芳:《书法萃编》卷六下《与李生论诗书跋》。
⑩刘勰《文心雕龙.神思》
创新写作的怪圈表现
笔者以为,目前创新写作的怪圈主要有以下表现:
怪圈之一 ,一 切围绕高、中考“创新”——把创新写作功利化。语文素质教育口号早喊得山响,可是受高考指挥棒的指挥,大多学校和老师,口头上大喊实施语文(不仅语文)素质教育,而实际上仍然大干苦干应试教育。尤其作文教学,大多老师扛创新写作大旗,走高考应试训练之路,一 切围绕高考作文“创新”。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上级主管部门评价一 所学校办学质量的唯一 标准是看升学率(高、中考上榜率、录入重点大学、高中的人数)和学校排名;各学校考核老师的唯一 尺度也是看高、中考成绩和排名。只要高、中考制度不变,评价考核标准不变,这种“创新”写作(作文)的指导思想和具体做法肯定不会变。哪个老师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拿自己的饭碗搞创新?我们再看看一 些教育权威机构和大学所办的语文报刊,尤其是作文报刊,哪一 期不是高、中考作文应对策略和高、中考满分作文展示?而真正有创新、有个性的作文和辅导能有几篇?那些高、中考辅导名师,可真是大显身手、大露其脸,出尽名家风头:什么高、中考作文预测,什么话题作文导练,什么高、中考作文获胜技巧等等等等,占据报刊显要版面的显著位置,其导示作用不言而喻。即使真正谈创新写作(作文)的个别文章或创新写作指导经验介绍,也是紧扣高、中考作文,教出奇制胜方法技巧,把创新写作功利化,使创新写作完全变了味。这不知是创新写作的悲剧还是语文教育的悲剧?
怪圈之二,一 切围绕话题“创新”——把创新写作狭隘化、格式化。这几年高、中考作文“定格”在话题作文上,其目的是给每个考生以公平写作的机会,使每个考生都有话可说,真正发挥出自己的写作水平,写出富有创意、富有个性的好作文来。这本来是高、中考作文的一 大改进,是惠及每个考生的一 件大好事。但“创新”写作(作文)的怪圈又出现了。一 些教熟毕业班和补习班语文的高手、能手、辅导专家们,更是紧抓这几年高考话题作文体式的“一 个中心”、“一 个基本点”,纯然丢弃其他所有不考文体(心中已无大纲,只有考纲),穷其所有经验,尽其浑身解数,大传话题创新写作之经,秘受话题创新作文之技。一 句话,一 切围绕话题作文“创新”,似乎创新写作训练就为了写好三年一 次的那一 篇高、中考作文,把创新写作完全圈定在狭隘而格式化的话题小圈子里。
怪圈之三,能创新写作,会创新作文吗——怀疑学生自己的创新写作(作文)能力。创新写作早已不是新名词,可一 提创新写作或作文,老师仍流露出满脸的怀疑之色:学生能创新写作吗?学生也放射出满眼的疑惑之光:我会创新作文吗?其言下之意是,学生连一 般的作文都写不好,还能搞创新写作?我连一 般的作文都写不好,还能写创新作文?老师和学生都怀疑创新写作和作文的能力。推之其因,恐怕与老师和学生都把创新写作神秘化、畏惧化不无关系。
怪圈之四,教师硬性指导“创新”——改变了创新写作的性质。创新写作本来是一 种十分个人化、个性化的精神活动,可偏偏出现一 种怪现象:老师总是要包办代替,进行硬性的“创新”写作指导。创新是什么?不就是不要重复过去的自己,不要重复过去的别人,有自己的新意吗?我们所说的创新写作,是学生自己在作文写作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不同于他人的自我精神创建活动,即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发表”自己的心灵话语。我们毫不否认教师的指导的确能对学生作文的成功起到一 定的帮助作用,但教师硬性指导学生创新写作,以自己的思想代替学生的思想,以自己一 人的构思而左右全班几十人的构思,把自己个人的写作思路整齐划一 地强加在全班学生身上,岂不是把个性化的心灵独创活动搞成了工厂工人拿人面模具制造同一 模型的玩具,让具有不同个性特点、生活感受和审美情趣的人都写成具有一 个“模形”特点的“面具”?创新写作贵在创新,老师硬性指导限制,这岂不是有违创新写作规律,改变了创新写作的本义和性质?真正的创新岂是能硬性“指导”出来的?
创新写作的怪圈远远不止这些,笔者将其主要的几种列举出来,目的是想叫大家认识目前创新写作中所存在的怪现象,从而走出创新写作的怪圈,还创新写作以真魂。
走出创新写作怪圈 还创新写作真魂
如何才能走出创新写作的怪圈?创新写作的真魂又是什么呢?
笔者以为,走出创新写作怪圈的唯一 途径就是回归作文的本质。作文的本质是真诚对话,作文的真魂是倾吐自己的心灵话语。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作文原是说话的延续,用来济说话之穷,在说话所及不到的场合,就作文。” ①而且“作文是我们生活里的一 件事”,② “做了各种试验,有的时候要作报告,就要写作了;游历一 处地方,想把所见所闻以及感想记下来,离开了家属和亲友,想把最近的生活情形告诉他们,就要写作了;有的时候有种种观感凝结成一 种意境,觉得要把这种意境化为文字,心里才畅快,也就要写作了。” ③“写作是‘发表’的事情,从写作,咱们可以显示自己的经验,吐露自己的心情。” ④创新写作也是写作,无论怎样创新,其作文本质是不变的,其作文之真魂是不变的。因此说,创新写作就是敞开自己的心灵,通过与大自然、书本、社会生活、自己心灵的真诚对话,倾吐出自己的心灵话语(写出自己的观察、感受、思考、体悟和真情实感)。
怎样走出创新写作的怪圈,笔者不惮浅陋,想仿效某些创新写作指导专家们的做法,秘受几种技法,以正创新写作之迷途。但是否有效,委实不敢妄自保证。
技法之一 ,加强素质教育思想和新课标理念的学习,深刻领会创新精髓,彻底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切实落实新课标精神,走广阔的创新写作之路,进行多题材、多形式的创新写作训练。写作能力是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学生写作的题材和范围十分广阔,老师不能只为了升学率,只为了提高作文成绩和在各学校、本学科中的排名而丢弃本该重点训练和培养的应用写作能力。因为这样做完全背离了素质教育思想和新课标精神。作文毕竟是生活的需要,是生活的一 部分,甚至可以说是今后生存的一 种必备的素质和能力,我们不能只求眼前利益而舍弃学生的长远发展,即为了升学率而忽视学生创新写作综合素质的训练和培养。我们应为学生的终身负责。教育的终归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未来生存和发展的质量,体现人生的生命价值。我们不能为了高、中考得高分(当然高、中考得高分与作文综合素质并不矛盾)而舍弃学生一 生的价值取向和追求。因此,要根据素质教育和新课标要求,在创新写作训练中进行多题材、多形式、全方位的立体综合写作素质的训练。写作是一 种技巧和真实能力。叶老早就说过,任何技能没有不通过反复训练而获得的。只要我们按照新课标(大纲)要求进行了写作的扎扎实实的训练,使学生真正获得了一 种写作能力,我想任何形式的考试学生都可以对付,定会取得满意的成绩。
技法之二,老师不要充当“创新神仙”,希望给学生“点石成金”。去掉一 切束缚,解除所有限制,相信学生的能力,解放学生的思路,让学生自己写放胆文,写熟悉的生活。创新是最个性化、最诗性化的精神活动,任何创新都是实践的结晶。创新容不得束缚和限制。老师不要过分自信学生的任何能力都是教出来的,不要总认为学生没有创新天赋和能力。人本身就是具有创造天赋和能力的高级动物,每个人的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创造潜能。老师的职责是想方设法挖掘和开发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巨大潜能,使学生的创造才能得以最大的体现和发挥,而不是充当万能的“神仙”把学生“点”成具有创造能力的人。任何能力都是在反复实践的过程中形成的,这个过程最重要,它是一 种真正的体验和经验。教师要大胆地“下放”创新写作权,还学生真正的创新写作的自由,让学生自己写他们最熟悉的生活,写放胆文,在反复的写作实践中去摸索、去自己创新。任何精神活动最忌讳的是束缚和限制。写作是最个性化的精神活动,哪能千篇一 律一 个面容?“新课标”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⑤我们就让学生自己去“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吧。
技法之三,让学生“我手写我口、写我心”,真诚地“吐露自己的心情”即真诚地倾吐自己的心灵话语,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清代况.周颐说:“真字是词骨,情真景真,所作必佳,且易脱稿。” ⑥作文是学生用自己的心里话向大家“表述”自己的生活和感受,其最基本的特征是“我手写我口、写我心”的“真”。既然是写“我”口“我”心,那就让学生尽情地“吐露自己的心情”即“表达”自己的真实生活,“显示”自己的真切经验和深切体悟,真诚地倾吐自己的心灵话语,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吧。学生的生活经历有时候可能是相同的,比如一 次有意义的劳动,一 次参观访问活动等,但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完全是独特和个人化的。把自己独特而个人化的体验、感受、看法、思想情绪用自己的话(文字)写下来“发表”出来,难道不是创新?写作就是把自己想说和非说不可的话用文字记录下来“发表”出来。创新最忌讳说假话、大话、空话、陈旧过时和别人说过的话。张志公先生说:“我以为,鼓励学生说实实在在的话,不鼓励说空话,说现成话,更不允许说假话”。⑦清代大学者黄宗羲说:“所谓文者,未有不写其心之所明者也。” ⑧别人的语言哪能准确而真诚地表达自己的心声?用别人的语言说自己的经验、感受、体悟,能是自己真诚的心灵语?因此,创新写作就是要写出独特的“这一 个”真“我”来。清.许印芳说:“凡我见闻所及,有与古今人雷同者,人有佳语,即当搁笔,或另构思,切忌拾人牙慧;……”⑨
技法之四,让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的翅膀,在广阔无垠的写作天地里自由自在地翱翔。人类是惟一 会想象、幻想和创造的动物。人类发展史充分证明,任何创新都来源于想象和幻想,换言之,没有想象和幻想就没有创新和创造。创新写作亦然。由于知识范围,生活阅历,观察、感受和领悟能力,审美情趣,形象思维能力等的不同,每个同学对未见过的事物和未来的生活,都有不同的想象和幻想。把这些不同的想象和幻想用自己的笔写下来“发表”出来,就是只有“我”才有的心灵独语。这只有“我”才有的心灵独语难道不正是我们要提倡的创新写作?大胆鼓励并提倡写想象文和幻想文,是一 条行之有效的写作创新之路。梁.刘勰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⑩
当然,走出创新写作怪圈,还创新写作以真魂,并不是我说的这几种技法就能起作用的。它牵涉到国家教育政策、高考制度的导引,师生写作教学理念的转变,社会写作文风的影响和大环境的熏染,教师的写作指导和示范,学生的写作态度和情感等诸多方面。但只要广大语文教师都能对走出当下的“创新”写作怪圈尽点绵薄之力,真正按新课标的要求去做,我相信,创新写作一 定会回到写作本质,即回到真诚对话,回到生活,回到个性独语,回到想象和幻想……一 句话,回到真诚地倾诉自己的心灵话语上来,使创新写作真正走上创新提质之路。
注释:
①②③④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411、404、410、3页(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8月第1版)。
⑤《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
⑥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三。
⑦张志公:《张志公语文自选集》上册第376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11月第1版)。
⑧黄宗羲:《南雷文定.论文管见》。
⑨许印芳:《书法萃编》卷六下《与李生论诗书跋》。
⑩刘勰《文心雕龙.神思》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