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朱自清的素人心态【语文论文】
试论朱自清的素人心态【语文论文】
试论朱自清的素人心态
慈利县第六中学 谭兵 电话:13135235020
【内容提要】:朱自清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 位有杰出建树、有独特风格的散文作家。他称自己为“素人”,并在其散文作品中直接或间接地渗透着他的素人心态。素人心态即最普通人的心态,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有普通人的人情世故;有普通人特别是市井人物性格中具有的自私和狡黠……他敢于剖析自己,敢于将自己猥琐、自私、苟且偷生……的一 面展现给读者。本文是对朱自清先生素人心态的探讨。作为二十一 世纪的我们应该借鉴和尝试朱自清的素人心态,在社会前进的潮流中不断自新和发展。
【关键词】:圣人 至人 真人 素人 素人心态 潜意识
一 、提出“素人”及解析“素人”
“素人”这一 概念在朱自清《说梦》一 文中大量地出现。
“我只觉得梦不是一 件坏东西。即真如这件故事所说,也还是很有意思的,因为人生有限,我们若能夜夜有这样清楚的梦,则过了一 日,足抵两日,过了五十岁,足抵一 百岁;好此便宜的事,真是落得的。至于梦中的‘苦乐’,则照我素人的见解,毕竟是‘梦中的’苦乐。不必斤斤计较的,若必欲斤斤计较,我要大胆地说一 句:他和那些在墙上贴红纸条儿,写着‘夜梦不详,书破大吉’的,同样地不懂得梦!”
“庄子说道:‘至人无梦’,伪《列子》里也说道:‘古之真人,其觉自忘,其寝不梦’”。
“……说到孔子不反对做梦,难道也做不了‘至人’、‘真人’?我说‘唯唯,否否’,孔子是‘圣人’自有他的特殊的地位……”
“……我是彻头彻尾赞美梦的,因为我是素人,而且将永远是素人。”①
就梦一 说,朱自清提到了“至人、真人、圣人及其素人”四种人,庄子所说的“至人”即至德之人,他们在无声无息中安处,在无东无西中来往,与太阳永存永无终始,一 切言谈,都与浑然同一 相融和,浑然同一 而没有自我。伪《列子》中提及的“真人”在一 般人的印象当中遁隐山林,居无定所,但也有大慈大悲的胸怀,却不一 定积极用世,偶尔也表现出对社会的愤懑和谶语。如《红楼梦》开篇中所提及的“渺渺真人”即是。一 般谓道德智能极高的人,理想上人格最高为“圣人”,他们常没有私心,以老百姓的心愿为心愿,以善良和诚信待人,顺应自然本性生养万物而不据已有,完成功业而不骄矜,成就很好事情而不居功自夸。朱自清先生虽提及了这三种人却并未把自己列入其中之列,而自称为“素人”。何谓“素人”? “素”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含义有多种,诸如“带有根本性质的物质;向来;颜色单纯;未经加工的”等。“素人”即是平常人。既不像已臻化境的“至人”,也不像逍遥自在的“真人”,更不同于德行高尚的“圣人”。他们有七情六欲,充满了一 般人的喜怒哀乐和酸甜苦辣,感情细腻且丰富,朴质无华,性格中有坚强的一 面,也有懦弱的一 面,会因不满现实而抨击,并努力改变现状,但也会苟且偷生、狭隘、保守、守旧……。素人就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人。
二、素人心态在文中的体现
纵观朱自清的一 生,自他青年至人生的终结阶段,在他的文章当中不论是闲情逸致的借景抒情类;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的儿女情怀类;还是抨击黑暗现实的社会批评或文化思考类,都或多或少、直接或间接地渗透了他的素人心态。
1.在他的散文中有大量闲情逸致类,如《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温州的踪迹》(组篇)中的《绿》,《白漈水》、《春》……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极富有真情实感。这种情怀实际上是我们每个人所追求的朴实、闲静、愉悦的一 种生活态度,这当中没有惊涛骇浪的政治风云;没有大喜大悲的戏剧人物,没有叱咤风云的历史伟绩,有的是那份自在;那份闲适;那份宁静。
同样朱自清那些记述家事、忆念亲人的一 类散文中也体现了他的素人心态。如《儿女》、《给亡妇》、《冬天》、《择偶记》、《背影》等篇,把父子、夫妻之情,把兄弟姐妹的童心写得尤为逼真。不可否认,这类作品的生活天地比较狭窄,但其中并没有什么庸俗的低级趣味。在这日常生活的一 角,我们更清晰地看到了作者的人生观、伦理观、道德观;那里面自然而然地流露着他的心声,熔铸着他至诚的品性,那种或天真纯朴、或幽默风趣、或深沉柔婉的情怀和气氛跃然纸上。
《背影》一 文中作者写到父亲为我送别,为我买桔子以及当父亲消失在茫茫人海之中的情景,他情不自禁地涌出了泪水。这时我们既可以看到一 个怜爱父亲的形象,也能感受到作者对父亲的一 片挚爱深情。生活化气息很浓,这实际上也是素人的一 般行为。再如在《儿女》一 文中描述得更加真实,更贴近于生活。在我们的眼前依稀能看见在饭桌上父亲对儿女们的恐吓情景,然后又见他自欺欺人地抚慰儿女们。
作为文人的朱自清能够一 览无余地把最平凡的生活琐事展现给大家,这难道还不能说明他具有素人的心态吗?
2.作为素人,朱自清不以圣人自居,能大胆地表露自己。不仅大量地叙写了生活琐事,更重要的是能豪无遮掩地剖析自己的内心世界,特别是他那卑怯、自私、懦弱以至无能的一 面。在《匆匆》一 文中,他这样写道:“……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 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这段话在字里行间的深层实际上是对民族、国家的深重忧患。但朱自清却不是“杜甫”一 类的同样具有忧国忧民的人,因而在他的字里行间的表层反映的是他的徘徊、无奈和忧郁的叹息。而实际上的朱自清是匆匆、徘徊地度过每一 天吗?当然,绝对不是。我们可以考察他当时的行为,客观地说一 说。此文写于1922年,这期间,他辗转到江南各地教书,作为教育者,他有自己的办学理念;作为教学者,他有自己的一 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这些对于今天仍有研究的意义和尝试的价值。在此也写了不少新诗,和别人办了一 套《诗》刊。可以说,他是地道的新文化运动的举旗手,在历史前进的辙迹中,他的足迹依稀可见。这难道不能说是“英雄”“圣人”吗?但他从来就没有这样正眼看过自己,在《执政府大屠杀记》中,更是体无完肤地解析了自己,解析到了几乎是“苟且偷生”的程度。有文为证:
“……我后来和清华学校的队伍同行,在大队的最后……”
“……我看见众人纷纷逃避时,一 个卫队已装完子弹了!我赶忙向前跑了几步,向一 堆人旁边睡下;但没等我睡下,我的上面和后面各来了一 个人,紧紧地挨着我。我不能动了,只好蜷曲着……”
“……只见前面一 个,右乳部有一 大块殷红的伤痕,我想他是不能活了!那红色我永远不忘记!同时还听见一 声低缓的呻吟,想是另一 位的,那呻吟我也永远不忘记!我不忍从他们身上跨过去,只得绕了道弯着腰向前跑,觉得通身懈弛得很;后面来了一 个人,立刻将我撞了一 交。我爬了两步,站起来仍是弯着腰跑……”
“……东门口……我隐约看见底下蜷缩地蹲着许多人,我们便推推搡搡,拥挤着,挣扎着,从他们身上踏上去。那时理性真失了作用,竟恬然不以为怪似的……我努力的结果,终于从人堆上滚了下来,我的运命这才算定了局……现在想着死尸上越过的事,真是不寒而栗呵……这回是由怕而归于木木然,实是很可耻的……”②
从这些文字中,我们看见一 个怎样的朱自清呢?走在队伍的最后面;在别人的夹缝中蜷曲中保全着自己;踩着死了的或未死的人体逃生,这是贪生怕死的写照,他自己也感到不是滋味,因而“不寒而栗”,“归于木木然”,很“可耻”。这个形象和其他的“三一 八”惨案殉难者,有点不同或截然相反。鲁迅对这次惨案也有过记述,如《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是文学作品,但感情和人物的精神是丰富的,甚至刘和珍等人的受难过程细节都是真实的,那么同一 时间、同一 地点的朱自清和刘和珍就不能相提并论了。
这是我们所看到的“伟人”“英雄”的 朱自清吗?甚至连一 个文人应该具备的品格都没有了,在这一 点上,他不仅具备素人心态,而且俨然是一 个十足的素人实体。但难能可贵的是,他能解剖自己,不因为自己的劣根性,是鲁迅的批评对象就敷敷衍衍。当然又从另一 侧面反映了他的素人心态,从不把自己当伟人看,甚至连自己的本当“文人”都不看。
但此处的朱自清并没有完全泯灭人性,他还知道不好意思从一 个将死之人身上跨过去逃生,还想到了绕道而行。此时站在我们身边的朱自清也许你就不会唾弃了,还有最起码的恻隐、同情之心,如果能将自己舍身处地地想一 想,也许你也是一 样。
3.在朱自清的内心深处或者是潜意识里,有很深的少女(女人)情结。他能大胆地将自己对少女的感受表达出来或者融入自己所描绘的情景之中。这样的篇章和文字有很多。
“秦淮河的水是碧阴阴的;看起来厚而不腻,或者是六朝金粉所凝么?我们初上船的时候,天色还未断黑,那漾漾的柔波是这样的恬静,委婉,使我们一 面有水阔天空之想,一 面又憧憬着纸醉金迷之境了……”
“……垂杨树……那柔细的枝条浴着月光,就像一 支支美人的臂膊,交互的缠着,挽着;又像是月儿披着的发。而月儿偶然也从它们的交叉处偷偷窥看我们,大有小姑娘怕羞的样子……”③
“……绿……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 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我送你一 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④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白花……又如刚出浴的美人……”⑤
除此以外,还有很多散见于他的文章当中,这些文字清新、脱俗、怡人,这样的文字,说白了,就是看到优美的景致就自然想到了女子或甚至对于女子的感受,这种心态应该说是所有正常男子所具有的一 种心理活动或潜意识,但他并不是想得有多污秽不堪,当时的他还没有从世俗的道德律中解脱出来。“我的思力能拆穿道德律的西洋镜,而我的感情却终于被它压服着,我于是有所顾忌了,尤其是在众目昭彰的时候……”⑥为此,他也就拒绝了在秦淮河所遇到的那个歌妓的曼妙歌声。因此我想他那次秦淮河之泛是不太尽兴的。
在《女人》一 文中,虽说百分之八十是白水的意见,自己仅作为那次论坛的书记员而已,但我想文章一 经自己地整理和润色并刊印出来,就更多地带有了自己的主观色彩,至少也有同感或在主观上已认同,因此这当中的一 席话,说得更直接:
“老实说,我是个欢喜女人的人……女人就是磁石,我就是一 块软铁;为了一 个虚构的或实际的女人,呆呆的想了一 两点钟,乃至想了一 两个星期,真有不知肉味光景……我到无论什么地方,第一 总是用我的眼睛去寻找女人……”
这些话说得是多直截了当啊,朱自清就是朱自清,在行为上也许有点矜持,但在思想观念上是绝不含糊的,那可以说是裸露自己的最原始的心态。我们并不因为此而说他是一 个“狂色”之徒。相反,我们更感到朱自清是诚实地多么可爱。因为他反映、表现的是人类共性,特别是在今天更是无可厚非,只有那些伪君子和假道学者才会以此诽谤。我想,朱自清的这点素人心态是难能可贵的。
三.素人心态探源
1. 性格处世决定
性格决定人物的心态,这是最为根本的,并且也最为恒久,那么终其一 生,朱自清的性格最主要的还是温和主义,这与中国古代的中庸思想是一 脉相承的,这种性格就决定了他对现实状况的反映,那就是采取折衷的处世方式。没有严格的是与非,没有明确的拥护和反对。特别表现在对革命的立场上,再加上他的性格中还略带有一 点怯懦,因而,在时代风云来临之时,他常常迷失方向,忧郁徘徊,甚至逃遁在社会的某一 隅,这样的一 种处世态度和行为方式在那些革命者面前就显得自惭行秽,而作为一 个文人,特别是传统文人的他,又要求他济世关怀,这样,就在精神层面上显得更加地无助和自惭,此时的他能将自己套上“英雄”“圣人”的头衔吗?
2. 职业兴趣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分工的进一 步精确化,职业的类别也越来越多,有些人终其一 生就是一 种职业,这时职业不仅是他的谋生手段,也是他的精神家园。
朱自清的职业,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就是教育教学和文学创作,而应用他自己最为本真的话来形容,即:“我的兴趣是国学,文学是我的娱乐。”⑦国学简单点说就是做“故纸堆”中的工作,这使我们想起一 个人,即前苏联契诃夫所创作的一 个人物形象:别里可夫斯基(《装在套子里的人》),他的工作就是“古代语言”的教学,他也只有在这当中才能达到心理上的平衡和宁静,任何鲜活的时代现象都会引起他的恐慌,因为他“怕出什么乱子”。朱自清虽然还没有到这样的一 种程度,但也有那么种相似,因此在他的一 生中似乎没有英勇的革命行为,最大的壮举也不过就是“拒绝吃美国的救济粮”,反映在文学作品中的也没有什么“金刚怒目似”的作品,没有鲁迅的那种无情地鞭挞与嘲讽,更没有那种让人触目惊心的时代画面,有的是那种《荷塘月色》等作品中的宁静和闲适,“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的境界。因此作为一 个社会的逃遁者(至少在行为上是这样),也只好称自己是“素人”罢了。
3. 时代思潮干扰
朱自清的生活年代,特别是前期,政治上是军阀混战和国共之间的较量;思潮上是新旧观念的碰撞,西方观念渐进阶段。因此,思想多元,良莠不齐,难分是非。作为一 个出身较高贵;很少见到贫困的农村现状;又没有参加革命实践的经历的他,你要他怎么找到中国的出路?哪一 条路都怕走错,哪一 条路都好象有它的合理性,再加上他是一 个学者,这样他会站在一 个高度来审视这个社会,因而往往会兼容并蓄,当然我们也就不能看到他作为一 个革命者的英勇行为和一 个无产者的所向无敌的气概了!
四.素人心态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素人心态即最普通人的心态,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有普通人的人情世故;有普通人特别是市井人物性格中具有的自私和狡黠……这种心态中既有值得肯定称道的,也有需要无情地鞭斥和摒弃的。作为文人的朱自清和文化改革的“英雄”,他能有这样的一 种最朴实的心态,情愿将自己猥琐、自私、苟安……的一 面展现出来,在他的文字中从未出现他对自己丰功伟绩的描写,也未写到达到什么“无为无不为”的境界,从未将自己与屈原、李白等天才式的人物之间寻求共同点,也未和孔子、庄子等这样的思想文化巨匠相提并论,有时你可以感觉到他竟然在你的俯视之下,这和你拜读其它的文人作品时绝对是两种感受。从另外一 个侧面说,朱自清观察社会的视角是平视的,同时连自己也一 并观察,没有站在某一 个高端对人类社会指手划脚,有的是平起平坐。平心而论,这仅仅用“自我解剖”的精神能形容概括吗?我想这是一 种“海纳百川”的大胸襟,同时连自己也一 并容纳、洗刷和冲撞,同时也获得了自新和发展。
面对这样的心态,我们能不有所感触吗?举目当今的芸芸众生,有多少人在扮演着“名人”的角色;有多少人在追随着“名人”的角色;又有多少人在装璜自己的外在形象,有几个人曾扪心自问,我还需要洗心革面、脱胎换骨?
我们说朱自清都能以素人自称,平凡处之,自我解剖。我们还有什么资格冠冕堂皇地扮演“名人”角色,难道我们在挥毫泼墨时,在T形舞台上飞旋时……就不曾汗颜?
过去的人们未能将自己从因袭的重负中解脱出来,因而只看到自己的渺小和劣势,今天压在我们头上的三座大山已经远逝,改革开放,千帆竞发,我们每个人又都好象只看到自己的巨大和优势,这种心态的转换可以说是泾渭分明,但我们清晰地可以看到新旧时代的精神气质关联已经脱裂。
今天我们国家成立还仅仅只五十几年,改革开放还不到三十年,我们需要的是脚踏实地,我们没有既定的路和因循的规则,因此只有不断地自砺更生,这时我们能讲“英雄主义”吗?能树“名人意识”吗?
不错,每个人在历史前进中都是英雄,但这是把你放在与你一 样的人一 起而言的,分开了就不成立了。所以,我们“人”更多的是“凡人”、“素人”,我们只有不断地改造“凡人”、“素人”,历史之车才能前进得更快。
去年自上至下提出了“破陋习”的主题,那么结合朱自清的素人心态,是不是更有必要地扫除自己的陋习呢?
我们自己需要发展,国家与民族需要发展,复杂的国际格局逼迫我们发展,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借鉴和尝试朱自清的素人心态和素人精神呢?
【注释】:
①朱自清:《说梦》,《朱自清文集》,吉林摄影出版社,第55页
②朱自清:《执政府大屠杀记》,《朱自清文集》,吉林摄影出版社,第396-401页
③朱自清:《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文集》,吉林摄影出版社,第5-9页
④朱自清:《温州的踪迹》,《朱自清文集》,吉林摄影出版社,第14-15页
⑤朱自清:《荷塘月色》,《朱自清文集》,吉林摄影出版社,第39页
⑥朱自清:《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文集》,吉林摄影出版社,第9页
⑦朱自清:《哪里走》,《朱自清文集》,吉林摄影出版社,第420页
慈利县第六中学 谭兵 电话:13135235020
【内容提要】:朱自清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 位有杰出建树、有独特风格的散文作家。他称自己为“素人”,并在其散文作品中直接或间接地渗透着他的素人心态。素人心态即最普通人的心态,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有普通人的人情世故;有普通人特别是市井人物性格中具有的自私和狡黠……他敢于剖析自己,敢于将自己猥琐、自私、苟且偷生……的一 面展现给读者。本文是对朱自清先生素人心态的探讨。作为二十一 世纪的我们应该借鉴和尝试朱自清的素人心态,在社会前进的潮流中不断自新和发展。
【关键词】:圣人 至人 真人 素人 素人心态 潜意识
一 、提出“素人”及解析“素人”
“素人”这一 概念在朱自清《说梦》一 文中大量地出现。
“我只觉得梦不是一 件坏东西。即真如这件故事所说,也还是很有意思的,因为人生有限,我们若能夜夜有这样清楚的梦,则过了一 日,足抵两日,过了五十岁,足抵一 百岁;好此便宜的事,真是落得的。至于梦中的‘苦乐’,则照我素人的见解,毕竟是‘梦中的’苦乐。不必斤斤计较的,若必欲斤斤计较,我要大胆地说一 句:他和那些在墙上贴红纸条儿,写着‘夜梦不详,书破大吉’的,同样地不懂得梦!”
“庄子说道:‘至人无梦’,伪《列子》里也说道:‘古之真人,其觉自忘,其寝不梦’”。
“……说到孔子不反对做梦,难道也做不了‘至人’、‘真人’?我说‘唯唯,否否’,孔子是‘圣人’自有他的特殊的地位……”
“……我是彻头彻尾赞美梦的,因为我是素人,而且将永远是素人。”①
就梦一 说,朱自清提到了“至人、真人、圣人及其素人”四种人,庄子所说的“至人”即至德之人,他们在无声无息中安处,在无东无西中来往,与太阳永存永无终始,一 切言谈,都与浑然同一 相融和,浑然同一 而没有自我。伪《列子》中提及的“真人”在一 般人的印象当中遁隐山林,居无定所,但也有大慈大悲的胸怀,却不一 定积极用世,偶尔也表现出对社会的愤懑和谶语。如《红楼梦》开篇中所提及的“渺渺真人”即是。一 般谓道德智能极高的人,理想上人格最高为“圣人”,他们常没有私心,以老百姓的心愿为心愿,以善良和诚信待人,顺应自然本性生养万物而不据已有,完成功业而不骄矜,成就很好事情而不居功自夸。朱自清先生虽提及了这三种人却并未把自己列入其中之列,而自称为“素人”。何谓“素人”? “素”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含义有多种,诸如“带有根本性质的物质;向来;颜色单纯;未经加工的”等。“素人”即是平常人。既不像已臻化境的“至人”,也不像逍遥自在的“真人”,更不同于德行高尚的“圣人”。他们有七情六欲,充满了一 般人的喜怒哀乐和酸甜苦辣,感情细腻且丰富,朴质无华,性格中有坚强的一 面,也有懦弱的一 面,会因不满现实而抨击,并努力改变现状,但也会苟且偷生、狭隘、保守、守旧……。素人就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人。
二、素人心态在文中的体现
纵观朱自清的一 生,自他青年至人生的终结阶段,在他的文章当中不论是闲情逸致的借景抒情类;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的儿女情怀类;还是抨击黑暗现实的社会批评或文化思考类,都或多或少、直接或间接地渗透了他的素人心态。
1.在他的散文中有大量闲情逸致类,如《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温州的踪迹》(组篇)中的《绿》,《白漈水》、《春》……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极富有真情实感。这种情怀实际上是我们每个人所追求的朴实、闲静、愉悦的一 种生活态度,这当中没有惊涛骇浪的政治风云;没有大喜大悲的戏剧人物,没有叱咤风云的历史伟绩,有的是那份自在;那份闲适;那份宁静。
同样朱自清那些记述家事、忆念亲人的一 类散文中也体现了他的素人心态。如《儿女》、《给亡妇》、《冬天》、《择偶记》、《背影》等篇,把父子、夫妻之情,把兄弟姐妹的童心写得尤为逼真。不可否认,这类作品的生活天地比较狭窄,但其中并没有什么庸俗的低级趣味。在这日常生活的一 角,我们更清晰地看到了作者的人生观、伦理观、道德观;那里面自然而然地流露着他的心声,熔铸着他至诚的品性,那种或天真纯朴、或幽默风趣、或深沉柔婉的情怀和气氛跃然纸上。
《背影》一 文中作者写到父亲为我送别,为我买桔子以及当父亲消失在茫茫人海之中的情景,他情不自禁地涌出了泪水。这时我们既可以看到一 个怜爱父亲的形象,也能感受到作者对父亲的一 片挚爱深情。生活化气息很浓,这实际上也是素人的一 般行为。再如在《儿女》一 文中描述得更加真实,更贴近于生活。在我们的眼前依稀能看见在饭桌上父亲对儿女们的恐吓情景,然后又见他自欺欺人地抚慰儿女们。
作为文人的朱自清能够一 览无余地把最平凡的生活琐事展现给大家,这难道还不能说明他具有素人的心态吗?
2.作为素人,朱自清不以圣人自居,能大胆地表露自己。不仅大量地叙写了生活琐事,更重要的是能豪无遮掩地剖析自己的内心世界,特别是他那卑怯、自私、懦弱以至无能的一 面。在《匆匆》一 文中,他这样写道:“……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 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这段话在字里行间的深层实际上是对民族、国家的深重忧患。但朱自清却不是“杜甫”一 类的同样具有忧国忧民的人,因而在他的字里行间的表层反映的是他的徘徊、无奈和忧郁的叹息。而实际上的朱自清是匆匆、徘徊地度过每一 天吗?当然,绝对不是。我们可以考察他当时的行为,客观地说一 说。此文写于1922年,这期间,他辗转到江南各地教书,作为教育者,他有自己的办学理念;作为教学者,他有自己的一 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这些对于今天仍有研究的意义和尝试的价值。在此也写了不少新诗,和别人办了一 套《诗》刊。可以说,他是地道的新文化运动的举旗手,在历史前进的辙迹中,他的足迹依稀可见。这难道不能说是“英雄”“圣人”吗?但他从来就没有这样正眼看过自己,在《执政府大屠杀记》中,更是体无完肤地解析了自己,解析到了几乎是“苟且偷生”的程度。有文为证:
“……我后来和清华学校的队伍同行,在大队的最后……”
“……我看见众人纷纷逃避时,一 个卫队已装完子弹了!我赶忙向前跑了几步,向一 堆人旁边睡下;但没等我睡下,我的上面和后面各来了一 个人,紧紧地挨着我。我不能动了,只好蜷曲着……”
“……只见前面一 个,右乳部有一 大块殷红的伤痕,我想他是不能活了!那红色我永远不忘记!同时还听见一 声低缓的呻吟,想是另一 位的,那呻吟我也永远不忘记!我不忍从他们身上跨过去,只得绕了道弯着腰向前跑,觉得通身懈弛得很;后面来了一 个人,立刻将我撞了一 交。我爬了两步,站起来仍是弯着腰跑……”
“……东门口……我隐约看见底下蜷缩地蹲着许多人,我们便推推搡搡,拥挤着,挣扎着,从他们身上踏上去。那时理性真失了作用,竟恬然不以为怪似的……我努力的结果,终于从人堆上滚了下来,我的运命这才算定了局……现在想着死尸上越过的事,真是不寒而栗呵……这回是由怕而归于木木然,实是很可耻的……”②
从这些文字中,我们看见一 个怎样的朱自清呢?走在队伍的最后面;在别人的夹缝中蜷曲中保全着自己;踩着死了的或未死的人体逃生,这是贪生怕死的写照,他自己也感到不是滋味,因而“不寒而栗”,“归于木木然”,很“可耻”。这个形象和其他的“三一 八”惨案殉难者,有点不同或截然相反。鲁迅对这次惨案也有过记述,如《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是文学作品,但感情和人物的精神是丰富的,甚至刘和珍等人的受难过程细节都是真实的,那么同一 时间、同一 地点的朱自清和刘和珍就不能相提并论了。
这是我们所看到的“伟人”“英雄”的 朱自清吗?甚至连一 个文人应该具备的品格都没有了,在这一 点上,他不仅具备素人心态,而且俨然是一 个十足的素人实体。但难能可贵的是,他能解剖自己,不因为自己的劣根性,是鲁迅的批评对象就敷敷衍衍。当然又从另一 侧面反映了他的素人心态,从不把自己当伟人看,甚至连自己的本当“文人”都不看。
但此处的朱自清并没有完全泯灭人性,他还知道不好意思从一 个将死之人身上跨过去逃生,还想到了绕道而行。此时站在我们身边的朱自清也许你就不会唾弃了,还有最起码的恻隐、同情之心,如果能将自己舍身处地地想一 想,也许你也是一 样。
3.在朱自清的内心深处或者是潜意识里,有很深的少女(女人)情结。他能大胆地将自己对少女的感受表达出来或者融入自己所描绘的情景之中。这样的篇章和文字有很多。
“秦淮河的水是碧阴阴的;看起来厚而不腻,或者是六朝金粉所凝么?我们初上船的时候,天色还未断黑,那漾漾的柔波是这样的恬静,委婉,使我们一 面有水阔天空之想,一 面又憧憬着纸醉金迷之境了……”
“……垂杨树……那柔细的枝条浴着月光,就像一 支支美人的臂膊,交互的缠着,挽着;又像是月儿披着的发。而月儿偶然也从它们的交叉处偷偷窥看我们,大有小姑娘怕羞的样子……”③
“……绿……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 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我送你一 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④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白花……又如刚出浴的美人……”⑤
除此以外,还有很多散见于他的文章当中,这些文字清新、脱俗、怡人,这样的文字,说白了,就是看到优美的景致就自然想到了女子或甚至对于女子的感受,这种心态应该说是所有正常男子所具有的一 种心理活动或潜意识,但他并不是想得有多污秽不堪,当时的他还没有从世俗的道德律中解脱出来。“我的思力能拆穿道德律的西洋镜,而我的感情却终于被它压服着,我于是有所顾忌了,尤其是在众目昭彰的时候……”⑥为此,他也就拒绝了在秦淮河所遇到的那个歌妓的曼妙歌声。因此我想他那次秦淮河之泛是不太尽兴的。
在《女人》一 文中,虽说百分之八十是白水的意见,自己仅作为那次论坛的书记员而已,但我想文章一 经自己地整理和润色并刊印出来,就更多地带有了自己的主观色彩,至少也有同感或在主观上已认同,因此这当中的一 席话,说得更直接:
“老实说,我是个欢喜女人的人……女人就是磁石,我就是一 块软铁;为了一 个虚构的或实际的女人,呆呆的想了一 两点钟,乃至想了一 两个星期,真有不知肉味光景……我到无论什么地方,第一 总是用我的眼睛去寻找女人……”
这些话说得是多直截了当啊,朱自清就是朱自清,在行为上也许有点矜持,但在思想观念上是绝不含糊的,那可以说是裸露自己的最原始的心态。我们并不因为此而说他是一 个“狂色”之徒。相反,我们更感到朱自清是诚实地多么可爱。因为他反映、表现的是人类共性,特别是在今天更是无可厚非,只有那些伪君子和假道学者才会以此诽谤。我想,朱自清的这点素人心态是难能可贵的。
三.素人心态探源
1. 性格处世决定
性格决定人物的心态,这是最为根本的,并且也最为恒久,那么终其一 生,朱自清的性格最主要的还是温和主义,这与中国古代的中庸思想是一 脉相承的,这种性格就决定了他对现实状况的反映,那就是采取折衷的处世方式。没有严格的是与非,没有明确的拥护和反对。特别表现在对革命的立场上,再加上他的性格中还略带有一 点怯懦,因而,在时代风云来临之时,他常常迷失方向,忧郁徘徊,甚至逃遁在社会的某一 隅,这样的一 种处世态度和行为方式在那些革命者面前就显得自惭行秽,而作为一 个文人,特别是传统文人的他,又要求他济世关怀,这样,就在精神层面上显得更加地无助和自惭,此时的他能将自己套上“英雄”“圣人”的头衔吗?
2. 职业兴趣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分工的进一 步精确化,职业的类别也越来越多,有些人终其一 生就是一 种职业,这时职业不仅是他的谋生手段,也是他的精神家园。
朱自清的职业,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就是教育教学和文学创作,而应用他自己最为本真的话来形容,即:“我的兴趣是国学,文学是我的娱乐。”⑦国学简单点说就是做“故纸堆”中的工作,这使我们想起一 个人,即前苏联契诃夫所创作的一 个人物形象:别里可夫斯基(《装在套子里的人》),他的工作就是“古代语言”的教学,他也只有在这当中才能达到心理上的平衡和宁静,任何鲜活的时代现象都会引起他的恐慌,因为他“怕出什么乱子”。朱自清虽然还没有到这样的一 种程度,但也有那么种相似,因此在他的一 生中似乎没有英勇的革命行为,最大的壮举也不过就是“拒绝吃美国的救济粮”,反映在文学作品中的也没有什么“金刚怒目似”的作品,没有鲁迅的那种无情地鞭挞与嘲讽,更没有那种让人触目惊心的时代画面,有的是那种《荷塘月色》等作品中的宁静和闲适,“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的境界。因此作为一 个社会的逃遁者(至少在行为上是这样),也只好称自己是“素人”罢了。
3. 时代思潮干扰
朱自清的生活年代,特别是前期,政治上是军阀混战和国共之间的较量;思潮上是新旧观念的碰撞,西方观念渐进阶段。因此,思想多元,良莠不齐,难分是非。作为一 个出身较高贵;很少见到贫困的农村现状;又没有参加革命实践的经历的他,你要他怎么找到中国的出路?哪一 条路都怕走错,哪一 条路都好象有它的合理性,再加上他是一 个学者,这样他会站在一 个高度来审视这个社会,因而往往会兼容并蓄,当然我们也就不能看到他作为一 个革命者的英勇行为和一 个无产者的所向无敌的气概了!
四.素人心态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素人心态即最普通人的心态,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有普通人的人情世故;有普通人特别是市井人物性格中具有的自私和狡黠……这种心态中既有值得肯定称道的,也有需要无情地鞭斥和摒弃的。作为文人的朱自清和文化改革的“英雄”,他能有这样的一 种最朴实的心态,情愿将自己猥琐、自私、苟安……的一 面展现出来,在他的文字中从未出现他对自己丰功伟绩的描写,也未写到达到什么“无为无不为”的境界,从未将自己与屈原、李白等天才式的人物之间寻求共同点,也未和孔子、庄子等这样的思想文化巨匠相提并论,有时你可以感觉到他竟然在你的俯视之下,这和你拜读其它的文人作品时绝对是两种感受。从另外一 个侧面说,朱自清观察社会的视角是平视的,同时连自己也一 并观察,没有站在某一 个高端对人类社会指手划脚,有的是平起平坐。平心而论,这仅仅用“自我解剖”的精神能形容概括吗?我想这是一 种“海纳百川”的大胸襟,同时连自己也一 并容纳、洗刷和冲撞,同时也获得了自新和发展。
面对这样的心态,我们能不有所感触吗?举目当今的芸芸众生,有多少人在扮演着“名人”的角色;有多少人在追随着“名人”的角色;又有多少人在装璜自己的外在形象,有几个人曾扪心自问,我还需要洗心革面、脱胎换骨?
我们说朱自清都能以素人自称,平凡处之,自我解剖。我们还有什么资格冠冕堂皇地扮演“名人”角色,难道我们在挥毫泼墨时,在T形舞台上飞旋时……就不曾汗颜?
过去的人们未能将自己从因袭的重负中解脱出来,因而只看到自己的渺小和劣势,今天压在我们头上的三座大山已经远逝,改革开放,千帆竞发,我们每个人又都好象只看到自己的巨大和优势,这种心态的转换可以说是泾渭分明,但我们清晰地可以看到新旧时代的精神气质关联已经脱裂。
今天我们国家成立还仅仅只五十几年,改革开放还不到三十年,我们需要的是脚踏实地,我们没有既定的路和因循的规则,因此只有不断地自砺更生,这时我们能讲“英雄主义”吗?能树“名人意识”吗?
不错,每个人在历史前进中都是英雄,但这是把你放在与你一 样的人一 起而言的,分开了就不成立了。所以,我们“人”更多的是“凡人”、“素人”,我们只有不断地改造“凡人”、“素人”,历史之车才能前进得更快。
去年自上至下提出了“破陋习”的主题,那么结合朱自清的素人心态,是不是更有必要地扫除自己的陋习呢?
我们自己需要发展,国家与民族需要发展,复杂的国际格局逼迫我们发展,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借鉴和尝试朱自清的素人心态和素人精神呢?
【注释】:
①朱自清:《说梦》,《朱自清文集》,吉林摄影出版社,第55页
②朱自清:《执政府大屠杀记》,《朱自清文集》,吉林摄影出版社,第396-401页
③朱自清:《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文集》,吉林摄影出版社,第5-9页
④朱自清:《温州的踪迹》,《朱自清文集》,吉林摄影出版社,第14-15页
⑤朱自清:《荷塘月色》,《朱自清文集》,吉林摄影出版社,第39页
⑥朱自清:《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文集》,吉林摄影出版社,第9页
⑦朱自清:《哪里走》,《朱自清文集》,吉林摄影出版社,第420页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