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情感教学【生物论文】
浅谈情感教学【生物论文】
浅谈情感教学
海南省三亚市第二中学 符海霞
情感,是主体对客体事物是否满足自己需要时所持的态度体验。广义的情感,不仅包括情绪,也包括审美、道德、认知、自我情感等等。情感的发展,是个性的情感机能和情感品质在有利于个人成长发展和主动适应社会发展方面所产生的积极变化的过程。众所周知,情感和认识是人的心理发展和教育的两个不可分割和相互作用的方面。课堂教学中的“情”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学生的、教师与学生的、学生与学生的、教材中蕴涵的等诸多情感因素的统称。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重心是在学科还是在人?这是两种不同的教育价值观。只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而不关注学生在教学中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这种教学的非情感化是传统教学的一大缺陷。“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因此,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课堂情感教学既是学生更好的认知手段,又是培养学生高尚情感的途径。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对学科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对学科学习的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用“心”施教,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关心和爱护,对学生抱有信任感、期望感、责任感以及富有情感的言行都会触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积极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处于学习的敏感期。用“心”施教体现着教师对本职的热爱,对学生的关切,教学中师生两种情感的融合,无疑对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活跃其创新思维和提高自身觉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他们对什么都是“多情”的,不管是课内课外,国内国外大事,甚至宇宙的奥秘、世界的未来等等,他们都有兴趣,付之以热情。同样他们在同老师、同学之间的关系上,也是富有情感的,特别是高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则更为丰富。那么,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上培养青少年的健康情感?不同学科、不同课程、不同年级、不同班级、不同教师的情感教学模式是不尽相同的,情感教学的形式也不可能一成不变,但本人认为在课堂情感教学中必须注意以下三个环节。
1.激发情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情感因素在学习活动中的积极作用,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有机结合起来,使课堂成为传递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培养情感,培养智慧,情智协调发展、互相促进提高过程。这种教育模式的关键是把教学的对象──学生看作是一个有感情的人,而不是教师教学被动灌输的“工作”对象。例如,我讲高一生物《从生物圈到细胞》一节时,引用资料──2003年春夏之交,非典型性肺炎在我国流行爆发,部分城市出现了学校停课、工厂停产、商场停业的现象,很多与非典患者共同工作和生活的人被隔离在家。设疑:为什么人们对非典型肺炎这么恐惧呢?通过设疑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只有在设疑适度时,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得到提高,学习积极性才会得到调动。经过交流讨论,考查学生初中知识的掌握和从社会生活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同时也是理解病毒的生活和繁殖离不开活细胞这一基本事实。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去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促使他们在认识能力获得发展的同时,认知、道德等得到同步发展,以情促教,发挥情感对认知的驱动、巩固作用。
2.发展情感
新课程改变了教师以往的权威地位,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运用鼓励性的话语,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结合学科特点,拉近学生与社会、与生活的距离。因此,课堂教学在组织形式上在一定的程度上要发生变化,教师应尽可能地组织学生运用合作、小组学习等方式,经常开展讨论、交流和合作学习等形式,培养合作精神,让大家共同提高。在讨论中,学生的学习情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如讲到《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一节,引用以下事例:2003年,安徽某农村发生的一件怪事,那里的100多名婴儿,陆续患上了一种怪病,当地人称这些孩子为“大头娃娃”,有些婴儿因这种怪病而夭折。合作讨论:根据大家所了解,谈谈这些婴儿到底得了什么病?病因是什么?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把自己所了解到的关于“大头娃娃”的信息或结合材料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分析,教师参与,但引而不露,指而不明,启发学生思维,最终让同学们都知道劣质奶粉中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全面低下是造成婴儿患病的重要原因,懂得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成分,也是人体生长发育和组织更新的主要原料,它是生命的主要承担者。同时唤醒同学爱护自己,热爱生命。在本节的学习中,让学生了解中国科学家在“国际人类蛋白质计划”中的研究进展及成果,使学生了解中国科学家在生命科学研究前沿的工作,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展相关情感,对情感教育起着积极的作用。
3.激励情感
现代教学理论告诉我们,课堂教学的优化,归根到底是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更新,而核心就是怎样看待每个学生,是否相信他们的学习潜能,是否尊重他们的人格,是否能真正调动他们认知的动力和积极性,帮助他们发挥潜能和发展个性特长。例如,我在上《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一节时,通过议论(或小组讨论),学生对资料进行分析。他们会得出相对一致的结论,亦可能是众说纷纭,各执一词。那么到底哪个结论是正确的?我采用小组代表解答,亦可点名解答,亦可自由竟答。教学实践表明,自由竟答最能激励学生的学习情感。或许竟答时不那么井然有序,但这种竟答最能满足学生,学生的学习情绪进入高潮,对知识的吸收和掌握达到最佳状态。在学生的竟答中会有正确的结论,教师最好以肯定某个答案的形式来答疑,这样,正确答题的学生(或小组代表)以及他们所代表的同学就会尝试到成功的体验,这时他们的情感就会受到充分的激励,情感的发展进入了高潮(即学生的情感因素达到最佳状态),这时教师应恰到好处地将正确的答案用精练的语言给予重复肯定并用语言(或表情、眼神)给予奖励。课堂教育过程的情感化,可以使师生之间形成一个真诚的、理解的人际关系和情感氛围,让学生不断的主观认可、教师认可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发展智慧。
现在的学生,由于环境优越,加之独生子女多,家长千依百顺,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独断专行等不良个性品行,通过情感化课堂教学,在教师强大的人格力量影响下,可以帮助他们逐步养成健康的个性品行,从而使学习行为得到情感影响的强大动力。情感因素在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性和效率,提升教师课堂教学素质等方面有不可替代、不可缺失的巨大作用。通过情感教育,以促使他们的动机态度,最有益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成为身心素质和谐主动发展的、情感丰富的主体。
海南省三亚市第二中学 符海霞
情感,是主体对客体事物是否满足自己需要时所持的态度体验。广义的情感,不仅包括情绪,也包括审美、道德、认知、自我情感等等。情感的发展,是个性的情感机能和情感品质在有利于个人成长发展和主动适应社会发展方面所产生的积极变化的过程。众所周知,情感和认识是人的心理发展和教育的两个不可分割和相互作用的方面。课堂教学中的“情”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学生的、教师与学生的、学生与学生的、教材中蕴涵的等诸多情感因素的统称。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重心是在学科还是在人?这是两种不同的教育价值观。只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而不关注学生在教学中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这种教学的非情感化是传统教学的一大缺陷。“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因此,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课堂情感教学既是学生更好的认知手段,又是培养学生高尚情感的途径。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对学科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对学科学习的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用“心”施教,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关心和爱护,对学生抱有信任感、期望感、责任感以及富有情感的言行都会触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积极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处于学习的敏感期。用“心”施教体现着教师对本职的热爱,对学生的关切,教学中师生两种情感的融合,无疑对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活跃其创新思维和提高自身觉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他们对什么都是“多情”的,不管是课内课外,国内国外大事,甚至宇宙的奥秘、世界的未来等等,他们都有兴趣,付之以热情。同样他们在同老师、同学之间的关系上,也是富有情感的,特别是高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则更为丰富。那么,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上培养青少年的健康情感?不同学科、不同课程、不同年级、不同班级、不同教师的情感教学模式是不尽相同的,情感教学的形式也不可能一成不变,但本人认为在课堂情感教学中必须注意以下三个环节。
1.激发情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情感因素在学习活动中的积极作用,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有机结合起来,使课堂成为传递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培养情感,培养智慧,情智协调发展、互相促进提高过程。这种教育模式的关键是把教学的对象──学生看作是一个有感情的人,而不是教师教学被动灌输的“工作”对象。例如,我讲高一生物《从生物圈到细胞》一节时,引用资料──2003年春夏之交,非典型性肺炎在我国流行爆发,部分城市出现了学校停课、工厂停产、商场停业的现象,很多与非典患者共同工作和生活的人被隔离在家。设疑:为什么人们对非典型肺炎这么恐惧呢?通过设疑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只有在设疑适度时,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得到提高,学习积极性才会得到调动。经过交流讨论,考查学生初中知识的掌握和从社会生活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同时也是理解病毒的生活和繁殖离不开活细胞这一基本事实。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去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促使他们在认识能力获得发展的同时,认知、道德等得到同步发展,以情促教,发挥情感对认知的驱动、巩固作用。
2.发展情感
新课程改变了教师以往的权威地位,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运用鼓励性的话语,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结合学科特点,拉近学生与社会、与生活的距离。因此,课堂教学在组织形式上在一定的程度上要发生变化,教师应尽可能地组织学生运用合作、小组学习等方式,经常开展讨论、交流和合作学习等形式,培养合作精神,让大家共同提高。在讨论中,学生的学习情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如讲到《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一节,引用以下事例:2003年,安徽某农村发生的一件怪事,那里的100多名婴儿,陆续患上了一种怪病,当地人称这些孩子为“大头娃娃”,有些婴儿因这种怪病而夭折。合作讨论:根据大家所了解,谈谈这些婴儿到底得了什么病?病因是什么?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把自己所了解到的关于“大头娃娃”的信息或结合材料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分析,教师参与,但引而不露,指而不明,启发学生思维,最终让同学们都知道劣质奶粉中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全面低下是造成婴儿患病的重要原因,懂得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成分,也是人体生长发育和组织更新的主要原料,它是生命的主要承担者。同时唤醒同学爱护自己,热爱生命。在本节的学习中,让学生了解中国科学家在“国际人类蛋白质计划”中的研究进展及成果,使学生了解中国科学家在生命科学研究前沿的工作,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展相关情感,对情感教育起着积极的作用。
3.激励情感
现代教学理论告诉我们,课堂教学的优化,归根到底是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更新,而核心就是怎样看待每个学生,是否相信他们的学习潜能,是否尊重他们的人格,是否能真正调动他们认知的动力和积极性,帮助他们发挥潜能和发展个性特长。例如,我在上《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一节时,通过议论(或小组讨论),学生对资料进行分析。他们会得出相对一致的结论,亦可能是众说纷纭,各执一词。那么到底哪个结论是正确的?我采用小组代表解答,亦可点名解答,亦可自由竟答。教学实践表明,自由竟答最能激励学生的学习情感。或许竟答时不那么井然有序,但这种竟答最能满足学生,学生的学习情绪进入高潮,对知识的吸收和掌握达到最佳状态。在学生的竟答中会有正确的结论,教师最好以肯定某个答案的形式来答疑,这样,正确答题的学生(或小组代表)以及他们所代表的同学就会尝试到成功的体验,这时他们的情感就会受到充分的激励,情感的发展进入了高潮(即学生的情感因素达到最佳状态),这时教师应恰到好处地将正确的答案用精练的语言给予重复肯定并用语言(或表情、眼神)给予奖励。课堂教育过程的情感化,可以使师生之间形成一个真诚的、理解的人际关系和情感氛围,让学生不断的主观认可、教师认可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发展智慧。
现在的学生,由于环境优越,加之独生子女多,家长千依百顺,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独断专行等不良个性品行,通过情感化课堂教学,在教师强大的人格力量影响下,可以帮助他们逐步养成健康的个性品行,从而使学习行为得到情感影响的强大动力。情感因素在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性和效率,提升教师课堂教学素质等方面有不可替代、不可缺失的巨大作用。通过情感教育,以促使他们的动机态度,最有益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成为身心素质和谐主动发展的、情感丰富的主体。
我是谁- 帖子数 : 41
注册日期 : 09-12-05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