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学论坛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使用新教材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生物论文】

向下

使用新教材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生物论文】 Empty 使用新教材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生物论文】

帖子  我是谁 周六 5 十二月 2009 - 16:19

使用新教材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一中 林静珊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的启动,推动了广大师生教学观念的更新。新课程理念充分体现在新教材中。学生的发展,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最深的是:新教材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如何在教学中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良好的氛围,是一个新的课题。下面,我谈谈使用新教材的几点体会。

一、新教材尊重学生经验,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可能性

“尊重学生经验,发展学生个性”的理念源于美国著名哲学家和教育学家杜威提出的“活动课程”。“尊重学生经验”意味着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心理发展要求确定活动内容,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直接经验。虽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但是,单“灌”是不行的。正所谓“听过了,我就忘了;看过了,我就记住了;做过了,我就懂了”。曾经,我为了赶进度,拼命地讲,讲过的知识,学生却掌握得很少。这使我认识到:教师讲明白了,不等于学生明白了。可见,要使学生真正学会,须使学生参与学习,而不是听懂。新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往往先出现探究实验,再出现相关理论知识,其目的在于先使学生在实验活动中获得直接经验,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与技能。“遗传与进化”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涉及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该内容较难理解,我先让学生做“模型建构──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面对着橡皮泥,学生仿佛回到了童年时代,他们积极认真地投入到实验中去。有的捏了两对染色体,有的捏了三对染色体;有的捏的染色体较大,有的捏的染色体较小。不同的学生,其个性不同,在操作过程中都有所体现。他们在交流过程中发现染色体对数不同,其组合方式的种类不同。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可能的组合方式,学生在动手过程中渐渐明白了。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操作经验和体会,当然也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二、新教材内容的呈现丰富多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人入胜

兴趣是求知的基础,浓厚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和自觉学习。激发兴趣,仅仅是把学生引进门,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觉学习是近期目的,学生的自我教育及在自我教育中的发展才是终极目标。

(一)每章首页图文并茂、诗情画意,引言启人深思

如“分子与细胞”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开始处,我总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在朗读中犹如身临其境,感受到了生命的无比美丽,渴求破解生命的奥秘。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所以先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才开始新课的学习。实践证明:处于“愤”和“悱”之中,学生能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

(二)每节课开始的“问题探讨”,提供给学生一个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的机会

利用好“问题探讨”,激起学生发言的兴趣,才能实现学生的自我表现教育。对学生的回答,要仔细聆听,只要言之有理就要加以肯定,不要遵从权威,不要遵从唯一答案;若出现错误,不一定马上进行纠正,可创造一定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学生通过探索得出的结论往往使其兴奋不已,他们就会更高兴地投入到生物学的学习中。例如,在“分子与细胞”第5章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中的“问题探讨”涉及斯帕兰扎尼的实验,对其中“讨论2:是什么使肉块消失”,学生回答“酶”。学生的回答并没有错,但是,斯帕兰扎尼的实验没有直接证明酶使肉块消失,当时,人们也不知道“酶”是什么,所以,结论只能是“某种化学物质”。这时,我给他们提了一个问题:“你们认为是酶,依据是什么?”学生陷入思考之中,觉得拿不出什么证据。经一番分析,学生恍然大悟。

(三)新教材内容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

新教材有许多与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紧密联系的内容。与生产、生活联系的主要涉及人类健康问题,如肥胖、心血管疾病、肠胃炎、人类遗传病、健康生活方式与防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酶产品、毒品、艾滋病、干细胞与器官移植、人类基因组计划与人体健康。人类健康问题关系到人类的切身利益,所以应该学好。教材中与社会联系的主要有社会老龄化问题、生态伦理道德问题等等。社会问题关系到可持续发展,对这些问题进行关注与学习,可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学真有用”,也能引发其自主学习的动机。我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些问题常常作适当的拓展。关于健康生活方式与防癌相关知识的拓展,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惊叹不已,庆幸自己能在年轻时就有机会养成健康生活方式。这时候,我暗自高兴: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了!我还鼓励他们查找相关资料,课堂上进行交流。学生在查找资料及交流过程中,为了某个问题常常争得面红耳赤。讨论使学生明辨是非,最终也因为参与,实现自我表现教育。对于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中的相关内容,与学生或学生的家庭有一定的联系,学生已有一定的经验,这也容易引起兴趣,有了兴趣,就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新教材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能力是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必要前提。能力的大小,会影响到知识掌握深浅、难易和技能水平的高低。新教材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我体会较深的主要是两方面:思维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与规律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其中,间接地反映,就是思维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来反映事物的本质或规律。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与共同特征的思维形式。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也是构成人类知识的最基本的成分。形成或掌握概念是人类认识事物、掌握知识的重要环节。

新教材在“自我检测”中充分体现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理念。如,“概念检测”中要求学生画概念图。概念图是由美国康乃尔大学教育系的诺瓦克(Josehp D. Novak)教授提出的。概念图帮助学生了解知识的结构,了解知识构建的过程。这就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要记住知识并懂得意义,新知识就应当与现有的知识结构整合。概念图的作用是促进这个过程的形成。这是因为概念图可以把整合的过程清晰地呈现出来,并使学习者看到概念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中,我作了一个对比实验: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概念图的训练和指导;另一个班级则不。在一个学期以后,实验班的学生,其知识的保持超过不用概念图学习的学生。而且,实验班的学生在近似概念的比较、找概念之间的联系过程中,对概念的理解更透彻,更能解决问题。与此同时,实验班的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敏捷性都提高了。

又如,“知识迁移”能把学生置于新情景中,锻炼其由此及彼、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我发现,经“知识迁移”相关习题的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灵敏性都提高了。再如,“思维拓展”为学生提供一个思维的空间,为学生提高思维的广阔性提供了条件。还有,教材在旁栏中有时列出“批判性思维”,这对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考的思维品质也有作用。在学科的学习中,思维能力至关重要。思维能力强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强,因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是为学生的自主发展准备条件。

教材还介绍了各种科学研究的方法,如“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法”。通过具体的科学发现过程的分析,如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孟德尔定律的发现、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发现,可使学生掌握科学方法的一般程序,领会科学家的严谨、坚持不懈、实事求是、刻苦耐劳的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教学中,重现科学的发现过程,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为其未来的工作、学习奠定基础。

在人一生的学习、工作过程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极其重要。新教材的“资料分析”就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下面,以“分子与细胞”第3章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中的资料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为例,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获取信息,首先是读懂文字,看懂图,其次才是提取有用的信息。对于文字较多的资料,要特别注意通读,获取全面的信息。比如,该资料中的红点和黑点表示什么,资料中是以括号的形式注明,如果看漏了,则会影响下一步从图中获取信息。其次,要抓住资料中关键的词如“分泌蛋白”。资料中的知识,学生未必已学,但资料中对一些词语往往有定义。不仅要抓住关键词,还要理解好关键词,理解好关键词,就要抓住资料中对词语的定义。另外,还要强调一下:解决问题时,要利用好资料中的信息,不要受已有知识的影响。比如,细胞器的定义,按照教材内容,不包括细胞核,如果按照有没有生物膜来定义细胞器,则细胞核属于细胞器。所以,资料涉及的词要根据其具体内容来把握。实际上,不仅利用“资料分析”可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利用好图表也能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新教材中出现了大量的图表)。教材的图可分为图像、图解。对于图像,主要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图解主要有生理功能图解、遗传图解、进化图解、生态图解、实验图解或直方图解、饼图、曲线图解和综合图解等。对于图像,要引导学生掌握化整为零、相互比较等方法。对于表格,主要培养学生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来获取信息的方法。

引导学生分析资料,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对于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大有帮助,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发展。

我是谁

帖子数 : 41
注册日期 : 09-12-05

返回页首 向下

返回页首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